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决策柔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供应链,订单,财务,不确定性,集群,状态。
决策柔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兴建,黎继子,刘春玲,曹晓刚[1](2019)在《Benders算法下集群式供应链多级订单柔性决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批量定制化的客户订单,供应链企业在进行订单决策时,往往缺少对不同特点订单的分级分类,导致部分超出负荷的有效订单缺乏柔性合作渠道,给供应链带来潜在的运作风险。为此,以产业集群为背景,通过分析客户订单的特点和层级,建立单级无链间协作的订单决策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多供应链横向跨链协作影响因素,拓展构建了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多级跨链订单决策模型,以大批量动态处理客户订单的层级分类及柔性配置,实现订单的在线实时决策,并设计Benders分解算法求解。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表明,多级订单决策比单级订单决策更具柔性;同时,客户满意因子和跨链协作因子对订单跨链决策具有阈值效应,而基于阈值点的组合策略进一步验证了多级订单柔性决策的现实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兴建,黎继子,刘春玲,曹晓刚[2](2019)在《Benders算法下集群式供应链多级订单柔性决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批量定制化的客户订单,供应链企业在进行订单决策时,往往缺少对不同特点订单的分级分类,导致部分超出负荷的有效订单缺乏柔性合作渠道,给供应链带来潜在的运作风险。为此,以产业集群为背景,通过分析客户订单的特点和层级,建立单级无链间协作的订单决策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多供应链横向跨链协作影响因素,拓展构建了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多级跨链订单决策模型,以大批量动态处理客户订单的层级分类及柔性配置,实现订单的在线实时决策,并设计Benders分解算法求解。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表明,多级订单决策比单级订单决策更具柔性;同时,客户满意因子和跨链协作因子对订单跨链决策具有阈值效应,而基于阈值点的组合策略进一步验证了多级订单柔性决策的现实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雨龙,米增强,余洋,申皓,范辉[3](2019)在《计及不确定性的柔性负荷聚合商随机-鲁棒投标决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电动汽车、温控负荷和分布式储能为代表的柔性负荷在新一代智能电网接入的比例不断增加,柔性负荷聚合商将作为投标主体参与到日前电力市场的投标竞价中。该文提出计及不确定性的柔性负荷聚合商参与日前市场的随机-鲁棒联合投标决策模型,以柔性负荷聚合商投标支出最小化为目标,采用随机场景模拟电价的不确定性,利用可调鲁棒控制系数处理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及温控负荷中外界温度变化的随机性,使用响应意愿系数模拟柔性负荷的响应不确定性。通过对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不同时段在柔性负荷聚合商购买和售出能量的投标策略,为其参与电力市场投标竞价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李德贵,郭鑫,赵武,华夏[4](2019)在《发展柔性制造系统的决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为了科学指导制造企业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SWOT-VAHP的模糊决策方法。首先基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功能模型分析,构建了SWOT决策体系,并采用Vague集进行评价;然后提出一种VAHP分析方法,解决了决策因子重要度排序的模糊性与一致性问题;最后综合战略因子的评分与权重构建决策四边形,确定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重心与可实施性,实现了发展柔性制造系统的战略决策。面向电子水泵的柔性制造系统建设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王志强,徐艺铭,刘文霞,李继红,周自强[5](2019)在《柔性多状态开关优化接入的两步式决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FMSS)接入方案,鉴于配电网规模大、可选位置多、综合效益计算复杂等因素,提出了一种两步式柔性多状态开关优化接入的决策方法。首先考虑待接入电网的外部特征,提出了FMSS接入位置筛选方法。在此基础上,从资产绩效评价角度出发,建立了性能和经济性两个维度、涵盖成本和经济收益,以及可靠性、电压质量、接纳分布式电源能力等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计算模型,并考虑主观分析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等因素,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FMSS接入方案多指标决策模型。以3个改进的IEEE 33节点馈线组成的网络作为拓扑结构,通过两步式决策,确定了叁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接入的最优方案,并基于相对贴近度进行校核,同时分析了电压质量、网损、可靠性等指标值对决策的影响,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潘昭旭[6](2019)在《考虑需求响应和柔性爬坡的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电力系统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能有效应对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但风电本身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在实行电改建立竞争型电力市场的背景下,调度决策者无法得到完整的风电数据,同时对风电相关信息的预测技术和认知能力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这些因素使得风电在调度决策中呈现奈特氏不确定性特征,而传统不确定性解决方法无法应对这种新的变化。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应对风电不确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展开具体研究:(1)建立了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IGDT)的电力系统调度模型。与现有研究相比,模型同时考虑了风电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并考虑了潮流约束和安全约束,为决策意向偏保守的调度决策者制定风险规避策略下的鲁棒性IGDT调度模型、为决策意向偏投机的调度决策者制定机会寻求策略下的机会性IGDT调度模型。在保证预期调度成本的前提下得到不确定度,量化了系统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机组调度计划。最后在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分析,通过数值分析和模拟对比实验证明了IGDT调度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2)建立了考虑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d,DR)的电力系统IGDT调度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对DR的定价策略、响应方式和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IEEE-39节点系统分析实时电价(Real-Time Price,RTP)和分时电价(Time-of-Use Price,TOU)两种定价策略以及价格型需求响应(Price-based Demand Response,PDR)和激励型需求响应(Incentive-based Demand Response,IDR)两种响应方式对IGDT调度模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DR能有效提高IGDT的鲁棒性和机会性。且总体而言,RTP和IDR的改善效果分别优于TOU和PDR的改善效果。同时,通过IEEE-118节点系统比较IGDT方法和概率性方法处理DR不确定性时的差异。结果表明前者的计算明显优于后者,尤其是在考虑潮流约束的调度模型中,说明IGDT方法更适合扩展到复杂大规模电力系统调度运行。(3)建立了考虑柔性爬坡的电力系统IGDT鲁棒调度模型。在柔性爬坡需求的计算过程中考虑了风电的不确定性,并制定柔性爬坡相关约束。在改进的IEEE-118节点系统中首先研究柔性爬坡对IGDT调度模型鲁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计算柔性爬坡需求时计及了风电不确定性,机组能提前调整出力计划消纳了部分风电不确定性,使得系统所能容纳的整体不确定度得到提高,即鲁棒性增强;其次研究柔性爬坡需求和风电渗透率对调度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净负荷中不确定性的增加机组运行成本随之增加,而柔性爬坡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且柔性爬坡主要应对短时间内的功率不平衡,所以即使在风电渗透率较低的情况下仍可能存在较大的柔性爬坡需求。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确定模型以及随机模型相比,所建模型的经济性优于确定模型,略低于随机模型,但可靠性最优。(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期刊2019-01-18)
汪大金,白建明[7](2018)在《基于系统柔性的MTS-MTO混合生产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产商采用MTS、MTO混合作业的方式为不同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策略。计划利用一组可灵活控制的动态设备处理那些不同需求的MTS和MTO生产业务,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多服务台的排队模型,利用拟生灭过程和相位型分布得到了MTS、MTO排队系统平衡条件和稳态概率矩阵几何解。通过求解分块矩阵方程组,给出了系统队列长度、平均等待队长、顾客服务水平等绩效测度指标。建立了系统运作成本最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搜索算法,确定了关键参数的边界值,找到了混合系统运作的最优策略。数值模拟和系统绩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动态切换策略能够更快速的帮助MTS恢复目标库存量,控制系统缺货风险,降低库存持有成本;(2)找到了满足顾客服务水平的最少的设备配置数量和库存成本最低的生产切换时间,且动态系统的平均队列长度低于静态系统;(3)混合运作策略减少了约2/3的静态系统平均队列长度,企业在队列长度减小的窗口期内可以接受更多订单和缩短MTO订单交货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潘迪[8](2018)在《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状态与投资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给我国企业创造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注重保持财务柔性。财务柔性是指企业能够及时调动财务资源“预防”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利冲击,同时在面临不利冲击时可以“利用”环境不确定性,以低成本筹集到所需资金以便把握住合适的投资项目,降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财务柔性兼顾预防性属性和利用属性,是企业主动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并积极利用环境不确定性后的产物,是企业有效配置财务资源的结果。本文充分考虑财务柔性的“跨期”性,通过是否连续多期保持财务柔性作为界定“财务柔性状态”的标准,连续3年以上保持现金柔性或者债务柔性的企业才被视为达到财务柔性状态。处于财务柔性状态的企业3年以上累积的现金柔性或者债务柔性就是企业跨期储备的财务柔性资源,本文将其定义为财务柔性储备。在研究单期财务柔性的同时量化分析财务柔性的跨期储备,通过财务柔性持续时间的统计来确定企业是否处于财务柔性状态,同时衡量财务柔性状态保持的程度。相比于单期的财务柔性,本文对财务柔性状态的研究拓展了时间维度,强调对于财务柔性的持续保持以及财务柔性资源的累积,所以财务柔性状态既能反映企业更重视财务柔性的“预防性”属性,又能反映企业财务政策的稳健性和内部资源配置的惯性,那么较为稳健的内部资源环境对投资决策以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就更有规律可循。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更重视发挥财务柔性的“预防性”属性,通过多期储备财务柔性使企业处于财务柔性状态,还是更重视财务柔性的“利用性”属性,在遇到投资机遇时完全释放财务柔性而不连续储备财务柔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非财务柔性状态的公司作为控制组,对比分析财务柔性状态和非财务柔性状态对上市公司内、外部投资决策影响的差异,以便进一步研究两类公司在财务柔性政策上的差异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探究财务柔性政策的稳健性是否能够更好地提高投资有效性。本文参照已有文献关于财务柔性对投资及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实证检验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状态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第一章实证研究财务柔性状态对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第二章实证研究财务柔性状态对外部投资决策的影响;第叁章实证研究财务柔性状态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利用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及其他财务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状态情况的总结如下:样本公司中储备跨期财务资源保持财务柔性状态的公司基本维持在40%的水平。财务柔性状态的上市公司由于储备财务柔性资源,所以财务柔性水平普遍更高,公司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财务柔性及财务柔性储备情况存在显着差异;从财务柔性储备水平来看,成熟期公司更注重维持财务柔性状态。(2)针对财务柔性状态对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总结如下:在非财务柔性状态下,现金柔性对无形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程度相对固定资产更大;当一个企业从非财务柔性状态达到现金柔性状态后,现金柔性对两类内部投资决策的正向影响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对无形资产的正向影响程度降低更多,因此现金柔性状态下,现金柔性对固定资产的影响程度更大;非财务柔性状态下,债务柔性对无形资产的正向影响程度相对固定资产更大,这和现金柔性对两类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一致;达到财务柔性状态(债务柔性状态)后能提高债务柔性从潜在柔性转换为可实现柔性的能力,但是样本公司的债务柔性对两类投资决策的影响没改变。因此,财务柔性状态只改变了现金柔性对两类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在财务柔性状态(债务柔性状态)下,债务柔性对企业内部投资决策没有差异。对于高新技术类企业,非财务柔性状态下,现金柔性与无形资产投资无显着相关性,而财务柔性状态(现金柔性状态)下,现金柔性对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反而有负向影响;无论是否处于财务柔性状态,债务柔性与无形资产投资都显着正相关,但达到财务柔性状态时,债务柔性与无形资产投资相关性较小。(3)针对财务柔性状态对外部投资决策的影响总结如下:现金柔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购规模;现金柔性对并购绩效有正向影响,促进并购绩效提高,而现金柔性对并购规模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程度。财务柔性状态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控制并购规模,提高并购绩效。企业对财务柔性状态的维持会影响到管理层对于并购的决断权,使得管理层对并购规模以及并购绩效的影响被降低。因此,企业采取稳健的财务柔性政策能够帮助企业更大程度的控制并购规模,提高并购绩效,牵制管理层对并购决策的影响。(4)针对财务柔性状态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总结如下:财务柔性状态只能缓解现金柔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达到财务柔性状态后,债务柔性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程度反而上升。针对财务柔性状态持续时间对投资效率优化的总结如下:在对过度投资的优化中,如果企业处于现金柔性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优化过度投资水平;如果企业处于债务柔性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越不利于企业优化过度投资;如果企业同时存在现金柔性和债务柔性,随着财务柔性状态的持续,财务柔性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程度先增加后减少,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储备何种财务柔性来决定财务柔性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确定财务柔性政策的稳健性程度。(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30)
徐幸[9](2018)在《成本分担下柔性生产供应链的交货期和生产能力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竞争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多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传统库存生产模式转向为按订单生产(Make-To-Order,MTO)模式,尤其是顾客独特化的需求特点,使得MTO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顾客订单需求,实现生产计划的快速响应也是制造企业寻求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柔性生产被视为供应链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柔性生产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合理的生产能力决策,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由于生产能力大小直接对承诺交货期产生了影响。因此,制造商柔性生产运作下交货期和生产能力决策,是制造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现有的柔性生产和交货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柔性生产为背景,研究单制造商与单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构建成本不分担与成本分担下供应链的交货期与生产能力决策模型,得到了相应的最优决策,讨论了柔性生产和成本分担给供应链决策造成的影响。首先,在顾客为价格与交货期双敏感型的市场环境中,以柔性生产为背景,建立由制造商主导下的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型,在供应链双方成员各自利益最优的条件下,得到了相应的最优决策;通过分析柔性生产对最优承诺交货期和利润的影响,发现最优承诺交货期与生产能力呈负相关,而制造商的利润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接着对比讨论不同柔性水平的影响,证实了柔性生产下生产能力最优决策的重要性;另外还分析了交货期敏感因子以及价格敏感因子等供应链相关参数对供应链最优决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受参数的影响是不同的。接下来,在柔性生产供应链决策研究基础上,讨论为响应市场短时间交付的需求,引入零售商分担制造商产能成本机制,建立由制造商主导的交货期和生产能力的决策模型,在供应链成员各自利益最优条件下,得到成本分担下相应的最优决策。然后分析成本分担系数对供应链最优生产能力、最优承诺交货期和各自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本分担系数的增加,制造商投入的最优生产能力随之增大,最优承诺的交货期会缩短,制造商的利润增大,而零售商的利润减小。并得到了成本分担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的总体利润增加,当分担系数超过某特定值时,供应链的总体利润在减小。除此之外,针对零售商产能成本分担后出现的利润损失,在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增大的情况下,建立制造商的利润补偿模型,得到成本分担系数和利润补偿量满足特定条件时,能够使供应链实现Pareto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颜涛,李晓超[10](2017)在《供应链需求替代与生产流程柔性联合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供应端引入生产流程柔性或在需求端针对顾客需求采用产品替代均能一定程度上应对需求不确定性对企业运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考虑存在生产流程柔性以及需求替代成本,且只有一定比例的消费者接受产品替代的情形下,文章分析了刚性结构、需求替代、需求替代与部分生产流程柔性以及生产流程全柔性4种情境,研究了生产流程柔性与需求替代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企业最优柔性结构的选择问题,并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相关参数设置下的最优选择结果,为现实中企业的柔性结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7年12期)
决策柔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大批量定制化的客户订单,供应链企业在进行订单决策时,往往缺少对不同特点订单的分级分类,导致部分超出负荷的有效订单缺乏柔性合作渠道,给供应链带来潜在的运作风险。为此,以产业集群为背景,通过分析客户订单的特点和层级,建立单级无链间协作的订单决策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多供应链横向跨链协作影响因素,拓展构建了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多级跨链订单决策模型,以大批量动态处理客户订单的层级分类及柔性配置,实现订单的在线实时决策,并设计Benders分解算法求解。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表明,多级订单决策比单级订单决策更具柔性;同时,客户满意因子和跨链协作因子对订单跨链决策具有阈值效应,而基于阈值点的组合策略进一步验证了多级订单柔性决策的现实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决策柔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兴建,黎继子,刘春玲,曹晓刚.Benders算法下集群式供应链多级订单柔性决策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9
[2].周兴建,黎继子,刘春玲,曹晓刚.Benders算法下集群式供应链多级订单柔性决策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9
[3].贾雨龙,米增强,余洋,申皓,范辉.计及不确定性的柔性负荷聚合商随机-鲁棒投标决策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19
[4].李德贵,郭鑫,赵武,华夏.发展柔性制造系统的决策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9
[5].王志强,徐艺铭,刘文霞,李继红,周自强.柔性多状态开关优化接入的两步式决策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9
[6].潘昭旭.考虑需求响应和柔性爬坡的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电力系统调度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9
[7].汪大金,白建明.基于系统柔性的MTS-MTO混合生产决策[J].中国管理科学.2018
[8].潘迪.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状态与投资决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9].徐幸.成本分担下柔性生产供应链的交货期和生产能力决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8
[10].颜涛,李晓超.供应链需求替代与生产流程柔性联合决策研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