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球藻论文_赵圆圆,付子爔,申铁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球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变性,通量,多样性,细菌,糖原,流量,生长。

聚球藻论文文献综述

赵圆圆,付子爔,申铁[1](2019)在《运用COBRA方法研究聚球藻代谢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过程的系统级建模和模拟,在定量和动态获得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利用基于约束的代谢网络分析方法在计算机中模拟细胞代谢,分析聚球藻代谢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和网络内在联系。通过对代谢网络中的反应进行逐一删除,使用FBA和FVA方法分析敲除反应后的代谢网络的流量分布,以及该反应的敲除对其余反应的影响,并找到代谢网络中对整个系统有影响的反应,进一步验证其网络理论和模型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郭伟,高风正,冯一农,杨益盛,郭腾蛟[2](2019)在《聚球藻PCC7002营养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聚球藻PCC7002(以下称"聚球藻")的化学组成和生长特性,为开发利用潜在微藻食品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分离、干燥获得聚球藻藻粉,通过化学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其组成。结果:聚球藻分裂速度快,最大比生长速率达到1.023/d。成分分析表明,聚球藻蛋白质含量为65.79%,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分别为8.21%和9.30%),灰分含量高(13.23%)。进一步分析表明,聚球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5.60%),藻蓝蛋白含量较高(15.81%),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营养价值可以与螺旋藻和小球藻相媲美。结论:聚球藻具有开发为食品原料特别是功能食品或特医食品原料的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赵圆圆[3](2019)在《利用流平衡分析方法研究聚球藻代谢酶反应之间的协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光合代谢系统提供了生命体基本的物质来源,同时是未来生物工业发展的基石。光合代谢网络的研究是生物学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光合生物蓝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的代谢流、代谢途径等网络特性的研究,了解生物体代谢过程,以及酶反应之间的影响。生物过程的系统级建模和模拟,在定量和动态获得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利用基于约束的代谢网络分析方法在计算机中模拟细胞代谢,分析聚球藻代谢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和网络内在联系。iJB785模型是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建立的模型,以该聚球藻为实验对象,我们通过对其代谢网络中的反应进行逐一删除,使用FBA方法分析敲除反应后的代谢网络的通量分布,以及该反应的敲除对其余反应的影响,并找到代谢网络中对整个系统有影响的反应,进一步验证其网络理论和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对所构建的突变体进行代谢研究,比较其与野生型Synechococcus在上述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使用FVA方法找到给定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并优化每个反应的最小和最大通量值,从而确定聚球藻代谢网络中每个反应通量的可允许范围,且通过使用FVA方法对网络中的反应进行分类,能粗略判断代谢网络的部分必需与非必需基因。代谢网络的最小反应集是能够维持生物体生命体征的最小反应集合,既可使生命体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最小的消耗,也可以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最大的产出。传统的方法难以快速有效的找到达到某一生物学目标并满足最小化代谢调节的生命体的最小反应集,根据基因必要性,通过结合数学中的凸优化理论,找到一种在时间和规模上都优于传统方法的凸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8)

侯庆华,毛铁墙,陈清香[4](2018)在《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对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分布的系统认识,为海洋聚球藻的生态演替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述了海洋聚球藻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演替特征。【结果】海洋聚球藻各亚型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营养盐、海流及光强等。【结论】在环境要素对聚球藻的影响及机理、各类群间相互作用及海洋动力过程对聚球藻的影响及机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牟善莉,李刚,李鸿妹,李法中,邵智生[5](2018)在《近海聚球藻Synechococcus PCC7002在不同生长期对环境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环境CO_2浓度升高对近海蓝细菌的影响,选择了代表性海洋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 PCC7002,在正常CO_2(400ppm)和高浓度CO_2(1000ppm)条件下,研究其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稳定期, CO_2浓度升高可显着促进细胞生长、提高培养体系内最高细胞浓度值.在高浓度CO_2条件下,聚球藻适应期为2天,而在正常CO_2条件下,聚球藻适应期长达6天.高浓度CO_2可以提高聚球藻在适应期和指数期的光合作用能力,但会降低其稳定期的光合作用能力.此外,与正常条件下相比,高浓度CO_2条件下处于指数期和稳定期的聚球藻的饱和光强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藻胆体/Chl a比值较高.高浓度CO_2降低聚球藻在适应期和稳定期颗粒有机碳:Chl a(POC:Chl a)和颗粒有机氮:Chl a(PON:Chl a)的比值,且该比值在指数生长期较高.以上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聚球藻PCC7002对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不同,前期的多数研究仅在指数期开展,取得的结果未能全面反映CO_2浓度升高对海洋蓝细菌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全面了解CO_2浓度升高对海洋微藻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王立娜,朱涛,吕雪峰[6](2018)在《细长聚球藻PCC 7942的倍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细菌是一类古老的光合原核微生物,是原核生物中基因组低、中、高拷贝共存的典型物种之一。基于DNA荧光染色,发现细长聚球藻PCC 7942胞内DNA在特定时期会形成独立的类核区,统计分析表明其基因组拷贝数(倍性)在4-6之间。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在延滞期,细长聚球藻PCC 7942基因组拷贝数迅速上升,在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拷贝数不断下降。因此,聚球藻PCC 7942的基因组拷贝数表现出生长周期的依赖性。此外,我们分析了细胞分裂相关遗传因子mreB、ftsZ对细长聚球藻PCC 7942倍性的影响。发现上述因子仅可部分敲除,mreB突变株细胞形态由短棒状变为圆球状或粗棒状,且其基因组DNA出现聚集现象。ftsZ突变株细胞形态会由短棒状变为丝状,其基因组DNA在遗传分配时发生显着变化,初步证实细胞分裂相关因子是影响蓝细菌倍性的遗传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乔存存,段仰凯,张明义,Martin,Hagemann,罗泉[7](2018)在《聚球藻PCC 7942中糖原积累与蔗糖合成代谢关系的新视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蓝细菌在高盐环境下在胞内合成蔗糖来抵抗逆境。利用这一生理特点,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能实现蓝细菌中蔗糖的高效合成与分泌,但该过程背后的若干基础理论仍有待揭示。由于蓝细菌中蔗糖合成与糖原合成使用相同的前体物——葡萄糖-1-磷酸,一般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合成竞争关系,抑制糖原合成将能促进蔗糖合成。然而,我们研究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利用核糖体开关策略,对聚球藻PCC 7942工程株中糖原合成进行梯度抑制,结果表明糖原水平的下降并没有带来蔗糖合成水平的提升,反而降低了蔗糖产量;而增强糖原合成,则有效提高了工程株的蔗糖合成水平。该结果表明糖原合成并非是蓝细菌蔗糖合成的竞争性途径,其更有可能作为一个"碳库"为蔗糖合成提供碳素支持。这一结果改变了业界对蓝细菌中糖原合成与蔗糖合成关系的传统认识(2018 Appl Environ Microbiol, 84:e02023-17)。此外,我们初步的遗传、生化分析表明,蓝细菌蔗糖合成的调控主要发生在翻译后水平,继续深入探索蓝细菌蔗糖合成的诱导、调控、代谢机制,将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并利用该生理过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田甜,望克英,梁广钰,金玉勃,李晶[8](2018)在《固定化过程对聚球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聚球藻(Synechococcus)是一类生长于海水中的单细胞蓝细菌,因生长迅速被用来净化污水。为了降低成本,生产上采用了固定化措施,但聚球藻固定化后,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聚球藻固定化后生理生化及净化能力的变化,为促进聚球藻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为主要原料固定聚球藻;利用显微观察法计算聚球藻的生长速率;利用溶氧仪检测聚球藻的净光合效率;利用荧光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叶绿素含量、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Rubisco羧化酶活性及水质指标。【结果】固定化过程使聚球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降低24.30%。固定化后聚球藻的净光合速率降低范围为9.10%-29.10%,但固定化过程对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固定化使聚球藻Rubisco羧化酶活性、NO含量和NR活性分别降低25.70%、32.10%和40.00%,使聚球藻去除红鳍东方鲀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分别降低30.00%、17.70%、20.20%和21.20%,但对去除硝酸盐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能力没有影响。【结论】固定化过程抑制了聚球藻NR的活性,使其NO产量减少,NO通过转录后修饰的方式降低了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活性。Rubisco的活性降低使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固定化聚球藻的比生长速率和净化污水的能力降低。(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孙军,魏玉秋[9](2018)在《聚球藻硅质化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元素是全球生地化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浮游植物主导的初级生产力和硅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遍认为硅藻主导着全球海洋的硅循环,成为海洋硅循环和碳循环交互作用的重要桥梁。海洋单细胞聚球藻对海洋食物网和能量流具有关键启动和支撑作用,是全球碳循环中固碳过程的主要贡献者,近年又被发现其具有重要的硅质化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海洋中(特别是寡营养海域),除硅藻之外,连接硅碳循环交互作用的新视角,对硅藻在全球海洋硅碳循环的绝对地位具有重要的挑战意义。面对聚球藻在大洋中如此巨大的生物量,甚至高于硅藻,有必要弄清楚其碳沉降机制以及准确的模拟其硅循环,然而关于其在海洋硅循环的研究极少,硅质化作用的吸收和储存机理以及环境调节机制也不清楚;另外,其对世界海洋硅碳循环的调节作用也未见报道。为此,通过前人对海洋单细胞聚球藻硅质化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可望对海洋单细胞聚球藻硅质化作用及其对硅碳循环的调控机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聚球藻在全球海洋硅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4期)

黄敏,冯广鑫,朱素芹,吴浩浩[10](2018)在《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pH、沉降时间和藻细胞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法絮凝聚球藻7002的最佳条件,通过检测藻体Zeta电位和藻体沉淀中Ca~(2+)和Mg~(2+)的浓度,分析碱法絮凝收集聚球藻7002的机制,并根据采收的藻细胞的生长情况,评估碱絮凝方法的安全性。[结果]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最佳pH和沉降时间分别为10.5和120 min,采收过程不受藻细胞浓度的影响。当絮凝pH为10.5时,藻体Zeta电位(绝对值)最低,Mg(OH)_2沉淀大量形成,并通过正负电荷中和作用诱导藻细胞絮凝。此外,pH 10.5的絮凝条件不会对藻细胞的生理活性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该试验得到了一种经济高效采收聚球藻7002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聚球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聚球藻PCC7002(以下称"聚球藻")的化学组成和生长特性,为开发利用潜在微藻食品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分离、干燥获得聚球藻藻粉,通过化学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其组成。结果:聚球藻分裂速度快,最大比生长速率达到1.023/d。成分分析表明,聚球藻蛋白质含量为65.79%,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分别为8.21%和9.30%),灰分含量高(13.23%)。进一步分析表明,聚球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5.60%),藻蓝蛋白含量较高(15.81%),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营养价值可以与螺旋藻和小球藻相媲美。结论:聚球藻具有开发为食品原料特别是功能食品或特医食品原料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球藻论文参考文献

[1].赵圆圆,付子爔,申铁.运用COBRA方法研究聚球藻代谢网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伟,高风正,冯一农,杨益盛,郭腾蛟.聚球藻PCC7002营养特性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9

[3].赵圆圆.利用流平衡分析方法研究聚球藻代谢酶反应之间的协同性[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侯庆华,毛铁墙,陈清香.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展[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8

[5].牟善莉,李刚,李鸿妹,李法中,邵智生.近海聚球藻SynechococcusPCC7002在不同生长期对环境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6].王立娜,朱涛,吕雪峰.细长聚球藻PCC7942的倍性分析[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乔存存,段仰凯,张明义,Martin,Hagemann,罗泉.聚球藻PCC7942中糖原积累与蔗糖合成代谢关系的新视点[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田甜,望克英,梁广钰,金玉勃,李晶.固定化过程对聚球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8

[9].孙军,魏玉秋.聚球藻硅质化作用初探[J].生态学报.2018

[10].黄敏,冯广鑫,朱素芹,吴浩浩.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西太平洋水域5类微微型浮游植物生物...西太平洋水域3类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总...站聚球藻流式细胞计图谱,最...北黄海微微型浮游植物双参数组合图像...左图:P1站表层样品流式细胞计图谱,...聚球藻浓度与荧光强度关系

标签:;  ;  ;  ;  ;  ;  ;  

聚球藻论文_赵圆圆,付子爔,申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