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耳聋患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发性,综合征,患者,听力,基因,邢台,半胱氨酸。
耳聋患者论文文献综述
李俎怡,何蓉[1](2019)在《33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东北地区33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常见耳聋基因序列,初步了解其耳聋热点基因突变特点及频率,为临床耳聋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东北地区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339例,采集外周血并从中提取DNA,应用DNA测序法对中国人群中常见的4个致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进行检测。其中GJB2,GJB3基因采用全基因组测序;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基因则采用对其常见的热点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339例患者中,共检测出基因突变患者114例,检出率为33.63%(114/339),其中66例GJB2基因突变(19.47%, 66/339);7例GJB3基因突变(2.06%,7/339);39例SLC26A4基因突变(11.50%,39/339);4例12srRNA基因突变(1.18%, 4/339);其中2例为复合基因突变。114例耳聋基因突变患者中有62例单杂合突变为携带单个致病基因的耳聋患者;52例为由基因突变致聋的患者,其中30例纯合突变,6例单杂合突变和16例复合突变。结论 GBJ2和SLC26A4基因为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的最为常见致病基因。c.235delC为GJB2基因突变主要形式,c.919A>G为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形式。c.580G>A为GJB3基因突变主要形式,1555A>G为12srRNA基因突变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白文静,潘勇,吴丽芳,项延包[2](2019)在《温州地区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温州地区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及其突变图谱。方法收集18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耳聋患者的SLC26A4基因外显子7、8、19及相应的内含子外显子交接处行热点突变检测,对检出的杂合突变患者进一步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区测序,测序数据通过Seqman软件与NCBI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并记录致病突变。结果共检出22例患者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占11.76%;其中SLC26A4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18例,占9.63%;共检出10种致病突变,其中检出率最高的3种突变为c.919-2A>G、c.2168A>G、c.416-1G>A,分别占总等位基因的的6.68%、1.60%、0.53%。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是温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主要致聋原因之一,c.919-2A>G、c.2168A>G是该地区SLC26A4基因突变最主要的类型。(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赵宁,祁顺来,王亚莉[3](2019)在《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20例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伴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浆BNP、Hcy、DD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检测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低切值(1 S~(-1))全血黏度(WBV)、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测患者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结果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DBP、SBP、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HDL-C水平显着降低,FIB、PV、1 S~(-1)WBV、PT、TT、TC、TG水平较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显着升高(P<0.05);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血浆BNP、Hcy、DD水平显着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其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浆BNP、Hcy、DD水平对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0.889、0.715,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AUC为0.930,特异性为86.60%。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D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叁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治疗结局预测具有较高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宋翊飒,王菲,管明凤,高鹏翀,甘青[4](2019)在《青海省不同民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青海省汉族、藏族和回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NSHL)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青海省内特殊教育学校、聋儿语言培训中心和康复中心接受学习和康复训练的NSHL患者2 240例,分别采用晶芯耳聋基因试剂盒进行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比较汉族、藏族、回族NSHL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出情况及其突变位点检出率。结果 2 240例NSHL患者中共发现480例携带耳聋基因,其中GJB2基因突变200例(41. 67%),SLC26A4基因突变120例(25. 00%),12SrRNA基因突变159例(33. 12%),1例(0. 21%)汉族患者GJB3基因突变,因检出率较低未纳入统计。汉族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回族和藏族[16. 79%(131/780)比5. 10%(29/569)、4. 49%(40/8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剔除1例GJB3基因突变汉族患者后,479例患者3个突变基因共检测出8个位点596例次突变,GJB2、SLC26A4和12SrRNA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分别为47. 65%(284/596)、22. 82%(136/596)、29. 53%(176/596),其中GJB2基因中c. 235delC突变位点检出率最高,占25. 67%(153/596)。结论 GJB2、SLC26A4以及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青海省NSHL患者常见致病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李红[5](2019)在《综合护理对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情绪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在使用综合护理的情绪影响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本院耳鼻喉科接收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5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患者各25例。甲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乙组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并且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在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有效的护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在护理后,乙组患者的焦虑值要低于甲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也有显着的差别,组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护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在降低患者焦虑程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最快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2期)
包娟,夏继冰[6](2019)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对患者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合计20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称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护理后,其负性情绪改善理想,且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投诉率低,其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当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指标改善佳,且满意程度较高、投诉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潘锋[7](2019)在《人工听力干预技术助力耳聋患者听力恢复——访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夏寅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听力障碍在我国残障人群中占比约27%,总数约2780万,发病率居各类残疾之首。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听觉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夏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耳聋可能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耳聋的治疗和预防,但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许雪波[8](2019)在《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时间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经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为(27.15±2.58)分,对照组患者的DHI评分为(33.41±4.56)分,观察组患者的DHI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t=7.560,P=0.010);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7.06±0.58)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9.26±1.07)分,观察组患者的SAS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11.430,P=0.01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6±0.83)分,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7.19±0.98)分,观察组患者的SDS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15.410,P=0.010);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眩晕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力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听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90>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73.39±5.76)分优于对照组(61.15±3.37)分(t=11.600,P=0.010),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评分(78.86±4.92)分优于对照组(64.43±3.52)分(t=15.090,P=0.010),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75.62±5.11)分优于对照组(70.18±4.62)分(t=4.990,P=0.010),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74.46±5.08)分也优于对照组(63.38±5.11)分(t=9.730,P=0.010),即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幅度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雷培良,马静,张义,董文荣,崔丽萍[9](2019)在《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性激素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处于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性激素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叁医院住院治疗的处于围绝经期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作为研究组,以来院体检的129名围绝经期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激素6项水平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然后分析研究组患者性激素各项指标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中的差异性。进而对性激素各项指标与研究组患者的纯音听阈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组中E2、P两项激素下降的比率(89%和68%)显着高于对照组(67%和52%),且研究组E2、P两项指标[(34.04±30.49)pmol/L和(0.61±0.37)nmol/L]显着低于对照组[(62.03±30.32)pmol/L和(1.08±0.58)nmol/L](P<0.05)。而FSH、LH、T、PRL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在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中的各项指标,E2与P有显着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E2和P与纯音听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E2和P显着下降,并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成负相关。E2、P在围绝经期妇女突发性耳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守霞,张小芳,李书瑞,郭胜利,郭丽丽[10](2019)在《河北邢台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邢台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初步掌握本地区NSHL患者线粒体SLC26A4基因的分布及突变特点,明确本地区病因以制定个性化的基因诊断策略,为耳聋基因筛查、临床分子诊断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入选对象EDTA-K2抗凝的静脉全血,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用于SLC26A4基因的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法对SLC26A4基因的20个外显子所在区域进行检测;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对所有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采用Gene Tool Lite 1.0软件将DNA测序得到的序列结果与NCBI网站检索到的mtDNA标准序列(NC-001807)进行比对分析,以筛查是否有突变位点的存在。结果河北邢台市特教学校110例NSHL学生中,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的5例(占4.5%),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杂合突变的7例(占6.4%);ⅣS7-2A>G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在这4种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中占10.9%。所有入选患者共包含38个突变体变异,其中包括新发现的6个异常的在SLC26A4基因突变:5个错义替换(p.V163L,p.G222S,p.A456D,p.N457I,p.C466Y)和一个无义突变(p.W472X)。结论邢台地区为遗传性NSHL耳聋的高发区,本组人群发现新的SLC26A4突变表明本地区聋人群体中的SLC26A4基因突变可能处于高发水平。因此,将SLC26A4基因作为邢台地区临床常规筛查项目,同时为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以及基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耳聋患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及其突变图谱。方法收集18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耳聋患者的SLC26A4基因外显子7、8、19及相应的内含子外显子交接处行热点突变检测,对检出的杂合突变患者进一步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区测序,测序数据通过Seqman软件与NCBI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并记录致病突变。结果共检出22例患者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占11.76%;其中SLC26A4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18例,占9.63%;共检出10种致病突变,其中检出率最高的3种突变为c.919-2A>G、c.2168A>G、c.416-1G>A,分别占总等位基因的的6.68%、1.60%、0.53%。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是温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主要致聋原因之一,c.919-2A>G、c.2168A>G是该地区SLC26A4基因突变最主要的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聋患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俎怡,何蓉.33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致病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白文静,潘勇,吴丽芳,项延包.温州地区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J].浙江医学.2019
[3].赵宁,祁顺来,王亚莉.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宋翊飒,王菲,管明凤,高鹏翀,甘青.青海省不同民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情况[J].中国医药.2019
[5].李红.综合护理对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情绪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包娟,夏继冰.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
[7].潘锋.人工听力干预技术助力耳聋患者听力恢复——访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夏寅教授[J].中国当代医药.2019
[8].许雪波.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意义[J].系统医学.2019
[9].雷培良,马静,张义,董文荣,崔丽萍.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性激素的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10].李守霞,张小芳,李书瑞,郭胜利,郭丽丽.河北邢台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