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消能支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摩擦,刚度,框架,多层,地震波,结构,塑性。
摩擦消能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樊长林,张文芳[1](2007)在《摩擦消能支撑结构两种减震分析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摩擦减震结构的适用范围、摩擦耗能支撑的布置原则,探讨了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结构的阻尼比直接输入 PKPM 软件进行摩擦减震结构设计的方法:并利用 ANSYS 有限元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种方法与 ANSYS 分析结果差别较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07-10-01)
李向真,欧海龙,程国亮[2](2002)在《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摩擦消能支撑及框架主体结构弹塑性本构关系 ,并给出了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同时 ,对六层钢框架模型做了各种工况下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FEDBF)比抗弯钢框架 (MRF)的地震作用明显降低 ,尤其在强震作用下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2年03期)
李向真,程国亮,欧海龙[3](2001)在《多层复形法在摩擦消能支撑参数优化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基于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摩擦消能支撑参数优化方法,通过约束条件限制结构体系在整个地震时程中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侧移延性比,用多层复形法对摩擦消能支撑参数进行优化。由于多层复形法全部优化过程都是在可行域内进行,所以得出的优化结果必然满足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2001年11期)
李向真,欧海龙,于德介,王勇,周福霖[4](2001)在《摩擦消能支撑装置非线性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层建筑结构中设置摩擦消能支撑是以“柔性消能”减小地震反应、实现结构被动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和计算Ⅰ0型、Ⅱb 型两种摩擦消能支撑装置在各种变形状态下的单元刚度矩阵[KNL(t)],为摩擦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提供了消能支撑单元的精确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1年01期)
欧海龙[5](2001)在《摩擦消能支撑框架的减震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国内外对摩擦阻尼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综合利用转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耗散地震能量的Ⅱ_b型复合摩擦消能支撑,建立了Ⅰ_o型和Ⅱ_b型两种摩擦消能支撑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摩擦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作了仿真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了摩擦消能支撑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摩擦消能支撑框架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层复形法按照预定目标优化了摩擦消能支撑参数。摩擦消能支撑的静、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Ⅱ_b型摩擦消能支撑的耗能机理明确,耗能减震效果好。借助摩擦消能支撑参数的优化分析,可以经济而有效地实现多高层建筑“大震不倒”或“大震不坏”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1-01-01)
冼巧玲,周福霖[6](2000)在《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滞回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由试验获得的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滞回曲线 ,提出了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滞回模型 ,并用它来拟合试验结果。计算机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 ,所制定的滞回模型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冼巧玲,周福霖[7](1996)在《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减震体系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装有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钢框架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1996年03期)
冼巧玲,周福霖,张传镁,俞公骅[8](1996)在《高层建筑用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设计试验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设计、试验及工作机理分析,并给出了消能支撑减震体系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1996年01期)
朱力,程晓杰,何若全,张耀春[9](1992)在《摩擦消能支撑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层钢结构中普通中心支撑工作性能较差的问题,以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作者设计讨论了一种摩擦型滑动消能支撑。在试验基础上,对其工作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其恢复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这种摩擦消能支撑与普通支撑相比,能够耗散较多的能量,而且支撑中应力始终保持在可控制的弹性范围内。在增加结构延性和消耗能量等抗震特性方面,这种消能支撑是很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4期)
陈宗明,张清[10](1991)在《多层摩擦剪切铰消能支撑框架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层消能支撑框架在共振状态下经受累计达45分钟的强振试验后,在■_(台max)■1.205g,■_(台max)/■_(台滑)=5.85情况下,支撑和框架仍在弹性状态下工作,证明消能支撑能承受■大地震加速度的作用;能很好地保护主体结构框架;推迟框架到比消能支撑产生滑动所需烈■大2.5度时才出现屈服;它的加速度反应只有普通支撑框架的1/3~1╱5。因此,消能支撑是■的减震抗震结构。(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期刊1991年01期)
摩擦消能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了摩擦消能支撑及框架主体结构弹塑性本构关系 ,并给出了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同时 ,对六层钢框架模型做了各种工况下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FEDBF)比抗弯钢框架 (MRF)的地震作用明显降低 ,尤其在强震作用下效果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消能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1].樊长林,张文芳.摩擦消能支撑结构两种减震分析方法对比[C].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07
[2].李向真,欧海龙,程国亮.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
[3].李向真,程国亮,欧海龙.多层复形法在摩擦消能支撑参数优化的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
[4].李向真,欧海龙,于德介,王勇,周福霖.摩擦消能支撑装置非线性刚度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
[5].欧海龙.摩擦消能支撑框架的减震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1
[6].冼巧玲,周福霖.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滞回模型[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2000
[7].冼巧玲,周福霖.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减震体系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6
[8].冼巧玲,周福霖,张传镁,俞公骅.高层建筑用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设计试验和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6
[9].朱力,程晓杰,何若全,张耀春.摩擦消能支撑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
[10].陈宗明,张清.多层摩擦剪切铰消能支撑框架动力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