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能量损失论文_赵玉柱,庞乐,梁绪

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能量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失,能量,系统,流管,省煤器,汽包,节能。

系统能量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柱,庞乐,梁绪[1](2017)在《基于能量损失的低压省煤器系统节能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理论,以火电厂能量损失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压省煤器投入运行后对电厂各项能量损失的影响,建立了定功率条件下计算低压省煤器节能量的数学模型。该计算模型根据局部参数的测量就能较准确的评价低压省煤器的节能效果,简化了试验过程。将该方法应用在某国产330 MW机组上,并与热平衡图法和等效焓降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杨灵灵[2](2016)在《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水平集管能量损失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现有地源热泵系统发展特点及设计方法研究,发现在当前设计中对于供暖期内竖直地埋管系统的水平集管换热量均不做考虑。这对于我国规模不断增大的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探讨和关注。通过实际设计、测试项目的基础数据积累,提出了几个可能影响水平集管换热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水平集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离散求解后,得到几个因素对水平集管热损失的影响及主次关系。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后,本文选定典型城市天津市中的几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的水平集管连接方式模型进行折算后,针对其在办公建筑中的具体应用作模拟分析。对于天津市而言,在冬季工况不同水平集管管长条件下,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侧管长均小等于50m时,机组COP下降率小于7%,工程上可以忽略,因此可以对两侧水平集管不采取保温措施,进行直埋敷设。当双侧管长均等于75m时,出水侧导致机组COP下降6%~9%,宜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该部分换热损失;供水侧使机组COP下降百分比略有降低,为强化换热宜不采取保温措施,强化该部分换热。当双侧管长均等于100m时,出水侧导致机组COP下降7%~10.8%,应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该部分换热损失;供水侧使机组COP下降百分比有明显降低,应不采取保温措施,强化该部分换热。当双侧管长于等于200m时,出水侧导致机组COP下降11.5%~5.2%,必须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该部分换热损失;供水侧使机组COP下降百分比有大幅度降低,应不采取保温措施,强化该部分换热。得出以上研究结论后,结合水平集管能量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最后还探讨了避免水平集管能量损失的方法如增加埋深或增加保温层等,以降低其供暖期内对系统及热泵机组的不利影响。并通过一项目实测数据分析,说明了加设保温层的可靠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1-01)

戴华夏[3](2015)在《光伏并网系统MPPT方法及能量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在发电过程中,由于云层、建筑物、树影等的遮挡会使光伏阵列发生局部阴影现象,导致光伏阵列的P-U输出特性呈现多峰值现象。光伏阵列处于局部阴影下时,采用常规MPPT方法进行控制会陷入局部最大功率点,导致系统功率损失,因此研究多峰值MPPT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进行MPPT控制时会产生能量损失,主要包括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现象和由于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误判现象。对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进行分析有利于详细了解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对提高MPPT方法的跟踪效率和系统效率均有帮助。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并分析了光伏电池的物理模型和工程模型,建立了均匀光照条件下和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阵列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P-U输出特性呈现多峰值,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分析均匀光照条件下几种常规单峰值MPPT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模糊控制的MPPT方法,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验证。在常规MPPT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进行了研究。由于粒子群算法在多极值寻优中的优势,本文将其引入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基本粒子群算法在算法后期存在收敛较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仿真验证了改进后的算法具有兼顾快速性和精确性的优点。本文还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问题,重点分析了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应用过程中,由于误判和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产生的能量损失。本文最后在实验室现有10k W单级式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硬件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均匀光照条件下扰动观察法实验和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实验研究,并对基于扫描法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跟踪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4-20)

杨立平,任正义,韩永杰,印桂生[4](2013)在《飞轮储能系统能量损失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轮储能系统的性能好坏与其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密切相关,按功能及学科将飞轮储能系统所涉及的能量损失进行全面的分类,详细论述国内外学者对各分类子单元所涉及能量损失研究的现状,基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论述影响风阻损失以及磁轴承、电动/发电一体机、电力变换器、真空保持系统、水冷却系统等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进行以性能最优为目标的飞轮储能系统优化设计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3年05期)

魏塬[5](2012)在《尺寸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能量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旋转机械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目前关于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研究的领域较多,尤其是存在油膜力、流体激振、电磁力等非线性激振源及转子碰磨、裂纹、材料形状等,其中以非线性油膜力的影响最为突出。对于批号一致的轴承-转子系统,虽然选用的材质、处理方法相同,所用的动力学模型也一样,但是各个尺寸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由材料性能、设备、制造方法以及工作场合等原因造成的。轴承的工作能力主要取决于结构关系,相对间隙、相对宽度、轴承包角等,故而轴承-转子系统的参数是存在偏差的,尺寸误差属于制造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制造误差对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将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进行的一些工作还不够深入,只是从宏观上分析了加工误差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尺寸误差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考虑了制造误差对轴承-转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影响,研究了尺寸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能量损失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动力学分析。针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存在的尺寸误差,通过建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2~k因子试验设计,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不同尺寸误差,利用稳定性临界曲线对应的偏心率,分析了动力粘度,轴承宽度,轴承直径和轴颈直径的尺寸误差对摩擦功率损失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摩擦功率曲线图,同时设计加工了滑动轴承系统实验平台,开发了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能量损失实验研究。系统而定量地研究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考虑制造误差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建模和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轴承直径误差的增大将导致摩擦功率上升,与轴颈直径、动力粘度和轴承宽度误差对系统摩擦功率损失的作用相反,且各种不同尺寸误差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及摩擦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摩擦功率随着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偏心率在0.6948附近时摩擦功率达到最小。考虑各参数对转子-轴承系统运行的偏差问题,合理选取参数,优化设计,降低能耗,从而有效地利用和控制各种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为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参数及其公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期刊2012-04-18)

雷秀,赵凯亮,倪萌,李冬,马艳美[6](2012)在《液压系统的能量损失与节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液压系统能量损失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能量损失表达式。以单执行元件的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绘制了系统图谱,包括1个非节能的系统(No Energy Saving,NES)和14个采取了不同节能措施的系统(Energy Saving,ES)。在工作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计算了NES和ES系统在待命、工作(快进、工进、保压)和快退时的功率损失。分析对比说明:就液压系统本身而言,14个ES系统比NES系统相对减少功率损失为28.6%~99.04%。讨论了液压节能系统ES在工程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2年02期)

周雨青,刘苏[7](2011)在《机械能守恒演示中一个值得商榷的案例——“悠悠球”系统能量损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悠悠球"或"滚轮摆"在"下落"和"上升"两个独立阶段,机械能守恒,但在最低点的"转折"处,由于未加考虑系统突变效应而产生的能量损耗,导致错误地认为机械能不变.这个错误在教学中、课本里以及各种丛书中长期存在,应该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1年08期)

陈俊清[8](2011)在《抽油机采油系统能量损失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采油厂用电形势紧张,分析了抽油机采油系统中的能量损失,从强化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入手,积极推广应用配电系统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用电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降低能耗。(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1年02期)

居国腾[9](2011)在《减少125MW机组汽包连续排污系统能量损失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浙能钱清发电厂(2×125 MW)机组汽包连续排污系统存在的能量损失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减少机组热力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工质排放和热污染。(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1年01期)

梁铭[10](2010)在《液压润滑与密封管路能量损失计算专家系统分析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传动系统中,由于密封泄露、管道突变等原因,造成能量损失。管路能量损失计算依据流体力学理论模型、公式计算以及实际应用调整等问题,本文基于AutoCAD环境下开发液流管路损失计算专家系统,提出了新的流体力学计算分析设计思想和方法,将流体力学计算管路能量损失信息化。(本文来源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系统能量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现有地源热泵系统发展特点及设计方法研究,发现在当前设计中对于供暖期内竖直地埋管系统的水平集管换热量均不做考虑。这对于我国规模不断增大的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探讨和关注。通过实际设计、测试项目的基础数据积累,提出了几个可能影响水平集管换热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水平集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离散求解后,得到几个因素对水平集管热损失的影响及主次关系。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后,本文选定典型城市天津市中的几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的水平集管连接方式模型进行折算后,针对其在办公建筑中的具体应用作模拟分析。对于天津市而言,在冬季工况不同水平集管管长条件下,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侧管长均小等于50m时,机组COP下降率小于7%,工程上可以忽略,因此可以对两侧水平集管不采取保温措施,进行直埋敷设。当双侧管长均等于75m时,出水侧导致机组COP下降6%~9%,宜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该部分换热损失;供水侧使机组COP下降百分比略有降低,为强化换热宜不采取保温措施,强化该部分换热。当双侧管长均等于100m时,出水侧导致机组COP下降7%~10.8%,应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该部分换热损失;供水侧使机组COP下降百分比有明显降低,应不采取保温措施,强化该部分换热。当双侧管长于等于200m时,出水侧导致机组COP下降11.5%~5.2%,必须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该部分换热损失;供水侧使机组COP下降百分比有大幅度降低,应不采取保温措施,强化该部分换热。得出以上研究结论后,结合水平集管能量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最后还探讨了避免水平集管能量损失的方法如增加埋深或增加保温层等,以降低其供暖期内对系统及热泵机组的不利影响。并通过一项目实测数据分析,说明了加设保温层的可靠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能量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玉柱,庞乐,梁绪.基于能量损失的低压省煤器系统节能效果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7

[2].杨灵灵.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水平集管能量损失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戴华夏.光伏并网系统MPPT方法及能量损失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4].杨立平,任正义,韩永杰,印桂生.飞轮储能系统能量损失研究现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

[5].魏塬.尺寸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能量损失的影响[D].广西工学院.2012

[6].雷秀,赵凯亮,倪萌,李冬,马艳美.液压系统的能量损失与节能对比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2

[7].周雨青,刘苏.机械能守恒演示中一个值得商榷的案例——“悠悠球”系统能量损失分析[J].大学物理.2011

[8].陈俊清.抽油机采油系统能量损失分析与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9].居国腾.减少125MW机组汽包连续排污系统能量损失的对策[J].浙江电力.2011

[10].梁铭.液压润滑与密封管路能量损失计算专家系统分析与开发[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水冲压发动机管路水冲压典型工作环境...切向速度云图传统恒功率变量系统能量损失5恒压系统的能量损失Fig.5Ener...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能量损失简...6负载敏感系统的能量损失Fig.6En...

标签:;  ;  ;  ;  ;  ;  ;  

系统能量损失论文_赵玉柱,庞乐,梁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