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膜色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同位素,多孔,聚合物,疏水,环糊精,凝血酶。
膜色谱论文文献综述
刘丛丛,裴洪昌,刘耀龙,严峰,李建新[1](2018)在《氨基苯并-15-冠-5接枝聚砜多孔膜填充膜色谱构建及锂同位素吸附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氨基苯并-15-冠-5(AB15C5)和氯甲基化聚砜(CMPSf)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制备4-氨基苯并-15-冠-5接枝氯甲基化聚砜聚合物(PSf-g-AB15C5),并采用反应-控制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冠醚接枝聚砜多孔膜.以该膜为填充介质,采用层层迭加的方法构筑出20层膜色谱柱,以淋洗色谱法探索其锂同位素吸附分离规律及膜色谱分离动力学.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丰度,膜色谱一次淋洗对7Li和6Li丰度分别提升了0.06%和0.04%.7Li富集在色谱带前端,6Li富集在色谱带后端,膜色谱分离因子为1.014.冠醚接枝聚砜聚合物膜对锂离子的吸附过程更适合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速率的大小由化学吸附控制.(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杜洋[2](2018)在《手性高分子膜色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介绍了手性及手性拆分的意义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特别介绍了符合当代对绿色化学要求的全水液相色谱,并对本论文研究的膜色谱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主要工作为自主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手性拆分的装置——膜色谱装置。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仪连接,替代液相色谱柱进行手性分离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手性膜分离技术与高效液相分离手段的结合。通过多次尝试,自制并改进了该装置,使其达到了上述实验目的。接着通过自制的万古霉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羟丙基-β-环糊精-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这两种手性膜与该装置结合进行了手性拆分,并探究和优化了多种手性分离的影响因素。其过程为,以自制的聚砜基膜为载体,用万古霉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活性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万古霉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将该膜置于膜色谱装置中,连接高效液相色谱仪拆分了D,L-半胱氨酸、D,L-苯甘氨酸。考察了流动相、流速、进样量、膜的层数、膜的尺寸这5个影响因素。在流动相为水相、流速为0.3mL/min、进样量为5μL、膜的层数为2层、膜的尺寸为直径4.5cm时,D,L-半胱氨酸分离度为0.34,D,L-苯甘氨酸分离度为0.66。按照上述方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将该膜置于膜色谱装置中,连接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上述条件拆分了18种氨基酸,其中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苯丙氨酸、D,L-半胱氨酸、D,L-甲硫氨酸这四种氨基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杨玉秀[3](2018)在《固定化人工膜色谱在小分子-凝血酶相互作用评价及药物膜渗透性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药物发现过程中,评估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膜渗透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有效的方法用于评价小分子与受体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研究药物或有机化合物的膜渗透性或磷脂亲和性有利于评估其在体内的被动转运过程和积累到生物组织中的情况。本研究建立了简单的蛋白质固定化方法,用于评价固定化凝血酶(THR)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提出了有效测定磷脂膜-水分配系数(logK_(PLIPW))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Caco-2细胞渗透性和口服吸收预测模型。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章节):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固定化人工膜色谱(IAM)包括色谱柱性质和化合物在其保留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综述了IAM色谱在用于评价化合物与固定化膜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膜渗透性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对体外预测药物的小肠渗透性的叁种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建立了IAM色谱柱固定凝血酶的方法并用于评价凝血酶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基于THR-IAM色谱柱,采用前沿色谱法(FAC)成功评价了固定化凝血酶与酚酸类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测定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阿魏酸、绿原酸和芥子酸的解离常数,分别为2.46、12.42、44.93、76.91和100.69μmol/L。此外,采用分子对接法研究了化合物与凝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接能量值的排列顺序与由FAC确定的解离常数的排序顺序相似。结果表明通过FAC(基于THR-IAM色谱柱)结合分子对接法可以有效评估化合物和凝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叁部分提出了一种量化IAM色谱表面混合静电效应的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静电模型,通过计算混合静电效应对有机阳离子化合物和有机阴离子化合物的影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logK_(PLIPW)值,即内在磷脂膜-水分配系数(logK_(IAM,intr))。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静电效应对电中性化合物(包括部分两性离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但有机阳离子/阴离子化合物则会与IAM表面产生额外的静电排斥/吸引相互作用。在接近生理条件下(pH=7和I=0.1 mol/L),阳离子化合物的logK_(PLIPW)需在表观磷脂膜-水分配系数(logK_(IAM,app))的基础上扣除0.28个单位,而阴离子的logK_(PLIPW)值则等于logK_(IAM,app)增加0.28个单位。对于口服吸收药物,药物的渗透性是影响其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本论文第四部分探究了28个化合物的logK_(IAM,app)/logK_(IAM,intr)与内在Caco-2细胞渗透性(logP_(Caco-2,intr))之间的关系。28个化合物的IAM保留因子(可转化为相应的logK_(IAM,app)或logK_(IAM,intr))与logP_(Caco-2,intr)均来源于文献。对于其中的阳离子和中性化合物,logK_(IAM,intr)与logP_(Caco-2,intr)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相关性(R~2=0.76)。同时通过收集文献中130个药物的人体口服吸收数据,建立了logK_(IAM,intr)与口服吸收数据之间稳定的数学膜型。130个药物的IAM保留因子由在线logK_(IAM)计算器预测。最后测定19个药物的IAM保留因子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大部分的药物均在合理预测范围内。第五部分为实验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结果表明(1)IAM色谱可用于固定凝血酶并评价其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发现潜在凝血酶抑制剂;(2)本文提出的logK_(IAM,intr)的计算方法对于获得更为准确的磷脂亲和性值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构建的logK_(IAM,intr)与Caco-2细胞渗透率或人体口服吸收之间相关性的数学模型,为合理预测药物渗透性提供了理论基础;(4)IAM色谱在作为蛋白质的固定化材料和膜渗透性模型预测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吴荣荣[4](2018)在《CTA螯合Cu~(2+)亲和膜色谱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制备中空纤维膜色谱实验。为了获得具有合适结构和较大比表面积的中空纤维膜,以凝胶浴代替芯液,考察其种类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干湿法操作条件调控中空纤维膜的尺寸。最终制备中空纤维膜色谱,测试了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使用四种溶液作为第一凝胶浴:水(Water)/NMP,乙二醇(EG)/NMP、乙醇(EtOH)/NMP 和甘油(Gly)/NMP,以水作为第二凝胶浴,制备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叁醋酸纤维素(CTA)平板膜,并使用多种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然后分别使用这四种膜制备螯合铜离子膜色谱(MC),并测试其对铜离子和蛋白质的吸附性能。SEM图显示,Water/NMP及EG/NMP作为第一凝胶浴时,膜表面致密,断面结构中形成大孔;Gly/NMP作为第一凝胶浴时,膜表面形成具有较大孔的网状结构,断面具有海绵状孔。表面粗糙度按下列顺序变化:MC-Gly>MC-EtOH>MC-EG>MC-Water;平均孔径按 MC-EtOH>MC-Gly>MC-EG>MC-Water 的顺序排列。其次,使用上述四种膜制备的膜色谱中,MC-Gly膜色谱单位面积吸附的铜离子最多,MC-EtOH对溶菌酶及BSA的单位面积吸附量最高,单位面积MC-Water吸附的溶菌酶和BSA的量最少,所有的膜基质对蛋白都有一定的吸附。其次,使用干湿法制备了 CTA中空纤维膜,探索了干湿法纺膜过程中各因素对中空纤维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空纤维膜的内外径随铸膜液流速和芯液流速的增加而显着增加,随收丝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内径随空气段高度的增大而略微减小,外径不随空气段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铸膜液和芯液流速对膜的尺寸影响最为显着。除此之外,膜的纯水通量随铸膜液和芯液流速的增加而显着增加,随空气段高度和收丝速度的增加而稍有增加。本实验中能制备的中空纤维膜的内径最小低至20 μm。最后,设计了一种新型中空纤维膜色谱,并测试了其对铜离子和BSA的吸附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8)
刘丛丛[5](2018)在《冠醚接枝聚砜膜色谱设计及锂同位素分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6Li和7Li。其中,6Li是核聚变反应中必不可缺的燃料,7Li可作为核聚变反应堆堆心冷却剂和导热的载热剂。因此,发展高效锂同位素分离技术是国际上发展钍基熔盐堆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首次提出利用冠醚接枝聚砜多孔膜构建膜色谱体系,以淋洗色谱法分离锂同位素,为锂同位素分离开辟了一种新方法。以4-氨基苯并-15-冠-5(AB15C5)和氯甲基化聚砜(CMPSf)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制备氨基苯并-15-冠-5接枝聚砜聚合物(PSf-g-AB15C5),采用反应-控制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冠醚接枝聚砜多孔膜。以该膜作为膜介质,采用层层迭加方法构筑出20层膜色谱柱,以淋洗色谱法探索其锂同位素吸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当锂盐(LiI)添加量为0.3mg,淋洗速率为0.3 mL/min时,该膜色谱柱的最大理论塔板数为3.1,最大半峰宽5.402cm,7Li丰度提高了 0.06%。此外,7Li富集在溶液相中,6Li富集在膜相中。膜色谱固有分离因子高达1.01429。采用20层膜填充的膜色谱柱构筑叁级和五级膜色谱分离体系。当淋洗温度5 ℃时,其最大值理论塔板数高达4.8;淋洗剂pH为6时,色谱柱最大锂离子萃取率17.1%。7Li富集在色谱带前端,6Li富集于色谱带后端。随淋洗级数增加,7Li丰度提升了 0.13%,6Li丰度提升了 0.12%。此外,当LiI添加量为10mg时,经过五级淋洗之后,7Li丰度提升了 0.19%,6Li丰度提升了 0.17%。构筑80层膜色谱柱,考察其锂同位素分离性能并探索锂同位素分离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果发现,80层膜色谱柱7Li丰度提升了 0.08%。该实验得到膜色谱锂同位素的单级分离因子的值为1.02098。随当淋洗液温度降低(25 ℃至5 ℃),其锂盐吸附量从0.43 mg/g提升至0.78 mg/g,膜色谱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锂离子的吸附属于准二级动力学吸附,即其吸附速率的大小由化学吸附控制。在吸附时间为120min时,膜色谱达到最大动态吸附量为13.11 mg/g。(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20)
刘承君,段蓿,韩欣欣,朱文强,周春梅[6](2017)在《金属螯合型膜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螯合型色谱在分离金属离子、生物分析与分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固定相基质主要包括硅胶,以及葡聚糖、琼脂糖、纤维素等聚合物[1-3]。聚己二酰己二胺(Nylon 66,尼龙66,简称PA66)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好、抗冲击、耐油以及耐化学品,并且PA66的原料易得,成本较低[4,5]。目前,PA66进行物理改性后制备成的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等许多领域,通过化学改性增强PA66性能的研究也有比较大的进展,但是,PA66及其改性材料在环境方面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PA66纤维布为基质,以3-氯丙基叁氯硅烷(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樊金鑫[7](2017)在《基于聚多巴胺功能化的膜色谱介质制备及其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膜色谱结合了膜过滤高通量和液相色谱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高效地从复杂料液如发酵液、血浆、乳清中获得纯度较高的生物活性分子,因此在生物产品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然而,现阶段膜色谱介质(基膜材料)存在稳定性较差、机械性能欠佳及其制备工艺复杂、不易控制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简单易操作的聚多巴胺(PDA)涂覆对机械强度较高的微滤膜进行活化,然后以PDA为中间功能层偶联膜色谱配基构建多种膜色谱介质,并应用于蛋白分离纯化和酶的固定化。(1)通过将PDA涂覆于亲水性聚醚砜膜(PES)形成中间功能层,然后偶联叁种不同的配基(聚乙烯亚胺、十二硫醇和组氨酸)制备阴离子交换、疏水和亲和膜色谱介质。处理免疫球蛋白G/人血清白蛋白(IgG/HSA)混合液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色谱分离可获得纯度为96.7%的HSA;经过疏水膜色谱分离可获得纯度为94.6%的IgG;通过亲和膜色谱分离,可获得的纯度接近100%的IgG。同时经PDA改性,可有效提高膜介质的亲水性并降低其非特异性吸附。(2)通过将PDA涂覆于疏水性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对其进行亲水改性(膜表面接触角由原来的116°下降至61.3°),然后偶联聚丙烯胺配基制备得到耐盐型阴离子(STAE)交换膜色谱介质,可用于高盐环境下单克隆抗体的高效精制。自制STAE膜色谱介质在含有150 mM NaCl的缓冲液中可以保留75%的蛋白吸附容量。另外,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吸附模型更适合模拟蛋白在STAE膜表面的吸附。当流速为10-100膜体积(MV)/min时,膜色谱介质的蛋白吸附容量基本不受流速的影响。而且所制备STAE膜色谱介质的机械性能、稳定性、分离效率和重复使用性均优于商业化产品。(3)以涂覆于疏水膜的PDA为平台,可实现阴离子交换配基的快速匹配,构建适用于特定分离体系的膜色谱介质。同时通过优化流速、洗脱盐浓度、缓冲液pH、进样体积和配基密度等条件,实现了一步法从血浆沉淀Ⅳ中分离得到纯度为94.6%的α1-抗胰蛋白酶(AAT),其质量回收率和活性收率分别为94.2%和96.6%,该纯化效果优于采用商业化产品获得的结果以及文献报道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通过设计膜色谱介质实现复杂料液中快速纯化高纯度生物药物的新方法。(4)采用自制的阴离子交换膜色谱介质和金属螯合膜色谱介质,对发酵料液中的漆酶进行同步纯化和固定化以构建酶膜反应器。两种膜色谱介质上固定的漆酶均具有较高的纯度。膜表面漆酶的活力和比活力不受固定化过程中操作流速的影响,流穿式固定化模式比传统的浸泡模式更高效。所制备的酶膜反应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良好的双酚A(BPA)去除能力。由于金属离子与漆酶结合更牢固,因此处理BPA料液时,用金属螯合膜色谱介质构建的酶膜反应器没有蛋白泄漏。研究发现当堆迭四层膜处理(BPA)时,用金属螯合膜色谱介质构建的酶膜反应器对BPA的去除率可提高至99.2%;当料液处理通量提高至50L/m~2h时,BPA的去除效率(473.0 rmg/m~2h)高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7-03-01)
杨传芳,李蕾,李海港,王小敏[8](2016)在《用于微量金回收的PVDF亲和膜及膜色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金是国家急需的战略资源,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和航天航空等的重要材料.人类对黄金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但金矿资源有限.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从各种含金废水中回收黄金十分重要.常规的金回收技术有萃取、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吸附等.萃取和化学沉淀法只适用于高浓度废水,萃余液或沉(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1-25)
陈婧泠,陈晓农[9](2015)在《生物分离用疏水膜色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水作用色谱是利用待分离物质和杂质跟固定相上疏水配基之间疏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差异,将待分离物质与杂质分离开。疏水膜色谱结合了疏水色谱和膜技术的优势,具有高通量、低压降、工艺过程简单、易放大生产等优点,在生物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目前疏水膜色谱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滤纸作为膜基材的优势,并关注了目前环境响应膜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谢媛媛,冯燕燕,曹便利,王秀明,王义明[10](2015)在《基于生物膜色谱技术的人参类药材特征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膜色谱(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CMC)是将细胞膜结合到硅胶表面,制成细胞膜固定相,利用色谱技术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受体动力学方法。本研究将细胞膜色谱技术与中药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比较生晒参、西洋参和叁七等四种人参属药材心肌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人参(Radix et Rhizoma Ginseng)、西洋参(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和叁七(Radi et Rhizoma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西洋参和叁七的干燥根或根茎,人参皂苷类成分为人参属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记忆力及机体免疫能力、心肌保护和抗肿瘤等作用。本研究采用正常/损伤小鼠离体心肌组织比较细胞膜色谱技术与液质联用技术结合,对人参总皂苷提取物中抑制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和鉴定。鉴定出6种潜在有效成分,其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能力: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叁七皂苷R1>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从结构上看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属于人参二醇型皂苷,而人参皂苷Rb1和Rd属于人参叁醇型皂苷,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采用阿霉素诱导心肌组织损伤体外模型细胞膜有可能特异性区分人参二醇型皂苷和人参叁醇型皂苷。人参二醇型皂苷与人参叁醇型皂苷类成分在细胞膜色谱上保留行为不同提示他们生物活性的差异。进而采用UHPLC建立人参属药材人参、红参(人参的炮制加工品)、叁七和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定量测定了6种主要人参皂苷类成分(叁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f、Rb1和Rd)的含量。整合细胞膜色谱与定量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最终建立了人参类药材生物活性指纹图谱,为人参属药材化学品质比较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5-10-16)
膜色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介绍了手性及手性拆分的意义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特别介绍了符合当代对绿色化学要求的全水液相色谱,并对本论文研究的膜色谱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主要工作为自主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手性拆分的装置——膜色谱装置。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仪连接,替代液相色谱柱进行手性分离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手性膜分离技术与高效液相分离手段的结合。通过多次尝试,自制并改进了该装置,使其达到了上述实验目的。接着通过自制的万古霉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羟丙基-β-环糊精-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这两种手性膜与该装置结合进行了手性拆分,并探究和优化了多种手性分离的影响因素。其过程为,以自制的聚砜基膜为载体,用万古霉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活性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万古霉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将该膜置于膜色谱装置中,连接高效液相色谱仪拆分了D,L-半胱氨酸、D,L-苯甘氨酸。考察了流动相、流速、进样量、膜的层数、膜的尺寸这5个影响因素。在流动相为水相、流速为0.3mL/min、进样量为5μL、膜的层数为2层、膜的尺寸为直径4.5cm时,D,L-半胱氨酸分离度为0.34,D,L-苯甘氨酸分离度为0.66。按照上述方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砜复合膜,将该膜置于膜色谱装置中,连接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上述条件拆分了18种氨基酸,其中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苯丙氨酸、D,L-半胱氨酸、D,L-甲硫氨酸这四种氨基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色谱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丛丛,裴洪昌,刘耀龙,严峰,李建新.氨基苯并-15-冠-5接枝聚砜多孔膜填充膜色谱构建及锂同位素吸附分离性能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8
[2].杜洋.手性高分子膜色谱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杨玉秀.固定化人工膜色谱在小分子-凝血酶相互作用评价及药物膜渗透性预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8
[4].吴荣荣.CTA螯合Cu~(2+)亲和膜色谱的制备与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8
[5].刘丛丛.冠醚接枝聚砜膜色谱设计及锂同位素分离效应[D].天津工业大学.2018
[6].刘承君,段蓿,韩欣欣,朱文强,周春梅.金属螯合型膜色谱固定相的制备[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7].樊金鑫.基于聚多巴胺功能化的膜色谱介质制备及其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
[8].杨传芳,李蕾,李海港,王小敏.用于微量金回收的PVDF亲和膜及膜色谱[C].第五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6
[9].陈婧泠,陈晓农.生物分离用疏水膜色谱的研究[C].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
[10].谢媛媛,冯燕燕,曹便利,王秀明,王义明.基于生物膜色谱技术的人参类药材特征指纹图谱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