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次模谐振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谐振,速调管,波导,模式,功率,阻抗,微波。
高次模谐振腔论文文献综述
韩煜[1](2012)在《特殊谐振腔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电磁波指的是0.1~10THz(1THTz=1012Hz)的电磁辐射。近年来,由于太赫兹波段电磁波产生与检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回旋管作为目前功率最大的太赫兹辐射源器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降低工作磁场通常可以采用高次谐波工作,然而采用高次谐波工作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模式竞争。为了突破模式竞争这一技术瓶颈,特殊横截面谐振腔结构被提出。该谐振腔能够有效克服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中模式竞争,但由于腔体边界的特殊性使得传统回旋管理论难以适用,多数设计参数如:注波耦合系数、起振电流、注-波互作用效率等难以获得,这制约了对此类腔体回旋管的研究与发展。本学位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对特殊横截面谐振腔回旋管非线性理论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在传统回旋管的线性理论与非线性理论基础上,提出通过引入电磁仿真高频场数值解替代所需理论场解析解,给出了特殊横截面谐振腔回旋管互作用、耦合系数和起振电流的计算方法,建立相关的自洽和非自洽理论,并编写了计算程序模块。2.利用所编写程序,分别对圆波导谐振腔一次谐波TE03模、二次谐波TE26模和叁次谐波TE37模电子回旋脉塞注-波互作用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互作用效率以及非线性情况下的起振电流与耦合系数,研究比对使用理论场值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论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对一种特殊横截面谐振腔即波瓣波导谐振腔太赫兹回旋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瓣波导谐振腔模式分布规律,选取最佳高阶模式以克服模式竞争。利用所编写程序模拟研究了波瓣谐振腔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振荡管,给出了该回旋管的起振电流、耦合系数以及注-波互作用效率等重要参数。讨论了注-波互作用效率与工作电压、磁场以及工作电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只工作频率为0.4THz,工作模式为TE33模,叁次谐波波瓣波导谐振腔回旋振荡管,其电子注参数为1.0A,40.5kV,横纵速度比1.5,互作用区引导磁场为5.09T,输出功率达到3.3kW。(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3-01)
谢兴娟,董玉和,黄传禄[2](2011)在《抑制同轴谐振腔高次极化模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分析了工作在TM310模式下的同轴谐振腔抑制极化模式的方法。分析了原有方法的缺陷,提出了改变漂移头尺寸的方法。模拟结果显示,新的抑制方法能够在增大工作模式和其极化模式的频率间隔的情况下,使谐振腔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提高了谐振腔的特征阻抗。(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1-06-01)
刘海旭,林福民,张华福,赵培伟[3](2010)在《TM_(310)高次模圆柱形谐振腔耦合矩形波导输出回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适用于多注速调管,工作在TM310高次模圆柱形谐振腔耦合矩形波导输出回路,其工作中心频率为7585.3MHz,计算了腔体内各漂移管间隙阻抗的频率特性,并分析了输出回路的输出带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条件下,采用圆柱形TM310工作模式的谐振腔体积将是采用圆柱形TM010工作模式谐振腔体积的7倍;TM310高次模圆柱形谐振腔耦合矩形波导后,各漂移管特性阻抗与耦合前相比有稍微变化,但耦合后各间隙特性阻抗非常接近;反射系数相位法及等效电路法计算输出腔外观品质因数分别为为154和160,输出中心频率7585.263MHz,比耦合前腔体谐振频率降低26.525MHz,输出带宽约为3%,因此,该类型输出回路比较适合用作高射频段的窄带多注速调管。(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0年06期)
王宏义,林福民,袁文蛟[4](2008)在《中央开耦合槽矩形双间隙谐振腔中的TM高次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解析方法导出了中央开耦合槽矩形双间隙谐振腔中π-TM模式频率的本征方程和特性阻抗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耦合槽大小对几种π-TM模式频率和特性阻抗的影响。对TM310模的具体计算结果显示,解析方法与模拟方法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可以用于计算谐振频率和特性阻抗。研究表明,耦合壁的厚度对π-TM模式频率的影响不大,耦合槽的大小和位置对谐振频率影响则较大。同时发现,在TM高次模双间隙腔中,出现了π1模消失现象。(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8年10期)
杨小勇,蒋运石,翟宗明,刘峰,何绍强[5](2006)在《高功率电控铁氧体功率分配器的高次模谐振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功率电控铁氧体功率分配器产生高次模谐振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唯象分析,并提出了几种有效的高次模谐振控制方法。最后,对于利用ANSOFT微波设计平台对功分器电控移相段进行仿真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06年06期)
张瑞,王勇[6](2006)在《TM_(610)高次模圆柱谐振腔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电磁场理论设计了S波段TM610高次模圆柱谐振腔。运用HFSS,ISFELD3D,CST-MS及MAFIA软件计算了该谐振腔中TM610及其附近模式的电磁场分布、谐振频率及模式间隔。计算表明:TM610模式的电磁场集中在漂移管头周围的区域,谐振腔中心处无电磁场分布。根据TM610模式的特点,采取了在腔中心放置铁氧体微波吸收材料的方法来抑制杂模。HFSS模拟表明:腔内吸收材料可消除TM510模式外大部分杂模的影响。采用了在主谐振腔外加耦合吸收腔的方法来抑制TM510模式,该吸收腔基模TM010的谐振频率等于TM510的谐振频率。模拟表明:TM510模式的大部分能量可以被吸收腔内的铁氧体材料衰减掉,Q值从15 604下降到571。(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6年07期)
陈新桥,朱允淑,丁耀根[7](2002)在《TM_(220)高次模多注速调管矩形谐振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Isfield3D叁维电磁场计算软件对C波段TM2 2 0 高次模多注速调管矩形谐振腔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 ,得出TM2 2 0 工作模式的频率、特性阻抗和场分布图。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冷测试验 ,测试结果与计算相符。提出了一种抑制杂模方法 ,计算机模拟和冷测试验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模型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工作于TM2 2 0 高次模多注速调管的高频系统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02年04期)
包乌云,夏宏森,安同一[8](2002)在《用FDTD法分析角锥喇叭半开放腔内高次模谐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波导和同轴线谐振传感器都在主模谐振状态下工作。我们采用角锥喇叭作微波无损检测传感器时发现,背接介质和短路板的角锥喇叭会出现谐振现象,而且不是主模的谐振,而是半开放谐振腔中的高次模谐振。本文在直角坐标系下建立了角锥喇叭高次模电磁振荡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模型,讨论了喇叭探头FDTD模型相关参数的选取原则,计算了喇叭内的场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当一致。(本文来源于《2002海峡两岸叁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6-30)
丁耀根,朱允淑[9](1995)在《多注速调管高次模谐振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多注速调管是一种新型的大功率微波放大器件,它具有宽频带,高增益,高效率,低工作电压,重量轻,和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受到雷达系统设计者的青睐。工作在TM_(010)基模的多注速调管,由于受到阴极发射电流密度,漂移管(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1995-11-13)
高次模谐振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分析了工作在TM310模式下的同轴谐振腔抑制极化模式的方法。分析了原有方法的缺陷,提出了改变漂移头尺寸的方法。模拟结果显示,新的抑制方法能够在增大工作模式和其极化模式的频率间隔的情况下,使谐振腔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提高了谐振腔的特征阻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次模谐振腔论文参考文献
[1].韩煜.特殊谐振腔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谢兴娟,董玉和,黄传禄.抑制同轴谐振腔高次极化模式方法的研究[C].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1
[3].刘海旭,林福民,张华福,赵培伟.TM_(310)高次模圆柱形谐振腔耦合矩形波导输出回路研究[J].电子器件.2010
[4].王宏义,林福民,袁文蛟.中央开耦合槽矩形双间隙谐振腔中的TM高次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
[5].杨小勇,蒋运石,翟宗明,刘峰,何绍强.高功率电控铁氧体功率分配器的高次模谐振及其控制[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
[6].张瑞,王勇.TM_(610)高次模圆柱谐振腔的模拟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
[7].陈新桥,朱允淑,丁耀根.TM_(220)高次模多注速调管矩形谐振腔[J].真空电子技术.2002
[8].包乌云,夏宏森,安同一.用FDTD法分析角锥喇叭半开放腔内高次模谐振现象[C].2002海峡两岸叁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2002
[9].丁耀根,朱允淑.多注速调管高次模谐振腔的研究[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上册).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