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集体,林地,武平县,经验,制度,南京市,公益林。
集体林论文文献综述
张虎[1](2019)在《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林权制度与政府行为角度,以森林覆盖率变化为指标,对我国林业发展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与政府行为对林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政府评价指标以及林权交易市场建设,为林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形成互促机制提供政策条件与市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何文剑,王于洋,江民星[2](2019)在《集体林产权改革与森林资源变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林产权改革对实现中国森林资源永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集体林产权及其结构为视角,归纳分析近20年国内外关于集体林产权改革以及林地产权安全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研究,以期廓清集体林产权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观点及其争议,并分析缺陷和未来研究方向。现有研究多认为集体林产权改革能激励农户造林管护,并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有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已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但现有理论研究未能考察中国非农转移客观情景,更忽略了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实证研究缺乏对集体林产权影响森林资源动态效应的分析,也未能妥善处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未来研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将劳动力非农转移情境纳入理论模型,并考察各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②科学识别产权及其结构影响森林资源的动态效应;③在计量分析中应重点关注测度偏误、遗漏变量、自选择偏误及双向因果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伟平,傅一敏,冯亮明,董加云,卢素兰[3](2019)在《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6期)
王发祥[4](2019)在《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记成为全国标杆的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平县地处闽粤赣叁省结合部,总面积263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16个乡镇、225个村(居),总人口40.3万。武平是典型的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324.7万亩,有林地面积314.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本文来源于《福建党史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李丹丹[5](2019)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与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权是是整个经济制度的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林业产权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到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再到2008年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这是一个产权制度从模糊到明确建立的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2期)
谢福荣[6](2019)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和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维持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过程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对集体林权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成功案例以及经验总结,最后提出了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7](2019)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政办发[2019]5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9年9月27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83号)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7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集体林业(本文来源于《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期刊2019年10期)
高玉杰[8](2019)在《农村集体林权改革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林权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农村集体林权改革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进行研究。通过对改革中存在的倒买倒卖、使用山林所属权进行抵押贷款等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山林法律法规、加大改革的宣传力度等解决措施,为农村集体林权改革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李淑霞,王燕[9](2019)在《关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类型,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有重要地位。林业产权制度,是决定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重点探讨林权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同时提出林权改革的相关对策以推动森林可持续经验的顺利进展。(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20期)
白李夫[10](2019)在《集体林权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索——以扎鲁特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对农村改革来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扎鲁特旗为例,讲述扎鲁特旗集体林权制度的摸索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扎鲁特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集体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体林产权改革对实现中国森林资源永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集体林产权及其结构为视角,归纳分析近20年国内外关于集体林产权改革以及林地产权安全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研究,以期廓清集体林产权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观点及其争议,并分析缺陷和未来研究方向。现有研究多认为集体林产权改革能激励农户造林管护,并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有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已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但现有理论研究未能考察中国非农转移客观情景,更忽略了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实证研究缺乏对集体林产权影响森林资源动态效应的分析,也未能妥善处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未来研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将劳动力非农转移情境纳入理论模型,并考察各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②科学识别产权及其结构影响森林资源的动态效应;③在计量分析中应重点关注测度偏误、遗漏变量、自选择偏误及双向因果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林论文参考文献
[1].张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9
[2].何文剑,王于洋,江民星.集体林产权改革与森林资源变化研究综述[J].资源科学.2019
[3].刘伟平,傅一敏,冯亮明,董加云,卢素兰.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J].林业经济问题.2019
[4].王发祥.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记成为全国标杆的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福建党史月刊.2019
[5].李丹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与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
[6].谢福荣.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和应对[J].法制与经济.2019
[7]..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
[8].高玉杰.农村集体林权改革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新农业.2019
[9].李淑霞,王燕.关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J].花卉.2019
[10].白李夫.集体林权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索——以扎鲁特旗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