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身份论文_金邦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分子身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分子,身份,中国,白话文,新世纪,现代性,联大。

知识分子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金邦一[1](2019)在《士的退场和唯物质主义——从选官制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看刘震云《一地鸡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地鸡毛》作为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宏观叙事退潮期的作品,在叙述中体现了选官制下的知识分子精英在权力和道德场域"士"的立场的退出。在理想消失后,知识分子精英显示出"唯物质主义"的倾向,在权力的规训和运行中,知识分子得到了资(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9期)

施新佳[2](2019)在《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学风貌》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思考着如何自处与他处,精英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化救国的自我期许使他们延续了"五四"思想启蒙传统,具体表现在:他们发出救亡宏音,也不忘体恤个体生命;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又思考着生命存在的样态;赞扬农民、拷问自我,又对农民与知识分子爱恨交加。种种言说彰显出抗战文学中的学院派风貌。(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玉晶,程方平[3](2019)在《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与责任——基于文化传统与学术体制两个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位列四民之首,是社会意义的提供者和权威合法性的守护者,其身份特征具有道德性、智识性、公共性。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逐渐走向体制化道路,建立在分科基础上的大学制度加速了知识分子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对于学术体制化的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知识生产方式的进步,一方面也造成了深耕于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公共性式微、学术伦理失落。基于此,现代性条件下的高校教师应该在体认传统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学术体制,重构自身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春青[4](2019)在《“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建构及其文学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前后的中国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颇为相似,也是一个"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历史时期。此时活跃在文化领域的一代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从晚清的士人阶层转化过来的。这一转化既有外部条件的推动,又有内在驱力的促使。中国在半个多世纪中屡次受挫于西方列强,特(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5期)

王姣[5](2019)在《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术界中,我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叁个时期,并不断发展成熟。新世纪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知识分子以往定位的形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不断更新。在新世纪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对人性、生存价值、社会现实、传统文化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等进行了更为深切的思考,对新的时代历史背景和生活现代性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新展望,始终给读者向上的希望和力量。新世纪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转变,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本论文共分为叁个模块,分别是绪论、正文和结语。在论文的第一模块——绪论部分,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分析,重点明确了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研究价值,同时关照相关文本材料,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叁步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预设。在论文的第二模块——正文部分,共分设四个章节:首先,对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变迁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文学形象,并进而分析了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嬗变及其文化身份意识。其次,从主客观因素入手,从文化身份建构的角度,说明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存在的身份焦虑,知识分子身份意识表现出“去精英化”、精英意识逐渐彰显和文化身份重塑叁种情况。第叁,从叙事模式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详细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叙事方面发生的新变。第四,重点分析了新世纪以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的意义,一方面,知识分子叙事是对以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继承与开拓;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叙事也让人们对所处的文化状态有了进一步认知,展现了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因身份错位而产生的文化困惑,以及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精神坚守。在论文的第叁模块——结语部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是中国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的重要研究组成部分这一话题,同时立足于不同的时代语境,对作家们关于知识分子这一文化群体的精英意识、文化身份、精神坚守所进行的剖析与反思进行了肯定,通过不同时期的现状与变化,来警醒人们坚守底线。(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莹[6](2019)在《音乐家-知识分子:19世纪俄国民族主义音乐家的新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俄国民族主义音乐家受到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的思想论争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反思性,他们是俄国第一批不仅具有音乐家-作曲家身份,也具有音乐家-知识分子身份的人。他们将注意力从音乐创作的质量上提高到俄国音乐发展道路的抉择的层面。他们重视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和民族意识的传播,在建立俄国音乐体系的同时,也注重民族文化的世界话语争夺,为俄国音乐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潇潇[7](2019)在《晚清启蒙知识分子的觉醒之困与身份焦虑——以吴汝纶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剧变催生了近代启蒙知识阶层。以吴汝纶为代表的晚清启蒙知识分子在社会巨变中开始了知识进化和角色嬗变,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民族文化本位色彩的社会认同与儒家精英知识分子情怀的身份定位之局限。他们希望通过中西思想的调和实现政治救国、文化救国,其觉醒之困与身份焦虑折射出近代以来代际知识转型的演变轨迹,酝酿了中国近代文化结构性异变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罗如春[8](2018)在《论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知识分子是指从第叁世界前殖民地流散移民到第一世界前宗主国、操持后殖民批评的知识分子。这部分知识分子身处后殖民语境的核心冲突地带,他们完成了前殖民地到后殖民大都市定居的艰难历程,流散经历使其获得了一种边缘性视野、混杂身份及其文化权力,从而居间发挥了虽边缘但重要的批判性建构功能。同时,在宗主国与母国本土之间,后殖民知识分子的混杂性受到了来自两边的原教旨主义种族与国族意识形态的排斥,面临从阶级政治出发的特权精英和买办知识分子的指控,从而使其身份认同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多元张力与建构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沈晓燕[9](2018)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主要表现为专业性基础之上的公共性发挥。我国乡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经历了历史变迁,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日渐式微。其现实表征与原因主要有:由于时间精力的匮乏与空间距离的疏离,乡村教师极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由于社会距离的疏离,中青年一代乡村教师普遍对乡村情感淡漠;乡村民众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致使乡村教师失去了文化资本优势。面对诸多困难,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重构的可能路径为:守护乡村教育的公共性,扩展家校合作关系,传承、创生乡村文化。(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孙逊[10](2018)在《虚构的贫穷——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经济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前半叶的知识分子在叙述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时,大多倾向于作出低估。这种现象与晚清以来科举制被取消的重大变化有直接关系,即由于知识分子无法继续通过科举制准确地定位自身,所以他们不得不用重构自身经济身份的方法来确定自身在社会的位置。而这一切又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建构中国的现代性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话语的扭曲和随之而来的逻辑错位的一种表述。(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8年03期)

知识分子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思考着如何自处与他处,精英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化救国的自我期许使他们延续了"五四"思想启蒙传统,具体表现在:他们发出救亡宏音,也不忘体恤个体生命;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又思考着生命存在的样态;赞扬农民、拷问自我,又对农民与知识分子爱恨交加。种种言说彰显出抗战文学中的学院派风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分子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1].金邦一.士的退场和唯物质主义——从选官制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看刘震云《一地鸡毛》[J].牡丹.2019

[2].施新佳.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学风貌[J].中州大学学报.2019

[3].王玉晶,程方平.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与责任——基于文化传统与学术体制两个维度[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

[4].李春青.“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建构及其文学表征[J].文艺争鸣.2019

[5].王姣.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刘莹.音乐家-知识分子:19世纪俄国民族主义音乐家的新身份[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

[7].潇潇.晚清启蒙知识分子的觉醒之困与身份焦虑——以吴汝纶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8].罗如春.论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J].文化研究.2018

[9].沈晓燕.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

[10].孙逊.虚构的贫穷——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经济身份认同[J].历史教学问题.2018

论文知识图

3-3-1《人人学科学人人搞试验》19...荫庇的。到两叁个月3-3-2《劳动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第一部分 综述4.2001—2002年的乡级人民...第一部分 综述4.2001—2002年的乡级人民...第一部分 综述4.2001—2002年的乡级人民...

标签:;  ;  ;  ;  ;  ;  ;  

知识分子身份论文_金邦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