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孔洞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孔,损伤,力学,固体,应力,韧性,数值。
微孔洞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蒋东,李永池,杨建民,高洪亮,周刚[1](2018)在《微孔洞有核长大损伤演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材料的层裂问题,从细观角度出发,提出微孔洞有核长大损伤演化模型假说。该模型包含损伤开始、演化和终止叁个阶段,共有4个材料参数,分别是代表损伤开始发展的阈值应力的σ_0,损伤演化时损伤率对超阈值应力的依赖指数λ,损伤终止时材料发生层裂时的极限损伤D_c,和损伤持续的时间参数Ψ。通过对D6AC钢和45钢层裂实验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损伤演化模型假说的合理性。并结合试验,给出了模型中4个材料参数物理内涵、取值方法及影响规律。损伤发展的过程量λ对损伤影响最大,表明损伤演化过程并非简单的能量累积,其次是损伤阈值应力σ_0,极限损伤D_c和损伤持续的时间参数Ψ对损伤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姜薇,李亚智,刘敬喜,菊池正纪[2](2015)在《基于微孔洞细观损伤模型的金属剪切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TN模型不能模拟剪切破坏这一缺陷,基于Nahshon和Hutchinson的修正,在隐式有限元过程中开发了同时适用于拉伸和剪切断裂模式的细观损伤材料本构.首先,推导了适用于修正后损伤本构的全隐式数值积分公式和一致性切线模量,给出了UMAT子程序的计算流程;然后,采用一个单元分别施加拉伸和剪切边界条件,验证了细观损伤材料本构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薄壁结构在扭转载荷下的弹塑性响应.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修正的细观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延性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宋力,魏赛平,谷麟,樊成[3](2014)在《微孔洞缺陷岩石轴压下弹塑脆性模型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孔洞缺陷介质破坏行为的研究,是当今固体力学特别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意义。采用细观单元的弹塑脆性损伤本构,考虑材料的非均质特性,对不同均质度、不同试样尺寸孔洞缺陷建立了基于细观力学的岩石弹塑脆性损伤模型,研究了岩石在单轴压缩荷载下的细观弹塑性损伤破坏行为,通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物理实验对比,分析孔洞缺陷介质破坏行为,得出试样尺寸和均质度对岩石损伤影响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4年03期)
王焕然,王永刚,贺红亮[4](2012)在《基于微孔洞长大惯性机制的动态拉伸断裂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圆柱体胞模型分析方法,对球形微孔洞在不同加载应变率条件下的动力学响应行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微孔洞稳定增长阶段,惯性对微孔洞的快速增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它因素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微孔洞半径增长率与平均应力的平方根成正比。提出了一个微孔洞增长惯性机制的损伤度演化方程,结合逾渗软化函数描述微孔洞聚集行为,从而构建了一个新的动态拉伸断裂模型,并通过自定义材料模型子程序,把断裂模型嵌入LS-DYNA程序中,对无氧铜平板撞击层裂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令人满意,初步检验了新模型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董杰,李永池,陈学东[5](2008)在《微孔洞唯象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损伤发展的NAG(nucleation and growth)模型,从唯相角度,得到了一种微孔洞损伤演化方程。在考虑损伤软化和温度软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材料含损伤本构关系。将损伤演化方程和材料本构关系引入ABAQUS有限元软件对D6AC和921两种钢板撞击层裂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08年05期)
秦焜,杨黎明[6](2008)在《一种基于微孔洞聚合模型的韧性材料失效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阵列微孔洞附近应力场的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韧性材料动态失效强度与材料应变率和材料中微孔洞相对间距的数值关系.基于微孔洞聚合模型,通过对微孔洞相对间距与微孔洞附近局部静水拉应力之间数值关系的分析,认为微孔洞之间韧带上静水拉应力对微孔洞相对间距很敏感,从而建立了以微孔洞相对间距和静水拉应力为参数的韧性材料动态失效判据.基于此失效判据,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韧性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失效强度,并且可以合理解释韧性材料的动态失效.(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8年01期)
董杰,李永池,陈学东[7](2007)在《一种新型微孔洞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入单位体积微损伤个数概念,从而将宏观损伤参量与微观孔洞体积结合起来,并且在孔洞长大扩展时计入惯性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个新的二次型微孔洞损伤演化方程,指出表面扩张效应和惯性效应分别在孔洞长大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最后以921钢板撞击实验为参考,通过比较自由面速度时程曲线,得出的结果与实验相符,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徐曾和,徐小荷[8](2005)在《饱和多孔介质孔隙变形的有效应力定理Ⅰ-微孔洞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饱和的多孔介质的力学响应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饱和多孔介质整体的力学响应,如一维和叁维固结理论。实际上饱和多孔介质的变形包括3个方面, 多孔介质的变形、孔隙改变和骨架变形。从流体通过多孔介质渗流的角度,在孔隙压力和总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孔隙改变是更重要的问题。Meinzer和Jacob认为有效应力σ'=σ-p仅作用于固体骨架。Bear对同样的有效应力σ'作用下孔隙比n/(1-n)的改变和多孔介质的变形了研究。这些观点是有差异的,但并没有引起争论,这说明渗流力学对孔隙变形的机制没有清晰的认识。若多孔介质和固体骨架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则利用迭加原理、功的互等定理、解的唯一性定理可以解析地导出孔隙改变和固体骨架变形的有效应力定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5-08-01)
周洪强,孙锦山,王元书[9](2003)在《动载荷下延性材料中微孔洞的增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细观动力学的方法,假定基体材料不可压缩,将高加载条件下控制孔洞增长的偏微分方程组化为一阶常微分方程组,从而可利用Euler法或Runge Kutta法求解。模型的数值分析表明,对OFHC铜来说,应变硬化效应、应变率效应阻碍了孔洞的增长,热效应对孔洞增长影响不大,而环境温度的升高促进了孔洞的增长。(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03年05期)
微孔洞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GTN模型不能模拟剪切破坏这一缺陷,基于Nahshon和Hutchinson的修正,在隐式有限元过程中开发了同时适用于拉伸和剪切断裂模式的细观损伤材料本构.首先,推导了适用于修正后损伤本构的全隐式数值积分公式和一致性切线模量,给出了UMAT子程序的计算流程;然后,采用一个单元分别施加拉伸和剪切边界条件,验证了细观损伤材料本构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薄壁结构在扭转载荷下的弹塑性响应.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修正的细观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延性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孔洞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东,李永池,杨建民,高洪亮,周刚.微孔洞有核长大损伤演化模型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2].姜薇,李亚智,刘敬喜,菊池正纪.基于微孔洞细观损伤模型的金属剪切失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宋力,魏赛平,谷麟,樊成.微孔洞缺陷岩石轴压下弹塑脆性模型损伤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4
[4].王焕然,王永刚,贺红亮.基于微孔洞长大惯性机制的动态拉伸断裂模型构建[J].高压物理学报.2012
[5].董杰,李永池,陈学东.微孔洞唯象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爆炸与冲击.2008
[6].秦焜,杨黎明.一种基于微孔洞聚合模型的韧性材料失效判据[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
[7].董杰,李永池,陈学东.一种新型微孔洞损伤模型[J].高压物理学报.2007
[8].徐曾和,徐小荷.饱和多孔介质孔隙变形的有效应力定理Ⅰ-微孔洞模型[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2005
[9].周洪强,孙锦山,王元书.动载荷下延性材料中微孔洞的增长模型[J].爆炸与冲击.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