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管理论文_窦之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藏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藏,油藏,塔河,超图,碳酸盐,毛细管,动态。

油气藏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窦之林[1](2011)在《技术进步成就塔河辉煌》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家简介 窦之林: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参与的“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油田开发研究、油藏管理工作,主持完成“塔里木盆(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1-07-11)

蒋琳琳[2](2010)在《动态监测工艺技术体系提升油气藏管理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从西北油田分公司动态监测技术研讨会获悉,塔河油田已形成对不同储层、流体和井况下的动态监测工艺技术系列,油气藏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该公司整体采收率已达到18.1%,含水上升率小于1%。   动态监测技术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以及油气藏管理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0-02-22)

刘国安[3](2004)在《大港油田油气藏管理迈向新的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先行 步步为先 在大港油田采访,感到大港油田有一种难得的紧迫感。作为已开发四十年的我国东部老油田,进入“九五”后期,大港油田的开发形势十分严峻,油田综合含水高达87.5%,已整体进入高含水后期采油阶段;油田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达75.(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04/09/02)

黄诚,陈伟,段永刚[4](2003)在《油气藏管理GIS中的信息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藏开发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 ,这些信息表现出典型的叁维空间分布特征和数据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数据库技术基于表格表示信息 ,无法表现对象的空间分布关系。GIS技术可以有效描述二维空间问题 ,但对于油气藏开发这类特殊的叁维问题还缺少描述和分析能力。分析了油气藏开发管理GIS中的数据组成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图模型的GIS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在油气藏开发管理GIS中的实现。指出在GIS中引入超媒体技术 ,可以灵活、方便地管理和查询油气田开发动静态数据 ,为油藏开发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龚久和[5](2003)在《现代油气藏管理与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藏管理是指在油气藏勘探开发生命期中,最大限度地把物探、钻井、地质、测井、试油、试采、采油、井下作业、地面建设、动态监测和其它有关各个学科协调起来形成集约化的管理体系,采用经济有效的先进技术,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油气藏勘探开发策略,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取得最佳经济采收率的整个过程。 油气藏管理经历了叁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1970年以前主要进行油藏开发相关的各个学科“各自为战”的非集约型的油气藏管理。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Craig(1977)、Harris、Hewitt等学者提出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模拟等多学科最佳协作的油气藏管理。第叁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利用计算机,采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地面建设工程和经济分析与管理等学科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油气田(藏)管理。油气藏管理技术已更加强调各学科的集约化、先进技术的经济实用化,注重油气藏开发方案的正确制定、实施和完善,强调最佳经济采收率的获得。而且,油气藏管理本身的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也日益清晰地被人们所认识。 二次世界大战后,控制论、系统论等一些崭新的学科迅速发展。四十年代,维纳首先发表了《控制论》,使自然科学进入了新的重要里程碑。控制论是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讯、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数学逻辑、计算机技术、统计力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 控制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以前是控制论的初级阶段,主要研究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古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第二阶段,1950年至1970年,研究多学科交叉结合的控制论。1954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运用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首创了工程控制论、把控制论推广到工程技术领域。接着神经控制论、生物控制论问世,到20世纪60—7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第叁阶段,1970年以后,主要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时变、离散系统的现代控制论,从只研究反映外部信息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了研究反映系统内部信息的状态变量与输入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第四阶段,从现在开始的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采用计算机思维过程形式化和自动化控制论。控制函数是控制的关键。 油气田开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特别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油气田开发需要物探、地质、钻井、测井、试油试采、油藏工程、采油、井下作业、地面建设、动态监测等各学科。由于储层的强非均质性,使储层物性具有复杂性。有开采的人为性,水驱走向、剩余油气分布更复杂,开采难度更大。 油气田开发迫切需要进行两个工作:如何进行科学化的油气田开发管理?如何实现油气田开发控制?实际上,一门新的学科油气田(藏)控制管理工程即将诞生。 该论文以新场气田为例,对现代油气藏管理、油藏描述、储层建模、开发控制模型、油田开发控制、最优化开发方案、经济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点: (1)首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油气田(藏)现代多学科集约化的科学管理与控制体系。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将物探、钻井、地质、测井、试油、试采、采油、井下作业、地面建设、动态监测、经济管理、开发模式控制和其它有关各个学科有机协调并形成集约化的管理体系,使综合性、复杂性极强,开发难度极大的油气田(藏)管理向长期达到系统全局最优迈出了重要一步。 (2)首次制作了weibull模型早期方案设计的四种理论图版:Qctm/No vs ER图版;Qct凡No vs ER图版;Qmaxt凡No vs ER图版;Qe/Qmax vs ER图版。应用weibull模型提出整个新场气田、蓬一气藏、蓬二气藏、沙溪庙气藏各24套总%套早期开发方案。开发控制模型是最终采收率最关键的重要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对于新场气田,选用Qe/Qmax vs ER图版较好。 (3)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开发模型控制原理和方法。首次采用15个油气田开发控制模型大规模系统的应用于气田生产实际对新场气田、孝泉气田、合兴场气田3气田、10气藏、333口气井进行了全面拟合预测。在气藏或气田的预测中W匕lbull模型占优,其次是WengCylce和Arps模型;单井分析应用模型拟合预测,Fwgl模型占绝对优势,其次是A甲s模型。 (4)本次研究首次系统提出了浅层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调整总原则、开发层系调整原则、区块调整原则、井间调整原则、产量调整原则和方案优选原则及优选方法。提出了新场气田产能接替的方法:第一阶段,以蓬一、蓬二合层组合开采为主,以沙溪庙替补为辅;首先从蓬一、蓬二的高渗储区补井替补,再从沙溪庙的高渗储区补井替补。第二阶段,蓬一、蓬二组合联采与沙溪庙单采同时均衡开采,互为替补。第叁阶段,以沙溪庙低渗低产单采为主,以蓬一、蓬二合层组合开采为辅。通过开发方案的优选,综合考察方案5、方案6、方案7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确定方案5为最佳实施方案,方案7为备选方案。(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3-05-01)

何春蕾,匡建超[6](2001)在《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油气藏管理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油气藏管理工程概念的同时,介绍了实施知识经济时代油气藏管理工程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01年05期)

油气藏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前,从西北油田分公司动态监测技术研讨会获悉,塔河油田已形成对不同储层、流体和井况下的动态监测工艺技术系列,油气藏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该公司整体采收率已达到18.1%,含水上升率小于1%。   动态监测技术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以及油气藏管理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藏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窦之林.技术进步成就塔河辉煌[N].中国石化报.2011

[2].蒋琳琳.动态监测工艺技术体系提升油气藏管理水平[N].中国石化报.2010

[3].刘国安.大港油田油气藏管理迈向新的征程[N].中国石油报.2004

[4].黄诚,陈伟,段永刚.油气藏管理GIS中的信息集成[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

[5].龚久和.现代油气藏管理与控制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3

[6].何春蕾,匡建超.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油气藏管理工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

论文知识图

油藏管理过程油气藏经营旧的组织结构油气藏信息网络应用软件平台(RMIS2....油藏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图朝5北井区裂缝网络模型(3)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数据采集贝克修斯智...

标签:;  ;  ;  ;  ;  ;  ;  

油气藏管理论文_窦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