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物质论文_付逸群,于颖敏,马瑞遥,闵晓璇,靳策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物质,生物,喀斯特,蛋白,褐藻,蓝靛。

生物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付逸群,于颖敏,马瑞遥,闵晓璇,靳策[1](2019)在《海洋来源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陆地的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使得海洋真菌的代谢途径和代谢方式奇特,从而产生多种功能的活性成分。本文针对不同来源的海洋真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80余个活性化合物进行综述,旨在对解决绿色医药和农药问题以及后续的科研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彭晓玲,孟范平,张倩,杜树豪,段伟艳[2](2019)在《氧化石墨烯对淡水微藻生长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氧化石墨烯(GO)的水环境风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湖泊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limnetica)为研究对象,探究了GO对淡水微藻生长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碳水化合物、总蛋白质、总脂)的影响.结果表明,GO对2种微藻具有中等毒性,72h EC_(50)值分别为25.63和48.44mg/L.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GO纳米片层既能附着于藻细胞表面也能进入藻细胞内部,造成藻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变化,包括:质壁分离;叶绿体收缩;淀粉粒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较低浓度(10mg/L)GO会促进微藻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合成;而较高浓度(100mg/L)GO暴露下,2种微藻的类胡萝卜素和斜生栅藻叶绿素a的含量显着降低.2种浓度的GO总体上刺激了藻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这是污染胁迫下的一种主动防御机制;而较高浓度GO造成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降低,可能原因是细胞中储能物质由淀粉向中性脂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谭传波,田华,赖琼玮,陈劲松[3](2019)在《鲜榨山茶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鲜榨山茶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脂肪酸组成以及多酚、黄酮、原花青素、总叁萜和木脂素含量。鲜榨山茶油脂肪酸组成符合GB 11765—2003《油茶籽油》要求,且鲜榨山茶油中含有少量花生四烯酸、DHA和神经酸。鲜榨山茶油中多酚含量271.6 mg/kg,黄酮含量157.2 mg/kg、原花青素含量1.40 mg/g、总叁萜含量1.25%、木脂素含量180.0 mg/kg,是一种高质量食用油。(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4](2019)在《用于稳定油包水乳液及控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山梨醇酐聚酯复合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揭示一种在水包油包水(W/O/W)乳液中的组合物,其组成成分包括:(a)含H2O的连续水相;(b)分散在连续水相间的油相或油壳;以及(c)用于稳定连续水相和油相(或油壳)界面的亲水性聚合物,使其形成水包油(O/W)乳液。油相或油壳包括:(i)油、(ⅱ)分散在油或油壳内的内部水相,以及(ⅲ)一亲脂性山梨醇酐-聚酯复合体,可稳定油和内部水相之间的界面,以形成油包水(W/O)乳液。(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张思敏,彭博,王星煜,林松毅[5](2019)在《有序阵列多孔膜的制备及其对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蛋白质、酶、细胞、纳米粒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微形态因其在化学与生物检测、催化、营养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固体表面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中,蛋白质修饰和固定化是应用于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等多个领域的特殊重要技术。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是蛋清的主要蛋白成分,对免疫和各种疫苗及生物药物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卵清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固定和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了实现蛋白质的固定化,人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如top-town技术、光刻技术、胶体晶体和微相分离自组装方法。利用胶体光刻技术,在溶液表面制备了无定形碳酸钙(ACC)和镶嵌方解石蜂巢状薄膜。Lynne Regan报道了一种工程表面活性生物膜蛋白构建块方法,用于将蛋白固定在表面。Amir Fahmi采用双嵌段共聚物囊泡自旋包覆溶液的方法在薄膜上制备金属微纳米结构。在这些高度集中的技术中,有些物理技术总是需要昂贵的设备,有些方法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从而阻碍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直观、方便、经济的方法来实现蛋白固定化。水滴模板法可以制备微米级和纳米级有序多孔薄膜,并将其归因于水滴的自组织行为。伴随着低沸点有机溶剂的蒸发,膜表面水蒸汽迅速冷却,水珠随之凝结。该技术采用无毒水滴作为模板,无需去除模板,操作简单,能耗低,效果明显。因此,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水滴模板法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蛋白质捕获技术。结果我们成功制备了有序多孔膜,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所得多孔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和接触角测量,表征了多孔膜的热稳定性和表面润湿性。并证实聚合物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含量和湿度对自组织微孔膜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证实卵清蛋白被吸附到多孔膜中。结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一种简便和通用的方法来制备有序多孔膜,这种多孔膜可有效捕获卵清蛋白,实现蛋白的固定化。在食品、材料、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胡廷花,于应文,徐震,毛文娅,穆靖轩[6](2019)在《云贵地区饲用灌木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饲用灌木具高蛋白、低纤维、高矿质及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畜禽主要植物蛋白饲料,在草地畜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云贵地区常见饲用灌木的种类、营养价值及几种饲用灌木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用价值,评述了该区域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且已有系统研究的饲用灌木。分析得知,该区域粗蛋白含量大于20%,属优良蛋白饲料的豆科灌木有槐兰属(Indigofera)、合欢属(Albizia)、苦参属(Sophora)和紫穗槐属(Amorpha)及桑科构属(Broussonetia)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粗蛋白与粗纤维比小于1,适口性较好的灌木为桑科蒙桑(Morus mongolica)、鸡桑(M. australis)等;属优良矿质饲料的灌木有豆科山蚂蝗属(Desmodium)、羊蹄甲属(Bauhinia)和槐兰属,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和栒子属(Cotoneaster)及桑科桑属(Morus);属优良氨基酸饲料的灌木有豆科槐属(Sophora);富含黄酮类、鞣质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及抗菌、抗氧化等药用价值的灌木有马钱科醉鱼草属(Buddleja),蔷薇科悬钩子属、蔷薇属(Rosa)和火棘属(Pyracantha)及藤黄科金丝桃属(Hypericum)。由此,提出饲用灌木未来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降低饲用灌木体内抗营养因子效应,加强野生饲用灌木引种驯化,研制灌木饲料的科学生产技术,明晰主要科属灌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为云贵地区饲用灌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邹世辉[7](2019)在《蒲公英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蒲公英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是中国卫生部明确规定的药食同源植物。现代医学的很多研究将蒲公英的药理功效开阔为抑菌抗炎、保肝利胆、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保护肠胃、提高免疫力、改善皮肤病等多种功效。蒲公英凭借其资源储量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药食两用并可以长期食用的安全性等优势,近年来在功能性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蒲公英体内活性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功能特性、应用开发并展望其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为蒲公英活性物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仪欣,佟长青,李伟[8](2019)在《褐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褐藻中含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褐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包含蛋白、氨基酸类、多糖类及其他物质,并对其抗氧化性、抗肿瘤、抗疲劳、防止肝损伤、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血脂血糖等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4期)

孙晶[9](2019)在《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蓝靛果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种的选育、综合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以蓝靛果栽培品种‘蓝鸟’‘蓓蕾’及野生蓝靛果为材料,比较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测定各品种成熟果实提取液中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分析DPPH、FRAP、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蓝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多,其体积分数为2.49%;按照类黄酮、总酚及花色苷的含量由高到低排序,3个品种依次为‘蓓蕾’、野生、‘蓝鸟’。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蓓蕾’果实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野生蓝靛果,‘蓝鸟’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靛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着相关性,其中,类黄酮含量与·OH清除能力相关系数最大,即蓝靛果果实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最强。综上可知,‘蓓蕾’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个蓝靛果品种强,适宜进行加工及内含物提取利用,是制备抗氧化剂的优良材料。(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陈诗豪,李正阳,陈佳露,张元卿,魏育明[10](2019)在《品种与栽培条件对小麦籽粒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4个四川省主推小麦品种连续2年2地在不同施氮时期、施氮量、播期、施磷量条件下,测定小麦籽粒中生物活性物质植酸、γ–氨基丁酸、总酚含量的变化,期望找到提高小麦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合理的栽培措施。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施氮量、施氮时期、播期、施磷量等栽培措施只部分影响或不影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另外施氮量和施磷量的互作效应也会对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产生显着影响。绵麦51的γ-氨基丁酸和总酚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低于其他品种。在四川地区选用品种绵麦51,将150 kg hm~(–2)纯氮氮肥、75 kg hm~(–2) P_2O_5的磷肥全作底肥一次施用,于10月29日播种可获得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最佳的小麦籽粒。(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生物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掌握氧化石墨烯(GO)的水环境风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湖泊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limnetica)为研究对象,探究了GO对淡水微藻生长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碳水化合物、总蛋白质、总脂)的影响.结果表明,GO对2种微藻具有中等毒性,72h EC_(50)值分别为25.63和48.44mg/L.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GO纳米片层既能附着于藻细胞表面也能进入藻细胞内部,造成藻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变化,包括:质壁分离;叶绿体收缩;淀粉粒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较低浓度(10mg/L)GO会促进微藻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合成;而较高浓度(100mg/L)GO暴露下,2种微藻的类胡萝卜素和斜生栅藻叶绿素a的含量显着降低.2种浓度的GO总体上刺激了藻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这是污染胁迫下的一种主动防御机制;而较高浓度GO造成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降低,可能原因是细胞中储能物质由淀粉向中性脂转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付逸群,于颖敏,马瑞遥,闵晓璇,靳策.海洋来源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

[2].彭晓玲,孟范平,张倩,杜树豪,段伟艳.氧化石墨烯对淡水微藻生长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谭传波,田华,赖琼玮,陈劲松.鲜榨山茶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9

[4]..用于稳定油包水乳液及控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山梨醇酐聚酯复合体[J].乙醛醋酸化工.2019

[5].张思敏,彭博,王星煜,林松毅.有序阵列多孔膜的制备及其对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胡廷花,于应文,徐震,毛文娅,穆靖轩.云贵地区饲用灌木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物质[J].草业科学.2019

[7].邹世辉.蒲公英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8].张仪欣,佟长青,李伟.褐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J].农产品加工.2019

[9].孙晶.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较[J].经济林研究.2019

[10].陈诗豪,李正阳,陈佳露,张元卿,魏育明.品种与栽培条件对小麦籽粒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和FITC@SiO2水溶液(2×10-6M)...标记纳米纤维素的示意图不同恢复措施不同演替阶段地表根系长...技术流程图Fig1.3Sch...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土壤、根际及根内主要菌门的相对丰度...

标签:;  ;  ;  ;  ;  ;  ;  

生物活性物质论文_付逸群,于颖敏,马瑞遥,闵晓璇,靳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