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业化住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化住宅,地暖系统,构造技术
工业化住宅论文文献综述
赵雪峰,张晓婷,范悦[1](2019)在《工业化住宅地暖系统界面工法调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外五种新型地暖系统工法进行了调研,并对其技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地暖系统工法发展建议,从而为我国地暖系统技术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李敏[2](2019)在《工业化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及模数协调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资源短缺、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成为必要选择,但是,建筑部品发展中的问题如部品的标准化设计不足,建筑与部品、部品与部品间不协调;部品、部件间的接口大小与形式不统一;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差,部品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是制约建筑工业化前进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对部品通用化技术与部品模数协调应用研究。首先,通过以住宅部品为主线,梳理我国与日本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历程并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化住宅及部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日本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经验借鉴,明确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部品通用化”;基于对我国与日本结构通用体系、部品通用互换方式的研究,展开住宅部品通用化基本理论的探讨;对部品标准化、部品集成化、部品模块化与部品通用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为部品通用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然后,基于对部品通用化的基本理论研究,结合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厂的调研,以及对生产商、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咨询访谈,总结出部品通用必须满足的技术条件:①部品间模数协调;②部品接口统一;③部品性能满足国家认证标准。由于论文研究时间及能力所限,故本文对部品间的模数协调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为部品通用化的后两个技术条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研究思路借鉴。通过总结我国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发展的现状问题,并与国际和日本的模数协调标准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模数协调的发展方向。梳理了需要协调的住宅部品,阐释了模数网格协调原则。在模数协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住宅分为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二维装修模数网格叁个层级,结合调研及国标对每一层级所涉及的需要协调的住宅部品优选尺寸进行归纳,进而研究各层级模数网格与部品的模数协调方法。最后,在论文得出的模数协调应用方法基础上,运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部品、部件模数协调的案例,对论文研究内容及模数协调方法进行实践检验,完成理论研究的成果转换,得出部品、部件“少规格、多组合”的工业化住宅设计原则。最后,总结出要想实现建筑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集成化等的发展,促进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必须从整体规划考虑装配式建筑设计,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发展策略共同践行,并充分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来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本文插图74幅,表格53张,参考文献95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程亚美[3](2019)在《工业化住宅建筑墙板能耗与碳排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建筑产业能耗和碳排放量高,节能减排成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的事实,本论文给出了一种核算工业化建筑墙板能耗和碳排放的方法并对墙板的能耗和碳排放进行量化。根据量化的能耗和碳排放,给出核算模型进行具体的能耗和碳排放分析。研究主要针对工业化住宅建筑墙板生产、运输、施工和使用四个阶段展开。首先论文对墙板各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计算边界进行了识别,阐述了各阶段能耗和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列举了四个阶段核算能耗及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能耗计算结果用标煤作为计量单位。墙板能耗和碳排放的量化共选用了叁种方法,其中生产阶段能耗和碳排放的量化采用现场实测法,对生产墙板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最终获取能耗和碳排放数据;使用阶段采用模拟计算法量化,根据建筑热工设计要求选择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哈尔滨和广州),选取其室外逐时气象温度数据用于传热模拟设定参数,利用fluent软件对墙板使用阶段的传热情况以及墙板连接处热桥传热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取得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墙板运输及施工阶段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量化,通过现有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该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数据。根据量化得到的各阶段墙板的能耗和碳排放基础数据综合各阶段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对“上海某住宅小区5#楼”项目进行了算例分析,得到项目墙板的总能耗、碳排放量以及它们各阶段的占比情况,得出该项目建筑墙板在生产、运输、施工以及使用阶段共耗能1366701.72kgce,共排放4409057.96kgCO2,各阶段能耗占比分别为0.87%、3.03%、6.42%以及89.68%,碳排放占比分别为0.52%、2.12%、20.22%以及77.14%。可看出墙板在使用阶段能耗和碳排放最多,其次是施工阶段,这两阶段的能耗可以占总能耗的95%以上,表明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是实现建筑低碳发展的主要措施。最后,在核算模型的数据基础上研究随建筑使用时间的变化,墙板各阶段能耗(碳排放)占比差异,得到建筑使用50年后,墙板生产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可以忽略;70年后施工和运输阶段的能耗以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可以忽略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4)
建言[4](2019)在《应为建筑“量身定做”墙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加气混凝土是新型墙体材料中发展最早、产能最大的品种,经过逾50年的发展,已形成材料生产、装备制造、配套材料供应和设计科研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它是由水泥、石灰(含钙材料)、粉煤灰/磨细砂(含硅材料)、铝粉(发气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9-05-06)
郑华海,李元齐,刘匀[5](2019)在《基于标准化系列化部品的工业化住宅设计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建筑工业化是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的观点已深入人心。面对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需求,国内掀起了一股住宅工业化研究与应用热潮,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研究人员都意识到住宅工业化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发展。如何走出上世纪失败的大板式装配化住宅陷阱,保证二次住宅工业化顺利进行,探索新型的工业化住宅设计理念方法,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阐述了我国住宅工业化建造的重要性以及新型工业化住宅内涵,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住宅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住宅工业化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现行的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标准化系列化部品的设计是工业化住宅,特别是低层工业化住宅设计思想的方向之一。最后,探讨了基于标准化系列化部品的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法,并提出实施方法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孟刚[6](2019)在《工业化住宅满足多元化需求应变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对住宅始终存在多元化需求,而工业化住宅以企业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为基础,目的在于减少技术沟通障碍及时间和金钱的浪费。这便带来了标准化与多元化的矛盾。文章分析了多元化的诱变因子,认为建筑师可以使用显性或隐性手段,遵循刚性路线或柔性路线将住宅的可变性最大化;提出工业化技术更有利于满足可变性需求,可通过开放设计、模块化、层次化、干作节点等方法,发挥集约化、体系化优势,从而达到多元化目标。(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许瑾璐[7](2019)在《基于BIM思维的工业化住宅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住宅是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对建筑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整合,实现构件生产在工厂完成,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土建和装修一体化完成,整个施工过程流水作业化。同时装配式的建筑要求精度更高,进而提高了建筑质量。工业化住宅是建筑业技术进步的体现,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必然。本文探讨了基于BIM思维的工业化住宅发展必然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2期)
赵雪峰,李晶,范悦[8](2019)在《低层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调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五种新型低层工业化住宅的结构体系进行调研,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低层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低层工业化住宅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段雪莲[9](2018)在《基于现场构件成型的农村低层工业化住宅建造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快农村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农村现代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开发的施工技术和工业化住宅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工业化住宅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的工业化住宅体系还在研发和实验阶段;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现有的住宅施工技术因其低廉的造价而被广泛适用,相关的建筑理念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就此本研究尝试以构件现场成型定位连接的建造模式出发,结合刚性钢筋笼免拆模现浇混凝土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村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农村建设中采用的结构体系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工业化住宅体系的优缺点,总结其不适合再农村地区推广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种适合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采用的结构体系——刚性钢筋笼免拆模现浇混凝土体系。然后论文详细的介绍了该体系的实践研究成果,以及其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并结合具体项目对现场构件成型定位连接这一建造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最后通过具体的项目设计,实现了该技术在农村地区工业化住宅中的设计应用。虽然目前该建造模式还没有大范围内的推广,但是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和总结,可以说明刚性钢筋笼免拆模现浇混凝土体系是符合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的现实情况的,在满足现有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其彻底改变了农村地区住宅的施工建造模式,推动农村地区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该体系在未来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12-01)
蔡枚伶[10](2018)在《核心企业主导的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工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业的转型变得尤为迫切。作为国际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工业化住宅相比于传统住宅有着明显优势,例如工期的减少、人工的节约、质量的提高及对环境影响的减少等,是未来住宅发展的必然方向。受建筑业转型的影响,建筑各专业分工更加明确,建筑技术不断升级,构建并整合工业化住宅产业链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推演出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下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为工业化住宅产业链的整合提供参考意见。基于价值链理论,本文结合前人文献研究和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实施过程,初步总结出对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造成影响的15项因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产业链微观层面——建筑业企业出发,对大型房地产开发商、部品制造商和施工承包单位等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影响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有企业协同程度、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生产能力及企业自身资源。依据上述分析结论,在演化博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企业在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中的协作行为展开研究。本文选取工业化住宅产业链上企业作为博弈主体,基于成本收益考虑,构建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中企业协作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可知:第一,工业化住宅产业链中企业双方共同投入资源是互惠协作的前提;第二,互惠协作的收益要高于企业生产成本和企业因机会主义而获得的额外收益,这是企业双方能够开展协作的根本动力;第叁,互惠协作收益的分配比例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它将对企业双方后续的协作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第四,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政府对企业双方互惠行为的激励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惩处有助于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参与方互惠协作局面的形成。最后,本文总结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从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中参与企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有助于产业链整合的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12-01)
工业化住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资源短缺、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成为必要选择,但是,建筑部品发展中的问题如部品的标准化设计不足,建筑与部品、部品与部品间不协调;部品、部件间的接口大小与形式不统一;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差,部品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是制约建筑工业化前进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对部品通用化技术与部品模数协调应用研究。首先,通过以住宅部品为主线,梳理我国与日本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历程并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化住宅及部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日本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经验借鉴,明确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部品通用化”;基于对我国与日本结构通用体系、部品通用互换方式的研究,展开住宅部品通用化基本理论的探讨;对部品标准化、部品集成化、部品模块化与部品通用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为部品通用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然后,基于对部品通用化的基本理论研究,结合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厂的调研,以及对生产商、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咨询访谈,总结出部品通用必须满足的技术条件:①部品间模数协调;②部品接口统一;③部品性能满足国家认证标准。由于论文研究时间及能力所限,故本文对部品间的模数协调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为部品通用化的后两个技术条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研究思路借鉴。通过总结我国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发展的现状问题,并与国际和日本的模数协调标准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模数协调的发展方向。梳理了需要协调的住宅部品,阐释了模数网格协调原则。在模数协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住宅分为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二维装修模数网格叁个层级,结合调研及国标对每一层级所涉及的需要协调的住宅部品优选尺寸进行归纳,进而研究各层级模数网格与部品的模数协调方法。最后,在论文得出的模数协调应用方法基础上,运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部品、部件模数协调的案例,对论文研究内容及模数协调方法进行实践检验,完成理论研究的成果转换,得出部品、部件“少规格、多组合”的工业化住宅设计原则。最后,总结出要想实现建筑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集成化等的发展,促进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必须从整体规划考虑装配式建筑设计,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发展策略共同践行,并充分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来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本文插图74幅,表格53张,参考文献95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业化住宅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雪峰,张晓婷,范悦.工业化住宅地暖系统界面工法调研分析[J].山西建筑.2019
[2].李敏.工业化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及模数协调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程亚美.工业化住宅建筑墙板能耗与碳排放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4].建言.应为建筑“量身定做”墙板[N].中国建设报.2019
[5].郑华海,李元齐,刘匀.基于标准化系列化部品的工业化住宅设计思考[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
[6].孟刚.工业化住宅满足多元化需求应变技术初探[J].住宅科技.2019
[7].许瑾璐.基于BIM思维的工业化住宅发展研究[J].四川水泥.2019
[8].赵雪峰,李晶,范悦.低层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调研分析[J].山西建筑.2019
[9].段雪莲.基于现场构件成型的农村低层工业化住宅建造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蔡枚伶.核心企业主导的工业化住宅产业链整合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