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红外光谱论文-安冉

二维红外光谱论文-安冉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粉,蘑菇孢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位相关红外谱

二维红外光谱论文文献综述

安冉[1](2019)在《松茸、花粉、孢子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与SER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蘑菇及其孢子鉴别对菌物研究有重要意义,花粉鉴别分类对生物学、消费者都有意义。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松茸和姬松茸、雪松花粉与蜂花粉、牛肝菌孢子、豹斑毒鹅膏菌孢子、红汁乳菇孢子与青头菌孢子进行鉴别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松茸和姬松茸的FTIR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峰组成,SD-IR光谱在1650-750cm~(-1)范围峰的强度、位置有差异;在1666-1388cm~(-1)和1120-918cm~(-1)范围,松茸与姬松茸的2D-IR光谱的自动峰数目、强度不同;在1186-1000cm~(-1)范围内曲线拟合显示,两者都有5个子峰,子峰的面积占比不同。姬松茸SERS在1655、1574、1444、1340、1296、1223、1134、532和474cm~(-1)等位置出现了较强的拉曼信号,松茸与姬松茸出现拉曼信号的强度、个数和位置各不相同。2.在4000-400cm~(-1)范围雪松花粉与八种蜂花粉的平均FT-IR光谱相似,不易区分;雪松花粉的SD-IR光谱在1707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峰,而茶花蜂花粉、荷花蜂花粉、玫瑰蜂花粉、荞麦蜂花粉、五味子蜂花粉、油菜蜂花粉、益母草蜂花粉与玉米蜂花粉分别在1747、1738、1745、1736、1741、1741、1743与1740cm~(-1)出现较强的峰。雪松花粉与蜂花粉的2D-IR光谱显示自动峰数目、强度不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蜂花粉、雪松花粉子峰的峰面积百分比各不相同。雪松花粉与八种蜂花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有明显差异,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蜂花粉差异不明显。雪松花粉与八种不同种类的蜂花粉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有明显差异,出现拉曼信号的强度、个数和位置各不相同。3.叁种牛肝菌孢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形貌相似;豹斑鹅膏菌孢子、红汁乳菇孢子与青头菌孢子的大小都在5.5-6.4μm之间,都近似圆形,但叁者表层的纹路略有差异。SERS在1800-400cm~(-1)范围,双色牛肝菌孢子、小美牛肝菌孢子、紫色粉孢牛肝菌孢子、豹斑鹅膏菌孢子、红汁乳菇孢子与青头菌孢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峰的位置以及强度有差异。结果表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能够鉴别松茸真伪、能区分花粉、蘑菇孢子。(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付春生,齐延红,张龙霞,肖霄,于宏伟[2](2019)在《二维红外光谱法分析聚酰胺-66晶区/非晶区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变温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红外光谱法对聚酰胺-66在303~393K范围内的晶区和非晶区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的试验结果表明,聚酰胺-66的晶区结构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而非晶区结构相对稳定。非晶区结构的热稳定性在二维红外光谱试验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从聚酰胺-66的分子结构观察,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区结构(主要对应O=C-NH-)最先改变,而非晶区结构(主要对应-C-C-)则较为稳定。非晶区的异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其晶区结构的吸收波数为1 141cm-1(νamorphous-1)和1 138cm-1(νamorphous-2);而非晶区结构的吸收波数为939cm-1(νcrystal-1)和931cm-1(νcrystal-2)。对聚酰胺-66的非晶区结构和晶区结构还同时进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的红外吸收峰的变化快慢顺序为931cm-1(νcrystal-2)>1 141cm-1(νamorphous-1)>939cm-1(νcrystal-1)>1 138cm-1(νamorphous-2)。(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单慧勇,曹燕,赵辉,杨仁杰,杨延荣[3](2019)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与支持向量机和灰度共生矩阵统计法相结合判别掺杂牛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与支持向量机(SVM)和灰度共生矩阵统计方法相结合对分别掺杂有尿素、叁聚氰胺和葡萄糖的牛奶进行判别。以质量浓度为外扰,建立掺杂牛奶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图,选择角二阶矩、主对角线惯性矩、相关系数、熵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图像纹理特征并分别建立3种掺杂牛奶的SVM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对同步谱的分析中,上述3种掺杂牛奶样品中,掺杂尿素的牛奶样品训练集分类准确率为91.7%,预测集的准确率为85.0%;掺杂叁聚氰胺和葡萄糖的牛奶的训练集分类准确率和预测集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6.7%,90.0%和91.7%,100%。用同步谱和异步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准确率较低的掺杂尿素的牛奶做进一步试验,两种准确率分别提升为98.1%和92.3%;这一数据的提升是由于两者相结合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掺杂牛奶的判别。据此认为,此方法对掺杂牛奶的判别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3期)

侯英,袁天军,徐娟,刘祥义[4](2019)在《不同产区天麻近红外光谱多变量选择及二维相关光谱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产区天麻药材的功效和质量具有较大差异,产区鉴别有助于药材的科学合理利用。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方差光谱、主成分分析、间隔偏最小二乘、遗传算法对云南省外、省内(除昭通)及昭通天麻特征光谱进行提取,分别建立了i PLS-DA和GA-SVM模式识别模型,并对模式识别模型的适配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i PLS-DA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96. 15%,R2,RMSECV,RMSEP分别为0. 893,0. 224,0. 321; GA-SVM的预测正确率为100%,RMSECV为0. 719 4,i PLS-DA和GA-SVM方法均能较好识别不同产区天麻样品。进一步将i PLS和GA提取的特征光谱进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省外和省内天麻差异性光谱主要位于多糖类、芳香烃类、酰胺类和淀粉等物质的C-H,C-N,O-H,N-H键的伸缩、弯曲及倍频吸收区;省外与昭通天麻差异性光谱主要分布在植物蛋白、芳香烃类、多糖类及醇类物质的C-H,O-H,N-H键的伸缩、弯曲及倍频吸收区;省内与昭通天麻差异光谱主要集中于木质素、芳香烃类、醇类、多糖类及脂肪族类物质的CHO,N-H,C-H,O-H,HOH伸缩、弯曲、变形及倍频吸收区。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选择及二维相关光谱,可有效识别不同产区天麻及探析天麻组分的差异特征,对天麻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奠定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林浩坚,刘刚,杨卫梅,安冉,欧全宏[5](2019)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黑木耳》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产地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因此对黑木耳的产地鉴别具有实用价值。选取8个不同产地的黑木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2D-IR),对不同样本的2D-IR谱图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以鉴别黑木耳的不同产地。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黑木耳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整体特征极为相似,偏相关系数的最小值为0.955,不能用于区分黑木耳的产地。不同产地黑木耳在1 730~1 400 cm-1、1 350~1 040 cm-1以及1 030~900 cm-1范围内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自动峰数目不同,它们之间的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强度也有较大差异;对1 700~950 cm-1范围内的FT-IR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黑木耳都得到正确归类。结果表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能够简单、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产地黑木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标[6](2018)在《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生物质中低温热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采用热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气、液、固体燃料,能够有效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从而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CO_2排放。生物质热解产物特性不仅与热解参数(终温、升温速率等)选择有关,亦与其自身结构组成密切相关。本文拟从生物质纤维结构、生物质灰分特性入手,着重研究生物质中低温热解下的气、液相产物释出规律以及焦炭结构演变过程;并引入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PCIS)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焦炭演变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变化特性,以此为基础探索气、液、固相产物形成过程中的关联以及产物形成机理。采用上排气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生物质叁组分模型化合物(微晶纤维素、木聚糖、碱木质素)的热解产物特性以及关键产物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纤维素中低温解聚反应机制不同,低温(≤350℃)解聚模式为链端脱离机制,主要化学反应发生于吡喃环C-OH、C-H分子结构,易于促进左旋葡萄糖酮(LGO)、1.4:3,6-双脱水-α-D吡喃葡萄糖(DAGP)产物生成;高温解聚模式为链中断键机制,糖苷键快速断裂、吡喃环C_1-C_6醚化生成大量左旋葡萄糖(LG)。2D-PCIS结果显示纤维素焦炭C=O变化早于脂肪醚C-O-C,表明吡喃环羟基脱水-酮醇异构化反应早于开环反应。纤维素低温焦炭主要由带脂肪链的苯环结构组成,同时含有脂环类基体结构;350℃后,转变为复杂取代位芳基结构,芳基之间相互取代形成无定形、空间化的叁维网络大分子;450℃后,焦炭结构主要由2×2~4×4阶稠环分子组成。木聚糖200℃即可发生解聚、开环反应。2D-PCIS结果发现木聚糖脱支链、羟基脱水-酮醇异构化反应早于木糖单元开环反应;前者反应主要生成水、CO_2、乙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后者开环重构形成羟基丙酮、羟基丁酮等产物。225℃后,木聚糖完全降解,生成大量C=O、C=C、C-O-C类中间产物,该类中间体重组形成短链小分子、呋喃、环戊酮、芳环类等化合物。木聚糖低温焦炭构成与纤维素相似,但其芳构化温度更早,200℃即可形成苯环类化合物。300℃后,木聚糖焦炭由小分子稠环(2~4环)化合物组成,其稠环数量、稠环大小低于同温度纤维素热解焦炭。450℃后,木聚糖脱氢缩聚反应增加,气体产物中H_2、CH_4产量明显上升。碱木质素热稳定性好,250℃前热解失重量主要来源于苯环侧链中的不稳定结构脱离,2D-PCIS研究结果发现醇羟基结构断裂早于羰基结构。碱木质素解聚反应起始于250~350℃之间,简单取代位芳基优先发生解聚反应;350℃后,焦炭分子结构重排反应增加,苯环侧链中羰基C=O、烯烃C=C等结构大量脱除,芳环重构为小分子稠环类化合物;450~600℃,热解过程中脱甲氧基、脱甲基、脱氢反应增加,焦炭主体结构由2×2~4×4等稠环化合物组成,气体产物中CH_4、H_2产量大幅增加。碱木质素热解液体产物主要由苯环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愈创木酚含量高达30%以上,450℃后转化为烷基酚、苯酚以及少量稠环类化合物(萘、菲、惹烯)。采用固定床-挥发分在线分析方法研究了竹材(灰含量0.7%)中低温热解下的产物性变化和过程性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天然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纤维素裂解受抑制,300℃焦炭中依旧具有纤维素晶体结构特征;半纤维素-木质素连接键、半纤维素-纤维素氢键断裂反应可能早于组分自身裂解,由此引发的不稳定苯基结构脱离以及纤维素C_6位缺失,导致液体产物中出现高相对含量的4-乙烯基苯酚,左旋葡萄糖产物减少。竹材350℃等温热解条件下,半纤维素反应速率快、降解程度大,挥发分中CO_2、C=O类产物释出时间早于CO;550℃等温热解下,纤维素反应速率快,CO、C-O-C类产物释出时间早于CO_2、C=O。采用11种常规碱、碱土金属盐/氧化物与纤维素、竹材混合热解,用于研究单项灰分构成对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所有金属添加剂均能够促进纤维素发生开环反应。其中,碱金属碳酸盐、碱土金属氯盐促开环作用尤其明显,亦对竹材热解产物影响明显。Na_2CO_3、K_2CO_3添加能够促使纤维素、竹材裂解生成大量热解气,焦炭稠环化程度增加;促使纤维素液体产物中环戊酮、短链小分子产物相对含量增加,竹材液体产物中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可达75%以上。MgCl_2、CaCl_2添加对纤维素、天然生物质的作用机制不同;促使纤维素脱水、开环反应增加,液体产物中吡喃类产物大量减少,呋喃类化合物大幅增加;促使天然生物质组分连接键弱化,液体产物中吡喃类、呋喃产物大幅增加。采用酸洗脱灰、灰分添加方法研究了玉米芯中低温热解下的产物变化特性,并从灰分影响、组分贡献等方面探讨了热解产物变化特性以及关键产物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酸洗(5%HCl)脱灰能够去除生物质中大部分K、Ca金属元素,并同时改变了生物质纤维结构组成;玉米芯脱灰后,半纤维素含量由40.7%下降至22.8%,纤维素含量由36.1%增加至57.3%。对比玉米芯脱灰前后热失重过程以及裂解产物变化特性,发现玉米芯脱灰后呈现典型的纤维素裂解特征;灰分中K、Ca矿物质盐能够加速生物质大分子解聚,促进纤维素、半纤维素开环形成大量短链小分子类化合物,木质素解聚生成大量单苯类化合物;350℃后,生物质内在灰分进一步促进焦炭脱氧、脱氢,焦炭稠环化程度升高,气体产物中H_2产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朱江瑞[7](2018)在《二维红外光谱系统的搭建及其在溶液环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蛋白质以及药物相关小分子的结构及在生理条件下反应过程的探测,对于研究药物在体内与相关蛋白质产生的生理性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一维及二维红外泵浦探测系统能够为被探测样品分子提供有效的结构及动力学信息。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一维紫外泵浦红外探测系统对作为荧光探针的色氨酸分子在水溶液环境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进一步搭建了二维红外泵浦探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一氧化碳释放药物分子以及高压水进行了相关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工作:(1)使用一维紫外泵浦红外探测系统对色氨酸溶液在紫外激发下的超快过程进行探测,首次得到fs~ps时间尺度内光电离过程中产生的Trp及叁重激发态粒子产生过程经历的单重激发态Trp的振动信息,同时得到两种粒子的产生时间分别约为800 fs及10 ps,前者与电子转移过程相关。(2)搭建了二维红外泵浦探测系统,红外光由商用光参量放大器(OPA)以及非线性光学差频发生器(NDFG)产生。系统采用泵浦探测构型,其中时间间隔为τ的两束泵浦光通过脉冲整形发生器产生。由于中红外多通道探测器代价昂贵,因此将探测光与800 nm脉冲进行和频产生可见光,从而使用可见光阵列探测器进行探测光采集。(3)使用二维红外系统对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溶解动力学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探测。使用二维红外系统探测了CORM-2在0~18h内与其溶剂反应缓慢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同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CORM-3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与溶菌酶蛋白相互作用过程。(4)使用二维红外系统研究了高压下水溶液中氢键网络的结构变化,经过试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在0.8 GPa左右的压力范围内液态水存在液液相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12-01)

张佳[8](2018)在《生物模型体系的二维红外光谱研究及特异性红外探针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分辨性二维红外光谱可以测量振动关联耦合信息,是目前研究振动耦合、化学交换过程、光谱扩散等过程的有力工具。在生物体系的相关研究中,二维红外光谱已展现出其在反映体系动力学及振动关联信息的优势。受限于二维红外光谱系统搭建及操作的难度,该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系的研究中。此外,现有特异性红外探针存在的一些缺陷及不足,也限制了二维红外光谱在蛋白体系的应用。因此发展和完善非天然氨基酸红外探针,利用其对蛋白局域位点结构功能进行探测,对理解蛋白关键位点工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实验室自主搭建的基于脉冲整形技术及上转换方法的二维红外光谱系统。系统利用声光调制器对脉冲频率及相位进行调制,实现相位循环降低噪声,通过旋转频率坐标减少采样间隔,通过相位补偿矫正啁啾。系统采用上转换方法将中红外光上转换为可见光,通过线阵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实现了中红外光谱的多通道探测。基于上述技术的二维红外光谱系统,具有设备成本低,相位锁定,信噪比高,采集速度快等优点,在实际应用具有较大优势。我们利用本系统进行了以下研究:(1)基于迭氮离子红外探针,我们研究了生物受限水体系中氢键动力学与界面电荷关系,发现了受限效应会导致水的动力学过程减慢;界面电荷会进一步影响界面层水排布,振动能量传递及氢键网络排布,使受限水内部氢键网络非均匀分布更明显。(2)基于W(CO)6探针,我们对SiO2纳米颗粒与平面磷脂多层仿生膜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在所研究尺度内(≤20nm),随纳米颗粒尺寸增大,膜中W(CO)6的振动衰减过程减慢。光谱扩散过程对于纳米颗粒的尺寸相对不敏感,高浓度纳米颗粒会导致膜的整体结构相对明显的涨落变化,表现为光谱扩散过程变慢。低浓度下纳米颗粒对细胞膜的毒性主要是影响局域作用点结构动力学。(3)通过二维红外光谱实验,我们指认了pN3Phe红外探针的复杂光谱线型来源于费米共振。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微扰模型分析,我们发现了异丙醇溶液中pN3Phe的费米共振来源于迭氮反对称伸缩振动和两个涉及C-N振动及环振动的组合频振动模式。基于对pN3Phe费米共振来源的认知,我们提出了通过改变迭氮基取代位点压制费米共振的新方法。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将N3取代位点从对位改为间位之后,振动模式之间耦合强度明显降低,费米共振得到压制。通过红外光谱实验我们进一步验证了改变取代位点之后,费米共振得到有效压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12-01)

胡溶,于鹏云,贺雪梅,王建平[9](2018)在《同位素标记和二维红外光谱研究菌紫质的局部构象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将~(13)C同位素标记的赖氨酸作为红外探针引入细菌视紫红质中,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二维红外光谱,我们对该蛋白质的局部结构动力学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一些特定位点的酰胺-Ⅰ带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在标记的七个赖氨酸残基中,位于细胞外侧螺旋-D的环区域中的赖氨酸129残基,在高频1690cm~(-1)处具有独特的酰胺-Ⅰ带吸收,为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手段研究细胞外表面结构和水合动力学提供了局部探针。(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周冰垚,王红,李茜,杨和丽,张普敦[10](2018)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变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温度下聚乳酸/有机蒙脱土(PLLA/OMMT)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并采用二维相关分析(2DCOS)对羰基谱带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OMMT后的纳米复合材料,其无定形态的变化总是优于结晶型。红外光谱结合2DCOS能更深入的挖掘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构象转变信息。(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二维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变温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红外光谱法对聚酰胺-66在303~393K范围内的晶区和非晶区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的试验结果表明,聚酰胺-66的晶区结构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而非晶区结构相对稳定。非晶区结构的热稳定性在二维红外光谱试验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从聚酰胺-66的分子结构观察,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区结构(主要对应O=C-NH-)最先改变,而非晶区结构(主要对应-C-C-)则较为稳定。非晶区的异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其晶区结构的吸收波数为1 141cm-1(νamorphous-1)和1 138cm-1(νamorphous-2);而非晶区结构的吸收波数为939cm-1(νcrystal-1)和931cm-1(νcrystal-2)。对聚酰胺-66的非晶区结构和晶区结构还同时进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的红外吸收峰的变化快慢顺序为931cm-1(νcrystal-2)>1 141cm-1(νamorphous-1)>939cm-1(νcrystal-1)>1 138cm-1(νamorphous-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红外光谱论文参考文献

[1].安冉.松茸、花粉、孢子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与SERS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付春生,齐延红,张龙霞,肖霄,于宏伟.二维红外光谱法分析聚酰胺-66晶区/非晶区结构[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3].单慧勇,曹燕,赵辉,杨仁杰,杨延荣.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与支持向量机和灰度共生矩阵统计法相结合判别掺杂牛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4].侯英,袁天军,徐娟,刘祥义.不同产区天麻近红外光谱多变量选择及二维相关光谱识别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5].林浩坚,刘刚,杨卫梅,安冉,欧全宏.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黑木耳[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刘标.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生物质中低温热解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朱江瑞.二维红外光谱系统的搭建及其在溶液环境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8].张佳.生物模型体系的二维红外光谱研究及特异性红外探针的优化[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9].胡溶,于鹏云,贺雪梅,王建平.同位素标记和二维红外光谱研究菌紫质的局部构象动力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10].周冰垚,王红,李茜,杨和丽,张普敦.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标签:;  ;  ;  ;  

二维红外光谱论文-安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