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芹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第一初级中学262722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发展。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例如:在讲“绪言”时,可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实验“晴雨花变色”、“神奇的气球”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又如在讲氧气供给呼吸的用途时,可先捉两只大小均匀的蝗虫,分别放入装有氧气和空气的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哪种气体中的蝗虫存活时间长,从而让学生了解呼吸氧气过多也会中毒的常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灵活变通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比知识更为重要。”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伟大的想像和浓厚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和延续,成为一种终身的行为,从而使化学教学真正充满活力。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演示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体验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演示实验,要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准确清楚。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除了课堂上让学生模仿操作外,还要将操作要点以琅琅上口的“口诀”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粉时教给学生记住“一斜、二送、三直立”;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在讲序言时,可先做几个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变色魔棒等,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
三、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我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学习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进行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中的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家庭小实验,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在实验室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每组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紧接下来让学生继续讨论:怎样设计一个节约药品,让此反应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五、利用选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物质的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了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了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能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