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衣藻论文_李露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极衣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南极,谷胱甘肽,基因,低温,蛋白,半胱氨酸,形态学。

南极衣藻论文文献综述

李露露[1](2018)在《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水通道蛋白基因CiMIP1克隆及表达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子的快速跨膜运输是细胞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也是生物体得以迅速适应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位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够高效率的转运水分子,属于主要内在蛋白超家族,除对水具有跨膜运输作用外,还能促进甘油、尿素、H_2O_2、NH_3、CO_2等其他物质的转运。南极冰藻是指生长在南极海冰及其边缘或是冰川融水等极端环境中所有微藻的总称,它们构成了南极海冰-海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群体和初级生产力来源,而关于这类藻体对低温、高盐、强辐射和弱光照的南极极端环境的耐受性机制研究也是热点之一。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是整个南极冰藻类群当中具代表性的一种真核单胞绿藻,其体内含有的水通道蛋白在介导水分运输、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和应对各种逆境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水通道蛋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1)根据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并克隆得到该藻一个关键水通道蛋白基因CiMIP1(GenBank登录号为KY316061),其中所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27 bp,编码308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2.43 kD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该蛋白除具有保守的6个跨膜结构域和2个MIPs家族标记性功能位点NPA-box外,在蛋白C端还出现了其特有的第叁个NPA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CiMIP1蛋白定位于胞液中。进化树分析表明CiMIP1蛋白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以及团藻Volvox carteri对应的蛋白进化关系最近,同为MIPD亚族。2)选取温度和盐度两个条件对CiMIP1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20℃和0℃低温胁迫下,CiMIP1基因的表达量在短时间内增加,而在10℃时,CiMIP1基因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实现表达上调;在高盐压力(S=64‰和128‰)下,CiMIP1基因的表达量在前48 h内持续上升,而在低盐S=16‰条件下,CiMIP1基因的表达受抑制。CiMIP1基因mRNA表达量随不同温盐条件变化而变化,说明该藻细胞能够通过调节CiMIP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来调节自身代谢,以适应其特有生长环境的变化。3)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CiMIP1,并将其转化到Transetta(DE3)表达感受态细胞中,在0.5 mmol/L IPTG作用下低温16℃诱导12 h。经过SDS-PAGE电泳检测后,发现在蛋白Marker 35 kDa大小处,诱导重组菌沉淀泳道中出现了一条与蛋白理论分子量相接近的蛋白条带,且该条带在对照中不存在,说明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4)配制无细胞表达体系,构建无细胞表达载体,提取纯化后,加入配制好的大肠无细胞表达体系中进行表达。反应液经透析后,利用镍柱亲和层析对CiMIP1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Ci MIP1蛋白。这是首次对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关键水通道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并且对该基因及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功能和作用机理。通过在不同温盐胁迫条件下探究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发现温度和盐度胁迫能影响基因表达,为进一步阐明该藻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机理奠定了基础。通过进行原核表达和无细胞表达,为后续水通道蛋白的功能表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4-01)

魏静,王小冬[2](2013)在《南极衣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与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南极海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藻华物种,南极冰藻生长过程中必须忍受长期的黑暗和寒冷。为探讨南极冰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及恢复能力,选择南极冰藻重要物种——衣藻为对象,研究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运动状态、叶绿素a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光量子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黑暗均暂时抑制了衣藻细胞的生长和叶绿素浓度,降低了细胞的运动速率,但是衣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保持稳定。低温和黑暗的协同作用对衣藻生长的影响最显着,但细胞的Fv/Fm及POC含量不受影响。一旦恢复适宜温度和光照,衣藻迅速恢复生长,细胞游动再次活跃,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内稳态"策略保证南极冰藻具有高度的适应和恢复能力,从而度过南极海区漫长的黑暗和寒冷等极限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彭跃跃,丁燏,王金慧,简纪常,鲁义善[3](2013)在《南极衣藻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大肠杆菌低温耐受性的增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EC2.5.1.18)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为阐明GST在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中的具体地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温度下南极衣藻的GST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ST,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平板培养法探讨了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GST)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结果显示,GST在0℃时表达量最高,最高可达对照组的两倍多;pET28a(+)-GST重组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中实现了高效表达,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HisTrap HP柱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GST融合蛋白,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得以验证;对低温胁迫实验发现南极衣藻GST蛋白的表达可以提高重组菌E.coli BL21对低温的耐受性,说明GST基因对南极衣藻适应南极低温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林敏卓,刘晨临,黄晓航,杨平平[4](2012)在《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ICE-L硝酸还原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还原酶(NR)除调节植物的氮代谢外,在植物的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了硝酸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对其进行测序并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NR的系统进化树,通过多序列比对探讨了可能与该酶逆境适应性相关的活性位点,并对该蛋白进行了叁级结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NR基因的编码区长2 589bp,编码863个氨基酸。在以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南极衣藻的NR序列和其他绿藻类的聚在一起,与团藻、莱茵衣藻、杜氏盐藻和小球藻的同源性依次分别为63%,61%,60%和54%。蛋白质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该NR基因含有与高等植物NR相类似的3个不同的功能结构域。对南极冰藻N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将有助于从硝酸还原酶角度了解南极衣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拓展并深化其适应机制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04期)

刘莹,丁燏,简纪常,吴灶和,缪锦来[5](2011)在《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PCR技术克隆南极衣藻GR基因ORF全长cDNA,然后经酶切、连接等步骤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诱导时间、IPTG浓度、温度进行了优化,以期获得较大量的酶蛋白。结果表明,将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GR导入大肠杆菌BL21,可以高效表达融合蛋白;且表达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获得的目的蛋白分子量为52.2kDa,符合预期分子量;GR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优化条件为,1.0mmol/L的IPTG,28℃诱导3h。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1年06期)

彭跃跃,丁燏,简纪常,鲁义善[6](2011)在《南极衣藻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SH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应用RT-PCR以及Race PCR技术克隆到ICE-L GSHI全长。ICE-L GSH I全长2199bp,包含36bp的5′非编码区(UTR)和1029bp的3′UTR;开放阅读框(ORF)1452bp,编码483个AA,终止密码子为TAA,预测分子量计算值(MW)为55.178kD,理论等电点(PI)为5.97。BLAST分析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线粒体GSHI(XM 001701595)同源性最高,一致性达到69.98%。其它软件分析:无N端信号肽序列、无跨膜区、无N-糖基化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包括15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7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5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ICE-L GSHI基因可能来源于线粒体。同时,对GSHI进行了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均显示都在56kDa左右有条带,与预测大小相符。最优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0.2mmol/L,37℃诱导3 h;且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显示:ICE-L GSH I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盐和抗寒性。(本文来源于《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15)

刘莹,丁燏,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7](2010)在《南极衣藻ICE-L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南极独特的气候及地理特征,形成了一个酷寒、强辐射、低光照的环境,生存于其中的微藻对这种独特的环境具有相应的适应机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在极端环境的适应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对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ICE-L)GR的全长cDNA进行克隆,并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同时,分析了GR基因在不同盐度和CdCl_2作用下的表达情况。(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21)

刘莹[8](2010)在《南极衣藻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本研究对南极衣藻GR的全长cDNA进行克隆,并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同时,分析了GR基因在不同盐度和CdCl2作用前后的表达变化。此外,还克隆了南极冰藻β-肌动蛋白基因(ICE-L actin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HM114222)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ICE-L GAPDH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HM114223)的部分cDNA序列。以提取的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ICE-L总RNA为模板,根据报道的多种藻类及植物的谷胱甘肽还原酶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ICE-L GR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umber:GU395492),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ICE-L GR全长1913bp,包含90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65bp的3′UTR;开放阅读框(ORF)长1458bp,编码485个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为UGA,分子量计算值(MW)为52.155kDa,理论等电点(PI)为5.56;ICE-L GR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绿色鞭毛藻(Ostreococcus lucimarinus)、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石莼(Ulva fasciat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芥菜(Brassica juncea)、大豆(Glycine max)、及水稻(Oryza sativa)的G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在克隆GR全长的基础上,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pET-GR,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获得目的蛋白符合预计分子量。通过对诱导时间、IPTG浓度、温度的优化,最终确定GR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优化条件为:IPTG浓度为1.0mmol/L,28℃诱导3h;且表达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以ICE-Lβ-actin和ICE-L GAPDH基因为内参照,研究了ICE-L GR基因在低盐度、高盐度和不同浓度CdCl2(μmol/L)作用前后的表达变化。在偏离最适生长盐度下,盐度11、22、66在第24h表达量最大,盐度99在12h达到最大表达量;重金属CdCl2作用后,低CdCl2浓度诱导表达上调,20、40μmol/L在第12h最大量表达,60、80μmol/L在第18h表达量最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探讨南极冰藻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基因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生物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对于全面了解和认识南极生物谷胱甘肽相关酶基因的结构、功能、特性,有效地阐明南极微生物对各种胁迫的适应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能为抗逆领域特别是抗逆基因工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基因。(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0-04-20)

王斌[9](2007)在《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叶绿体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低温适应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低温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海冰是极地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冰藻就是指生活在南极海冰、海冰边缘或海水中的一大类微藻。海冰中间存在大量网状的盐囊和盐通道,其中海水的盐度可以达到普通海水的3倍,甚至5倍。并且冰藻生活的冰层是一个低光照、寡营养和少气体交换的场所。每年南极的春夏季,海冰的融化时冰藻周围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日积月累海冰的冻溶变化中,冰藻逐渐形成了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正是冰藻这种特殊的生理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低温生物学的良好试验材料;此外,冰藻也是新型活性物质的潜在来源。为了更加合理的开发南极的低温藻类资源,从应用上丰富我国现有的微生物资源,从中开发出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产品,本文主要以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南极衣藻L4)为材料,进行叶绿体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低温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期为南极冰藻抗逆机理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所取得的主要结果概括于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对正常培养南极衣藻L4和低温胁迫下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极衣藻L4的主要特点为:细胞壁较厚,无鞭毛端存在着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淀粉颗粒,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大量的黑色颗粒物质。南极衣藻L4的叶绿体并不是简单“杯状”,而是以类囊体片层的形式分布在除细胞核区域的整个细胞中,细胞器之间以及淀粉颗粒之间都是类囊体片层结构。海水成冰胁迫后线粒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能够使南极衣藻L4在低温下正常的能量供应,保证其正常代谢。而类囊体片层模糊,扭曲,膨大。采用蔗糖梯度法分离制备的南极衣藻L4叶绿体纯度和得率都很高。2以正常培养的南极衣藻L4作为对照,通过比较低温胁迫过程中类囊体膜色素、类脂、脂肪酸和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成分对南极衣藻L4低温海水成冰环境适应性的作用:(1)富含叶绿素b的集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对于南极衣藻L4产生低温适应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叶黄素通过参与低温下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并且增强膜流动性也对南极衣藻L4低温适应性有着很好的效果。(2)MGDG能够在低温弱光的环境下维持类囊体膜特殊结构的稳定;十八碳-9,12,15-叁烯酸不仅维持类囊体膜的流动性,还可以促进重新合成的D1蛋白装配到PSⅡ反应中心的速率;反式十六碳-3-烯酸能够降低“高熔点”PG的含量,促进LHCⅡ解聚。(3)完整PSⅠ复合物、ATP合成酶、细胞色素b6f复合物和RuBP羧化酶在低温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LHCⅡ在PSⅡ蛋白复合物上结合的紧密程度会影响南极衣藻L4对于低温弱光环境的适应性;LHCⅡ结构的变化即LHCⅡ寡聚体解聚,是低温适应性的重要保障。3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对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流动性、损伤性和功能的影响,发现:南极衣藻L4通过膜成分的改变来维持其类囊体膜的流动性,以适应低温海水结冰的环境;总体上胁迫期间类囊体膜受到的伤害不大,脂氧合酶活性上升幅度很小,并且很快出现活性下降的趋势,说明南极衣藻L4体内有充分的应激机制,来抵御低温海水成冰胁迫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SOD酶是保持类囊体膜不受伤害的关键酶;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希尔反应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在胁迫过程中先下降再上升;在海冰环境中,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H+-ATPase的活性明显增强,从而保障有效的光合磷酸化反应。对南极衣藻L4进行低温胁迫,从藻体形态结构、类囊体膜生化成分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分析了南极衣藻L4对低温环境适应性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07-06-01)

王守强[10](2007)在《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胞外冰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活性物质(ice-active substances,IASs)与南极冰藻密切相关并显示出冰结合的活性。在经过截留分子量300 kDa的膜透析后仍然保留有很强的冰结合活性。这些大分子物质可以对正在生长的冰晶表面产生蚀刻或其它形状改变,这一点跟鱼抗冻蛋白类似,但是IASs不会明显降低溶液的冰点。除在南极植物和北美洲北部寒冷地区的苔藓中有过发现外,在温带地区植物中没有发现过IASs。尽管IASs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但它与寒冷环境密切的关系表明它起到一种防冻剂的功能。经检测在实验中所用的5种南极冰藻〔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南极衣藻L4)、南极绿藻Auricula castrracane B7(南极绿藻B7),南极硅藻: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盒形藻Biddulphi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中都有IASs的存在,并且活性的大小存在种间差异,其中以南极衣藻L4中IASs的含量最高。IASs是南极冰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它们在冰藻的低温生存繁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所报道的IASs都是在极地地区,其他地区还没有报道,说明IASs是一种与寒冷相关的物质。在对冰活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中选取IASs产量较高的南极衣藻L4作为实验藻种。南极衣藻L4 IASs的含量受生长温度的影响较大,在低温区间(4~8℃)随着温度的降低IASs的浓度显着升高;生长温度在8~12℃之间浓度变化不大,越是接近冰点,IASs的浓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在温度远高于冰点的时候,IASs浓度与温度变化关系不明显。在生长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低温冻融循环的冷激处理会明显提高IASs的浓度。电泳和凝胶过滤的结果都显示南极衣藻L4 IASs是一类分子量呈现一定连续性的物质,染色结果表明IASs是由糖和蛋白组成,还原糖和蛋白含量分别为73.3%和17.8%,高的糖含量保证了IASs的稳定性。IASs分子量一般较大,分子外周包被着多层亲水性的糖链,糖链维持整个分子的稳定性,使它不易被其他分子所分解。南极衣藻L4 IASs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45℃处理3 h后活性基本不会下降;70℃处理1.5 h之后活性开始降低,3 h后仍有一定活性;在100℃处理0.5 h后仍具有一定抑冰能力,在100℃处理1 h后活性彻底消失。在对结晶速度的影响方面,南极衣藻L4 IASs相比较普通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可以明显延缓结晶过程。低浓度的IASs(0.1 mg·mL-1)就可以表现出非常强的抑冰活性,并且这一活性强弱随浓度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其抑制冰晶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探索。IASs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冻融的伤害,为了测试这一推断,以南极衣藻L4和常温卡德藻为材料分别在有和没有IASs存在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双染色结果显示IASs的存在可以使存活率提高26.2%到28.7%。(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07-06-01)

南极衣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南极海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藻华物种,南极冰藻生长过程中必须忍受长期的黑暗和寒冷。为探讨南极冰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及恢复能力,选择南极冰藻重要物种——衣藻为对象,研究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运动状态、叶绿素a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光量子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黑暗均暂时抑制了衣藻细胞的生长和叶绿素浓度,降低了细胞的运动速率,但是衣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保持稳定。低温和黑暗的协同作用对衣藻生长的影响最显着,但细胞的Fv/Fm及POC含量不受影响。一旦恢复适宜温度和光照,衣藻迅速恢复生长,细胞游动再次活跃,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内稳态"策略保证南极冰藻具有高度的适应和恢复能力,从而度过南极海区漫长的黑暗和寒冷等极限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极衣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露露.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ICE-L水通道蛋白基因CiMIP1克隆及表达调控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

[2].魏静,王小冬.南极衣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与恢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彭跃跃,丁燏,王金慧,简纪常,鲁义善.南极衣藻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大肠杆菌低温耐受性的增强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2013

[4].林敏卓,刘晨临,黄晓航,杨平平.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ICE-L硝酸还原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2

[5].刘莹,丁燏,简纪常,吴灶和,缪锦来.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ICE-L)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条件优化[J].海洋与湖沼.2011

[6].彭跃跃,丁燏,简纪常,鲁义善.南极衣藻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SH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定量分析[C].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7].刘莹,丁燏,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南极衣藻ICE-L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C].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8].刘莹.南极衣藻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0

[9].王斌.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L4叶绿体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低温适应性的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

[10].王守强.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L4胞外冰活性物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

论文知识图

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DGDG(1)和...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ICE-...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sp.ICE-...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脂肪酸甲酯...南极衣藻L4的类囊体片层和线粒...南极衣藻L4的光镜照片

标签:;  ;  ;  ;  ;  ;  ;  

南极衣藻论文_李露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