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学领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计史,《世界审计史》,研究领域
史学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孙勇,窦瀚修[1](2019)在《审计史学研究领域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评《世界审计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知名会计学者文硕在20世纪90年代为中国会计的发展和国际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诸多作品在会计审计届饱受赞誉。2019年,文硕的着作《世界审计史》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世界审计史》全书共四篇:第一篇介绍和论述了世界范围内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篇介绍和论述了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叁篇介绍和论述了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篇为专题审计史。总的来说,《世界审计史》史料丰富、观点鲜明,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经典作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该书文字时而似山(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14期)
邹振环[2](2019)在《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与近代史学新领域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门学科要有开拓和突破,既需要拓展自身的研究空间,亦需要深入了解学科自身的发展史。近代史研究是这样,翻译史研究亦如此。翻译活动在中国有着近3000年不间断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翻译传统,但将这一翻译活动的演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考察,却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新近面世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一书以"起承转合"为线索,将20世纪(1902—2000)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演变过程,从清末起步、发轫,到民国时期的承接、承势,至1949年后的演变、转折,并在20世纪末完成了中国两岸叁地汇合、会聚的过程,作出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全书以翻译史研究论着为主要资料,结合其他文献,首次勾勒出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发展演变的脉络与系谱。中国近代史学,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研究方法上,都需要拓展自身的空间,如何拓展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专门领域,深入到近代其他专门学科的史学史研究,该书作者作了一次初步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新才,谢鑫[3](2019)在《我国图情档领域的谱牒研究:兼与史学、社会学范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谱牒是记录家族世系源流的文献,对谱牒的科学研究始于近代,史学、社会学和图书情报档案学一直是重要参与学科。文章通过对CSSCI (含扩展版)收录的26种图情档期刊上所载论文的文本研读,总结该领域谱牒的研究脉络:由研究谱牒本身转向馆藏建设开发,在后者以技术应用为界分为文献入藏、书目控制阶段和面向利用的数字资源组织与开发阶段,整个进程穿插着资源揭示和拓展研究。这一脉络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是学科发展转型的映射。通过与史学、社会学范式下的谱牒研究进行比较,发现由于传统文献学的交集,图情档同史学在谱牒研究上有一定重合和交互,但更多是由学科定位及范式导致的不同,而与社会学相关研究差异更为明显。基于文献回顾与学科对比,文章认为图情档的谱牒研究应明确本学科研究特色,在资源组织、开发与保存中加强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吸收其他学科成果和借鉴研究方法的同时,开展数字人文等跨学科合作。(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关欣[4](2018)在《徽州家谱: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徽州家谱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徽州家谱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作了介绍和简评。该书是徽州家谱研究总结性的着作,反映了当下徽州家谱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该书加深了对徽州家谱的认识,丰富了史学理论的研究,以及扩大了徽学研究的领域。(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研究与工作》期刊2018年07期)
苏亚拉玛[5](2017)在《试析影视史学领域里的中国历史影视剧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影视剧是大众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影视史学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表述方法,让受众的历史思维得到更新,同时让受众在精彩的故事情节当中学习到历史知识。但是如果杜撰或戏说的内容太多,就会使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形成一种错误的历史观。本文立足于中国历史影视剧创作现状,简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杜撰、戏说、穿越等问题,提出了历史影视剧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等,对历史影视剧创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7年18期)
陈海珠,包平[6](2017)在《创新人文研究范式的数字人文——基于数字人文在史学研究领域应用渗透的文献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至今,文理学科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涌现,是当代科学史上的一个显着时代特征。数字人文,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文在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渗透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现了"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及其研究范式。作者采用网络文献收集整理,相关学术论着文献研读与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字人文在人文学科,主要是历史学学科领域应用与渗透的历史、过程及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进而提出关于数字人文对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和意义方面的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3期)
曲升[7](2016)在《美国外交史学的“文化转向”:源起发展、路径领域与学科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外交史学文化转向的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研究"和新左派史学那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文化转向启动和最初发展的时期,文化根基、跨国文化交流以及全球性意识叁类研究取向发展了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文化转向大发展时期,意识形态分析、文化传播领域都在经历着研究的深化和范式的转移。同时,文化人类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被引入外交史研究。文化转向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激进文化论者与传统主义者关于学科认同的争论,但多元、开放、包容仍将是美国外交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吴怀祺,邹兆辰[8](2016)在《在史学思想领域内辛勤耕耘——访吴怀祺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2月26日上午,来到位于海淀区知春路太月园小区吴怀祺先生的家,在他温馨的书房中,谈起了他求学与治学的经历。■:吴老师,我们从您读书生活开始谈吧!●:好!回忆起过去的读书生活是很有意思的。我是安徽庐江县人。1952-1957年,在安徽滁州中学读书,从初中到高中。1957年,我考入了安徽师范学院历史学系(今称安徽师范大学,在芜湖)。1961年我毕业时,就改称合肥师范学院了。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德县的广德中学工作。■:您在安徽广德搞基础教育十几年,这阶段(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6年05期)
薛国中[9](2016)在《史学要兼顾人类在两个领域的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回答也必须回答的问题。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史,记事者也。”如果我们仅仅把史学看成对历史事实的记述,显然太简单了,没有道出史学的本质和意义。也有人认为,史学要撰述民族和国家演化的进程,彰显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4-11)
张广智[10](2016)在《影视史学:亲近公众的史学新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史学大体可以分为“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自古以来,“精英史学”一般为当权者所驾驭,如传统史学着力要表现的是政治事件和显要人物,传统的书写史学正是为这一宗旨服务的;“大众史学”多以口舌相传的形式流行于坊间,以中国古代的大(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2-22)
史学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门学科要有开拓和突破,既需要拓展自身的研究空间,亦需要深入了解学科自身的发展史。近代史研究是这样,翻译史研究亦如此。翻译活动在中国有着近3000年不间断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翻译传统,但将这一翻译活动的演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考察,却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新近面世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一书以"起承转合"为线索,将20世纪(1902—2000)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演变过程,从清末起步、发轫,到民国时期的承接、承势,至1949年后的演变、转折,并在20世纪末完成了中国两岸叁地汇合、会聚的过程,作出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全书以翻译史研究论着为主要资料,结合其他文献,首次勾勒出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发展演变的脉络与系谱。中国近代史学,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研究方法上,都需要拓展自身的空间,如何拓展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专门领域,深入到近代其他专门学科的史学史研究,该书作者作了一次初步的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学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1].孙勇,窦瀚修.审计史学研究领域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评《世界审计史》[J].财会月刊.2019
[2].邹振环.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与近代史学新领域的拓展[J].河北学刊.2019
[3].王新才,谢鑫.我国图情档领域的谱牒研究:兼与史学、社会学范式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9
[4].关欣.徽州家谱: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徽州家谱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评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
[5].苏亚拉玛.试析影视史学领域里的中国历史影视剧创作[J].新西部.2017
[6].陈海珠,包平.创新人文研究范式的数字人文——基于数字人文在史学研究领域应用渗透的文献考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
[7].曲升.美国外交史学的“文化转向”:源起发展、路径领域与学科认同[J].贵州社会科学.2016
[8].吴怀祺,邹兆辰.在史学思想领域内辛勤耕耘——访吴怀祺教授[J].历史教学问题.2016
[9].薛国中.史学要兼顾人类在两个领域的活动[N].人民日报.2016
[10].张广智.影视史学:亲近公众的史学新领域[N].人民日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