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塑性论文_梁春华,熊鹏飞,姜袁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模型,疲劳,损伤,奥氏体,各向异性,加载。

循环塑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春华,熊鹏飞,姜袁[1](2019)在《循环荷载下混凝土耗散能及塑性应变演化动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尺寸为300 mm×300 mm×300 mm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加卸载过程中混凝土耗散能及塑性应变随加卸载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应变速率下耗散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应变速率下耗散能则逐渐增大;耗散能与试件破坏程度密切相关,耗散能越大试件破坏所呈现出的结构面越多,破坏程度越大;在整个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混凝土的塑性应变增量较为稳定,与耗散能不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加卸载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塑性应变几乎均匀增加,且与加载速率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杨雪梅,吴杰,王佳萍[2](2019)在《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蠕变特性及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的蠕变行为,实现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本文测试了香梨果肉组织在3种较低应力水平下循环压缩的蠕变-回复特性,采用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分别对所有循环压缩时的各蠕变-回复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了2种模型各参数在不同循环压缩时的变化及显着差异性,最后基于2种模型采用合适的模型参数分别构建了预测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方程。结果表明: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都可以较稳定拟合香梨各次循环压缩时的蠕变-回复曲线,拟合度不仅较高且基本相同,蠕变段和回复段拟合的决定系数R~2平均值分别为0. 983和0. 979;从2种模型构建的预测方程对香梨果肉循环压缩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比较来看,黏弹塑模型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在30次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预测相对误差仅为5. 66%,更适用于预测香梨果肉疲劳失效。(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潇旋,李涛,李舰,张涛[3](2019)在《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双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BM模型及弹塑性双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在静态及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非饱和土各向异性的弹塑性双面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反映各向异性的硬化参量,通过各向异性参量的初始值来反映初始各向异性,利用旋转硬化法则来描述循环加载过程中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模型含有一个边界面和一个加载面,二者在应力空间中按照等向硬化、运动硬化以及旋转硬化法则来进行演化。同时,采用径向映射法则和移动的记忆中心来反映非饱和土的循环塑性特征。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的比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以及动态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陈建云,陆大敏,莫德凯,匡正,张克实[4](2019)在《对称拉压循环对HRB400E钢弹塑性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HRB400E钢在单向拉伸、拉压循环和循环后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0.3%、0.4%、0.5%、0.6%、0.7%、0.8%、0.9%和1%八种对称应变幅对HRB400E薄壁圆管试件施加100周次拉压循环载荷,循环后施加单轴拉伸载荷直至试件断裂。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循环加载过程中HRB400E钢前10周应力应变曲线曲率明显变小,峰值应力明显下降,呈现循环软化特性,随着应变循环幅值的增大,循环滞回曲线稳定所需循环周次逐渐减小。HRB400E钢在不同应变幅循环后的拉伸弹性模量均出现下降,下降幅度约为3%~8%,屈服应力会随着预循环应变幅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预循环应变幅增大材料的硬化效应有所减弱。与单轴拉伸相比,循环后拉伸的强度极限和断裂应变无明显变化,塑性变形能力没有明显下降,破坏为典型的塑性剪切断裂模式,薄壁圆管试件断口中的断裂纤维区和剪切唇区位于接近管壁处,断面径向中部的断裂扩展区中,在大韧窝周围存在多个较小韧窝。(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俊,李志伟[5](2019)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较好描述损伤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明确动态循环荷载对其损伤本构关系的影响,利用经典黏弹塑性流变理论,在Burgers黏弹性模型上串联一个黏塑性元件,并根据损伤力学应变等效原理,建立了一个能体现动态循环荷载作用特点及能考虑加载频率影响的沥青混合料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同时进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加载频率、环境温度、应力水平、沥青用量及沥青种类对混合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标定模型参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不仅能较好描述沥青混合料在动态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还能体现加载频率、环境温度及荷载水平等因素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模型参数意义明确、规律性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彭剑,高毅,代巧,王颖,李凯尚[6](2019)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载荷下的疲劳与循环塑性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拉-拉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和循环塑性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应变幅、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的差异划分高、低应力区:在高应力区,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大,存在显着的循环塑性变形,疲劳寿命短;在低应力区,循环塑性变形累积有限,疲劳寿命显着增加。通过失效区域的显微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发现:在高应力区断口附近产生了大量的孔洞,断口以韧窝为主要特征;在低应力区存在疲劳裂纹,其扩展方向垂直于加载方向,断口由起裂点、疲劳裂纹扩展区、过渡区和快速断裂区组成。316L奥氏体不锈钢高应力区为循环塑性变形主导区,失效形式为循环塑性累积产生的韧性失效;低应力区为疲劳主导区,失效形式为疲劳裂纹扩展失效。(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刚,李建,方涛,阚前华,康国政[7](2019)在《U75VG钢轨钢与温度相关的循环塑性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轴拉伸试验和循环塑性变形试验研究了U75VG钢轨钢在不同温度(25,300,600℃)时的单轴拉伸性能以及循环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应变控制循环载荷下,25℃时U75VG钢轨钢表现出循环软化特性,300℃时在动态应变时效作用下表现出循环硬化特性,600℃时动态应变时效作用消失,表现出更明显的循环软化特性;在应力控制循环载荷下,U75VG钢轨钢在不同温度下均表现出明显的棘轮行为特征,棘轮应变速率随平均应力或应力幅的增加而增大,在300℃时棘轮应变演变呈现出准安定状态,在600℃时随着平均应力或应力幅的增加棘轮应变加速增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宋炳毅,孟宝,万敏[8](2019)在《金属薄板循环塑性强化模型及实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薄板塑性成形及回弹预测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强化模型能否对材料变形行为准确描述。梳理了各向同性强化模型、随动强化模型、旋转强化模型、畸变强化模型以及各类微观强化模型,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并讨论了标定强化模型中材料参数的各类循环加载实验方法。针对强化模型参数识别的问题,总结了常用的参数标定方法,分析了影响识别精度的因素。最后,介绍了不同强化模型在回弹预测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高源,刘海笑,李洲[9](2019)在《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塑性模型的显式积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的边界面模型,利用修正广义Mises方法将其推广至叁维应力空间中,引入与状态相关的剪胀函数,采用历史最大加载面硬化准则,以反映饱和砂土排水条件下刚度变化、剪胀剪缩等特性。结合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的思想,建立了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模型的显式积分算法流程。借助有限元软件子程序接口,将该算法流程开发到有限元软件中,通过建立土体单元数值模型,对Toyoura砂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下的叁轴试验工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对模型进行积分,能够准确有效地模拟砂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砂土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均展现的剪胀剪缩现象,验证了显式积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设置不同的增量步长,验证了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对于较小应变增量步的高度稳定性和收敛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乔永强,李海旺,张洁,宋夏芸,晁阳[10](2019)在《循环轴向加载钢管塑性铰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震作用下螺栓球网格结构杆件塑性铰超低周疲劳断裂问题,设计了两端带螺栓球节点的圆钢管组合试件模型。对叁种高强螺栓的管球组合试件进行了大位移循环加载试验,开展了螺栓球网格结构杆件塑性铰位置、范围、形状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端带螺栓球节点的圆钢管杆件中部首先进行塑性变形;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塑性变形区域不断沿杆件轴向扩展,杆件塑性铰在拉荷载下缩颈,在压荷载下截面椭圆化,中部区域刚度退化形成凹陷,最终开裂;塑性铰产生的位置在距杆件中点截面直径大小的高度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循环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了解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的蠕变行为,实现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本文测试了香梨果肉组织在3种较低应力水平下循环压缩的蠕变-回复特性,采用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分别对所有循环压缩时的各蠕变-回复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了2种模型各参数在不同循环压缩时的变化及显着差异性,最后基于2种模型采用合适的模型参数分别构建了预测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方程。结果表明: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都可以较稳定拟合香梨各次循环压缩时的蠕变-回复曲线,拟合度不仅较高且基本相同,蠕变段和回复段拟合的决定系数R~2平均值分别为0. 983和0. 979;从2种模型构建的预测方程对香梨果肉循环压缩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比较来看,黏弹塑模型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在30次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预测相对误差仅为5. 66%,更适用于预测香梨果肉疲劳失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塑性论文参考文献

[1].梁春华,熊鹏飞,姜袁.循环荷载下混凝土耗散能及塑性应变演化动态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2].杨雪梅,吴杰,王佳萍.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蠕变特性及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潇旋,李涛,李舰,张涛.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双面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陈建云,陆大敏,莫德凯,匡正,张克实.对称拉压循环对HRB400E钢弹塑性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9

[5].张俊,李志伟.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彭剑,高毅,代巧,王颖,李凯尚.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载荷下的疲劳与循环塑性行为[J].金属学报.2019

[7].杨刚,李建,方涛,阚前华,康国政.U75VG钢轨钢与温度相关的循环塑性变形行为[J].机械工程材料.2019

[8].宋炳毅,孟宝,万敏.金属薄板循环塑性强化模型及实验研究进展[J].精密成形工程.2019

[9].高源,刘海笑,李洲.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塑性模型的显式积分算法[J].岩土力学.2019

[10].乔永强,李海旺,张洁,宋夏芸,晁阳.循环轴向加载钢管塑性铰性能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微观偶应力云图:(a)重复剪切固结下轴向变形曲线不同温度下使纤维断裂脱落后的材料产生...多次循环塑性变形技术制备的不...多次循环塑性变形技术制备的Mg...粉土路基土循环塑性应变的预测...

标签:;  ;  ;  ;  ;  ;  ;  

循环塑性论文_梁春华,熊鹏飞,姜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