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李元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秀水,语文教育,师范学校,教育家,乡土,澎湃,素质教育。
李元昌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娟,焦玉文,李泉怡[1](2018)在《李元昌: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农村学生爱国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元昌老师就富有先见地指出,中国的语文教学缺失的是魂,这个魂指国家之魂、民族之魂,"爱乡报国"就是语文教育之魂。李元昌老师的"爱乡报国"教育情怀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情怀相契合。而对农村学生进行"爱乡报国"的思想教育是农村学生思想教育之魂。今天我们站在"中国梦"理想的高度来审视李元昌老师的"爱乡报国"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正是对"中国梦"思想的践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梦"情怀。(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缪友银[2](2018)在《李元昌的“教改”梦》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37岁的李元昌在榆树市秀水二中走上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这条路。30多年来,李元昌“一条道跑到黑”,给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脚印。1977年,在榆树市秀水乡当了10年教师的李元昌进入长春师范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时,所有的学生(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8-10-07)
周博,许采娟,王敏,栾力娜[3](2018)在《李元昌“放—收—放”作文训练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特级教师李元昌,面对学生写作中出现选材视野不宽阔、独立思维能力差等问题,提出用"放—收—放"作文训练法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当前的作文教学可以借鉴"放—收—放"作文训练叁步法的有效经验,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重视对各种文体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注重将学生作文能力和实践运用相结合。(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6期)
李长娟[4](2016)在《以人为本,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例谈李元昌读写结合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文教学是李元昌老师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着重研究的课题,通过实践、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的"放——收——放"作文训练法与作文批改法——"点改法"相辅相成。同时,读写结合,也是李元昌老师作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写结合方面,李元昌老师坚持以人为本,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本文就此介绍李元昌老师的读写结合的方法,以期望能给教师作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期刊2016年05期)
蔺春燕[5](2014)在《李元昌作文教学和乡土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甚至有人将它比作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但是农村的作文教学没有好好地利用农村当地丰富的资源,再加之长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取向,学生写出来的是内容和情感上“假、大、空”的作文。于是,学生在接受与他们自身生命发展和社会发展无关的教育后,普遍缺乏热爱家乡的乡土意识,对乡土的留恋演变为对他人生活方式的羡慕和憧憬,这种现象使得乡土教育失去了情感依托。李元昌是吉林省着名的语文教师,他的乡土教育观念对于解决农村中的教学问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可是,纵观学术界,对于其作文教学与乡土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和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情况下,无论从优化科学的教学理念,促使作文教学效率提高,还是从培养专业化的农村语文教师,培养热爱农村、为农村服务的建设者的角度来看,研究当代教师李元昌的作文教学和乡土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主要从叁大部分对李元昌作文教学和乡土教育的理念进行分析。第一章是分析李元昌作文教学实施乡土教育的背景。本部分从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以及农村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来探究。第二部分则是对李元昌作文教学和乡土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内容做了具体地分析,即作文教学中的乡土情感教育、作文教学中的农村资源的利用、作文教学中人的能力的培养。另外,对于二者相结合的基本特点也做了分析,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科特性和跨学科性的统一。第叁部分是论述李元昌作文教学和乡土教育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和实施途径。最后结语:农村作文教学要和乡土教育相结合。在写作素材的来源上,要关注农村自然和农村社会,就近取材。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上,要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在作文评改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写作目的上,要培养能锻炼,能思考,有感情,有责任心的“人”。(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2)
姚雪红,姚静[6](2012)在《谱写农村教育的新华章——谈李元昌老师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践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李老师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理念,践行陶行知农村教育思想的精髓,把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培养,培养学生学做真人,具备知行合一的能力,并努力打造未来的教育家,为培养真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期刊2012年10期)
刘沿河[7](2012)在《关于李元昌教授的一则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暑期,有幸参加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中语会农村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五届"人教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发展论坛,感受着农村语文教师孜孜进取的坚韧与执着。那次哈尔滨之旅,有很多人和事乃至哈尔滨风物景致都留存在记忆里,尤其是李元昌教授讲的一则故事:以前在农村,那时候碾米磨面都是用石头碾子和磨,由驴来拉。拉磨的驴需要带个蒙眼的布,老乡们把这块布叫"蒙眼"。(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2年10期)
李会[8](2012)在《李元昌作文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一直被看作是整个国民素质和教育的基础,而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多重育人功能成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农村教师李元昌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劳动模范,语文教育家和特级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成绩较显着,为农村语文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的教育改革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对作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李元昌老师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深入而系统研究的却寥寥无几。在当前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当代教师李元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层面来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对李元昌作文教改的时代背景,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提出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激励还是素质教育观的引领,都为李元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广阔舞台,即李元昌作文教学改革的历史机遇。第二部分则具体阐释了李元昌作文教学观的内容,即将作文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强调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坚持作文教学的整合训练、重视在社会中锻炼写作能力、加强理论与写作实践相结合。同时,挖掘和分析其内在的理论依据,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对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第叁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具体地阐述与分析李元昌的作文教学实践,包括他的“放—收—放”作文训练法,点改法等方法,表现了李元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施教的具体途径。最终的结论是,作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作文训练需注重整体性和序列化、作文指导要重视情境性和生成性、作文评改要重视对话性、作文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5)
吴群志,秦磊[9](2010)在《特级教师科研型教学风格的形成——以李元昌老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研型教学风格的内涵及特点是以师本研究为基础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形成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0年29期)
许采娟,沙欧[10](2010)在《从全纳教育视角看李元昌的素质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元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普教领域的教改代表人物,他的素质教育观早已深入人心。在新世纪提倡全纳教育的今天,我们再重新审视他的素质教育观,发现他的素质教育观中包含着丰富的全纳教育思想。全纳教育的实施要依赖于人们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人们普遍倡导的素质教育观中包含着全纳教育思想,这为全纳教育的实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新课程(教师)》期刊2010年04期)
李元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5年,37岁的李元昌在榆树市秀水二中走上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这条路。30多年来,李元昌“一条道跑到黑”,给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脚印。1977年,在榆树市秀水乡当了10年教师的李元昌进入长春师范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时,所有的学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元昌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娟,焦玉文,李泉怡.李元昌: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农村学生爱国情怀[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2].缪友银.李元昌的“教改”梦[N].吉林日报.2018
[3].周博,许采娟,王敏,栾力娜.李元昌“放—收—放”作文训练法的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8
[4].李长娟.以人为本,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例谈李元昌读写结合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
[5].蔺春燕.李元昌作文教学和乡土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4
[6].姚雪红,姚静.谱写农村教育的新华章——谈李元昌老师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践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
[7].刘沿河.关于李元昌教授的一则故事[J].新课程(上).2012
[8].李会.李元昌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9].吴群志,秦磊.特级教师科研型教学风格的形成——以李元昌老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10].许采娟,沙欧.从全纳教育视角看李元昌的素质教育观[J].新课程(教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