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效应,土壤,灰黄霉素,刺激素,电磁,水肥。
生物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包旭辉,闫振华,陆光华[1](2019)在《我国淡水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生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我国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赋存特征,阐述了复杂环境介质中化学消解等前处理方法和光谱分析等定性技术在分析微塑料污染特征中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微塑料污染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我国淡水水体的微塑料污染形势严峻,需深入研究微塑料的分析方法和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尽快加强淡水水体的防治和监管工作。(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张祥[2](2019)在《硒的生物效应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富硒土壤、富硒农产品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开发利用富硒土壤,培植富硒农产品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土壤中硒的形态、价态及植物吸收硒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阐明硒生物有效性在土地质量调查中对于富硒农产品开发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2期)
栾欣昱,宋智青,杜佳欣,温霞,刘慧[3](2019)在《高压电晕电场处理紫花苜蓿的生物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压电晕电场生物效应物理机制,非均匀电场和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注入2种因素对种子的影响,利用频率为50 Hz,极距为4 cm,电压为0(ck)、4 kV、8 kV、12 kV、16 kV、19 kV的交流高压针-板电晕电场处理紫花苜蓿种子,通过1 mm厚的聚丙烯培养皿盖电介质阻挡和不加培养皿盖2组放电处理。培养后检测不同参数的高压电晕电场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电晕电场处理紫花苜蓿种子时,无论是否有培养皿盖阻挡放电,均可改善紫花苜蓿种子的亲水性,使种子沉入培养皿底部,无培养皿盖阻挡放电组改善程度更大,除8 kV加盖阻挡组种子的吸水率比对照有所下降外,其余各组吸水率均上升。有无培养皿盖阻挡放电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截然相反的影响,整个变化趋势呈非单调震荡型曲线,经培养皿盖阻挡放电后,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小离子风对种子的物理刻蚀程度,同时降低紫花苜蓿种子接受的场强,并使紫花苜蓿种子接受的辐射电场更趋均匀。(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9期)
王黎明[4](2019)在《纳米-生物界面作用及其关联的生物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材料从暴露到诱导生物学效应,涉及与蛋白分子及磷脂的界面吸附、纳米材料的降解、催化、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过程。阐明纳米生物效应的机制,需要通过精确定位、准确定量分析、原位分析的手段揭示纳米材料的行为与命运。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表界面分析和单细胞成像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纳米材料如何与蛋白吸附、纳米材料与生物膜作用、如何通过表面组成调控降解和转化行为等规律,阐明纳米生物效应的物理化学机制。这些分析方法,为纳米生物效应研究提供重要的表征手段,也为阐明机制提供了关键化学信息。(本文来源于《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周加森,马阳,吴敏,彭正萍,王亚玲[5](2019)在《不同水肥措施下的冬小麦水氮利用和生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合适的冬小麦水肥方案。【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传统畦灌和水肥一体化微喷灌下分别设置不同施氮肥处理,研究了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水氮利用和土壤贮水量。【结果】与传统畦灌比,微喷灌各处理灌水量减少50%,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8.2%~41.1%、0.2%~27.3%、0.8%~76.6%和23.3%~61.7%。其中传统畦灌下,推荐施氮肥与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氮肥和推荐施氮肥减氮20%处理比较,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0%~11.4%、1.8%~26.9%、32.1%~75.3%、0.8%~28.2%。微喷灌下,与推荐施氮肥比,推荐施氮肥减氮20%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4%、4.5%、0.8%、2.3%。【结论】综合比较,水肥一体化微喷灌下推荐施氮肥减氮20%表现最优,提高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稳定产量,是节水减肥可推荐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6](2019)在《城市环境所在腐殖质-铁氧化物复合物和六价铬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六价铬因为其具有潜在致癌性、对环境的持久危害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环境被Cr(VI)污染后,水体以及土壤中Cr(VI)的迁移转化行为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污染的评估显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作为地壳中元素含量第四的铁以及代表着土壤中的有机质的腐殖质以其特有的性质,对于六价铬的迁移和(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8期)
段路路,黄婧,黄河清[7](2019)在《灰黄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效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酶活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模拟方法,试验研究了灰黄霉素对植物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毒性的影响、对蚯蚓急性毒性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灰黄霉素质量浓度在200 mg/L范围内对10种不同植物的毒性甚微;1 kg土壤(干质量)中灰黄霉素含量在1 000 mg内对蚯蚓生长的影响并无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灰黄霉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影响显着,并且对叁类微生物的影响关系是细菌>放线菌>真菌;灰黄霉素对脲酶的抑制作用较大,对脱氢酶的活性影响趋势是先提高其活性然后抑制其活性,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大。(本文来源于《化肥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Michael,James,Van,Oosten,Olimpia,Pepe,Stefania,De,Pascale,韩立新[8](2019)在《生物刺激素和生物效应分子在减轻作物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对生物刺激素的已知作用及其提高非生物胁迫耐受力方面提供一个全面的综述。接种或应用藻类或其他植物提取物对作物生长和压力调适具有有益影响。海藻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腐植酸和黄腐酸及其他复合的混合物除具有提供基本营养的特性外,往往还能增强生长和抗逆能力。能在作物根和根际定植的非致病菌也对提高产量、增强养分吸收利用、增加光合作用活性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产生积极影响。虽然大多数生物刺(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4期)
张洪欣[9](2019)在《“电磁安全、电磁传能及电磁生物效应新技术与应用”专刊前言》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信息安全和无线输能新机制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伴随着信息网络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和遇到的新挑战,其研究难度较大,同时又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社会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安全风险就越大,其中,电磁信息泄漏截获与还原技术能够直接突破信息网络及设备的物理安全底线,威胁程度极高.而电磁无线传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可能颠覆现有的有线输能模式,并催生新的产业,但同时存在电磁兼容、电磁安(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梅青,丁占林,王洪,于光平,李平[10](2019)在《硫族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以及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族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纳米硫化镉和纳米硫化铅的主要合成方法和应用进展。基于硫族纳米材料广泛的应用,阐述了其对生态环境的生物效应。展望了新型绿色环保、高效能的纳米材料的设计思路与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9年04期)
生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富硒土壤、富硒农产品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开发利用富硒土壤,培植富硒农产品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土壤中硒的形态、价态及植物吸收硒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阐明硒生物有效性在土地质量调查中对于富硒农产品开发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包旭辉,闫振华,陆光华.我国淡水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生物效应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9
[2].张祥.硒的生物效应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9
[3].栾欣昱,宋智青,杜佳欣,温霞,刘慧.高压电晕电场处理紫花苜蓿的生物效应[J].种子.2019
[4].王黎明.纳米-生物界面作用及其关联的生物效应[C].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5].周加森,马阳,吴敏,彭正萍,王亚玲.不同水肥措施下的冬小麦水氮利用和生物效应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6]..城市环境所在腐殖质-铁氧化物复合物和六价铬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7].段路路,黄婧,黄河清.灰黄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效应影响研究[J].化肥工业.2019
[8].Michael,James,Van,Oosten,Olimpia,Pepe,Stefania,De,Pascale,韩立新.生物刺激素和生物效应分子在减轻作物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J].腐植酸.2019
[9].张洪欣.“电磁安全、电磁传能及电磁生物效应新技术与应用”专刊前言[J].电波科学学报.2019
[10].孙梅青,丁占林,王洪,于光平,李平.硫族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以及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