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磨损论文_周明,张少锋,蒙萌,郑晓娟,张珍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磨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疲劳,激光,摩擦,碳化物,奥氏体,静压。

疲劳磨损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张少锋,蒙萌,郑晓娟,张珍珍[1](2019)在《模拟口腔环境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疲劳磨损性能及抗断裂能力演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的磨损性能及抗断裂能力演变。方法:制作30个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分别进行磨损实验(n=12),测量磨损量、绘制磨损曲线,进行表层微观形貌观察。测试试件抗断裂能力(n=12)。6个试件为对照。结果:磨损曲线呈现"跑合期"、"稳定磨损期"、"剧烈磨损期"叁阶段,并具有相应的微观形貌,抗断裂能力在"剧烈磨损期"明显降低。结论: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磨损行为符合经典摩擦学理论,抗断裂能力在"剧烈磨损期"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杨志翔,王爱华,熊大辉,张琨,罗小华[2](2019)在《钢轨表面宽带激光淬火工艺及其疲劳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钢轨强化采用的欠速淬火方法存在强化层硬度偏低、耐磨性难以满足重载线路使用要求的问题,使用3种不同光斑宽度的激光,研究了U71Mn材质钢轨的激光淬火强化工艺,获得了不同扫描速度下的临界功率和淬火层深,并测试了淬火层在滚动接触条件下的磨损与接触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临界熔化的激光能量密度下,光斑宽度由6mm增加到20mm时,淬火层深度提高了38%,或在获得相同的淬火层深度情况下,处理效率提高6.8倍;淬火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硬度从原来的300HV提高到800HV以上;20万周次的磨损试验后,激光淬火试样的磨损量只有未处理试样磨损量的25%,未处理试样以表面接触疲劳剥落和塑性变形为主,激光淬火试样仅有轻微的疲劳磨损,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邱从怀,吴建峰,程渊,戚琴花[3](2018)在《钢丝绳微动疲劳磨损产生红锈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球磨损试验对钢丝绳微动疲劳磨损产生红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部磨损主要为股间磨损,磨损产生的磨屑在钢丝表面以及油脂中形成氧化物,表现为红锈现象,会加剧磨损。采用增加股间隙和制绳丝镀锌等方法可减少疲劳磨损和红锈的产生,提高钢丝绳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18年04期)

覃楚东,贺石中,庞晋山,李秋秋,何伟楚[4](2018)在《基于有限元分析和油液监测的轴承疲劳磨损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有限元分析和油液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风电机组轴承疲劳磨损寿命。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结合某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工况,获得风机发电机后轴承的应力分布和应力时间历程曲线,通过雨流计数法和Miner准则,计算出轴承出现疲劳磨损的寿命时间;运用油液检测和铁谱分析实验,得到该风机轴承的润滑脂性能信息和磨损颗粒信息,从而判断出该轴承的润滑和磨损状态。通过结合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诊断轴承的疲劳磨损寿命和故障,从而提高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07期)

刘伟伟[5](2018)在《微织构激光制备及其对硬质合金表面疲劳磨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由于其高硬度、耐磨性好及耐高温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刀具切削领域,微织构作为一种仿生学结构造型设计,其制备于刀具材料表面具有减小切削过程摩擦力、降低切削温度、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及提高工件材料表面加工质量等众多优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激光加工传热模型及热应力分析模型,确定了激光加工微织构的热源模型及材料表面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率模型,确定了加工过程中模型的边界条件。其次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不同微织构制备参数下材料内部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材料表面瞬时温度及应力范围都相应增大;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结果反之;随着激光光斑直径的增大,瞬时温度呈减小趋势,应力影响范围变化不大;织构间距增大,织构间受温度影响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应力影响范围先增大后保持不变。搭建摩擦磨损试验平台,研究了载荷和摩擦速度对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摩擦参数为摩擦力80N、摩擦速度为80r/min;设计正交试验制备不同微织构参数硬质合金试样,在定摩擦参数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P对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的影响最大,扫描速度V次之,其次为织构间距,织构直径对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的影响最小;根据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确定正交试验中最佳的参数组合为P=40W、V=150mm/s、D=60μm、L=250μm。通过疲劳磨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微织构表面相比于光滑表面,其表面疲劳磨损量降低了38.4%;基于SEM分析,分别对光滑表面试样及微织构表面试样的疲劳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硬质合金微织构具有储存磨粒磨屑的作用,从而减缓了摩擦副表面的磨损,有利于改善材料表面的疲劳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郑春雷,张福成,吕博,但锐,苏丽婷[6](2018)在《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和扫描、透射、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研究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拥有较为理想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其疲劳磨损失效形式为浅层剥落,试样表面产生的严重塑性变形层,有效地阻碍了疲劳裂纹向深处扩展;经过920℃奥氏体化处理40 min,随后350℃盐浴等温30 min比等温100 min处理的试样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更加优异,其滚动接触疲劳磨损寿命可达到8.0×10~6次;残余奥氏体能够有效地提高接触表面硬度,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从而改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在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硬度显着的提高,表面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对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党兴武[7](2017)在《基于35CrMo/GCr15摩擦副的疲劳磨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劳磨损是一种重要的磨损机制,广泛存在于机械运动的多种磨损模式当中。抽油机横梁支撑轴与无内圈滚针轴承的滚针构成的35Cr Mo/GCr15摩擦副,在滚动和滑动中均存在疲劳磨损。本文针对35Cr Mo/GCr15摩擦副的疲劳磨损问题,根据剥层理论、接触理论和分形理论,采用往复滑动磨损试验、压缩疲劳试验和环块磨损试验和有限元法,分别从滑动磨损、塑性接触、微凸体碰撞和微凸体疲劳损伤层面,研究了35Cr Mo/GCr15摩擦副的磨损特性、接触力学行为、疲劳损伤,分析了疲劳磨损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往复滑动磨损试验,分析了磨损体积的影响因素,研究了35Cr Mo/GCr15摩擦副的滑动磨损机理和疲劳机制。往复滑动频率f和交互作用P×f对35Cr Mo块试样的磨损体积均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载荷P(50.70%)、交互作用P×f(30.42%)往复滑动频率f(17.30%)。发现不同试验条件下,滑动磨损机理有所区别,剥层磨损在载荷与频率同时最大的试验条件时出现,粘着磨损、氧化磨损、磨粒磨损会同时出现;认为滑动磨损中的疲劳机制为应变疲劳和剥层磨损,其主要原因是接触表面层的塑性变形引起的材料裂纹萌生、扩展和断裂。(2)采用压缩疲劳试验和滑动磨损试验,分析了35Cr Mo块试样塑性接触面积Arp和塑性接触面积比率Arp/Ar与磨损量以及疲劳机制的关系。认为塑性接触面积比率的变化量δArp/Ar可以描述磨损量的变化,Arp/Ar变化越大,磨损量也越大。塑性接触面积的减少的原因是由材料的应变疲劳和剥层磨损引起的塑性变形区域材料剥落。(3)建立了微凸体接触和碰撞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了35Cr Mo/GCr15摩擦副滑动磨损过程中微凸体的碰撞。分析了微凸体碰撞对完全弹性接触状态、弹塑性接触Ⅰ、Ⅱ区和完全塑性接触状态时微凸体的应力分布和应变分布。其中,当微凸体处于完全塑性接触状态时,微凸体等效塑性应变的峰值形成以接触中心为圆心的应变峰值环,应变峰值位于亚表层。微凸体碰撞使亚表层内剪切应力的大小、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转变成疲劳载荷,从而使亚表层的材料萌生疲劳裂纹并扩展至表面,以薄片状被磨损掉,产生疲劳磨损。(4)分析了摩擦系数COF(Coefficient of Friction)对微凸体接触Von Mises应力、剪切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的影响。摩擦系数对微凸体接触Von Mises应力因接触状态的不同而异,摩擦使接触表面和亚表层中的等效塑性应变随COF的增加而增加。摩擦系数COF使非完全塑性接触状态下接触表面和亚表层的τxy幅值随着COF的增加而增加。(5)模拟了不同接触状态下微凸体产生疲劳损伤的过程。在循环碰撞的作用下,处于非完全塑性接触变形状态的微凸体,其疲劳损伤同时从应变峰值环及环内接触区域开始产生;当微凸体处于完全塑性接触变形状态时,疲劳损伤首先从应变峰值环产生,然后向环内接触区域扩展。微凸体的疲劳失效都是从应变峰值环开始,然后向环内接触区域和环外扩展。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疲劳失效更加容易,环内接触区域中同时失效的材料增多,更容易断裂、剥落,形成剥层磨损。(6)分析了剪切应力τxy在微凸体的疲劳损伤过程中的特点,发现τxy在应变峰值环内,幅值变化,方向基本保持不变,在应变峰值环外,幅值和方向均发生变化,表现出疲劳应力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9-27)

祝子健[8](2017)在《熔碳强化单元体对U71Mn钢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钢轨作为铁路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随着我国客运高铁的飞速发展和货运铁路运输量的逐渐提高,铁路钢轨的疲劳磨损日益严重,导致了其服役时间逐渐缩短。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并尽量降低铁路运营的成本,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提高铁路钢轨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延长其服役时间。根据以往的研究,通过激光仿生熔凝技术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出高硬度的仿生单元体,高硬度的单元体和低硬度的基体材料形成一种类似于生物体表的软硬相间的耦合仿生结构,能有效提升基体材料表面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如果进一步提高仿生单元体的硬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表面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本文采用激光熔碳的方式对U71Mn钢进行处理,制备比熔凝单元体硬度更高的熔碳单元体,使其在滚动磨损中承受更大的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仿生试样表面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研究表明:经过激光加工处理的仿生试样比未处理试样具有优异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相比于激光熔凝处理的仿生试样,激光熔碳处理的仿生试样具有更好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根据对生物模型的简化并再设计,可发现激光熔碳处理的具有网格状单元体的仿生试样抗磨损性能最佳,其磨损失重量相比于未处理试样降低了82%。由于激光熔碳处理,外部的碳元素进入到单元体内,使得单元体整体碳含量提升,从而造成晶格畸变。相比于熔凝单元体,熔碳单元体内碳含量高,易形成高碳马氏体组织,使其显微硬度更高,抗塑性变形能力更强,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磨损实验中,高硬度的熔碳单元体能够承受更多的应力,使得基体部分所承受的应力减少,提升磨损试样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当涂覆碳层厚度不变,激光参数逐步增大时,仿生试样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将会出现抛物线式的变化;同时,涂覆碳层厚度的减小会导致使用相同激光参数处理试样的抗滚动疲劳磨损性能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杨秀从[9](2017)在《后处理对等离子喷涂NiCrBSi-30%Mo涂层疲劳/磨损竞争性失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磨损和接触疲劳是旋转类零部件常见的表面失效形式。等离子喷涂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强化技术,常用于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和修复。由于成型工艺较特殊,涂层具有微缺陷多、涂层与基体结合薄弱等特点,采用重熔、热等静压等手段进行处理可有效改善涂层质量。因此,为进一步扩大喷涂层的应用范围,深入探究后处理对等离子喷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后处理对等离子喷涂NiCrBSi-30%Mo涂层疲劳/磨损竞争性失效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随后选用火焰重熔、热等静压等工艺进行处理。接着采用点线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不同载荷、润滑条件下涂层的磨损机理。最后以滑差为变量,在滚滑接触疲劳试验机上探究涂层的失效模式及机理。结果表明:(1)后处理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均优于喷涂层,显微硬度大小为:火焰重熔涂层>热等静压涂层>喷涂层。弹性模量大小为:热等静压涂层>火焰重熔涂层>喷涂层。力学性能的变化与涂层的多相结构及微缺陷有关。(2)干摩擦磨损条件下,喷涂层为剥层/粘着磨损,火焰重熔涂层为粘着磨损,热等静压涂层为磨粒/粘着磨损。叁种涂层的磨损体积均比基体小,利用表面强化技术在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工件的耐磨性。(3)边界润滑条件下,喷涂层在大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超过基体,这是表面粗糙度增大和润滑油粘度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喷涂层为剥层/磨粒磨损,火焰重熔涂层为磨粒磨损,热等静压涂层为层状开裂。(4)点蚀、剥落和分层是涂层接触疲劳失效的叁种主要形式。失效模式是涂层内部组织结构及外加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5)相同试验条件下,接触疲劳寿命大小关系:火焰重熔涂层>热等静压涂层>喷涂层,寿命分散性大小关系:火焰重熔涂层<热等静压涂层<喷涂层。P-N曲线表明,与纯滚动接触条件相比,滑差为50%时涂层的接触疲劳寿命降低且更加分散。(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李亚东[10](2017)在《气门落座特性试验研究及其疲劳磨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配气机构咽喉的排气门所处工作环境最为恶劣,在承受高温气体冲蚀的同时又要承载剧烈的机械冲击,使得其更易因为恶劣工况而失效。因此对于气门运动特性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基于实例试验的气门落座冲击磨损特性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型号内燃机配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试验,通过改变不同参数探究其对气门落座特性的影响。由这一基础实验可知,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以及凸轮转速过高都会使得气门在落座过程中产生飞脱和反跳等异常现象。为更深入的探究落座冲击过程中气门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性,本文进行了气门座圈接触刚度静态试验以及模拟气门落座试验,分别从气门的落座阻尼、气门座圈的静动刚度以及落座过程中的耗散功等角度对其落座冲击特性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提高,其外阻尼与落座速度间呈正相关关系;气门的落座过程并非是一个线性过程,其刚度也会随着载荷或落座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落座速度增加时,耗散功也随之增大,因摩擦而耗散的功随着落座速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说明气门跟气门座圈间的磨损越来越剧烈。由于受试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难以得知落座时接触区域的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本文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和ANSYS/LS-DYNA,在前期试验工况条件下对气门冲击落座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在此过程中其落座速度以及加速度均发生了剧烈波动,且该过程呈现出非线性和随机性,碰撞时最大接触应力数值和相应位置会随着落座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应力与落座速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探讨气门落座特性对其疲劳寿命和磨损量的影响,本文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及金属磨损理论对气门座圈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和磨损量的计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气门落座速度不断增大时,气门座圈的疲劳循环次数逐渐减少,疲劳失效越来越快。基于金属磨损理论,结合有限元仿真数据计算了其在碰撞过程中的线磨损速率,并由此得到其线磨损量,最终结合疲劳寿命分析结果和其几何尺寸得到总的磨损量。本论文基于实例试验探讨了气门在落座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性,并建立磨损模型预测气门-气门座副的磨损寿命,结合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气门落座冲击特性,为后期气门和气门座相关特性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疲劳磨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钢轨强化采用的欠速淬火方法存在强化层硬度偏低、耐磨性难以满足重载线路使用要求的问题,使用3种不同光斑宽度的激光,研究了U71Mn材质钢轨的激光淬火强化工艺,获得了不同扫描速度下的临界功率和淬火层深,并测试了淬火层在滚动接触条件下的磨损与接触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临界熔化的激光能量密度下,光斑宽度由6mm增加到20mm时,淬火层深度提高了38%,或在获得相同的淬火层深度情况下,处理效率提高6.8倍;淬火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硬度从原来的300HV提高到800HV以上;20万周次的磨损试验后,激光淬火试样的磨损量只有未处理试样磨损量的25%,未处理试样以表面接触疲劳剥落和塑性变形为主,激光淬火试样仅有轻微的疲劳磨损,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优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磨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明,张少锋,蒙萌,郑晓娟,张珍珍.模拟口腔环境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疲劳磨损性能及抗断裂能力演变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2].杨志翔,王爱华,熊大辉,张琨,罗小华.钢轨表面宽带激光淬火工艺及其疲劳磨损性能[J].中国机械工程.2019

[3].邱从怀,吴建峰,程渊,戚琴花.钢丝绳微动疲劳磨损产生红锈现象的研究[J].金属制品.2018

[4].覃楚东,贺石中,庞晋山,李秋秋,何伟楚.基于有限元分析和油液监测的轴承疲劳磨损寿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8

[5].刘伟伟.微织构激光制备及其对硬质合金表面疲劳磨损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6].郑春雷,张福成,吕博,但锐,苏丽婷.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行为[J].机械工程学报.2018

[7].党兴武.基于35CrMo/GCr15摩擦副的疲劳磨损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8].祝子健.熔碳强化单元体对U71Mn钢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7

[9].杨秀从.后处理对等离子喷涂NiCrBSi-30%Mo涂层疲劳/磨损竞争性失效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17

[10].李亚东.气门落座特性试验研究及其疲劳磨损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润滑状态简图齿轮磨损磨粒演变照片轮毂轴承磨损失效特征轮毂轴承局部片状剥落失效特征添加V试样磨损表面形貌端铁谱片(1)

标签:;  ;  ;  ;  ;  ;  ;  

疲劳磨损论文_周明,张少锋,蒙萌,郑晓娟,张珍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