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变化论文_李仁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期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育率,湖区,逆温层,药物,太湖,连作,有机质。

长期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仁秀[1](2020)在《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变化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都更加注重投资所带来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成本法和权益法。会计准则中给出简单的持股比例却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依据,既不能准确反映出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间关系,又容易被经营者利用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其后续计量方法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并就避免企业任意选择计量方法给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20年02期)

杨振兴,周怀平,解文艳,刘志平[2](2019)在《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在褐土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8个不同试验处理的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探讨褐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该类型区域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施肥25 a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试验初下降了19%;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显着提高土壤全氮含量,N 120 kg/hm~2+P_2O_537.5 kg/hm~2+有机肥22.5 t/hm~2(N_2P_1M_1)、N 180 kg/hm~2+P_2O_575 kg/hm~2+有机肥67.5 t/hm~2(N_3P_2M_3)、N_240 kg/hm~2+P_2O_575 kg/hm~2+有机肥45 t/hm~2(N4P2M2)这3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44.7%,21.3%和74.5%;施肥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显着增加,且变化趋势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会随着无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磷有机肥配施时土壤碱解氮增加更为显着,N3P2M3处理较不施肥处理20 a间平均提高了51.13%;氮磷有机肥配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施用氮磷化肥处理,并随着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N3P2M3与N4P2M2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59.6%和38.1%。(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艳,孙萍,袁超,孙开明,王宗灵[3](2019)在《东印度洋南部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长期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3年3月至5月采集了东印度洋南部(10.0°S-4.0°N,83.0°E-102.0°E)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类和细胞丰度等群落结构特征参数。为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热带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收集整理了该相近区域1960年、2016年的浮游植物数据,综合分析了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35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8属162种,甲藻24属183种,金藻2属4种。生态类型以热带外洋性种、暖水性种为主。优势种组成中硅藻种类占明显优势,如美丽漂流藻Planktoniella formoa、菱形藻Nitschi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p.、佛朗梯形藻Climacodium frauenfeldianum和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甲藻有夜光梨甲藻Pyrocystis noctiluca和波状新角藻Neoceratium trichoceors。细胞丰度分布不均,调查区东南部细胞丰度较高为140.3×10~(3 )cells/m~3,低值区的细胞丰度多在10~3cells/m~3,赤道临近水域在10~(4 )cells/m~3。与60 a前相比,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甲藻和硅藻种类数均有所上升,甲藻种类数均高于硅藻;几次研究均显示硅藻类群是东印度洋海域的优势类群,角毛藻属的优势种类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洪春,杨晓东,李晓鹏[4](2019)在《长期贮存条件下的O形橡胶密封圈摩擦力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常见胶料O形橡胶密封圈为研究点,研究对比了O形橡胶密封圈在经过长时间贮存后的摩擦力变化规律,为活动密封结构长期贮存后的使用提供了借鉴。为了更加快速的得出O形橡胶密封圈摩擦力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依据GB/T20028-200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应用阿累尼乌斯图推算寿命和最高使用温度》对叁元乙丙橡胶材料进行了热空气条件下的加速老化,得出了在径向动密封结构中,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O形橡胶密封圈与筒壁之间的动摩擦力存在变小趋势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11期)

赵忠凯,侯楠楠[5](2019)在《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该院接诊的1 010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用药6个月后血液的28项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率分别是叁酰甘油34.9%,载脂蛋白B 3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6%,尿酸26.8%,总胆固醇24.6%,血糖21.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6.8%,γ-谷氨酰转肽酶12.3%。结论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6个月后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重视用药后监测。(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程龙娟,姚书春,薛滨,李玲玲,刘金亮[6](2019)在《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枝角类组成和丰度长期变化的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枝角类作为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本文分析了太湖西、中和东部等湖区的钻孔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以及春夏秋季活体枝角类的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活体枝角类组成以象鼻溞(Bosmina spp.)为优势种,秋季枝角类属种数量最多.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表层沉积物枝角类组成均以象鼻溞为优势种,其中西部与中心湖区的枝角类组成与丰度较为相似,种类单一,枝角类绝对丰度高;东部湖区枝角类属种较为丰富,绝对丰度低,优势种由浮游种象鼻溞以及沿岸种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 sl)和西方笔纹溞(Graptoleberis testudinaria)等种属构成.百年以来,太湖枝角类组成与丰度随着营养水平增加而改变,富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rostris)丰度的增加与贫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spina)丰度的下降,响应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1970s末期,太湖西部与中心湖区在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枝角类组成单一,象鼻溞占有绝对优势,与东部湖区相比,沿岸种、底栖种稀少.东部湖区在1960s以后,枝角类属种数量增加,但丰度下降,响应了1960s以来该区域营养水平提高、沉水植被生物量增加以及沼泽化加剧的环境过程.(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石岩松,曹晶晶,李琳琳,刘建国[7](2019)在《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设置秸秆还田条件下棉花连作5、10、15、20年及无秸秆还田处理下连作5、10、20年处理,对比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养分的变化特征,对深入认识连作棉田土壤肥力演变及对合理施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结果表明,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无秸秆还田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在水稳性团聚体总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各个处理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全氮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1 mm,<0.053 mm,0.25≤粒径≤1 mm,0.053≤粒径<0.25 mm,且各个处理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粒径的不断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秸秆还田处理中,各个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无秸秆还田处理中,各个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全磷、全钾含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粒径的团聚体中,表明团聚体中全磷、全钾含量受粒径变化的影响较小。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养分对土壤总体养分的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0.25≤粒径≤1 mm、粒径<0.053 mm、0.053≤粒径<0.25 mm,粒径>1 mm团聚体。秸秆还田处理下0.25≤粒径≤1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总体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0.053≤粒径<0.25 mm和粒径<0.053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逐渐减低;粒径>1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无秸秆还田处理0.25≤粒径≤1 mm、0.053≤粒径<0.25 mm和粒径<0.053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与秸秆还田处理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李冬初,王伯仁,黄晶,张杨珠,徐明岗[8](2019)在《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的演变特征,研究红壤磷素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为红壤地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持续26年的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平台(1991—2016年),比较长期不施磷肥(CK、N、NK)、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1.5NPKM、NPKM、M)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变化,分析土壤磷素对磷盈亏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拟合作物产量对有效磷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显着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提升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PAC高于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和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红壤地区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变化量与土壤磷盈亏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土壤Olsen-P含量上升3.00—5.22 mg·kg~(-1),全磷上升0.02—0.06 g·kg~(-1)。土壤每累积亏缺磷100 kgP·hm~(-2),不施磷肥处理(CK、N、NK)土壤Olsen-P分别下降1.85、0.40、1.76 mg·kg~(-1)。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着高于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以及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显着高于不施磷肥(CK、NK、N)。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产量可持续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3种模型(线性-线性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和米切里西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在红壤地区推荐使用拟合度较好的线性-线性模型,其计算出小麦和玉米的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分别为13.5和23.4 mg·kg~(-1)。【结论】在南方红壤地区,化肥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磷素累积和提升磷素有效性。化肥配施有机肥作物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且稳产性好。线性-线性模型可用于计算红壤地区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该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钟晖子,李子祎,何创芝,周耀旗[9](2019)在《近十年湿度、边界层及逆温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9—2018年天津地区空气污染资料、天津滨海国际机场METAR报文、探空站资料及Era再分析数据就天津地区近十年湿度、逆温层、边界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深入探究湿度、逆温、风场与霾的变化特征,并对2016年12月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层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较大时,PM2.5浓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时,PM2.5浓度较低。(2) 12时最低逆温层的平均厚度普遍比00时的最低逆温层平均厚度大; 500hPa以下出现多层逆温,而第一逆温层层底高度在925hPa以下、厚度23.3hPa以上,更有利于严重污染天气的产生。(3)发生霾天气时,近地层主导风向是偏南风,静风所占比例较低,多为4.5m/s以下的风速;边界层垂直方向上,各高度层的霾日月平均风速明显小于该月月平均风速。(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9期)

吴帆[10](2019)在《低生育率陷阱究竟是否存在?——对后生育率转变国家(地区)生育率长期变化趋势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低生育率陷阱的争论低生育率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人口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完成生育率转变,在后转变时期的生育率走势出现了分化,一些国家的生育率维持在略低于更替水平的水平上,同时也有更多国家的生育率继续下降到很低甚至极低的水平,由此产生了4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低和极低生育率?第二,很低和极低生育率是否能够避免?第叁,很低和极低生育率是否是一个长期的现象?第四,很低和极低生育率是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长期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在褐土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8个不同试验处理的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探讨褐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该类型区域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施肥25 a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试验初下降了19%;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显着提高土壤全氮含量,N 120 kg/hm~2+P_2O_537.5 kg/hm~2+有机肥22.5 t/hm~2(N_2P_1M_1)、N 180 kg/hm~2+P_2O_575 kg/hm~2+有机肥67.5 t/hm~2(N_3P_2M_3)、N_240 kg/hm~2+P_2O_575 kg/hm~2+有机肥45 t/hm~2(N4P2M2)这3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44.7%,21.3%和74.5%;施肥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显着增加,且变化趋势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会随着无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磷有机肥配施时土壤碱解氮增加更为显着,N3P2M3处理较不施肥处理20 a间平均提高了51.13%;氮磷有机肥配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施用氮磷化肥处理,并随着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N3P2M3与N4P2M2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59.6%和38.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期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仁秀.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变化及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2].杨振兴,周怀平,解文艳,刘志平.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李艳,孙萍,袁超,孙开明,王宗灵.东印度洋南部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长期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2019

[4].李洪春,杨晓东,李晓鹏.长期贮存条件下的O形橡胶密封圈摩擦力变化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5].赵忠凯,侯楠楠.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6].程龙娟,姚书春,薛滨,李玲玲,刘金亮.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枝角类组成和丰度长期变化的差异性[J].湖泊科学.2019

[7].石岩松,曹晶晶,李琳琳,刘建国.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李冬初,王伯仁,黄晶,张杨珠,徐明岗.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9].钟晖子,李子祎,何创芝,周耀旗.近十年湿度、边界层及逆温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的关系研究[J].科技风.2019

[10].吴帆.低生育率陷阱究竟是否存在?——对后生育率转变国家(地区)生育率长期变化趋势的观察[J].社会科学文摘.2019

论文知识图

复合盐溶液长期浸泡后混凝土的外观变...二号卫星115天的钟速变化序列四号卫星115天的钟速变化序列玉米价格随季节变化分量图玉米价格随机变化分量图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对货币冲击的的累积...

标签:;  ;  ;  ;  ;  ;  ;  

长期变化论文_李仁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