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试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唐代,科举,文选,唐人,前代,英华,道教。
应试诗论文文献综述
王士祥[1](2016)在《唐代应试诗咏春主题的审美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咏春是唐代应试诗中的重要主题,相对于以经史为题更充满了生活气息。作为特殊用途的"命题作文",无论是题目设置还是具体写作,均表现出了对帝都文化的向往。应试者在题目规定范围内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开对春景的描绘,既让读者通过细腻的诗笔感受到了一幅幅明媚的春景图,又没有忘记对登科入仕愿景的表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士祥[2](2014)在《唐代应试诗赋对《文选》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选》对唐代应试诗、赋有重要影响。《文选》所选诗文原句和注解不仅是应试诗、赋命题的渊薮之一,而且还是一些试赋官韵的源出文献。这些源自《文选》的题目和韵脚多以五言诗句为主。源出《文选》的题、韵影响甚至规定了应试诗、赋的内容、风格。客观而言,应试诗受到《文选》的影响明显大于试赋,但《文选》对试赋影响的层面又是应试诗所不及的。(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李付兴,马增敏[3](2013)在《叶葆《应试诗法浅说详解》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应试诗法浅说详解》是乾嘉时期聊城着名塾师叶葆的一部诗法学着作。它是清代科举重启试律的产物,在内容上主张以文法入诗法,探寻试律诗法规律,为士子学习创作试律诗指明了捷径,是一部研究试律诗创作方法的重要着作。嘉庆辛酉(1801)"晋祁书业堂"版则是此书较早的版本,较好地保持了其原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刊》期刊2013年12期)
王淑玲[4](2013)在《唐代应试诗的个人情志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应试诗除表达歌功颂德的主要思想之外,还抒发了得遇擢拔的愿望、求取功名之艰难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在符合正统思想的前提之下,应试者在试诗中也力图表达与众不同的情感、思想和见解,表现不同凡俗的情志,以期得到考官的关注和青睐。(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杨春俏[5](2011)在《《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应试诗限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考试对于诗歌用韵的限制经历了由宽到严的发展过程。对《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应试诗限韵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唐代科场限韵基本以防范预作为目的,并不以此为难考生;"任用题字为韵"和"韵非题字"是其主要限韵方式,给考生留有不少发挥余地;后世热衷的"限用题中某字为韵"和"限用题外某字为韵"这两种更为苛刻的方式,在唐代则极为罕见。这一发现,有助于增强对唐代科场诗歌创作活动及其影响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1年04期)
杨春俏[6](2010)在《中国古代科场应试诗名称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这种用于科场的诗歌,曾有官方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若干名称,亦有关于名称的种种争论。对诸种名称追根溯源,进行梳理,有助于澄清相关研究中的某些错误观念与认识,加深对应试诗文化意义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马丽[7](2009)在《唐代应试诗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唐文》、《全唐文补编》和《历代赋汇》等所载诗赋,可以对唐代应试诗和应试赋的整体情况有所把握。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语等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唐代应试诗赋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个整体的观照,明确研究的对象与目的。第一章为唐代应试诗赋的综述部分。从唐前的举士制度开始,“举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到隋代科举制的初创,概述了唐代的科举制度及进士科的以诗赋取士制度,并分别对唐代应试诗和应试赋进行概述,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为唐代应试诗赋的内容阐释部分。对唐代应试诗进行了分类,大致可分为八个类别,并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唐代应试赋的分类相对繁细,本文以列表的方式进行了整体说明。第叁章是对唐代应试诗赋的个案研究,以其中为数最多的天象类题材为例。通过历代关于天象的记载,即史书中的天象,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天象,对这类题材追本溯源:《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含有天象的诗歌。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天象被赋予了神话的色彩;中国古典诗词对天象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美学上的象征与隐喻的艺术功能;天象中多日和月的描写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阴阳观念;可贵的是有些涉及天象的诗歌中还闪耀着科学的光芒,表现了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对天象类应试诗赋的题目进行了研究:应试诗赋皆命题之作,多由主考官拟定,特定情况下才由皇帝亲自命题。这类应试诗的题目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二谢诗句、曹植诗句为题的,列出了详细的统计表便于直观把握;还有很多诗题出自《史记》、《礼记》和《左传》。应试赋的题目也各有出处。从天象类应试诗赋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当时的思想状况,其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和道教的兴盛比较突出。应试诗赋与非应试诗赋的比较特征主要表现在限韵和多用迭字上。第四章对唐代应试诗赋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评价。主要有雕琢与声病、模式固定、歌功颂德等弊端与特点。结语部分对唐代应试诗赋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说明,并对唐代应试诗赋的深入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刘青海[8](2008)在《试论唐代应试诗的命题及其和《文选》的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和文学的关系,历来受到研究唐代文学者的重视,但具体到应试诗,却罕有论者。本文以现存唐代351个应试诗题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命题的角度,论证应试诗和《文选》的渊源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有唐一代,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对于《文选》的研究,而应试诗的审美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文选》的烙印,二者之间形成了整体上良性互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池洁[9](2007)在《唐人应试诗题与唐代诗歌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通过分析出典于前代诗歌的唐人应试诗题,对唐人的诗歌艺术审美观念作出粗浅的解读。本文首先从总体上指出崇尚六朝诗歌乃是唐代诗歌审美取向的主流,唐诗正是学习六朝诗歌而结出的硕果,并对陈子昂"风骨"论的有限影响加以讨论。其次,通过排名的方式,列出被唐人取作应试诗题数量最多与较多的前代诗人,分析其诗歌风格在唐诗特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7年05期)
池洁[10](2007)在《唐人应试诗题的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儒释道叁家思想中,唐代统治者骨子里究竟最重视哪一家思想,这已成为唐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课题。应该说,唐人应试诗题是唐代思想的晴雨表,通过解读应试诗题,可以使我们对儒释道叁家思想在唐代的真实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唐代统治者以李耳后人自居,因而崇奉道教。在现存的叁百零六个唐人应试诗题中,反映道教思想的诗题(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7年03期)
应试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选》对唐代应试诗、赋有重要影响。《文选》所选诗文原句和注解不仅是应试诗、赋命题的渊薮之一,而且还是一些试赋官韵的源出文献。这些源自《文选》的题目和韵脚多以五言诗句为主。源出《文选》的题、韵影响甚至规定了应试诗、赋的内容、风格。客观而言,应试诗受到《文选》的影响明显大于试赋,但《文选》对试赋影响的层面又是应试诗所不及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试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士祥.唐代应试诗咏春主题的审美观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王士祥.唐代应试诗赋对《文选》的接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李付兴,马增敏.叶葆《应试诗法浅说详解》考述[J].图书馆学刊.2013
[4].王淑玲.唐代应试诗的个人情志表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杨春俏.《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应试诗限韵分析[J].长江学术.2011
[6].杨春俏.中国古代科场应试诗名称辨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7].马丽.唐代应试诗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8].刘青海.试论唐代应试诗的命题及其和《文选》的渊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池洁.唐人应试诗题与唐代诗歌审美取向[J].文学评论.2007
[10].池洁.唐人应试诗题的文化解读[J].文学遗产.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