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乘坐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舒适性,座椅,人机,路面,乘客,车辆,指标。
乘坐舒适性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宜科编码器提升自动扶梯乘坐安全性与舒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扶梯以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输送能力强,使用便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铁、大型商场、机场、医院等公共场合。自动扶梯在城市的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天接待乘客数以万计。安全是扶梯行业的生命,如何能保证扶梯安全、稳(本文来源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高振海,李明月,高菲,宋学伟,梅兴泰[2](2019)在《车用座椅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的整体体压分布及其躯体各部位体压分布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更精确测定了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与驾乘人员之间的体压分布和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缩短了座椅研发周期,实现了在座椅试制前的概念设计阶段评定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定量化精细化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一泽,张冬冬,张亮,代佳,徐盈[3](2019)在《基于人机舒适性的后排乘坐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乘员舱后排的空间角度,主要介绍了3个维度上对于空间舒适性的要求,依托德物理实验台架,并且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寻找出在3个维度方向上对舒适度影响显着性更高的维度,并在各个维度上给出最小可接受的目标值。进一步通过客户损失函数,以10%客户损失率为目标,将两个显着性较高的维度上的空间定义进一步细化,研究了不同乘坐人体对于空间指标的需求,以此来指导整车设计及开发。(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1)》期刊2019-10-22)
杨万安,李小龙,吴建飞,王博文[4](2019)在《智能驾驶车辆乘坐舒适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南地区常见的单侧凹坑和路桥连接两种典型路面为例,研究了车辆以不同车速驶过这些典型路面时基于乘客的不适度指标(PBRI),分析了在典型路面上行驶引起俯仰运动或俯仰加侧倾运动时乘客不适度的感知分布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PBRI进行乘坐舒适性控制时在路径规划、车道选择、道内调整和车速控制4个不同层级下的应用策略,并展望了相应的个性化定制和应用场景。(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期刊2019-10-22)
杨万安,李小龙,吴建飞,王博文[5](2019)在《智能驾驶车辆乘坐舒适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南地区常见的单侧凹坑和路桥连接两种典型路面为例,研究了车辆以不同车速驶过这些典型路面时基于乘客的不适度指标(PBRI),分析了在典型路面上行驶引起俯仰运动或俯仰加侧倾运动时乘客不适度的感知分布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PBRI进行乘坐舒适性控制时在路径规划、车道选择、道内调整和车速控制4个不同层级下的应用策略,并展望了相应的个性化定制和应用场景。(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胡启国,陆伟[6](2019)在《考虑人体坐姿模型的乘坐舒适性自适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根据ISO5982:2001(E)推荐的人体坐姿低频振动模型,建立了1/2路面-车辆-座椅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针对传统滤波-X最小均方(FxLMS)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通道FxLMS算法(WP-MFxLMS),并将其应用于座椅振动主动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对传统FxLMS、小波包变换FxLMS(WPFxLMS)和WP-MFxLMS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与人体产生共振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0~20 Hz,采用振动主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共振峰值,提高乘坐舒适性,步长因子和滤波器阶数对主动控制算法影响的对比结果表明,WPMFxLMS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索雪峰,焦生杰,马锡勇,李凯[7](2019)在《矿用自卸车乘坐舒适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舒适性对驾驶员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矿用自卸车在随机路面上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问题,以某110吨矿用自卸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10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辆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并选择矿区随机路面进行现场试验测试和分析,获得不同路面激励工况下的时域响应、频域响应以及车辆乘坐舒适性。结果表明随着车速增加,路面激励加速度的大小和频率都增大,导致车辆舒适性变差;随着车辆载重增加,路面激励频率减小,车辆舒适性提高。(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2期)
蔡斌[8](2019)在《某农机检测车后排座椅乘坐安全性与舒适性的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用车相对普通汽车而言,存在工作对象复杂、使用环境恶劣、持续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座椅是保持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开展座椅对乘坐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某型号农机性能检测车后排叁人座椅为研究对象,在对座椅改进的基础上,开展座椅的乘坐安全性和舒适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建立后排座椅叁维模型,将中间座位的两点式安全带设计变更为叁点式安全带,消除后排座椅中间位置采用两点式安全带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中间座椅的头枕形状及头枕固定点进行重新设计,解决叁点式安全带上固定点与头枕的干涉问题;通过CAE和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提高了中间座位的安全性。对座椅坐垫骨架的前横板、侧管和坐垫弹簧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前横板的防下潜点角度和相对H点的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CAE仿真和滑车实验,得出座椅上的假人在车辆正面碰撞过程的位移量和位移角度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座椅骨架是否在碰撞过程中起到防止乘员下潜的作用。综合运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振动分析和NVH等理论,从座椅靠背造型、软硬度和面料的吸音降噪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得到靠背形状、发泡材料软硬度(IFD)及座椅面料材料等参数的合理选取范围。本研究成果可为其它车辆座椅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陈桂均,白红,杨情操,张汤赟,朱晓[9](2019)在《汽车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座椅舒适性的研究已成为车辆座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的概念,通过对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法来提高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为汽车座椅设计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晗[10](2019)在《车辆NVH特性在改进汽车乘坐舒适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NVH特性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文章通过对车辆NVH特性应用的研究,即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车辆的NVH特性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找出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因素并进行改进,通过改善噪声和振动状况或减少噪声和或振动向车辆室内的传递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9年02期)
乘坐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的整体体压分布及其躯体各部位体压分布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更精确测定了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与驾乘人员之间的体压分布和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缩短了座椅研发周期,实现了在座椅试制前的概念设计阶段评定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定量化精细化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乘坐舒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宜科编码器提升自动扶梯乘坐安全性与舒适性[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9
[2].高振海,李明月,高菲,宋学伟,梅兴泰.车用座椅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一泽,张冬冬,张亮,代佳,徐盈.基于人机舒适性的后排乘坐空间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1).2019
[4].杨万安,李小龙,吴建飞,王博文.智能驾驶车辆乘坐舒适性控制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2019
[5].杨万安,李小龙,吴建飞,王博文.智能驾驶车辆乘坐舒适性控制研究[J].汽车技术.2019
[6].胡启国,陆伟.考虑人体坐姿模型的乘坐舒适性自适应控制研究[J].汽车技术.2019
[7].索雪峰,焦生杰,马锡勇,李凯.矿用自卸车乘坐舒适性试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8].蔡斌.某农机检测车后排座椅乘坐安全性与舒适性的研究与改进[D].扬州大学.2019
[9].陈桂均,白红,杨情操,张汤赟,朱晓.汽车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探讨[J].轻型汽车技术.2019
[10].李晗.车辆NVH特性在改进汽车乘坐舒适性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