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江南民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居,江南,安顺,生态,嘉兴,生态平衡,显性。
江南民居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1](2019)在《院地合作共同打造红船旁的江南民居典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昨天上午,桐乡市乌镇镇民合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将在这里开展为期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原来,为高水平推进我市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共同打造红船旁的江南民居典范,进一步延伸驻镇规划师联村服务,市建设局和(本文来源于《嘉兴日报》期刊2019-07-18)
彭婷[2](2019)在《浅析江南民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地域审美的形式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地域审美文化,体现在江南民居室内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民居的整体结构布局、景观的设计、细部装饰风格等,不仅确保了江南民居的使用功能,还充分彰显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追求。在目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民居室内设计面临很大的困难,可以通过分析江南民居室内设计的地域审美特点,发掘出传统民居设计的活力,并且将其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重新定义和发展我国民居设计的风格,将现代理念和传统风格完美融合起来。本文从不同层面出发,主要论述了江南民居设计地域审美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周红,李晨霞[3](2019)在《南方合院式建筑的院落空间营建思想与尺度对比研究——以江南民居与安顺屯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南民居和江南军事移民建造的安顺屯堡为例,从院落的营造思想文化出发,对比分析两者院落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平面形式以及院落重点空间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异同,分析了安顺屯堡与江南民居两者院落空间的营造特色,从而探究了南方合院式建筑的院落空间随着地域的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营建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9年03期)
高宁[4](2019)在《江南民居·春意——摄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6期)
王琴[5](2018)在《江南民居之天井的生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一词可谓风靡全球,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横跨各行各业,无处不提倡生态。尽管大部分人善大谈特谈"生态",却总是不得要领,将其说的玄之又玄,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实则,其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通俗言之即生生不息的循环状态,人类能繁衍至今并驶向未来即在于此,可见"生态"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便立足于此,对江南民居的天井进行通俗化的生态解读。(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4期)
景蕾蕾[6](2018)在《江南民居建筑的水文化脉络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水乡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独特,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大部分的村镇依循水势或临河、或环水、或抱湖,村镇中河道或网状、或带状流贯相通,这些相类的自然条件、经济面貌、交通状况以及文化底蕴形成了气质相似又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以水为媒,以水为纽带,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通过研究江南水乡的水文化,找到其中的发展脉络,可以了解水乡民居建筑与水文化的渊源,以便更好的发展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宣扬传统乡土文化。(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6期)
[7](2018)在《江南民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华民居》期刊2018年01期)
吴欣睿,魏靖[8](2017)在《江南民居》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幅描绘江南民居的儿童画,画面上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草地树木镶嵌其间,微笑的大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有天上悠闲的太阳,把画面点缀得非常漂亮。小画家用色极其大胆,创造性地在同一个范围内涂上若干种不同的色彩,营造出绚丽缤纷的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期刊2017年11期)
胡志超[9](2017)在《基于江南民居形态格局的现代建筑场地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地承载着建筑本体和人的活动,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场地将建筑,人,环境联系起来,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开始,是上承环境下接建筑的媒介。在当代建筑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建筑本体与场地环境脱节的现象,这源于部分设计师对建筑与场地关系缺乏系统认识和客观评价,故对场地设计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场地条件差异较大,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好的建筑设计一定伴随着好的场地设计,好的场地设计也一定是切合地域特征的。本文将范围限定在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丘陵平原共存,且水资源丰富的中国江南地区。江南地区的民居聚落以其独有方式和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是江南地区现代建筑场地设计研究的原始范本。本文以江南民居的形态格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聚落到群体,再到单体,按场地环境中的要素进行分类论述。结合现代建筑场地设计存在的问题,从传统民居的营造中归纳提取一些适用于现代建筑的场地设计方法,如顺应地势、体量消解、空间互融、柔性边界等,且用现代建筑设计案例予以支撑。文章还采用两个江南地区与场地结合较好的现代建筑案例展示所述的方法论如何在完整的建筑设计中运用,从理论落实到实践。本文从传统建筑中吸取场地设计智慧,结合大量优秀案例进行归纳研究,致力于为现代建筑场地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希望设计师在建筑实践中重视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24)
陆文静[10](2017)在《中国建筑术语英译的生态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不计其数的民居,这些民居代表了各地别具一格的审美。他们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古长城、故宫等官建建筑名扬世界的今天,民居的地位和重要性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居的英译拥有广阔市场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其建筑术语的英译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中国建筑术语英译研究十分匮乏,难以提供有效的参考。《江南民居》为译介江南民间建筑和民居文化而作,译文中的中国建筑术语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再现了原文生态系统内中国民间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术语英译可视为从本土的生态环境“移植”到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此生存、传播的过程。而生态翻译学正是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多维度的适应,在适应与选择的过程中使翻译生态环境达到平衡。因此,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江南民居》为个案,探究译者如何运用隐性和显性翻译处理中国建筑术语在语言、文化、交际叁个维度的英译,借此分析中国建筑术语英译如何适应目标文本,从而达到文本生态平衡。本文发现:隐性翻译策略帮助弱化中国建筑术语的文化背景,并通过意译在目标生态系统中找到对应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英译的术语生存传播。显性翻译策略通过音译或音译加意译以补充目标文本生态系统中建筑术语,有助于中国建筑术语文化背景的“互通有无”,根据交际意图的不同,译者采用显性翻译以突出中国建筑术语文化背景,以隐性翻译实现相对较高的可读性和接受度。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第二章对理论框架做出介绍,说明《江南民居》中术语翻译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研究的可行性。并且阐述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翻译学和民间建筑术语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介绍本文的可作为之处。第叁章为《江南民居》中中国建筑术语翻译的生态分析。第四章着重介绍中国建筑术语在隐性和显性翻译策略下如何在语言、文化和交际叁个维度达到文本间生态平衡,同时对中国建筑术语英译的不对应提出自己的拙见。第五章总结研究成果和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之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江南民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南地域审美文化,体现在江南民居室内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民居的整体结构布局、景观的设计、细部装饰风格等,不仅确保了江南民居的使用功能,还充分彰显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追求。在目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民居室内设计面临很大的困难,可以通过分析江南民居室内设计的地域审美特点,发掘出传统民居设计的活力,并且将其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重新定义和发展我国民居设计的风格,将现代理念和传统风格完美融合起来。本文从不同层面出发,主要论述了江南民居设计地域审美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南民居论文参考文献
[1].张萌.院地合作共同打造红船旁的江南民居典范[N].嘉兴日报.2019
[2].彭婷.浅析江南民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地域审美的形式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9
[3].周红,李晨霞.南方合院式建筑的院落空间营建思想与尺度对比研究——以江南民居与安顺屯堡为例[J].中国名城.2019
[4].高宁.江南民居·春意——摄影[J].艺术品鉴.2019
[5].王琴.江南民居之天井的生态解读[J].明日风尚.2018
[6].景蕾蕾.江南民居建筑的水文化脉络浅谈[J].居舍.2018
[7]..江南民居[J].中华民居.2018
[8].吴欣睿,魏靖.江南民居[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7
[9].胡志超.基于江南民居形态格局的现代建筑场地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7
[10].陆文静.中国建筑术语英译的生态翻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