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轴承,弹性,连杆,柴油机,油膜,动力。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论文文献综述
黄粉莲,彭继银,毕玉华,李娜,雷基林[1](2019)在《非道路两缸柴油机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多体动力学理论,针对自主研发的非道路2D25卧式两缸柴油机,采用AVL Excite Power Unit软件建立曲轴轴承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探讨柔性整机体模型下轴瓦与轴承座的弹性变形、润滑油的黏温及黏压特性、轴瓦及轴颈的表面粗糙度及热效应等因素,建立轴承的润滑模型并计算不同工况下各轴承的载荷、油膜厚度、油膜压力和摩擦功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升高,主轴承的总摩擦功耗增加,轴瓦的热负荷增大;高转速下,第一主轴承(MB1)和第叁主轴承(MB3)存在轴颈倾斜不对中,出现偏磨现象,导致第二缸爆发时主轴颈振动加剧;连杆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均匀性较好,轴瓦热负荷低,在高转速下润滑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10期)
刘宇,马志飞,孟凡明[2](2019)在《球轴承多体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分析球轴承的润滑性能,对其多个滚动体与外圈间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深沟球轴承为例,建立了球轴承多个滚动体同时(多体)润滑的EHL模型,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和低松弛迭代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了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EHL性能,并和仅中心滚动体(单体)与外圈润滑的EHL特性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与单体润滑相比,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油膜压力减小,二次压力峰向入口区移动.相对单体润滑的中心膜厚,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中心膜厚会增加;中心滚动体的径向位移由10μm增大到30μm时,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承载力相对其单体润滑承载力的下降百分比由5.99%变化到9.70%.(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魏聪,王优强,周亚博,龙慎文[3](2019)在《修形对直齿锥齿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直齿圆锥齿轮的端啮问题,通过对直齿圆锥齿轮进行齿廓修形,提高小端的油膜承载能力,使得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均匀。齿廓修形先采用二次抛物曲线,再改变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顶修缘高度,确定修形参数后,建立直齿圆锥齿轮无限长线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压力和膜厚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求解。齿顶修缘后啮入点的油膜压力比原来小,油膜厚度变大;二次抛物曲线修形后,啮入瞬时点和啮出瞬时点的油膜压力在赫兹接触区明显降低,赫兹接触区的油膜厚度明显增大,沿啮合线分布的最大油膜压力降低,最小油膜厚度增大,中心油膜压力降低,中心油膜厚度增大;修形参数的变化影响修形后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修形改变了齿宽方向的载荷分布,直齿圆锥齿轮的小端和大端的载荷差距减少,齿面载荷由端部向齿宽中部转移。研究结果说明,齿廓修形可以改善齿轮的润滑状况,提高啮合过程的油膜压力,减少齿面的摩擦和磨损,同时也可以避免齿面胶合的产生。(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2期)
张忠伟,王根全,张利敏,宋现浩,赵志强[4](2018)在《发动机连杆小头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某型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发黑变色的原因,指出高温是衬套发黑变色的主要原因,且高温是由于连杆和活塞销摩擦引起的。为研究连杆小头轴承的润滑情况,建立活塞销、连杆和活塞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自由度缩减;建立连杆小头轴承EHD仿真分析模型,对连杆小头轴承油膜压力、粗糙接触压力、油膜厚度和润滑油泄油量等润滑特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流动不畅是导致衬套发黑变色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匹配连杆小头孔型线和调整活塞销刚度的综合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匹配孔型线的连杆小头衬套及增加活塞销刚度均可降低最大粗糙接触压力,改善润滑。(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12期)
牛军军,成德,宋雅丽,董晶瑾[5](2018)在《某船用低速柴油机曲柄销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XCITE Power Unit软件,采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D)的方法建立了某船用低速柴油机曲柄销轴承的仿真模型,使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对曲柄销轴承润滑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额定工况下曲柄销轴承油膜压力、油膜厚度、轴承比压、摩擦功耗等性能参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情况,为曲柄销轴承的设计选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柴油机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2期)
冯学东,李光琛,李强[6](2017)在《某高速船用柴油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高速船用柴油机的主轴承,在滑动轴承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AVL-Excite软件建立了曲轴和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各主轴承在柴油机额定工况下的载荷、油膜厚度、油膜压力和摩擦功耗等.计算结果表明:第5号主轴承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最小油膜厚度最小,最大油膜压力和摩擦功耗最大,润滑情况最差,需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张正[7](2017)在《高速低黏粗糙表面滑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机器中的滑动轴承的转速越来越高,使得对轴承在高速低粘度条件下工作性能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很多都是基于一些对于轴承简化的假设,如假设轴颈与轴承表面光滑,把轴瓦和轴颈看做刚性的,不会发生变形。因此,本文针对这两个对于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以某内燃机中的燃油泵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表面形貌以及弹性变形对于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弹性变形的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滑动轴承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滑动轴承的弹性变形柔度矩阵,再根据润滑油膜中的节点压力与柔度矩阵综合得到节点的弹性变形。2.计及表面形貌对轴承润滑的影响。使用考虑表面形貌的湍流理论模型,结合质量守恒算法,分析在不考虑粗糙度和粗糙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轴承润滑性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3.综合研究弹性变形与表面形貌的影响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弹性变形与表面形貌会对轴承润滑性能产生的影响,并与单独考虑弹性变形或表面形貌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时,会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马明明,刘晓玲,赵慧敏[8](2016)在《考虑自旋运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热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地评估润滑油膜热特性,采用Eyring非牛顿流体,建立考虑自旋运动的点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应用多重网格技术和逐列扫描技术进行数值仿真,并讨论滑滚比、速度、特征剪应力、最大Hertz压力和自旋因数对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自旋运动时,中高载时用非牛顿流体得到的油膜温度明显低于牛顿流体的油膜温度;自旋运动使膜厚及温度分布失去了原有的对称性,且对于较低剪切应力的非牛顿流体,自旋运动使温度分布的不规则性更明显;随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开始时几乎线性增加,而随着载荷的增加热效应也逐渐增强,因此摩擦因数在达到最大值后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自旋因数增加,膜厚及温度分布的不对称性增强,温度最大值升高,且向一侧偏移。(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6年09期)
孙章栋[9](2016)在《摆线针轮传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摆线针轮传动以其传动精度高、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和使用周期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微型器械、机器人和测试仪器等。摆线针轮传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摆线轮齿廓修形、创新结构理论以及先进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润滑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摆线针轮传动啮合过程中的润滑特性不仅影响齿轮的传递精度和接触疲劳,而且影响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以及传动效率,故有必要开展摆线针轮传动润滑特性分析,为摆线针轮传动参数设计提供摩擦学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摆线针轮传动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摆线针轮传动几何与运动学分析,得到啮合过程中的等效曲率半径、卷吸速度及啮合力等参数。采用广义Reynolds方程,基于Newton、Ostwald和Eyring流体建立摆线针轮传动线接触时变热弹流润滑数值模型。②摆线针轮传动润滑特性研究。研究摆线针轮传动纯滚动接触条件下,不同流体对啮合过程中摩擦系数和摩擦损失功率影响规律,讨论Eyring流体和Ostwald流体的非牛顿特征及工况变化对摆线针轮传动啮合过程中润滑特性的影响。③设计参数变化对摆线针轮传动润滑特性影响。利用啮合过程中的最小膜厚、摩擦系数和摩擦损失功率来评价摆线针轮传动润滑状态,讨论短幅系数、针齿半径和修形参数变化对摆线针轮传动润滑特性的影响。④摆线针轮传动乏油润滑特性研究。建立摆线针轮传动乏油润滑数值模型,以入口油膜厚为输入参数来表征乏油程度变化,研究入口油膜厚度变化对油膜温度、中心膜厚、有效膜厚起始位、润滑效率及摩擦系数和摩擦损失功率的影响规律,论讨工况和非牛顿特征变化对入口油膜厚度的影响。⑤供油量变化对摆线针轮传动乏油润滑特性影响。讨论供油量沿齿宽变化对齿宽方向上的压力和膜厚分布的影响,研究啮合过程中不同分布供油量变化对摆线针轮传动乏油润滑特性的影响,以不同优化目标得到啮合过程中所需供油量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张超[10](2016)在《连杆复圆度对连杆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的提高,缸内的爆发压力越来越高,对零部件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连杆作为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承受着交变的压缩与拉伸载荷,要求其拥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更好的润滑性能。连杆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对连杆轴承润滑状态影响较大。然而由于连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尺寸公差、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等因素,导致连杆杆身与连杆盖装配过程中存在定位偏差,连杆大头孔产生不同形式的连杆复圆度,使连杆轴承呈现非圆状态,导致轴承润滑性能下降。因此,研究连杆复圆度对轴承弹性流体力学润滑特性的影响,为连杆改进设计和连杆装配工艺优化提供参考。结合连杆生产企业测试数据,以某高压共轨直列四缸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连杆复圆度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产生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连杆静力学有限元模型与弹性动力润滑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了不同装配载荷对连杆大头孔变形的影响和不同形式的连杆复圆度对连杆轴承弹性动力润滑特性的影响;运用圆度测量仪,对装配前后连杆大头孔变形和不同螺栓预紧力下连杆大头孔变形进行了测试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连杆螺栓预紧力和轴瓦过盈力对连杆大头孔变形的影响仿真研究在单纯螺栓预紧力作用下,连杆大头孔应力最大区域出现在轴承90°位置和270°位置区域(0°方向为大头孔至小头孔方向);连杆大头孔出现缩小变形,连杆盖变形量明显大于连杆杆身变形量,变形最大区域出现在轴承120°和240°区域。在单纯轴瓦过盈力作用下,连杆大头孔应力最大区域出现在轴承90°位置和270°位置区域;连杆大头孔出现扩大变形,连杆盖变形量明显大于连杆杆身变形量,变形最大区域出现在轴承120°和240°区域。在螺栓预紧力和轴瓦过盈力共同作用下,由于螺栓预紧力作用下与轴瓦过盈力作用下应力方向相反,变形方向也相反,应力和变形均被相互抵消一部分;应力最大区域和变形最大区域均出现在轴承90°位置和270°位置区域。当连杆螺栓预紧力增大时,连杆大头孔在55°到130°之间位置和230°到305°之间位置应力随之增大,在125°到135°之间位置变形量随之变小,其它区域不受连杆螺栓预紧力变化的影响。(2)连杆大头孔测试试验表明:①连杆盖与连杆体在不同次拆装后出现的连杆复圆度具有多样性,且同一连杆每次拆装后产生的复圆度形式不同;②连杆螺栓预紧力对连杆盖侧变形影响比连杆杆身侧变形影响较大,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大,连杆大头孔120°和240°附近区域变形较大,对螺栓预紧力模拟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③随着螺栓预紧力增大,连杆圆形变形和椭圆变形复圆度增大,连杆错位变形复圆度减小。(3)不同复圆度对连杆轴承弹性动力润滑特性的影响当连杆发生圆形变形时,当相对复圆小于-0.051时,随着相对复圆度减小,连杆轴承润滑性能变差;当相对复圆度大于-0.051时,连杆轴承润滑性能随着相对复圆度增大而变差。当连杆发生横向椭圆变形时,随着连杆相对复圆度绝对值的增大,连杆轴承润滑性能变差。当连杆发生纵向椭圆变形时,当相对复圆小于-0.051时,随着相对复圆度减小,连杆轴承润滑性能变差;当相对复圆度大于-0.051,小于0时,连杆轴承润滑性能随着相对复圆度减小而变好;当相对复圆度大于0时,连杆轴承润滑性能随着相对复圆度增大而变好。当连杆发生水平错位变形时,随着连杆相对复圆度绝对值的增大,连杆轴承润滑性能变差。在连杆上轴瓦边缘处会出现粗糙接触,粗糙接触压力和摩擦功耗都急剧增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准确分析球轴承的润滑性能,对其多个滚动体与外圈间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深沟球轴承为例,建立了球轴承多个滚动体同时(多体)润滑的EHL模型,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和低松弛迭代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了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EHL性能,并和仅中心滚动体(单体)与外圈润滑的EHL特性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与单体润滑相比,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油膜压力减小,二次压力峰向入口区移动.相对单体润滑的中心膜厚,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中心膜厚会增加;中心滚动体的径向位移由10μm增大到30μm时,多体润滑下中心滚动体的承载力相对其单体润滑承载力的下降百分比由5.99%变化到9.7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论文参考文献
[1].黄粉莲,彭继银,毕玉华,李娜,雷基林.非道路两缸柴油机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9
[2].刘宇,马志飞,孟凡明.球轴承多体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3].魏聪,王优强,周亚博,龙慎文.修形对直齿锥齿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影响[J].机械传动.2019
[4].张忠伟,王根全,张利敏,宋现浩,赵志强.发动机连杆小头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8
[5].牛军军,成德,宋雅丽,董晶瑾.某船用低速柴油机曲柄销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8
[6].冯学东,李光琛,李强.某高速船用柴油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张正.高速低黏粗糙表面滑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
[8].马明明,刘晓玲,赵慧敏.考虑自旋运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热效应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6
[9].孙章栋.摆线针轮传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
[10].张超.连杆复圆度对连杆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