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状况调查论文_吴采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居住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状况,老年人,社区,农民工,大连市,城市,流动人口。

居住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吴采萱[1](2019)在《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状况满意度的调查——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是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挑战。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市宝山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围绕配套设施、房屋地段、周边环境、房屋性价比、物业管理、交通便利性等方面,开展了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现住住房总体满意度为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善建议。(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明锋[2](2019)在《中国丧偶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利用Stereotype Ordinal模型研究了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证结果发现:与已婚女儿同住的丧偶老年人能够获得最多的日常照料和精神关怀,幸福感最强,生活质量最高,其次为与已婚儿子同住;独居丧偶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幸福感优于与未婚子女、孙子女同住,生活质量反而更高。研究发现保障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和补偿家庭照料者。(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9年03期)

李明锋,张立龙,熊文靓[3](2019)在《中国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传统孝道约束力已经衰弱的前提出发,提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影响的假设,并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研究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析结果表明,亲子间需求越小、家庭资源越充足、丧偶老年人自主权力越大,独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住房拥有率的提高和自理期的延长,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将继续增长。从年龄维度看,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倒U形轨迹,独居的可能性随年龄而增加,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趋于下降,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养老机构。(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钟柳青,邓树勇,陈秀珠,许国梁,杨海云[4](2018)在《高校教职工的居住状况及需求调查——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调查以高校教职工的居住现状及需求为主题,在广东医科大学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存在部分合租,居住质量不高,居住环境欠佳。广东医科大学是省属高校,每年随着教职工人数的增加,居住问题表现得越明显,居住服务需求越强烈,亟需完善现有的公寓管理和服务机制,以应对大量教职工居住诉求。(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20期)

刘佳奇[5](2017)在《不同类型社区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群体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们却身处“半城市化”和“外来人”的尴尬境地,然而住房不稳定以及居住状况差就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和“外来人”的表现之一。农民工居住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是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利用2013年辽宁省农民工调查数据,经过处理分析,主要研究沈阳市两种社区类型的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和居住条件选择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住房的两大解决途径就是单位集体宿舍和租房居住,在城市购房居住的农民工只有16.11%,而居住在工地或工棚的农民工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两种社区视角下,农民工在城市社区租房居住的比例高,农民工在城乡结合部社区自己购房和居住在工地工棚的比例高。农民工的基本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特征都会影响农民工的居住选择。首先,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都会影响农民工的家庭归属感,进而影响农民工的居住类型选择,收入则更是影响农民工居住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受教育年限、培训状况、健康状况都会影响农民工的薪资待遇,从而影响农民工的收入,进而影响农民工的居住选择。第叁,农民工的流动可能性越大,其选择自购房居住的可能性越小,同时居住条件也较差,留城意愿越强烈的农民工购房居住的可能性越大,且居住条件较好。第四,工作类型越好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越好,工作类型以及工作稳定性同样影响着农民工的经济来源。根据研究发现,结合我国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为适应农民工家庭式迁移的趋势,单位提供的宿舍和政府提供的农民工住所应设置一定比例的家庭式住房;第二,根据我国农民工在城市长期居留的趋势,可以逐步将农民工划入住房公积金体系和经济适用房体系中,以方便农民工购房;第叁,通过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进而增加农民工收入以便促进农民工改善居住状况。最后,重点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农民工的居住条件进行改善。(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5)

唐天源,余佳[6](2016)在《我国老年人居住安排状况分析——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使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2),分别从空间维度、人口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对我国老年人居住安排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只与配偶同住"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未与子女同住老年人与其子女的空间距离存在城乡差异;与年龄增长相对应的丧偶概率的提高是影响老年人居住安排的重要因素;与儿子同住的老年人比例远高于与女儿同住的比例;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居住安排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6年04期)

郭占锋,娄梦玲[7](2016)在《西部山区移民集中居住与社会文化适应状况调查——以陕西省汉中市L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是旨在应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环境中人们的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惠民政策项目,它不仅为搬迁移民提供了更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为促进山区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提供了契机。以陕西省汉中市L县为例,通过对搬迁移民农户的调查,主要从搬迁后移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区管理等方面来考察山区搬迁移民集中居住后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6年07期)

于莉[8](2016)在《城郊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社区参与状况——基于326位城郊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城郊农民被安置到集中居住的社区内,城郊社区正经历着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化城镇社区的空间转型。基于326位城郊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城郊农民集中居住的社区,社区参与意愿受到社区干部信任和社区参与机会的显着影响,而社区参与行为显着受社区参与的组织状况、参与机会及参与意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6年02期)

王倩男[9](2015)在《大连市农民工居住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农民工在城市还不能“安居”,居住状况亟待改善。本文从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农民工居住状况的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并将其居住现状同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梳理了当前大连市农民工居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大连市农民工居住状况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目前,大连市农民工居住状况主要存在居住质量差,条件简陋、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农民工居住权益保障不够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农民工个人收入少、支付能力差,流动性高;政府户籍制度导致城乡二元保障壁垒,对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的缺失;住房体制过度市场化,租房市场管理缺位。因此,大连市需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要坚持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原则,从农民工不同居住需求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改善居住状况,实行农民工市民化的梯度转移策略,鼓励用工单位间统一标准的集体宿舍,完善农民工聚居区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从培育和规范低端租房市场方面,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居住状况。(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杨丽红,钱晓倩,钱匡亮,阮方[10](2015)在《杭州市居住建筑夏季用能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杭州地区居住建筑概况、家庭基本信息、降温设备的拥有量及使用方式和能源消耗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居住建筑夏季能耗偏相关分析。杭州市居民的制冷设备主要以间歇式使用为主,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且夏季制冷能耗明显高于冬季供暖能耗。偏相关分析表明居住建筑夏季能耗与家庭常住人口数、制冷设备个数、家庭总收入、客厅空调温度设定显着相关,而与建筑面积和建筑年代不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居住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利用Stereotype Ordinal模型研究了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证结果发现:与已婚女儿同住的丧偶老年人能够获得最多的日常照料和精神关怀,幸福感最强,生活质量最高,其次为与已婚儿子同住;独居丧偶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幸福感优于与未婚子女、孙子女同住,生活质量反而更高。研究发现保障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和补偿家庭照料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住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1].吴采萱.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状况满意度的调查——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明锋.中国丧偶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2019

[3].李明锋,张立龙,熊文靓.中国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19

[4].钟柳青,邓树勇,陈秀珠,许国梁,杨海云.高校教职工的居住状况及需求调查——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

[5].刘佳奇.不同类型社区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

[6].唐天源,余佳.我国老年人居住安排状况分析——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J].南方人口.2016

[7].郭占锋,娄梦玲.西部山区移民集中居住与社会文化适应状况调查——以陕西省汉中市L县为例[J].中国名城.2016

[8].于莉.城郊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社区参与状况——基于326位城郊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6

[9].王倩男.大连市农民工居住状况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杨丽红,钱晓倩,钱匡亮,阮方.杭州市居住建筑夏季用能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建筑科学.2015

论文知识图

一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健街122号—宏泰...民众使用互联网的方式4-4老年人日常起居生活由谁照顾■...不同住房形态下居民邻里交往状况教室内环境测点的平面布置老年人收入分布

标签:;  ;  ;  ;  ;  ;  ;  

居住状况调查论文_吴采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