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响应机制研究

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响应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长江口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经济发展地区,其海洋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其夏季口门外底层水体中形成的低氧区也是关注热点之一。水体中的低氧现象会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生存产生负面影响,由其引发的沉积物-海水界面的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更值得深入研究。本论文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几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V)进行了研究,较为细致的讨论了影响其分布的主控因素和其指示意义,计算了其沉积物扩散通量和自生累积埋藏通量。本研究为理解长江口海域低氧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早期成岩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海水中溶解态痕量金属元素(Cu、Zn、Ni、Co、Cd)的浓度与盐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溶解态金属来源与河流输入有关,但河口地区几种痕量元素因存在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其中溶解态Co随盐度增高表现为被海水逐渐稀释的保守行为,而Cu、Zn、Ni、Cd、Pb表现为非保守行为。(2)根据两个季节(夏、冬季)及不同年份(2017、2018年)孔隙水中溶解态Fe、Mn、Mo、U、V垂向剖面分布的结果解析了采样站点沉积物-海水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其还原环境不断增强的顺序应为:2018年冬季A14<2017年夏季A15<2017年夏季A13<2018年夏季A14<2018年夏季A15。具有夏季比冬季还原性强、2018年夏季比2017年夏季还原性强、位置距离低氧频发地区越近还原性越强的特点。(3)根据两个季节(夏、冬季)及不同年份(2017、2018年)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n、Mo、U、V)和S的垂向剖面分布结果以及相对背景值的富集程度解析了采样站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低氧区的响应。各站位沉积物还原环境不断增强的顺序应为:B3<A13<A14<A15。具有位置距离低氧频发区越近沉积环境还原性越强的特点。(4)根据两个季节(夏、冬季)沉积物-海水界面扩散通量结果,以及根据两个区域(低氧、非低氧区)沉积物自生累积通量结果解析了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沉积物-海水界面的物质交换。夏季Mn通过界面向上层水体扩散通量大于冬季Mn在界面处的扩散通量,同时夏季Mo在界面处的扩散通量小于冬季,与低氧区沉积物-海水界面还原性较强相符合。低氧区的Mo和V表现为向下埋藏,且通量较大,非低氧区Mo和V表现为向上扩散进入水体,且通量较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海洋低氧现象的研究背景
  •     1.1.2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意义
  •   1.2 长江口研究现状
  •     1.2.1 长江口低氧区研究进展
  •     1.2.2 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痕量金属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     1.2.3 扩散通量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方法
  •   2.1 长江口研究现状
  •   2.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2.2.1 样品采集
  •     2.2.2 样品的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中溶解态痕量金属的分布特征
  •     3.1.1 溶解态痕量金属在长江口的分布及行为特征
  •     3.1.2 夏季长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态痕量金属分布特征
  •   3.2 孔隙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特征
  •     3.2.1 孔隙水Fe、Mn剖面
  •     3.2.2 孔隙水Mo、U和 V剖面
  •   3.3 沉积物短柱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特征
  •     3.3.1 Fe、Mn等元素的含量剖面
  •     3.3.2 Mo、U、V分布与沉积环境
  •   3.4 通量计算和比较
  •     3.4.1 沉积物-海水界面沉积物扩散通量
  •     3.4.2 自生物质累积通量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4.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任艺君

    导师: 刘季花,李力

    关键词: 长江口,低氧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物海水界面,痕量金属

    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地质学

    单位: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76095)

    分类号: P736.21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3639K

    下载量: 65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洋低氧区的微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2)
    • [2].三位科学家合力解析细胞感受和应对低氧的机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0(03)
    • [3].间歇性低氧与肺癌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20(11)
    • [4].白藜芦醇对低氧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6)
    • [5].细胞低氧感知与响应——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析[J]. 科技导报 2019(24)
    • [6].低氧与肿瘤治疗[J]. 上海医药 2020(15)
    • [7].高糖、低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新生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9(02)
    • [8].长江口低氧区的成因及过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1)
    • [9].低氧激活抗肿瘤前药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7(09)
    • [10].地下库低氧富氮结合惰性粉储粮技术探索[J]. 现代食品 2016(12)
    • [11].动物低氧适应的相关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2)
    • [12].低氧性肺静脉收缩及重塑[J]. 医学综述 2015(14)
    • [13].“低氧”健身新时尚[J]. 现代保健 2008(02)
    • [14].低氧对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5中根蛋白表达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 2014(05)
    • [15].低氧对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01)
    • [16].长江口夏季低氧区形成及加剧的成因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 2012(02)
    • [17].低氧运动/训练研究新动向[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8)
    • [18].高-低氧放疗与低氧放疗对食管癌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10)
    • [19].低氧适应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4)
    • [20].低氧适应防治心脑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19(06)
    • [21].间歇性低氧与规律运动对中老龄果蝇心脏泵血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01)
    • [22].低氧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3)
    • [23].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与藏鸡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5(02)
    • [24].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0)
    • [25].近岸和河口低氧成因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12(05)
    • [26].长江口外低氧区特征及其影响研究[J]. 海洋通报 2012(05)
    • [27].高-低氧放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18)
    • [28].不同低氧浓度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 解剖学研究 2011(05)
    • [29].海洋低氧现象的研究及相关问题初探[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6)
    • [30].低氧后处理活化腺苷A_(2a)受体抑制皮瓣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J]. 中国美容医学 2017(03)

    标签:;  ;  ;  ;  ;  

    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响应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