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问题空间凸显以生为本

营造问题空间凸显以生为本

古中标广东省珠海市小林中学

问题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现代学者胡适曾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营建问题空间,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广阔的“问题空间”。以下是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空间的一些体会。

一传统教学中学生“问题空间”的“遗憾”

1.课堂上不敢多问

好奇心人皆有之,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到生命的终点,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常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但老师们对于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回避,甚至呵斥学生。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受到扼杀。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师道尊严一直是师生的一道鸿沟,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怕此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联系不大,被老师拒绝回答,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直没有表现出来。

2.课堂上学生没有产生疑点、提出问题

新课改已实施多年,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还是大部分的师“问”生“答”。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答”的训练,而忽视学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学越不善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正如有些专家所说的“去问题”教育,学生不带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二新课改营造问题空间的策略

1.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问题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意在达到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前几分钟要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建立问题的初始态与终态,呈现问题空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1)通过回顾旧知引出新问题,以营造问题空间。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水分代谢中水的利用、矿质代谢中Mg元素的利用,以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作为知识储备,通过日常现象如“叶片为什么是绿的?”“植物如何释放氧气?”“植物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等,激励学生思考,确立光合作用的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来营造问题空间。讲到矿质代谢时,可以通过根的交换吸附演示实验,让学生针对整个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物科学史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可用来营造问题空间。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色盲症发现的故事,然后提问:什么是色盲?为什么道尔顿和他弟弟是色盲,他妈妈却正常呢?这与性别是否有关?这些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营造问题空间。新教材生物学科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咸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对此类事实感兴趣却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有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

好导语像磁铁,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聚拢过来。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接触到问题情境,就像磁铁吸铁石一样产生一种定向反射,学生思维由不随意注意转化为随意注意,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自己营造问题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反馈,为教学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传统的课堂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唯恐讲漏了某个知识点或讲粗了某个题目的解法,每节课让学生享用的是只需受用、无须挑拣的知识大餐,学生理所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可言。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善用教材,可不讲的,就放手给学生讲;必须讲的,也要尽可能少讲,甚至有意漏讲或错讲,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如讲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时:我提出十多个问题,首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描述和明确后,再由学生上台解答、反问、质疑,让学生当小老师,最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讨论、深化,产生新的问题。课堂上,当小老师讲到植物是自养型生物时,很多同学质疑,菟丝子也是植物,它是不是自养型生物呢?猪笼草可以捕捉昆虫,消化昆虫,它从同化作用分析又该属于什么类型?猪笼草以光合作用为主吗?人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人是不是兼性生物呢?经过这样的思维碰撞、交流,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再略加点拨,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掌握。

3.营造对问题讨论、争论的艺术空间

英国作家伯纳也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如果几十个人相互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可能获得几十种思想。”在合作中交流,能实现知识和思维互补,是体现新课改的一种基本理念。因此,对学生普遍能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能胜任的问题,老师应积极营造讨论、争论的空间,交给学生去处理。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固有资源,让他们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从而完成自己的设想和目的。教学实践证明,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容易建立学生间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三营造问题空间所需的条件

1.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

由于“闻道”有先后,师生间的心理总是有一定的距离,若教师不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距离会越来越大。所以,课外教师要多渠道地找学生谈话,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内应对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于离奇的问题予以肯定。这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保护和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师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营造问题空间的关键

要求学生能问、敢问、会问,教师具备问题意识。能够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少些直接提问,多些指导性提问;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去尝试成功或失败来获取新知。教师要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问。

3.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面,不断自主学习更新知识

面对学生大量的问题,不仅不要怕被学生问倒,而且要为你能被学生问倒感到高兴,这说明你的问题教学有一定成效。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和学生讨论交流,以及课后和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共同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教学相长是教与学的最终目标。

生物新课程改革是生物学教育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进行了高中生物的两个循环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吸收和消化新课改理念,新的教材,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编排体系,都为老师营造问题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采用问题空间进行教学,学生乐学、善学和好学,教学效果明显。2007年、2010年高考,我任教的生物班不论是高分层、还是平均分均排在同行前列。当然,一方面离不开学生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问题教学和以生为本带来的积极效果。

标签:;  ;  ;  

营造问题空间凸显以生为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