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和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和环境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国文,许晓楠,贾桂君[1](2018)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观念阐释——2018年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思潮激荡,学界群贤毕至。2018年4月27日至29日,在美丽的榕城福州召开了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年会。此次会议是一次思想的聚会,也是一次学术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环境哲学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十九大报告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绿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生态文明的哲学伦理学基础研究四个主要议题在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中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围绕当代世界的生(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新[2](2018)在《《易传》叁才之道中的生态意涵——一项基于比较环境伦理学的省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比较哲学的意义上对《易传》叁才之道所内蕴的生态思想作出一项环境伦理学省察,可以为解决环境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瓶颈与实践困境提供一种思想指引。《易传》所彰显的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为表征的、作为过程性与目的性存有的"自然"可以为深生态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一种可能向度;《易传》所强调的以"继善成性"为依据的德性主体的责任担当可以为深生态学的自我观提供一种德性伦理说明;而以"感而遂通"为基础的"差等之爱"与"一体之仁"的内在统一可以为深生态学在内在价值方面所遭受的理论质疑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化解之道。(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培超,周甲子[3](2018)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与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目标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战略抉择,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其内蕴的丰富的伦理理念也为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确立了基本目标。(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杨丽杰,包庆德[4](2017)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本土化——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7年年会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2017年年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本土化问题"展开学术研讨,聚焦生态文明前沿问题与基础理论,关涉生态文明内涵界定与蕴含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造成全球生态危机最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研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问题与应用方略,涉及政府、企业及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理念以期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路径选择,环境正义论视域下治理环境可能途径探析,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聚焦儒释道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智慧,建构符合中国文化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林育游[5](2016)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几种环境伦理学内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确立正确的城市生态建设导则,是处理好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城市生态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入手,在建设导则、规划目标、技术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从改造自然到保护自然、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主动技术、高技术到被动技术、适宜技术的导则转变。全面建立城市生态建设的案例导则,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务紧迫。(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6年06期)
杨丽杰,包庆德[6](2016)在《探寻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关联——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围绕"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学术研讨,将弘扬中国儒释道等传统思想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智慧资源;廓清了生态学与环境哲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完整、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阐述了造成全球生态危机最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启迪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杨丽杰,包庆德[7](2016)在《“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课题组协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全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于2015年10月17~18日在淄博山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就年会议题进行了研讨。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探寻(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6年04期)
孙亚君[8](2016)在《从大地伦理到生态中心论: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生态中心论的代表,克里考特在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的基础上,从价值层面、情感基础及实践原则方面夯实了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以"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关注的生态中心论对于现实的环境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在上述叁方面的进路,并考察了其理论的内部张力及实践可能。(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6年02期)
尚海洋,丁杨,刘正汉[9](2016)在《生态补偿的环境伦理学与经济学之辩》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它只有小部分能进入市场被买卖。生态补偿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管理领域新发展起来的方向和热点,但其实际应用引起了一些环境伦理问题。在介绍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发展历史之后,分析了生态补偿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讨了环境伦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类从自然资源和生态补偿中受益的权利,对环境伦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未来提出了一些看法,得出支撑任何生态系统的支付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解决环境伦理问题,有助于传统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保护两者的兼容。(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6年03期)
何子建[10](2015)在《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2015全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17-18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课题组协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15年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暨全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生态和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比较哲学的意义上对《易传》叁才之道所内蕴的生态思想作出一项环境伦理学省察,可以为解决环境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瓶颈与实践困境提供一种思想指引。《易传》所彰显的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为表征的、作为过程性与目的性存有的"自然"可以为深生态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一种可能向度;《易传》所强调的以"继善成性"为依据的德性主体的责任担当可以为深生态学的自我观提供一种德性伦理说明;而以"感而遂通"为基础的"差等之爱"与"一体之仁"的内在统一可以为深生态学在内在价值方面所遭受的理论质疑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化解之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和环境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国文,许晓楠,贾桂君.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观念阐释——2018年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会议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张新.《易传》叁才之道中的生态意涵——一项基于比较环境伦理学的省察[J].周易研究.2018
[3].李培超,周甲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与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目标指向[J].伦理学研究.2018
[4].杨丽杰,包庆德.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本土化——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7年年会述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林育游.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几种环境伦理学内涵比较[J].福建建筑.2016
[6].杨丽杰,包庆德.探寻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关联——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述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杨丽杰,包庆德.“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召开[J].哲学动态.2016
[8].孙亚君.从大地伦理到生态中心论: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进路[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
[9].尚海洋,丁杨,刘正汉.生态补偿的环境伦理学与经济学之辩[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
[10].何子建.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2015全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