一、青少年谨防踝关节扭伤(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林真真[2](2021)在《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刺血疗法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试验组予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术后第1、3、5天患儿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患肢及健肢的周径、术后第2、5、7天患肢周径,并通过(|患肢周径-健肢周径|)得出术前、术后第2、5、7天患肢肿胀值并记录,术后第7天进行肿胀疗效评价,记录两组闭合手法整复至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手法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患侧分布、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ong-Baker疼痛评分:通过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疼痛评分。两组入院时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3、5天的Wong-Baker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第1、3、5天Wong-Baker疼痛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疼痛评分均随时间的进展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肢肿胀值:两组术前健肢周径、患肢周径及患肢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2、5、7天的患肢肿胀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2、5、7天患肢肿胀值进行两两比较,术后肿胀值随时间的进展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肿胀疗效标准:组间比较:试验组肿胀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时间、术中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组间比较:试验组闭合手法整复至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经营养神经对症处理后,术后2个月后尺神经恢复正常。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缓解患儿疼痛及患肢的肿胀,改善临床症状,便于术中骨折闭合手法整复,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射线暴露等方面较单纯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疗效更佳。尚不能认为刺血疗法对骨折愈合时间有影响。
谢国鑫,刘金豹,梁学振,许波,刘恩旭,李刚[3](2021)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距骨关节面或软骨下骨的损伤,是常见的足踝疾病之一,常导致踝关节疼痛、不稳定、骨关节炎和残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儿童及青少年或病变较小的早期OLT常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符合手术指征的OLT需手术治疗,OLT的手术治疗目前分为骨髓刺激术、骨软骨固定术、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自体骨-骨膜移植等。科技的发展催生并促进了生物佐剂和组织工程技术的进展,手术与生物佐剂和组织工程技术的联合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联合治疗方式,以提高疗效。
王长在[4](2020)在《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重要指示,广东省以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体育、文化等资源融合开发的方式,开展了“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计划”。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地域古村落文化传承与文化强省建设以及定向运动赛事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研究,具有强化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理论、促进全民健身和服务健康中国、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树立赛事品牌以及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专家会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至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所举办的36站赛事情况为事实依据,构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旨为审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现状、解析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问题、剖析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原因,进而结合域外赛事品牌建设经验提出实现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现实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品牌构建理论(Aaker品牌资产五星概念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理论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构建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的重要理论框架;Aaker品牌资产的“五星”概念模型用于建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指标体系;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助剖析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利益相关主体;战略理论指导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战略实施。(2)梳理南粤古驿道发展历程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发展历程的脉络,明确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角色定位,即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者”、定向运动赛事品牌的“领跑者”、南粤古驿道文化的“开掘者”、古驿道体旅资源融合的“推动者”;认为南粤古驿道品牌建设具有创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引领价值、“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榜样价值、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示范价值以及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模仿价值。(3)审视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成果,包括赛事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品牌定位逐趋清晰、品牌建设定位准确、发展使命聚焦)、赛事品牌打造稳步推进(建设思路清晰、政府在赛事建设中的角色明确、重视赛事市场的培育与开发、非政府组织参与活跃)、赛事品牌认知度逐渐全面(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赛事运营管理水平逐渐提升)、赛事品牌联想度逐渐深刻(大赛渐入人心、赛事组织获得认同)、赛事品牌忠诚度逐渐提高以及大赛美誉度逐渐改善(与赛人员对赛事具有较高满意度、赛事级别逐渐提升)。(4)解析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即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推广与传播有待加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文化挖掘与建设有待提升,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标识与联想程度还应加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过于依赖政府,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政企合作模式未形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市场、文化、个体五个方面的限制因素,即品牌建设专业化管理人员不足、赛事管理过于依赖政府、社会化运作模式没有形成、产业发展渠道过于单一、部门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传播需要加强。(5)以Aaker品牌资产的“五星”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包含品牌知名度(0.25)、品牌认知度(0.26)、品牌联想度(0.20)、品牌忠诚度(0.13)与品牌美誉度(0.15)5个一级指标,品牌定位、品牌打造、品牌推广、品牌传播、赛事基础设施建设、赛事运营管理、赛事文化价值挖掘、比赛过程、赛事组织、赛事标识、态度忠诚、行为忠诚、赛事质量评价、对项目发展的促进作为14个二级指标,明确定位赛事发展使命、准确定位赛事价值主张、对赛事发展环境的准确判断等84个三级指标;并且以2019年第五站为例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期将理论层面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付诸实践应用。由此,提出以下现实提升路径:(1)借鉴瑞典定向五日赛(O-Ringen)和芬兰尤科拉(JUKOLA)定向越野接力赛建设经验,分析瑞典定向赛事品牌建设的理念、营销、信息技术应用、赞助商的选择和芬兰尤科拉定向越野接力赛品牌建设的理念、赛道设计、急救体系、参赛模式等,得到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启示。即: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建设理念,注重挖掘定向运动对人心智发展的价值,高度统一的赛事组织管理,较为充分的赛事市场化开发以及注重对赛事文化的建设与传播。(2)从宏观层面构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从可用资源分析、战略规划环境分析、战略方向确定、具体战略规划四个方面制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确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战略规划的具体内容与关键问题,并基于基本原则、具体步骤、主要方法三个维度确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导向。(3)从中观层面制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理解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联想度的深层内涵,明确提升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联想度的原则,建立提升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联想度的思路。(4)从微观层面确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发展对策,即完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利益诉求,提升品牌质量;优化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管理方式,规范建设流程;推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多元融合,统筹有利资源;强化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形象塑造,提升自身实力;挖掘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价值内涵,重视宣传推广。
鸿钧[5](2019)在《高跟鞋虽添靓,但要谨防伤健康》文中研究指明值得注意的是,拇囊部的疼痛并非都是由拇外翻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和痛风,亦可引起拇趾疼痛。一旦发生疼痛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年过半百的张女士是一名舞蹈老师,由于女性爱美的本性,从年轻到现在非常喜欢穿高跟鞋。不止
杨秋颖[6](2019)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体育与健康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文本,是体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健身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及运动技能、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8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文件,国家层面教材建设相关政策的首次确立为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推动了新一轮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工作的开展。但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实践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致使静态化纸质文本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阅读需求,且在基础教育阶段教科书编制缺乏系统理论框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如何将信息科技手段引入教科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博士论文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为题,旨在探索与构建指导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框架,并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科书融合的视角探讨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开发流程,从而为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系统文献综述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首先,在辨析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概念以及梳理国内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从理论基础、理念指导、框架结构、内容选择、内容呈现、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6个方面构建指导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框架;其次,探讨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体育与卫生学领域的理论观点对教科书编制的启示,分析核心素养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对教科书编制的要求;再次,比较国内三个版本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框架结构、内容选择、内容呈现上的特征,并分析与借鉴美国体育教科书的优良经验;最后,系统分析国际领域教科书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开发流程。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从理论框架构建的6个方面进行研究,所得结论如下:一、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基础包含教育学领域的泰勒原理、知识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体育与卫生学领域的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特征、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动作技能分类与发展模型。这些理论观点对教科书的编制思路、内容选择与呈现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二、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制应依循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发展、国内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时代教育理念,在此理念导向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应具备如下特征:具有鲜明的编制理念、特色和功能;符合学生身体、心理、认知、体能、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框架结构搭建要兼顾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思路发展;选择具备学科和核心素养发展双重价值的内容;内容呈现应以问题为导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体现开放性、过程性和情境性。三、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由外部和内部结构组成,编制过程中的外部框架搭建包括导学系统、核心系统和助学系统三个方面;内部结构反映在目录的设计上,目录的章、节标题要能够反映出编制团队对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思路的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可呈现以运动项目分类、以发展综合运动技能、以体力活动金字塔和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为主线的结构特色。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中内容选择应以我国常规的运动技能类和健康知识类内容为主,引入户外生存、探险类运动,舞蹈或表演类运动,以培养学生适应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注意学段内容之间的独立和衔接,小学阶段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的内容为主,游戏贯穿始终,初中阶段强调比赛游戏中的动作技能应用,掌握各种运动情境中的运动概念和策略。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内容选择依循的6条原则为: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的本土传承与国际借鉴;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生活化;体现“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挖掘方法性和价值性知识;追求跨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与迁移;加强体育与健康领域科研成果的指导与渗透。五、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呈现需重视图表的功能分析、类型选择和数量分配;重视栏目的功能分析、名称设置和形式选择;重视课外练习与评价的功能分析、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重视文字表述的表达方式、叙述视角和用语方式。六、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开发流程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并梳理与运动项目相关的知识;其次,整合理论基础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元素,深度剖析内容和呈现方式;最后,设计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选择云服务、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选择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包,选择交互方式和跟踪注册技术,创建虚拟内容资源库。最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预想使用方法为:启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当摄像头扫描到教科书中的已设标记时,会在屏幕中叠加虚拟数字资源,通过操作与交互,使学习变得立体、生动、有趣。
鹿耀辉[7](2017)在《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越来越多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新闻被不断曝光,学校体育的安全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也是不断出现,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学校正常的开展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而且会造成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更有甚者,会上升为法律层面的问题。所以,减少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出现,为学生创造安全、科学、健康的环境进行体育教学已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新乡市区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乡市区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率为38.8%,占所有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比例最高。2、大球类运动是最容易发生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运动项目,占总事故发生率的63.2%。3、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种类多为轻微伤,占总事故率的72%,轻伤事故占总事故率的28%。4、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1)学校方面: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缺陷;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有不安全因素;没有完善的学生体质档案储存制度;(2)教师方面:个别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存在问题、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强;(3)学生和监护人方面:学生不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学生错误完成技术动作、学生对体育动作的恐惧心理、监护人没有告知学校学生存在健康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现状,结合调查数据和理论提出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1、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对体育安全的认识;2、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3、落实小学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的安全管理;4、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5、对学生体育恐惧心理进行疏导;6、加强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体育安全教育;7、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教育部门的职能
张歌[8](2017)在《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调查及训练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加强,羽毛球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传播,业余羽毛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运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其省会兰州市的羽毛球活动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但由于甘肃省处于经济相对落后,一直没有专业羽毛球队,业余爱好者在训练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很多业余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运动损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18个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爱好者和业余羽毛球教练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基本情况以及肩、肘关节运动伤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止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的训练策略。主要研究结论:1.防止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训练内容,身体素质训练及专项技术训练。2.在运动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中,爱好者要根据自己的运动强度及时感知自己在运动中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关节反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运动后参与运动的爱好者一定要注意关节的放松,预防运动中乳酸的堆积,防止疲劳。3.爱好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规范的羽毛球技术动作,在日常的练习中应将身体素质的练习放在首位,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与强度。当运动损伤发生后,应暂停专项练习,根据损伤状况进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在进行恢复性训练。4.吸引高水平赛事和羽毛球教练的加入,通过规范的训练,以提升业余羽毛球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减少由于技术不规范造成的运动损伤。5.运动损伤逐渐成为一个阻碍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相关组织者应定期邀请专业教练进行羽毛球专项训练。6.经过实践检验制定的训练策略,对初学者的技术动作规范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有打球经历的会员改掉了以前错误的动作,其水平整体有了大幅度的长进,在两年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率有很大改进,并对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的羽毛球技战术的提升具有时效性。
王雄梅[9](2012)在《不同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及相应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本文从学校体育课着手,综合论述了各种体育运动中的不同的运动损伤类别及发生原因,预防机制和治疗方法,以便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高菊[10](2000)在《青少年谨防踝关节扭伤》文中研究指明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而成。胫骨下端向内、向下突出的部分分别被称为内踝和后踝,骨下端的突出部分被称为外踝。由于内踝较外踝为短,故踝关节易于内翻位受伤。踝关节囊前后较松,而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特别是内外两侧更是如此。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三角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常
二、青少年谨防踝关节扭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少年谨防踝关节扭伤(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2)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脱落处理办法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3 可变因素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
1.2 两组年龄情况比较 |
1.3 两组患侧构成比较 |
1.4 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
2 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
2.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
2.2 患肢的肿胀值比较 |
2.3 肿胀疗效标准比较 |
2.4 手术时间比较 |
2.5 术中整复次数比较 |
2.6 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
2.7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
3 临床并发症情况分析 |
4 不良反应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GartlandⅢ 型儿童SFH的认识 |
1.1 SFH的解剖特点 |
1.2 SFH的受伤机制 |
1.3 西医对GartlandⅢ 型SFH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SFH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探讨 |
2.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
3 刺血疗法功效及临床运用 |
4 试验结果分析 |
4.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
4.2 患肢肿胀值比较分析 |
4.3 肿胀疗效评估比较分析 |
4.4 手术时间比较分析 |
4.5 术中整复次数比较分析 |
4.6 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分析 |
4.7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析 |
4.8 骨折并发症分析 |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刺血疗法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运用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MS |
1.1微骨折术 |
1.2钻孔减压术 |
2 骨软骨固定术 |
3 组织移植术 |
3.1 骨软骨移植术 |
3.1.1 自体骨软骨移植(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AOT) |
3.1.2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 |
3.2 自体骨-骨膜移植术 |
4 手术联合生物佐剂和组织工程技术 |
4.1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
4.2 PRP |
4.3 支架材料 |
4.4 其他 |
5 小结 |
(4)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 |
1.1.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全面推动 |
1.1.3 地域古村落文化传承与文化强省建设的双重需要 |
1.1.4 提升定向运动赛事市场竞争力需要赛事品牌建设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整体思路、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整体思路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定向大赛建设研究述评 |
2.1 关于定向运动赛事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赛事品牌理论的研究 |
2.2.1 关于品牌理论的研究 |
2.2.2 关于体育品牌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赛事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 |
2.3.1 国外对于赛事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 |
2.3.2 国内对于赛事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 |
2.3.3 关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2.4.1 共识 |
2.4.2 不足 |
第3章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 |
3.1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相关概念释义 |
3.1.1 定向运动 |
3.1.2 定向大赛 |
3.1.3 赛事品牌 |
3.1.4 品牌建设 |
3.2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基本理论 |
3.2.1 品牌构建理论 |
3.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2.3 战略理论 |
第4章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价值意蕴 |
4.1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发展历程 |
4.1.1 南粤古驿道历史溯源 |
4.1.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发展历程 |
4.2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角色定位 |
4.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者” |
4.2.2 定向运动赛事品牌的“领跑者” |
4.2.3 南粤古驿道文化的“开拓者” |
4.2.4 驿道体-旅资源融合的“推动者” |
4.3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价值 |
4.3.1 创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引领价值 |
4.3.2 “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榜样价值 |
4.3.3 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示范价值 |
4.3.4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模范价值 |
第5章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现状概述 |
5.1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成果分析 |
5.1.1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成果调查问卷的发放 |
5.1.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成果调查结果分析 |
5.1.3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成果 |
5.2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2.1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推广与传播有待加强 |
5.2.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文化挖掘与建设有待提升 |
5.2.3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标识与联想程度还应加强 |
5.2.4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过于依赖政府 |
5.2.5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政企合作模式未形成 |
5.3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影响因素 |
5.3.1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影响因素条目的选取 |
5.3.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的可靠性分析 |
5.3.3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
第6章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
6.1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的初步拟定 |
6.1.1 构建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
6.1.2 拟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各层级指标条目 |
6.2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2.1 一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2.2 二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2.3 三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2.4 依据第一轮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的指标体系完善 |
6.3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3.1 一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3.2 二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3.3 三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3.4 依据第二轮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的指标体系完善 |
6.4 第三轮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4.1 一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4.2 二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4.3 三级指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
6.4.4 根据第三轮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的指标体系完善 |
6.5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6.5.1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6.5.2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6.5.3 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 |
6.6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的验证 |
6.6.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6.6.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6.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6.7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
6.7.1 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五站情况介绍 |
6.7.2 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五站品牌建设实证分析 |
第7章 定向运动赛事品牌建设的域外经验借鉴 |
7.1 域外定向运动赛事发展概况 |
7.1.1 域外定向运动项目的发展概况 |
7.1.2 芬兰、瑞典定向运动项目的发展 |
7.1.3 域外定向运动经典赛事概况 |
7.2 瑞典定向五日赛赛事品牌建设经验 |
7.2.1 瑞典定向五日赛赛事品牌建设的理念 |
7.2.2 瑞典定向五日赛赛事品牌的营销 |
7.2.3 瑞典定向五日赛赛事信息技术应用 |
7.2.4 瑞典定向五日赛赛事赞助商的选择 |
7.3 芬兰尤科拉定向越野接力赛赛事品牌建设的经验 |
7.3.1 尤科拉(JUKOLA)定向越野接力赛赛事品牌建设理念 |
7.3.2 尤科拉定向越野接力赛赛事品牌建设特色 |
7.3.3 尤科拉定向越野接力赛赛事品牌建设体系 |
7.3.4 尤科拉定向越野接力赛赛事品牌建设基础 |
7.4 域外定向运动赛事品牌建设的启示 |
7.4.1 打造具有特色的定向赛事品牌知名度 |
7.4.2 挖掘定向运动发展的价值提高认知度 |
7.4.3 定向赛事品牌建设要有一定的联想度 |
7.4.4 注重赛事文化影响赛事品牌的忠诚度 |
7.4.5 充分的赛事品牌市场开发保障美誉度 |
第8章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现实提升路径 |
8.1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赛事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 |
8.1.1 赛事品牌战略规划的价值意蕴 |
8.1.2 赛事品牌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8.1.3 赛事品牌定位奠定战略规划导向 |
8.2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 |
8.2.1 赛事品牌知名度建设 |
8.2.2 赛事品牌认知度建设 |
8.2.3 赛事品牌联想度建设 |
8.2.4 赛事品牌忠诚度建设 |
8.2.5 赛事品牌美誉度建设 |
8.3 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的发展对策 |
8.3.1 完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利益诉求,提升品牌质量 |
8.3.2 优化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管理方式,规范建设流程 |
8.3.3 推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多元融合,统筹有利资源 |
8.3.4 强化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形象塑造,提升自身实力 |
8.3.5 挖掘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价值内涵,重视宣传推广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9.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调查问卷(第一轮) |
附录二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录三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调查问卷(第三轮) |
附录四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体育学科教科书的编制提出新要求 |
(二)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多元化发展 |
(三)关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研究层面仍存在亟待探索的课题 |
(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二章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研究进展 |
一、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涵与外延的辨析 |
(一)教科书的本质 |
(二)教科书的功能 |
(三)教科书的结构、本质、功能的关系 |
(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概念、结构、功能及其与教材的关系 |
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
(一)关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历史变迁与演变的研究 |
(二)关于不同版本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比较分析的研究 |
(三)关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分析的研究 |
(四)关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功能与作用分析的研究 |
(五)关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使用现状的研究 |
(六)关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其他内容研究 |
(七)文献述评及其对本研究的启示 |
三、教科书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的研究现状 |
(一)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
(二)系统文献综述法详述 |
(三)文献筛选和研究质量评估结果 |
(四)中小学阶段教科书与AR技术融合研究的共性特征 |
(五)AR技术教科书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与使用 |
(六)对AR技术教科书应用程序/系统的评价 |
(七)AR技术教科书应用程序/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八)小结 |
第三章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基础 |
一、教育学理论 |
(一)拉尔夫·泰勒原理及其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二)布鲁纳的知识结构教学和发现学习法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 |
(一)让·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二)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及衍生理论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三)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及相关理论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三、体育与卫生学理论 |
(一)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的整体特征 |
(二)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
(三)儿童青少年动作技能分类与发展模型 |
(四)儿童青少年体能、动作技能发展特征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启示 |
四、小结 |
第四章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依循的宏观理念 |
一、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二)基于学科本质和价值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一)修订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启示信息 |
(二)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揭示的启示信息 |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理念 |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 |
四、小结 |
第五章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框架结构 |
一、中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外部结构—框架分析 |
(一)中美四个版本教科书的框架构成分析 |
(二)中美教科书框架的比较与借鉴 |
二、中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内部结构—目录分析 |
三、小结 |
第六章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中的内容选择 |
一、从国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获取内容选择的启示 |
(一)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内容的解读与分析 |
(二)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内容特征对内容选择的启示 |
二、国内三个版本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选择特征分析 |
(一)运动技能类内容选择特征分析 |
(二)健康知识类内容选择特征分析 |
(三)体能类内容选择特征分析 |
(四)小结 |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选择原则 |
(一)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的本土传承与国际借鉴 |
(二)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生活化 |
(三)体现“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
(四)挖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方法性和价值性知识 |
(五)追求跨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与迁移 |
(六)加强体育与健康领域前沿成果的指导与渗透 |
第七章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中的内容呈现 |
一、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图表分析 |
(一)图表的类别与数量 |
(二)图表的功能 |
(三)教科书中图表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
二、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栏目分析 |
(一)华东师大版教科书的栏目分析 |
(二)人教版教科书的栏目分析 |
(三)河北教育版教科书的栏目分析 |
(四)美国人体运动版教科书的栏目分析 |
(五)教科书中栏目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
三、教科书的课外练习与评价分析 |
(一)教科书中课后学习评价与复习题分析 |
(二)教科书中课外练习与活动分析 |
(三)教科书中课外练习与评价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
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文字表述分析 |
第八章 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的探索 |
一、教科书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研究的案例分析 |
二、与AR技术融合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具备的优势特征 |
(一)提供丰富的视、听、触觉学习资源 |
(二)形成交互、互动式的学习方式 |
(三)虚拟对象与学习内容密切关联 |
(四)创建沉浸式混合学习环境 |
三、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AR技术的应用时机 |
(一)肢体动作类运动项目的内容学习 |
(二)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内容学习 |
(三)体育比赛、游戏规则的内容学习 |
(四)体育品德培养的内容学习 |
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融合AR技术的编制与开发流程—以跆拳道运动项目为例 |
(一)明确跆拳道项目相关的知识 |
(二)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呈现分析 |
(三)跆拳道学习内容与AR技术融合的应用程序开发步骤 |
五、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活动和成果 |
(7)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政策需要 |
1.1.2 体育课程特殊性的需要 |
1.1.3 保证小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案例分析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 |
3.1.1 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频数 |
3.1.2 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时的组织形式 |
3.1.3 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时的运动项目 |
3.1.4 体育伤害事故的受伤类型 |
3.2 新乡市区小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
3.2.1 学校方面原因 |
3.2.2 教师方面原因 |
3.2.3 学生和家长方面的原因 |
3.2.4 体育运动存在较多风险因素 |
3.3 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
3.3.1 加强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体育安全教育 |
3.3.2 落实小学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的安全管理 |
3.3.3 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
3.3.4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
3.3.5 对学生体育恐惧心理进行疏导 |
3.3.6 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对体育安全的认识 |
3.3.7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教育部门的职能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现状与致因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B 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现状与致因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C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调查及训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任务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业余羽毛球爱好者 |
1.3.2 运动损伤 |
2 文献综述 |
2.1 羽毛球运动相关研究 |
2.1.1 地区性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状况研究 |
2.1.2 羽毛球专项技术训练的研究 |
2.1.3 普通高等院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状况研究 |
2.1.4 羽毛球教学发展研究 |
2.1.5 羽毛球运动中相关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
2.2 业余羽毛球运动的相关研究 |
2.3 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训练状况研究 |
2.4 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的相关研究 |
2.4.1 根据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总体的运动损伤状况研究 |
2.4.2 根据运动损伤部位的调查研究 |
2.4.3 根据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研究 |
3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调查访问法 |
3.2.4 观察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教练员状况调查分析 |
4.1.1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状况调查分析 |
4.1.2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教练员状况调查分析 |
4.2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基本情况以及肩、肘关节运动伤病的发生原因调查分析 |
4.2.1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调查分析 |
4.2.2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伤病调查分析 |
4.2.3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分析 |
4.2.4 肩、肘关节运动伤病与平时训练体系的关联性分析 |
4.3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的训练策略 |
4.3.1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身体素质训练项目与方法 |
4.3.2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专项技术训练项目及技术规范 |
4.4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训练策略可行性的实践验证 |
4.4.1 训练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实践检验的结果分析 |
4.4.2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与康复探讨 |
4.5 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训练策略的推广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不同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及相应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运动损伤的原因 |
1.1 客观原因: |
1.2 主观原因: |
2. 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部位及治疗 |
2.1 篮球运动。 |
2.1.1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急性损伤, 膝关节上下杠杆长, 构造复杂。 |
2.1.2 掌指关节, 指关节扭伤。 |
2.1.3 在篮球运动中, 人体突然变向, |
2.1.4 踝关节的损伤, 在跳的过程中, |
2.2 田径。 |
2.2.1 关节扭伤。 |
2.2.2 肌肉拉伤。 |
2.2.3 疲劳性骨膜炎。 |
2.3 武术。 |
2.3.1 踝关节扭伤。 |
2.3.2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 |
2.3.3 髌骨劳损。 |
2.3.4 肌肉的拉伤。 |
2.4 体操, 健美操, 艺术体操。 |
2.4.1 肌肉韧带拉伤。 |
2.4.2 关节扭伤。 |
3. 小结与建议 |
3.1 教师的教学应该科学合理, 循序渐进, 并因材施教。 |
3.2 提高医务监督, 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 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
3.3 |
四、青少年谨防踝关节扭伤(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真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谢国鑫,刘金豹,梁学振,许波,刘恩旭,李刚. 医学综述, 2021(07)
- [4]中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研究[D]. 王长在.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高跟鞋虽添靓,但要谨防伤健康[J]. 鸿钧. 青春期健康, 2019(22)
- [6]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D]. 杨秋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7]新乡市区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D]. 鹿耀辉. 河南师范大学, 2017(02)
- [8]兰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肩、肘关节运动性损伤调查及训练策略研究[D]. 张歌. 吉林体育学院, 2017(11)
- [9]不同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及相应对策[J]. 王雄梅. 才智, 2012(09)
- [10]青少年谨防踝关节扭伤[J]. 高菊. 家庭医学,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