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诱抗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水稻,诱导,香蕉,免疫,机制,论文。
诱抗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巧[1](2016)在《壳寡糖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诱抗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所造成的冷害及冻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水稻苗期气温不稳定,更易遭受低温的危害,若连续低温4天以上则会引起水稻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壳寡糖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寒能力,但其诱抗机理尚不清楚,限制了寡糖产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本论文旨在探究壳寡糖对水稻幼苗抗寒性能的诱导机理,以期为壳寡糖作为植物免疫诱抗剂应用于农业中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以Ⅱ优1259水稻种子为模式作物,从生理生化及转录组水平探究壳寡糖提高对其幼苗抗寒性能的诱导机理。首先,根据不同浓度壳寡糖对水稻种子浸种处理后水稻生长情况与寒害指数筛选最适壳寡糖浸种浓度。结果表明:经0、50、100、200mg/L壳寡糖浸种处理过的叁叶期水稻幼苗,低温处理24h后,寒害指数分别为3.18、1.83、0.96、0.95,综合抗寒效果和生长状况,1OOmg/L为合适的浸种浓度。其次,比较了常温与低温生长,壳寡糖处理前后水稻光合作用、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低温条件下,壳寡糖溶液浸种处理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且主要影响叶绿素b的含量,经壳寡糖处理后的幼苗叶绿素b含量较去离子水处理组增加了 164.3%。(2)壳寡糖溶液预处理能够促进低温条件下水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的含量较去离子水处理组分别增加了 32.6%、35.1%和13.9%。(3)壳寡糖溶液预处理能够减少由于低温造成的氧化损伤,SOD活性较去离子水处理组提高了23.9%,H2O2含量及MDA含量分别下降了 43.4%和36.4%。再次,采用cDNA-SCOT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荧光定量PCR验证了壳寡糖溶液处理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对四条SCOT单引物扩增获得4种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测序、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荧光定量PCR确证其中只有2个为阳性差异基因,其中一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DEG蛋白酶家族,具有降解叶绿体中受损D1蛋白的功能;另一个为RNA结合蛋白基因,关于其功能的报道较少。最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经去离子水与壳寡糖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Oh、24h、48h及72h后,叶片中DegQ蛋白酶基因及其作用蛋白D1的编码基因psbA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壳寡糖溶液能够显着提高低温条件下水稻幼苗叶片中DegQ蛋白酶基因和psbA基因的表达水平,说明壳寡糖在光合系统2修复过程的最重要两步(促进受损D1蛋白的降解及新的D1蛋白合成)中均发挥作用,诱导水稻幼苗产生抗寒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壳寡糖浸种处理促进水稻体内保护物质的积累,诱导DegQ蛋白酶基因和psbA基因的表达,进而加速光合系统2的修复进程和叶绿素b的合成,诱导水稻幼苗产生抗寒性,希望本实验能够为壳寡糖产品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抗寒基因的研究及植物抗寒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8)
占魏[2](2012)在《壳聚糖诱导香蕉抗枯萎病的作用及诱抗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上的毁灭性病害,给香蕉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尚未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利用植物诱导抗病性能够很好的防御病原菌的侵入。壳聚糖(CTS)能够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壳聚糖诱导抗性的研究已经在其他作物上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采用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进行了诱导抗病作用及诱抗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壳聚糖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高分子量壳聚糖的抑菌效果高于低分子量的,且随着浓度升高,抑菌效果加强。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是分子量为290kDa的壳聚糖。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有诱抗效果,诱抗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最适浓度为喷雾的0.4g/L(5.33mg/株)和灌根的0.04g/株。分子量为290kDa的壳聚糖的诱导效果最好。2.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机制壳聚糖能够诱导香蕉叶片表皮细胞产生H202和NO信号分子,经壳聚糖诱导后,香蕉叶片表皮细胞的H202和NO信号分子是显着增加;诱导后6h-8h两种信号分子的产生量达到了最大值。高分子量的诱导效果在产生量和持续时间上均优于低分子量的壳聚糖,诱导H202和NO产生效果最好的是分子量为290kDa的壳聚糖。其中NO信号分子与壳聚糖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壳聚糖能够激发香蕉抗病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后能够使得香蕉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量增加;在壳聚糖处理下,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在60h效果最好,相对表达量达到了1.196;p-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量在48h效果最好,相对表达量达到了1.652。壳聚糖诱导基因表达与信号分子NO、H202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2-06-01)
诱抗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上的毁灭性病害,给香蕉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尚未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利用植物诱导抗病性能够很好的防御病原菌的侵入。壳聚糖(CTS)能够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壳聚糖诱导抗性的研究已经在其他作物上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采用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进行了诱导抗病作用及诱抗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壳聚糖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高分子量壳聚糖的抑菌效果高于低分子量的,且随着浓度升高,抑菌效果加强。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是分子量为290kDa的壳聚糖。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有诱抗效果,诱抗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最适浓度为喷雾的0.4g/L(5.33mg/株)和灌根的0.04g/株。分子量为290kDa的壳聚糖的诱导效果最好。2.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机制壳聚糖能够诱导香蕉叶片表皮细胞产生H202和NO信号分子,经壳聚糖诱导后,香蕉叶片表皮细胞的H202和NO信号分子是显着增加;诱导后6h-8h两种信号分子的产生量达到了最大值。高分子量的诱导效果在产生量和持续时间上均优于低分子量的壳聚糖,诱导H202和NO产生效果最好的是分子量为290kDa的壳聚糖。其中NO信号分子与壳聚糖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壳聚糖能够激发香蕉抗病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后能够使得香蕉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量增加;在壳聚糖处理下,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在60h效果最好,相对表达量达到了1.196;p-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量在48h效果最好,相对表达量达到了1.652。壳聚糖诱导基因表达与信号分子NO、H202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抗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巧.壳寡糖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诱抗机制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2].占魏.壳聚糖诱导香蕉抗枯萎病的作用及诱抗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