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杏止咳颗粒论文_那溪元,刘毅,殷明阳,刘素香,陈常青

荆杏止咳颗粒论文_那溪元,刘毅,殷明阳,刘素香,陈常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荆杏止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薄层,正交,高效,风寒,色谱法,小儿。

荆杏止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那溪元,刘毅,殷明阳,刘素香,陈常青[1](2016)在《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考察不同辅料糊精、糖粉、可溶性淀粉用量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考察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以成型率、溶解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糖粉加糊精作辅料的颗粒优于以糊精或糖粉或可溶性淀粉作辅料的颗粒,最佳工艺条件为主药-辅料(1∶2)、辅料配比为糊精-糖粉(1∶1),以80%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的用量占主药的14%。结论该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本研究为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05期)

陈良[2](2016)在《桑杏止咳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桑杏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并建立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1.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和苦杏仁苷含量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桑叶、苦杏仁等十四味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2.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适宜的辅料与用量比例;以软材及制粒难易程度的情况,优选适宜润湿剂和用量,进而确定桑杏止咳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及参数;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桑杏止咳颗粒处方中的主要药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颗粒中的苦杏仁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芦丁作为对照品,利用UV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制订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在制剂质量可控基础上,通过经典恒温法试验,研究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评价桑杏止咳颗粒的稳定性。结果:1.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以生药质量12倍量水提取2小时,提取1次;2.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以浙贝母细粉和5‰的甜菊糖苷作为辅料,以1:4比例加入浸膏粉均匀,以93%乙醇为粘合剂,20mL/100g用量制颗粒。3.建立了桑杏止咳颗粒处方中桑叶、连翘、栀子、浙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98)检测波长:207nm, 柱温: 30℃, 进样量: 10μL, 回归方程为C=1.1450A×10-7+0.01005(r=0.9995),在0.034375-0.55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C=8.879×10-2A-3.357×10-3(r=0.9996,n=6),在8.0-48.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4.经典恒温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和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25℃的条件下,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速率常数为K25℃=1.1973×10-5h-1及有效期t0925-℃=1.01年;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速率常数为K25℃=4.9227×10-6h-1及有效期t0.9 25℃=2.44年。结论:桑杏止咳颗粒制剂生产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用经典恒温法预测桑杏止咳颗粒的有效期,结论可靠。(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庞明亮,蒋兵,陈良[3](2015)在《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主要药材桑叶、连翘、栀子、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2015年05期)

詹建勇[4](2015)在《荆杏止咳颗粒抗病毒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荆杏止咳颗粒在治疗外感咳嗽中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98例外感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采用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止咳药物进行等计量、等次数的服用治疗。对比治疗2周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两组患儿血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病毒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杏止咳颗粒在治疗外感咳嗽过程中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能够有效地抑制患儿体内病毒的繁殖,在短期内能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04期)

王军栋,孙福东[5](2013)在《百紫杏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百紫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百紫杏颗粒中紫苑、乌梅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百紫杏止咳颗粒中的紫苑、乌梅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006~4.72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4%(RSD=1.7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3年12期)

王安锋[6](2012)在《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化热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化热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试验病例均来自于2009年10月到2010年6月于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按照西医急性支气管炎和中医外感咳嗽风寒化热证的诊断标准从中筛选48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以1:1:1的比例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极低剂量组,经统计分析各组间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再分别予高、中、极低剂量荆杏止咳颗粒口服,服用方法为3岁以上,每次1袋;6岁-14岁,每次2袋,温开水冲服,一日叁次,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叁组在疾病疗效、主要症候积分、症候总积分、服药后起效时间的差异性,并通过观察入选病例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有效率比较:高、中剂量组总有效率93.75%,极低剂量组总有效率31.25%,高、中剂量组与极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临床痊愈率优于中剂量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主要症候积分比较:主要症候积分(咳嗽、肺部听诊、咯痰)治疗前组间比较,高、中、极低剂量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比较,高、中剂量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极低剂量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叁组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与极低剂量组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症候总积分比较:症候总积分治疗前高、中、极低剂量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高、中、极低剂量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叁组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与极低剂量组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总积分差值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与极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叁组起效时间比较:高、中、极低剂量组叁组在服药后起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极低剂量组。5.治疗前后叁组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未发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极低剂量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效果欠佳。高、中剂量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效果确切,疗效满意;二者在疾病总有效率、改善症候方面无显着差异,但起效时间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24)

顾国祥[7](2010)在《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儿分为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30例,均服用小儿荆杏止咳颗粒,以5天为1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初步评价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临床疗效。同时,通过观察血、尿、大便常规,心、肝、肾功能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其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结果:叁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极低剂量组总有效率26.70%,中剂量组总有效率83.30%,高剂量组总有效率90.00%;极低剂量组痊愈显效率6.67%,中剂量组痊愈显效率60.00%,高剂量组痊愈显效率73.30%。中、高剂量组与极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儿荆杏止咳颗粒中、高剂量组能有效改善咳嗽、肺部听诊、咯痰、咽痒咽痛、咽红、纳差症状,极低剂量组改善上述症状体征效果不显。在咳嗽起效时间方面,中剂量组优于极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两两之间呈量效关系。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极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亦未发现有不良反应者。结论:小儿荆杏止咳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12)

任卫琼,周建军[8](2009)在《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效控制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麻黄、杏仁、前胡。结果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3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TLC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09年11期)

王华,艾桂云,陈海清[9](2008)在《桂杏止咳颗粒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本品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肉桂酸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本品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加药材8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青岛医药卫生》期刊2008年03期)

周建军[10](200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芩杏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芩杏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芩杏止咳颗粒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 5~2. 5μg/ml,r=0. 9993。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 89%,RSD为0. 92% (n=5)。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制剂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05年04期)

荆杏止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桑杏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并建立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1.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和苦杏仁苷含量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桑叶、苦杏仁等十四味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2.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适宜的辅料与用量比例;以软材及制粒难易程度的情况,优选适宜润湿剂和用量,进而确定桑杏止咳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及参数;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桑杏止咳颗粒处方中的主要药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颗粒中的苦杏仁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芦丁作为对照品,利用UV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制订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在制剂质量可控基础上,通过经典恒温法试验,研究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评价桑杏止咳颗粒的稳定性。结果:1.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以生药质量12倍量水提取2小时,提取1次;2.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以浙贝母细粉和5‰的甜菊糖苷作为辅料,以1:4比例加入浸膏粉均匀,以93%乙醇为粘合剂,20mL/100g用量制颗粒。3.建立了桑杏止咳颗粒处方中桑叶、连翘、栀子、浙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98)检测波长:207nm, 柱温: 30℃, 进样量: 10μL, 回归方程为C=1.1450A×10-7+0.01005(r=0.9995),在0.034375-0.55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C=8.879×10-2A-3.357×10-3(r=0.9996,n=6),在8.0-48.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4.经典恒温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和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25℃的条件下,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速率常数为K25℃=1.1973×10-5h-1及有效期t0925-℃=1.01年;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速率常数为K25℃=4.9227×10-6h-1及有效期t0.9 25℃=2.44年。结论:桑杏止咳颗粒制剂生产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用经典恒温法预测桑杏止咳颗粒的有效期,结论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荆杏止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那溪元,刘毅,殷明阳,刘素香,陈常青.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6

[2].陈良.桑杏止咳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3].庞明亮,蒋兵,陈良.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5

[4].詹建勇.荆杏止咳颗粒抗病毒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

[5].王军栋,孙福东.百紫杏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药师.2013

[6].王安锋.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化热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7].顾国祥.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任卫琼,周建军.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国药业.2009

[9].王华,艾桂云,陈海清.桂杏止咳颗粒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08

[10].周建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芩杏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荆杏止咳颗粒论文_那溪元,刘毅,殷明阳,刘素香,陈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