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倦怠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职业,倦怠感,护士,医院,肿瘤科,正负,层级。
职业倦怠感论文文献综述
张昊韫,杨豪帅,赖慧娜,谢琬菲,林晓平[1](2019)在《肿瘤专业医生正负性情绪对职业倦怠感的中介及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肿瘤专科医院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感,并分析正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作用,以期有效降低医生的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市2家肿瘤专科医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以及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评估。并使用SPSS 20. 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多重中介模型分析表明:正情绪在紧张感和职业倦怠总分间、紧张感和情绪衰竭间、紧张感与去个性化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其间接效应分别为0. 45、0. 11、0. 13,分别占总效应的26. 9%、12. 6%、23. 2%。负情绪在紧张感和情绪衰竭间也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 41,占总效应的47. 1%;而负情绪在紧张感和职业倦怠总分间、紧张感和去个性化间则起完全中介作用。②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显示:正情绪在紧张感与情绪衰竭以及紧张感与职业倦怠总分的关系中调节效应均不显着,但正情绪在紧张感和去个性化间的调节效应显着(P <0. 001)。[结论]正负情绪可对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感起到多重中介作用,正情绪可对其中一个维度起到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华颖[2](2019)在《高校教师专业水准提升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高校教师专业水准对职业倦怠感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倦怠感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职业自我效能感在影响职业倦怠感上可以从效能感、专业水准与职业倦怠感叁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自我效能可以与专业水准同时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文章主要从教师专业水准方面进行分析,利用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通过社会环境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力求消减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进而为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人文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何石明[3](2019)在《教师如何战胜职业倦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象"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很多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写照,老师们每天要面对一群未成年的学生,杂事多,压力大。一天中,教师不仅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处理学生各种问题,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等等。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教师难免感到疲劳,渐渐失去对工作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开始消极应付,出现职业倦怠感。(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版)》期刊2019年11期)
吴海燕[4](2019)在《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75名急诊科护士以及200名其他科室护士纳入研究,采用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N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以及睡眠质量相关情况。结果 (1)急诊组NBS量表中总分和生理心理症状、SAS量表,PSQI量表得分高于非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诊组SAS得分与NBS量表的总分、工作环境中常见压力源及PSQI量表得分呈正相关,NBS量表中生理心理症状与PSQI得分呈正相关;(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非急诊组SAS得分与NBS量表的总分、工作环境中常见压力源及PSQI得分呈正相关,NBS量表的总分、工作环境中常见压力源与PSQI得分呈正相关。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比其他科室护士差,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高岚,余靖[5](2019)在《团体心理辅导对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7年1月~12月在职护士20例为研究组,2016年1月~12月在职护士2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遵循正常工作制度,未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比较两组职业倦怠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护士职业态度、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有显着提升(P<0.05);研究组情感衰竭评分为(20.47±8.16)分、去人格化评分为(6.59±2.16)分均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评分(37.91±7.16)分明显优于研究组,t分别为2.436、2.769、2.625,差异显着。研究组中,SDS评分为(38.41±2.29)分、SAS评分为(39.36±2.31)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9.010、6.662,差异显着(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减轻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压力,有利于维持良好护患关系,提升工作效率,可为建立良好医院形象打下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3期)
孙志峰,叶研,王姿欢,邹艳杰,成金栋[6](2019)在《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分析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7—10月,对北京市某区2家二级医院373名女护理人员采用普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回收率为93.25%。情绪疲惫感维度得分为21.99±11.81、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为5.90±6.00、工作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1.84±10.65,与北京市社区护士得分比较,情绪疲惫感和工作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北京市社区护士得分,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均低于北京市社区护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照顾患者数、每天与患者接触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每天锻炼时间和护龄是影响女护士情绪疲惫感维度的因素,每天锻炼时间和职称是影响女护士工作冷漠感维度的因素,婚姻状况、每天照顾患者数和职称是影响女护士工作成就感维度的因素。结论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整体处于轻度倦怠水平,其中工作成就感维度处于重度倦怠水平,医院管理层应该加以重视。护龄、职称、婚姻状况、每天照顾患者数、每天与患者接触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每天锻炼时间是影响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要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减缓护士人群职业压力。(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13期)
杨慧,肖瑶[7](2019)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感与隐性缺勤相关性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感与隐性缺勤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在职18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体一般资料、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问卷(SPS-6),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3.94±14.50)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情感衰竭(24.61±9.13)分,去人格化(7.34±7.32)分,个人成就(31.87±5.34)分,SPS-6量表总分为(17.25±3.15)分,隐性缺勤与职业倦怠、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r=0.235~0.453,P均<0.05),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r=-0.473,P<0.05)。结论职业倦怠是影响手术室护士隐性缺勤的因素,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隐性缺勤的程度越大。(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丽,孙志广[8](2019)在《层级管理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及工作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的药房工作人员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层级管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职业倦怠感(MBI-GS量表)、工作效率及差错发生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层级管理可有效降低药房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提升药房工作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09期)
王璐[9](2019)在《如何应对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的历程,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9个年头,所接触的同事中有的人有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可是无一例外地,能体会到一种从事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他们常年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如果是学校里学生的事情,一个电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身处何时都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学校里,出现在学生面前;日日重复着早出晚归的工作节奏,家里人对他们视为单位的人,不能委以家庭重任,对家人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愧疚感;对于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在学校的成才教育中,班主任要既充当孩子的父母又充当孩子家长的引导者,不但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误解和干扰,孤军奋战中心底总能涌起无奈和悲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寄予班主任的是期望、责任而缺乏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宽容。久而久之,这种班主任工作的职业倦怠感如影相随,愈来愈浓,甚至影响了从事班主任(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4期)
曾少颜,张小龙[10](2019)在《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认知行为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及职业倦怠感量表对30名P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认知行为水平对PICU护士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影响。[结果]PICU护士认知行为评分为(12.25±2.85)分,职业认同感总评分为(3.24±0.52)分,职业倦怠感评分(112.25±4.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PICU护士认知行为评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感、总体职业认同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职业倦怠感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ICU护士认知行为与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有密切的关系,提高护士认知行为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能让护士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10期)
职业倦怠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升高校教师专业水准对职业倦怠感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倦怠感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职业自我效能感在影响职业倦怠感上可以从效能感、专业水准与职业倦怠感叁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自我效能可以与专业水准同时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文章主要从教师专业水准方面进行分析,利用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通过社会环境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力求消减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进而为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人文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倦怠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昊韫,杨豪帅,赖慧娜,谢琬菲,林晓平.肿瘤专业医生正负性情绪对职业倦怠感的中介及调节作用[J].卫生软科学.2019
[2].李华颖.高校教师专业水准提升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3].何石明.教师如何战胜职业倦怠感[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
[4].吴海燕.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5].高岚,余靖.团体心理辅导对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6].孙志峰,叶研,王姿欢,邹艳杰,成金栋.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9
[7].杨慧,肖瑶.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感与隐性缺勤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9
[8].王晓丽,孙志广.层级管理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及工作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9
[9].王璐.如何应对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J].家庭生活指南.2019
[10].曾少颜,张小龙.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