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燕兰[1]2017年在《两种保健食品原料来源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对两种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中药-蒙古黄茜(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isao)和栀子花(the flower of Gardenia jasmino idesEllis)的化学成分及初步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对蒙古黄芪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及鉴定,从中得到十四个化合物,包括五个环菠萝蜜烷型叁萜皂苷,即Astragaloside Ⅰ(1)、Astragaloside Ⅱ(2)、Isoastragaloside Ⅱ(3)、Isoastragaloside Ⅰ(4)、Astragal oside Ⅳ(5),两个羽扇豆烷型叁萜羽扇豆酮(6)、白桦脂醇(7),四个黄酮类化合物(±)-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8)、Isomucronulatol7-glueosid(9)、7,3 '-diohydroxy-5 '-methoxisofiavone(10)、毛蕊异黄酮苷(12),两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一个酰胺类化合物(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叁醇(11)。从中可看出Cycloartane型叁萜为其主要成分。对栀子花的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 11个化合物,包括九个Cycloartane型叁萜类化合物以及两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叁个为新的 Cycloartane 型裂环叁萜,即 Dikamaliartane G(15),Dikamaliartane H(16),DikamaliartaneⅠ(17),一个已知的 Cycloartane型裂环叁萜 DikamaliartaneD(18),两个已知的Cycloartane型叁萜栀子花甲酸(19)和栀子花乙酸(20),叁个已知的五环叁萜熊果酸(21)、铁冬青酸(22)、3β-6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3),以及两个已知的环烯醚萜Aglucone(24)和Cyclopenta(25)。对上述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技术(核磁、质谱、红外等)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这两味中药中的特征成分-Cycloartane型叁萜进行的体外抗肝损伤药理活性研究,发现一些化合物表现出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阐明这两种中药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李锐[2]2005年在《中药黄芪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慈竹茹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概述了黄芪属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第二、叁部分为实验论文,分别报道了黄芪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和慈竹茹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一部分综述,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归纳总结出了黄芪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及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内容。对黄芪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部分黄芪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内容包括中药黄芪的资源现状调研、不同产地黄芪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黄芪总皂苷及黄芪总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黄芪甲苷纯品的大量制备工艺研究、黄芪总皂苷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以及黄芪总皂苷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的撰写。第一章,建立了黄芪总多糖、黄芪总皂苷、黄芪甲苷等指标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不同产地的膜荚黄芪各指标成分的差异。第二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药材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黄芪中的叁萜类、黄酮类等化合物得到了较好的分离。通过标准品对照、紫外光谱分析以及多级质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鉴定了14个成分,分别是: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芒柄花苷(2)、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吡喃葡萄糖苷(3)、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5)、黄芪甲苷(6)、黄芪皂苷II(7)、异黄芪皂苷II(8)、芒柄花素(9)、黄芪皂苷I(10)、异黄芪皂苷I(11)、蔗糖(12)、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O-丙二酸酯(13)和乙酰黄芪皂苷I(14)。经对比发现,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近缘性提供了化学成分上的依据。同时还对黄芪中主要成分叁萜皂苷及黄酮的电喷雾电离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第叁章,根据预实

乌日汗[3]2012年在《黄芪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提出黄芪原名为“黄蓍",首载于我国古代第一部本草着作《神农本草经》。黄芪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目前仍为中医、蒙医和其他民族医药系统中的最常用药之一,是我国着名的民族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膜荚黄芪(Astragahss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我国从未间断对药用黄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分类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等内容。在分类学的权威着作Flora of China中,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被认为是同一个物种。鉴于黄芪在医药上的重要价值及其所存在分类学争议,本研究试图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黄芪的分类学问题,为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代谢组学属于系统生物学范畴。它与传统民族药物化学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不再以分离鉴定植物中的某一单体成分为研究目的,而是从整体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植物中的所有小分子物质,并研究其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本研究在民族植物学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代谢组学方法,研究4种药用黄芪: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北蒙古黄芪和一个未鉴定种(Astragalus sp.,用L表示)。通过研究得到了15个黄芪样本的代谢指纹图谱,并鉴定出19个化合物的结构式,包括6个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和13个叁萜皂苷类化合物。代谢组学方法不仅可以从整体出发研究植物样本的代谢轮廓,还可以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为解决植物分类问题提供依据。本研究中,我们共筛选出了11个可作为不同居群黄芪分类依据的特征性化合物。这些特征性化合物之所以有植物分类学意义,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种类药用黄芪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发现它们在4种药用黄芪中的平均含量有一定趋势,即蒙古黄芪>北蒙古黄芪>膜荚黄芪>A. sp.(L)。使用代谢组学手段研究分类学问题的方法有一定可行性,可将其运用于其它植物的分类问题中,能作为化学分类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膜荚黄芪(Astragahss membranaceus)应处理成不同的物种,不应该合并;北蒙古黄芪的地位存疑,可能应该归并;蒙古黄芪中特征性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膜荚黄芪,建议在引种栽培实践中应以蒙古黄芪作为主要栽培种。本研究意在将现代研究手段应用于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中,使用了代谢组学手段研究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药——黄芪,为其种质资源保存、遗传多样性保护、质量控制、原植物分类和鉴定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对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药用黄芪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罗舟, 苏明智, 颜鸣, 史国兵, 赵庆春[4]2012年在《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蒙古黄芪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毛蕊异黄酮(2)、(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染料木素(4)、芒柄花苷(5)、毛蕊异黄酮苷(6)、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8)、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9)、黄芪甲苷(10)、异黄芪皂苷II(11)、黄芪皂苷VIII(12)、腺嘌呤(13)、鸟嘌呤核苷(14)、尿嘧啶核苷(15)、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孙微[5]2009年在《蒙古黄芪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icus(Bge)His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调动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心脏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延缓衰老等。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叁萜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以及氨基酸类等。本研究论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对蒙古黄芪进行了化学成分、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如下:1、黄芪理化性鉴定:对黄芪药材进行了形状鉴别,显微鉴别,溥层色谱鉴别及各项检查均符合国家药典规定标准。2、通过黄芪总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纯化考察,得到最佳有效组分的制备工艺。6倍生药量的70%乙醇提取,提取3次,每次2小时,得到了最佳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3、含量测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HPLC-ELSD法对黄芪总皂苷、黄芪甲苷以及(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4、有效成分: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Ⅰ);黄芪甲苷(Ⅱ);黄芪皂苷Ⅶ(Ⅲ);环黄芪皂苷E(Ⅳ)。并从中确定化合物Ⅰ,Ⅱ为药材质量控制的对照品。

孙洁, 张蕾, 张晓拢, 闫瑞卿, 柴欣[6]2013年在《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蒙古黄芪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车轴草素(1)、芒柄花素(2)、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3)、毛蕊异黄酮(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黄芪皂苷Ι(8)、乙酰黄芪皂苷Ι(9)、黄芪皂苷ΙΙ(10)、异黄芪皂苷ΙΙ(11)、腺嘌呤(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结论此次从蒙古黄芪中主要分离得到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田华, 邓雁如, 周坤, 丛慧源[7]2016年在《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蒙古黄芪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现代波谱技术来确定其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芒柄花素(3),千层纸素-A(4),汉黄芩素(5),毛蕊异黄酮(6),腺嘌呤核糖核苷(7),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8),(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9),黄芪皂苷Ⅱ(10),异黄芪皂苷Ⅱ(11),D-3-甲氧基-手-肌醇(12)。结论: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获得。

王玲丽, 丰华玲, 杨柯, 滕红梅, 胡正海[8]2017年在《黄芪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黄芪具有广泛食疗价值,是我国叁级保护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中药黄芪正品的原植物,其干燥根含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皂苷、氨基酸及其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生肌、脱肿利水及其延缓衰老等各种药理功效。为加强黄芪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本研究综述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的分类学位置、植物形态及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物学特征、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以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黄芪以后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玲[9]2008年在《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研究》文中提出黄芪是一种传统中药,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益气补中之功效。主要用于食少便塘,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创口久不愈合,是临床常用中药。本论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黄芪的植物学、植物资源的研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概况,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第二部分黄芪的实验研究1.对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分离,从黄芪中分离得到2个异黄酮类成分,经鉴定分别为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2.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出黄芪中异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3.对黄芪的有效部位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进行富集,总皂苷含量达40%以上,并以芒柄花素为对照品,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经测定其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达到50%以上。4.进行了黄芪药材的LC指纹图谱研究。采用HPLC检测方法,分别采用蒸发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对同一产地10批药材和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指纹图谱。5.通过将有效部位对大鼠进行灌胃,一定时间后分别取血及各个脏器,用LC-MS联用仪对其进行检测,确定入血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成分奠定了基础。6.建立黄芪石油醚提物的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GC-MS法测定黄芪石油醚提物中的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第叁部分:工作总结

万燕晴[10]2015年在《基于化学成分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题依据:黄芪为我国的常用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有关黄芪质量的评价已有很多的研究,主要包括外观性状评价、生物效应评价和化学成分含量评价。在化学成分含量评价方面,很多研究主要集中于黄芪中的有效物质黄酮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性分析,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黄芪中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不能综合全面反应药材的质量差异;而且评价影响黄芪质量的因素往往只涉及了单一因素,如不同产地或不同种植方式,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少。本研究从化学角度评价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同时选取了黄芪药材中的10种化学成分作为研究指标,从不同基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和黄芪的不同器官这五方面对黄芪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本研究确立了样品制备和10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目的:通过同时测定黄芪中黄酮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基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和黄芪的不同器官的差异性。进而对黄芪药材的实际生产加工与应用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建议。方法:建立样品的制备与测定方法。采集不同基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和黄芪的不同器官,作为研究样品。测定黄芪中10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包括6种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成分1)、芒柄花苷(成分2)、(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苷(成分3)、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苷(成分4)、毛蕊异黄酮(成分5)、芒柄花素(成分6)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皂苷Ⅳ(成分7)、黄芪皂苷Ⅲ(成分8)、黄芪皂苷Ⅱ(成分9)、黄芪皂苷Ⅰ(成分10),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含量,从多成分化学差异性角度评价药材的差异性。结果:1.样品的制备方法:取黄芪中粉约1.5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60m1,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样品检测方法:流动相为乙腈(A)-水(B),体积流量1.0mL/min,蒸发光检测器参数:N2压力为23psi,雾化温度为35℃,汽化温度为50℃,增益值为5.0,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紫外检测波长230nm,柱温25℃,梯度洗脱:0-8min,20%A;8-15min,30%A; 15-30min,43%A;30-40min,60%A; 40-50min,100%A; 50-60min,100%A; 60-65min,20%A,进样量20u1。2.不同基源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测定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两种不同基源黄芪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前者中的含量高于后者的成分有成分1、成分2、成分3、成分4、成分6、成分7和成分9等7个成分;后者中的含量高于前者的有成分5、成分8和成分10。该研究结果支持《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发展优质蒙古黄芪的合理性建议,且商品以蒙古黄芪为主。3.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测定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的栽培和野生两种种植方式黄芪的中的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蒙古黄芪相比,成分1、成分3、成分4、成分6、成分7、成分8、成分9、成分10的含量均是野生芪高于栽培芪,成分2、成分5的含量是栽培芪高于野生芪。野生和栽培膜荚黄芪相比,成分1、成分2、成分3、成分4、成分5、成分6、的含量均是野生芪高于栽培芪;成分7、成分8、成分9、成分10含量均是栽培芪高于野生芪。4.不同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选取了山西、内蒙、陕西省份的野生蒙古黄芪,山西、甘肃、内蒙省份的栽培蒙古黄芪,山西、河北、山东的栽培膜荚黄芪,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芪中的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来自不同产地的同一基源同一生长方式的黄芪质量有所差异。山西、陕西、内蒙的野生蒙古黄芪的差异不大;对栽培蒙古黄芪,山西产地的黄酮类成分最高,甘肃产地的皂苷类成分最高;栽培膜荚黄芪以山西沁县中化学成分含量最高。5.不同商品等级黄芪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对不同等级应县黄芪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成分1、成分2、成分4、成分5、成分6等5种黄酮类成分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不一致,成分3在不同等级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与成分1一致。6种黄酮含量累积之和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等>二等>叁等>四等>一等。成分8、成分9、成分10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不一致,成分7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与成分9一致。4种皂苷含量累积之和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等>四等>叁等>二等>一等。测定结果较复杂,难以表现出规律性,因划分等级以直径为指标,存在同一植株的主根与侧根被分在不同等级里,同一条根上下段被分开等现象,所以导致不同的等级药材来源比较混乱。5.黄芪植株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对黄芪植株不同部位包括叶子、地上茎、地下茎、芦头、主根、侧根、须根中的6种黄酮类成分和4种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叶子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累积之和最高,地下茎中的最低。主根、侧根和须根中的皂苷类成分的含量依次增高,黄酮类成分则相反。结论:1.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稳定性强,可用于对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2.蒙古黄芪的质量要优于膜荚黄芪,符合目前市场上主流商品为蒙古黄芪的现状。3.野生种植方式的黄芪药材质量优于栽培黄芪。4.产地对黄芪化学成分含量有影响,在适宜产区内,具体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化学成分含量。5.黄酮类物质与黄芪等级的关系规律性不强,但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基本是随着等级的降低而升高。6.叶子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甚至高于目前被作为药用部位的根部,因此叶子有很大的开发前景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两种保健食品原料来源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D]. 王燕兰. 浙江大学. 2017

[2]. 中药黄芪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慈竹茹的化学成分研究[D]. 李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5

[3]. 黄芪的代谢组学研究[D]. 乌日汗. 中央民族大学. 2012

[4].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 罗舟, 苏明智, 颜鸣, 史国兵, 赵庆春. 中草药. 2012

[5].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D]. 孙微. 延边大学. 2009

[6].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 孙洁, 张蕾, 张晓拢, 闫瑞卿, 柴欣.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7].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 田华, 邓雁如, 周坤, 丛慧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8]. 黄芪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王玲丽, 丰华玲, 杨柯, 滕红梅, 胡正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9].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研究[D]. 杨玲.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10]. 基于化学成分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 万燕晴. 山西大学. 2015

标签:;  ;  ;  ;  ;  ;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