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下宫颈癌76例临床分析

40岁以下宫颈癌76例临床分析

马计唤[1]2004年在《40岁以下宫颈癌7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院(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医院)和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近9年年轻宫颈癌构成比变化、探讨其病理临床特征及其与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医院和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1994—2002年间收治的76例≤40岁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并以同期收治的≥50岁宫颈癌320例作对照比较(B组)。随机收集两组宫颈癌组织存档石蜡块各30例,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其进行HPV-DNA16/18检测。结果:≤40岁宫颈癌新发病例所占比例,1994—1996年组为8.18%(9/110)、1997—1999年组为15.91%(28/176)、2000—2002年组为21.08%(39/185)(P<0.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宫颈癌所占比例逐渐增高。A组中鳞癌68例占89.47%(68/76),腺癌8例占10.53%(8/76), B组中鳞癌308例占96.25%(308/320), 腺癌12例占3.75%(12/320), 两组中腺癌差异显着(P<0.05) 盆腔淋巴结转移率Ⅰ期A组与B组分别为30.88%(21/68)、10.07%(28/278)两组差异显着(P<0.005); HPV-DNA16/18阳性率 A组所取石蜡块组织为46.67%(14/30),B组所取石蜡块组织为20%(6/30)(P<0.05)差异显着。结论:收治的40岁以下者宫颈癌患者构成比逐渐升高,其原因可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年轻宫颈癌腺癌比例升高,淋巴转移率增高,可能是导致年轻宫颈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对HP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随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警惕年轻宫颈病变,避免漏诊、误诊。

贺红英[2]2014年在《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AH)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叁甲医院收治的3895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H组2539例,AH组135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问卷随访患者的盆底及性功能情况。结果: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少、术后肛门排气快、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半年发生排便异常(便秘)少以及发生性功能障碍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发生尿失禁比较,两组之间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术后远期生活质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EMBASE、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0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短,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少,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评分值低的优势,同时具有术中泌尿道损伤发生率高,术后主要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在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降低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疼痛评分值及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结局指标的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广西区近27年间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85-2011年度广西区23家叁甲医院收治的16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顺位及构成比:顺位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的构成比呈上升的趋势,从1985-1989年度的17.48%上升到至2010-2011年度的56.74%,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的趋势,从30.69%下降到1.75%,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等,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2)好发年龄: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从≥60岁前移至<40岁,呈年轻化态势;子宫内膜癌<60岁的各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有所上升,也存在年轻化态势;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好发年龄无明显改变。(3)地域和职业分布:卵巢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等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城镇高于农村,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农村高于城镇;前10年宫颈癌患者主要集中于城镇,构成比67.1%,后10年却主要集中在农村,构成比52.6%。(4)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和输卵管癌大部分为早期患者(I-II期),分别占66.3%、67.3%、51.4%、73.7%及67.9%;而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数为中晚期(III-IV期)患者,分别占56.2%及53.1%。结论:(1)应重点加强对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妇科肿瘤的防治力度。(2)加大对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相应肿瘤标志物、新的诊治方法的发现和研究力度,提高早期诊治率。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叁甲医院收治的5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66例,开腹组301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少以及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和手术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及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6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复发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叁甲医院收治的1091例临床分期IA1-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55例,开腹组63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左右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术中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多、术后尿失禁发生少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发生排便异常、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宫颈间质侵润深度和淋巴结状态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对照临床试验(CCTs)。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5个对照临床试验(CCTs),共3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复发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王景[3]2014年在《109例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子宫颈癌是除乳腺癌外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腺癌达10%~34%,近年发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2]。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AC)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又因其生长位置隐蔽,常规宫颈癌筛查困难,容易造成漏诊。子宫颈腺癌病理类型众多,部分病理类型如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等局部浸润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复发率高。目前,治疗方式为手术和放化疗。子宫颈腺癌发病年轻化趋势使得手术是否保留卵巢功能争议颇多,且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治疗效果亦争议较大。因此,本研究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于2005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09例子宫颈腺癌病例进行回顾与随访,分析其临床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于2005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颈腺癌109例,查阅病历并随访调查。本资料发病年龄19岁~70岁,中位年龄47岁。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年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分期,Ⅰ期76例,Ⅱ期29例,Ⅲ期3例,Ⅳ期1例。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对数等级检验方法,对于无进展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作为差别显着性判断标准。结果:1年龄本组109例患者,年龄≤40岁患者25例(22.9%),>40岁84例(77.1%),其中>40岁且≤50岁患者46例(42.2%),>50岁且≤60岁患者35例(32.1%),>60岁患者3例(2.6%),结果显示>40岁且≤50岁患者发病率高。2绝经状态本组资料未绝经患者79例(72.5%),绝经30例(27.5%),结果显示子宫颈腺癌在未绝经女性中发病率高。所有患者中,早期病例未绝经68例(62.4%),绝经23例(21.1%);晚期病例未绝经11例(10.1%),绝经7例(6.4%)。临床早晚期患者的绝经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史109例患者中,分娩次数≤2次75例,占68.8%,分娩次数>2次34例,占31.2%。所有患者中,早期病例分娩次数≤2次68例,占62.4%,分娩次数>2次23例,占21.1%;晚期病例分娩次数≤2次7例,占6.4%,分娩次数>2次11例,占10.1%。临床早晚期患者的分娩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87,P<0.05)。4临床表现子宫颈腺癌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本组109例中,异常阴道出血98例,占89.9%,阴道排液43例,占39.4%,显示异常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为主要症状。5术前诊断本组109例患者,106例宫颈活检确诊,3例因活检提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累及腺体行宫颈锥切术确诊。查阅到27例患者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HPV阳性患者21例,感染率为77.8%。查阅到18例患者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hinprepcytologic test,TCT)资料,有7例患者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其中ⅠA期患者2例,ⅠB期患者5例,漏诊率为38.9%。6生存率6.1本组病例总的一年生存率98.2%(107/109),叁年生存率约78.4%(69/88),五年生存率76.4%(26/34)。6.2比较早晚期的术后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子宫颈腺癌的术后生存与临床分期有关。6.3比较年龄≤40岁患者与>40岁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子宫颈腺癌的术后生存与年龄有关。6.4比较分娩次数≤2次患者与分娩次数>2次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子宫颈腺癌术后生存与分娩次数有关。6.5109例患者中,比较未绝经患者与绝经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本组资料中,高分化子宫颈腺癌92例,中分化6例,低分化11例,比较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109例临床资料中,子宫颈非腺鳞癌患者103例,腺鳞癌患者6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生存率,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本组病例中,肿块直径≤4cm患者与肿块直径>4cm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子宫颈腺癌的术后生存与肿块直径大小有关。6.9109例患者中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与>1/2患者比较,两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子宫颈腺癌患者术后生存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6.10本研究109例患者中,手术切缘阳性3例,手术切缘阴性106例,比较两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1本组病例中,有脉管瘤栓患者12例,无脉管瘤栓患者97例,比较两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本组109例手术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1例,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8例,对两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3比较保留卵巢与未保留卵巢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早期患者保留卵巢与未保留卵巢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6.14109例临床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方式11例,开腹手术98例,比较两者的手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5比较单纯手术患者与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有高危因素患者中,单纯手术与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在有高危因素患者中,治疗方式与术后生存相关。6.16比较101例淋巴结清扫术者中,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有关。7术后无病生存率7.1比较早晚期的术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术后肿瘤复发与临床期别相关。7.2比较高中低分化患者术后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109例临床资料中,子宫颈非腺鳞癌患者103例,腺鳞癌患者6例,比较两组的术后DFS,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4本组病例中,肿块直径≤4cm患者61例,肿块直径>4cm患者48例,比较两者的术后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肿块直径大小于子宫颈腺癌肿瘤复发有关。7.5109例患者中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62例,>1/2患者47例,比较两者术后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肌层浸润深度与宫颈腺癌术后肿瘤复发有关。7.6本组病例中,有脉管瘤栓患者12例,无脉管瘤栓患者97例,比较两者的术后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7本组资料中,保留卵巢患者24例,未保留卵巢患者85例,对两者的术后DFS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患者保留卵巢24例,未保留卵巢患者67例,比较早期患者保留卵巢与未保留卵巢两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7.8109例临床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方式11例,开腹手术98例,比较两者的手术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有高危因素患者93例,其中9例单纯手术,84例患者行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比较两者术后DFS无统计学意义(P>0.05)。7.10109例患者中,行淋巴结清扫术者101例,其中25例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76例提示淋巴结未转移,比较两者术后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有关。8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年龄、临床分期、分娩次数、肿块直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对术后生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块直径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肿块直径>4m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低。应用COX回归模型对临床分期、肿块直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对术后无病生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保留肿块直径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肿块直径>4m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风险较肿块直径≤4cm患者高。结论:1本组病例中>40岁且≤50岁患者占42.2%,提示>40岁且≤50岁患者宫颈腺癌发病率较高。2本组病例子宫颈腺癌未绝经患者占72.5%;异常阴道出血占89.9%,阴道排液占39.4%;单纯腺癌发病率为54.1%;表明子宫颈腺癌多发生于未绝经女性,阴道异常出血和阴道排液为最常见的症状,单纯腺癌这一病理类型的发病率高。3对于ⅠA2期、ⅠB期、ⅡA期无高危因素并强烈要求保留卵巢功能的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但应充分告知卵巢转移的风险。4对有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但对术后DFS无改善。5肿块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及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块直径>4cm,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越短。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重视。

孟召静[4]2012年在《宫颈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62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宫颈腺癌发病年龄平均43.34±10.28岁;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者占79.03%(49/62),其次为阴道排液占29.03%(18/62),两者可以并存;宫颈局部呈菜花状、桶状、溃疡、糜烂改变者分别占35.7%、32.9%、12.9%及4.3%;病理类型是单纯粘膜腺癌50.0%(31/62)、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2.9%(8/62)、粘液腺癌9.7%(6/62)、乳头状腺癌9.7%(6/62)、腺鳞癌8.1%(5/62)、透明细胞癌4.8%(3/62)、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偏腺癌及宫颈恶性间质细胞瘤各占1.6%(1/62)。本组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为22.22%。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卵巢移位与否、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输血与宫颈腺癌的生存率显着相关(P<0.05),而年龄、组织学分级及手术前后是否辅以放/化疗则与生存率无显着相关性(P<0.05)。将上述与生存率显着相关的因素纳入COX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有卵巢移位者与生存率显着相关(P<0.05)。宫颈腺癌FIGO分期为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cm、突破深肌层浸润及未保留卵巢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显着低于FIGO分期为Ⅰ期、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cm、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及保留卵巢者(P<0.05)。结论:本组研究宫颈腺癌以阴道出血和(或)阴道排液为主要症状。宫颈腺癌主要病理类型为单纯粘膜腺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粘液腺癌、乳头状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等。宫颈腺癌术前活检有约18.33%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本组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22.22%。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肌层浸润深度可能是宫颈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移位保留卵巢可能未增加早期宫颈腺癌的预后风险。

佚名[5]2005年在《妇科》文中认为内分泌和月经异常 050205 宫腔镜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与小型宫腔内器 质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林学群∥福建医药杂 志.—2004,26(5).—63~64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与小型宫腔 内器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异常 子

张媛媛[6]2014年在《新疆巴楚县宫颈癌筛查及筛查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新疆巴楚县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筛查,了解筛查地区妇女子宫颈癌早诊现状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系统评价多种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探索适合于新疆农村这样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和策略;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酶切信号放大法(Cervista HR HPV DNA)检测HR-HPV在预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对巴楚县6个乡3个镇20-65岁的已婚妇女5045人作为调查对象,自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6月15日期间,采用访谈方式进行妇女基本信息(年龄、职业、学历等)的问卷调查、妇科检查、care HPV检测、薄层制片技术细胞学检查(TCT)检测、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LI)。care HPV阳性、TCT结果为ASC-US及以上病变者、VIA/VILI阳性,其中一项阳性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首先对巴楚县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其次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筛查方法的灵敏度(Se)、特异度(Se)、ROC曲线下面积(AUC)等系统评价各种筛查方法;模拟组合形成几种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对筛查方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探索适于新疆经济落后农村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最后对373例新疆巴楚县调查现场的维吾尔族妇女进行Cervista HR HPV DNA检测的临床验证及评价其对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1.本研究应筛查人数为5000,实际筛查人数为5045人现场完成问卷调查并参加子宫颈癌的筛查,完成率100.9%,筛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63.5%,调查对象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为39.47士9.73岁,查出宫颈癌11例,查出CINII及以上病例为67例,检出率为1.33%,早诊率为85.1%,早治率为73.7%。HPV阳性检出率为9.93%。35岁以上的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30岁以下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发生率低。HPV感染率从40-45岁以后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2.筛查方法的总体特性:VIA/VILI的Se和Sp分别为53.2%和68.7%;TCT的Se和Sp分别为65.6%和85.0%。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TCT检查阳性率也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的Se和Sp分别为85.1%和42.8%,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HPV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也在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的Se和Sp分别为94.2%和77.5%。各筛查方法中,阴道镜灵敏度最高(94.2%),灵敏度其次的为HPV(85.1%),TCT的灵敏度为65.6%,VIA/VILI的灵敏度最低为53.2%。特异度最高的为TCT检查(85.0%)。3.将各种筛查方法模拟组合形成叁类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第一类HPV与TCT组合的叁种方案。HPV初筛TCT分流的曲线下面积(比较HPV与TCT同时检测、TCT初筛HPV分流)最大(0.794);第二类方案中,单独以HPV DNA检测技术作为初筛,Se、Sp分别为85.1%和42.8,单独TCT初筛Se、Sp分别为65.6%和85.0%;第叁类方案中,单独VIA/VILI初筛、VIA/VILI初筛HPV分流方案、VIA/VILI初筛TCT分流方案Se、Sp分别为53.2%、68.7%和40.9%、96.9%和35.1%、99.06%,VIA/VILI初筛HPV分流方案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总体比较各种组合方案,HPV初筛TCT分流的筛查方案ROC曲线下面积最大。4.5045例筛查人群中373例维吾尔族妇女行Cervista HR HPV检测,HR-HPV感染率随细胞学诊断级别、病理级别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73例样本中A9组阳性率在病理阳性及细胞学阳性各个组中均较A5/A6组、A7组感染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新疆巴楚县维吾尔族妇女的CINⅡ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为1.33%,HPV感染率(9.93%)低于中国其他宫颈癌高发地区,35岁以上的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宫颈病变的筛查应在大于30岁的有性生活的女性较为合适,重点是35岁以上年龄段的妇女。2.阴道镜检查诊断价值好于其余3种方法,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农村基层推广困难;TCT检测由于对专业人员及设施要求高,在农村基层很难推广;care HPV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较高仅次于阴道镜检查,由于快速、简便、易行、低廉,能够作为一种有效地初筛方法用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子宫颈癌的预防;肉眼观察(VIA/VILI)适用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宫颈癌筛查。3.HPV初筛TCT分流方法在各种组合方案中对于宫颈癌筛查最有价值。但由于新疆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缺乏,也可选用VIA/VILI初筛care HPV分流的筛查方法。4.Cervista HRHPV DNA检测与care HPV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临床检测HPV高危亚型,可作为一种care HPV检测及TCT检查的灵敏分流方法应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及普查。HR-HPV感染组中,A9组对维吾尔族妇女CIN及宫颈癌的预测有很高的价值。

王泓沄[7]2014年在《中国长叁角地区浸润性宫颈癌和癌前期病变HPV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调查中国长叁角地区(江浙沪地区)浸润性宫颈癌和癌前期病变病人HPV感染型别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4月,收集在浙江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江浙沪叁地共四家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子宫颈癌(ICC)病人,排除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包括HIV、既往有宫颈癌及CIN病史者。收集治疗前的官颈脱落细胞,送上海凯普检测中心进行HPV基因型别检测。分析HPV型别分布的特点及其年龄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结果:收集符合要求病例2181例,其中ICC251例,CIN1930例,未检出HPV病毒200例,感染HPV单一型别1372例,同时感染二种型别454例、叁种型别119例、四种型别29例、五种型别5例、六种型别1例、八种型别1例。平均年龄40.93±11.87岁,最小17岁,最大76岁。江浙沪地区CIN1、2、3和官颈癌HPV感染型别的前5位排序分别CIN1为HPV52、58、16、33、cp型;CIN2为HPV16,58、52、33、31型;CIN3为HPV16、58、33、52、31型;ICC为HPV16、18、58、52、33型。江浙沪地区CIN1发病情况从30-40岁有一个早于高度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持续10年峰值,CIN2峰值早于CIN3及宫颈癌,CIN3与宫颈癌高峰同时出现。宫颈癌在40-44岁和50-54岁有两个峰。结论:1、江浙沪地区宫颈癌高发年龄分别为40-44和50-54岁,CIN的高发年龄为30-39岁,CIN高发年龄早于宫颈癌平均5-10年。2、江浙沪地区CIN1、2、3和宫颈癌HPV感染型别的前5位排序,提示除HPV16、18型外,HPV58和52在该地区宫颈癌发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江浙沪地区高危HPV感染的高发年龄与CIN相当,但早于宫颈癌,符合病毒致癌的流行病学模型。

宋水勤, 张国楠[8]2005年在《年轻妇女宫颈癌16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 6 9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5 3.84 %)。患者的5年生存率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1 0 0 %、78.2 1 %、4 1 .5 3%、2 5 .1 6 %、0。1 1例宫颈原位癌行宫颈锥切术,术后无一例复发。1 2例宫颈癌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术后无一例卵巢发生癌转移。结论: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避免漏诊或误诊。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功能,对Ⅰb2 期或Ⅱb期的早期患者可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

金力[9]2005年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当前治疗与术后随诊模式的研究及P16~(INK4a)与HPVDNA杂交捕获II检测在该病诊断和随诊中的价值》文中提出CIN的当前治疗与术后随诊模式的研究及P16~(INK4a)与HPVDNA杂交捕获Ⅱ检测在CIN诊断和随诊中的价值 研究背景 由于细胞学筛查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同时治疗方法也逐渐标准化:CO_2激光以及LEEP目前已成为治疗CIN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但在行局部破坏性治疗或LLETZ治疗后均有一定数目的复发,因此,加强治疗后的随诊及了解与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与治疗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激光治疗不同级别CIN的预后及细胞学联合阴道镜随诊的模式是否优于单独细胞学,目前国内尚无研究。已有文献报道,LLETZ术后影响CIN复发的因素是复杂、多因素的,各家报道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对于LLETZ切除CIN标本边缘的详细分析以及标本大小、数目等相关因素尚未见报道。采用新的,更为敏感的方法用于术后随诊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目前现有随诊筛查方法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宫颈腺癌发生率目前占所有宫颈发生率的19%-25%,使用目前的筛查方法对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的诊断率较低,是宫颈腺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ACIS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因此,美国ASCCP以及澳大利亚的宫颈病变临床治疗规范中提出对生育年龄、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ACIS或宫颈腺癌IA(1)的患者可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而对于已生育或不再要求生育的妇女可实施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切缘阳性的妇女可进一步锥切,否则行全子宫切除术。在我国ACIS的发生率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实施保留生育能力手术的妇女为数不多,因此,对于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ACIS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诊模式及预后的研究,对如何管理年轻ACIS患者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露[10]2012年在《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妇女中位居第叁,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近年来随着癌前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宫颈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相比,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近4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年轻宫颈癌患者及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各病理因素与年轻宫颈癌预后的关系,从而引起妇科医生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重视,使其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达到降低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率及提高其生存率的目的。方法:选取2008年7月25日~2011年12月16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认为宫颈癌临床资料,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将其中年轻宫颈癌患者(≤40岁)12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中老年患者(>40岁)12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表现、宫颈形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脉管瘤栓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各病理因素与年轻宫颈癌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分析研究组及对照组之间不同因素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年轻宫颈癌患者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农村患者分别占67.7%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孕次≥3分别为58.1%和75.8%,产次≥3分别为9.7%和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有流产史者分别为70.2%和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轻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者分别为67.7%和41.9%,为宫颈肿物者分别为81.5%和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轻与中老年患者家属中有癌肿病史者分别为14.5%和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者分别为79.8%和62.9%,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6.6%和16.1%,年轻宫颈癌患者淋巴转移率较高,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存在脉管瘤栓者有25.0%、7.3%,年轻组所占比例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年轻宫颈癌患者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在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宫旁转移、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阴道残端受侵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9年轻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与脉管瘤栓、肌层浸润、阴道残端病变有关。有脉管瘤栓、深肌层浸润、阴道残端受侵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宫旁浸润、阴道残端病变是影响年轻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宫旁浸润、阴道残端病变的患者生存率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宫旁浸润、阴道残端病变均不是影响年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原因可能与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较早、性生活紊乱、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2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宫颈肿物,但有部分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应予以重视。3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相比,年轻宫颈癌患者病理学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临床分期较早、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脉管瘤栓患者比例较高。4年轻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与脉管瘤栓、肌层浸润、阴道残端受侵有关。5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宫旁浸润、阴道残端病变是影响年轻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宫旁浸润、阴道残端病变是影响年轻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但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6加强女性健康卫生教育,普及宫颈癌前筛查,对宫颈癌患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年轻宫颈癌的治疗要同时遵循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原则,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40岁以下宫颈癌76例临床分析[D]. 马计唤.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2]. 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D]. 贺红英.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3]. 109例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研究[D]. 王景. 河北医科大学. 2014

[4]. 宫颈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孟召静. 福建医科大学. 2012

[5]. 妇科[J]. 佚名. 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 2005

[6]. 新疆巴楚县宫颈癌筛查及筛查策略的研究[D]. 张媛媛. 新疆医科大学. 2014

[7]. 中国长叁角地区浸润性宫颈癌和癌前期病变HPV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D]. 王泓沄. 浙江大学. 2014

[8]. 年轻妇女宫颈癌169例临床分析[J]. 宋水勤,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9].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当前治疗与术后随诊模式的研究及P16~(INK4a)与HPVDNA杂交捕获II检测在该病诊断和随诊中的价值[D]. 金力.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

[10]. 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D]. 刘露. 河北医科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40岁以下宫颈癌7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