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探究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韩博江苏常州科技经贸技工学校213000

【摘要】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思德教育。21世纪,国家明确提出以发展现代化新人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这是对培养人才模式提出的全新要求。然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本身具有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内容,具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显形功能,而且还有着培养学生素质的隐形功能。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体育;发展趋势;特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8-001-01

职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雏形来源于建国初期引进的前苏联体育课程模式,现在被大家称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和整体模式,是以掌握规定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体育要领,达到及格线即可为首要目的,同时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加上教学难度大要求高,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随着时代变化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发行,这个在职校中运用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纰漏开始展露出来。比如这样的教学形式和目前的我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不一致,所以学生不仅没有掌握锻炼的方法也没有增进身体健康。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充分认识不能以创造优异成绩作为奋斗目标。中职学校与高中院校不同,它有着专业职业性的特点,所以职校的体育课程应该根据职业劳动者的身体素质,针对性地为学生实施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为今后的职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目前,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各个模式由于适用的情况和范围不同,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层次上的差异。尽管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的教学模式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第一,相对稳定性。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形成了稳定性的特点,但这中稳定性并不固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二,整体性和可操作性。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的组成,揭示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动态联系,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一套确定的操作程序来揭示教学的规律,因而具有操作性。第三,指向性和探索性。指向性是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目标指向性。同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常识性,因而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对对其进行探究和创新。

二、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与途径

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与利用,密切关注高校体育教学与健身性和时代性的关系。体育课程项目的开设应时刻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心理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并且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增设的选项科目中更多的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长性,从而促进了教师自编教学大纲和内容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的突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好的满足了现代高效学生积极求新、紧跟时代的心理特点。多种教学模式的设立和选择对丰富学生的高校体育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职校体育教育功能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教师与学生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和领导者,而学生是教育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校体育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学会转变教学模式。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体育技能的专家,他们精通运动技能,并利用他们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育教师除了教育学生体育方面,在其他方面的培养也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体,应该避免学校教育、家庭、和社区教育模式发生冲突,更好地发挥社会体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型人才。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职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学会运动和生活。作为职校学生,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学校不仅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最佳地点,而且还应该让他们从体育教学中了解到劳动技能生存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学生形成对体育的热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体和道德素质,并形成个性化体育教育。这种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形成终身体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前提和必要保证。

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滞后,多以运动竞赛项目为主进行课程的编排。受到传统教育机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项目范围较小,缩小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同时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多以技术教学为主,将技术掌握程度和体育素质水平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致使理论考试流于表面形式,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素质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最终表现是健康的。体育与健康应相辅相成,应有机结合,不适当的体育实践内容安排往往会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正确评价体育与健康是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健康教育”的趋势将成为新世纪体育发展的主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体育教育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废除制约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守则的积极性,努力使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现代化,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虎.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1(31):194-195.

[2]关怀志.探究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4(9):154-154.

[3]刘小刚.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未来发展方向[J].科学导报,2016(10).

标签:;  ;  ;  

探究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