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高度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度计,南极,波束,冰盖,高程,孔径,锐化。
雷达高度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峰,田海波,杨浩[1](2019)在《应用于小型无人机的高精度雷达高度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FMCW系统测距的准确性受到中频频率测量精确性的影响,而FFT算法存在栅栏效应的缺点,使用FFT算法对中频频率进行频谱分析会降低测距精度。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FFT-CZT的新方法,用来克服FFT存在栅栏效应的缺点。与之前的研究相比,采用改进的CZT算法对信号进行窄带分析,得到信号的精确频率。本研究还构建了一个雷达硬件系统来评估该算法,系统包括射频前端模块,中频模块和数字基带处理模块。实测测距范围1 m~50 m,相对误差始终保持在5%以内,15 m以下相对误差小于1%。可为无人机的平稳飞行提供高精度的高度信息。(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于广洋,路瑞峰,赵迪,刘艳阳,陈筠力[2](2019)在《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波束指向优化设计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体制的星载高度计能实现高分辨率、宽幅、高精度海面高程测量。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以SAR图像近远端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差异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星载InSAR高度计对海入射角小,如采用传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将面临系统近端测高性能优于远端等问题。为使远端测高性能满足应用精度指标要求,系统需提高雷达发射功率或增大雷达天线尺寸,这对卫星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了面向测高应用的星载InSAR高度计波束中心指向设计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雷达波束中心指向实现全场景测高性能最优化,可有效降低传统设计方法中SAR载荷对发射功率等卫星指标的要求,对未来我国发展InSAR体制海面高度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相对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03期)
孙馨怡,张云华,董晓,翟文帅[3](2019)在《天宫二号干涉成像雷达高度计的基线倾角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宫二号干涉成像雷达高度计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小入射角和短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的高度计。利用其在拓展试验中获取的星下点干涉回波进行干涉相位处理,进而根据几何关系对干涉基线的倾角进行了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平台测量的横滚角进行了对比以验证利用干涉相位进行干涉基线倾角测量的技术。天宫二号平台姿态是相对于地心来进行控制的,而从干涉回波反演出的基线倾角是相对于地表的。由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因此反演得到的基线倾角与平台测量的横滚角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与轨道有关的系统偏差,经校正后得到了符合预期的结果:两者测量的横滚角变化趋势以及标准差均相符合。(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韩少帅,柯长青,夏文韬[4](2019)在《基于CryoSat-2雷达高度计数据的南极内陆冰盖高程变化与物质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冰盖对海平面影响巨大,高程变化测量是南极物质平衡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欧空局CryoSat-2雷达高度计数据,通过提取卫星升降轨的地面交叉点,监测了南极内陆冰盖的高程变化(物质平衡)。结果表明,后向散射能量对Ku波段的CryoSat-2雷达高度计的高程数据具有一定的影响,经后向散射能量校正后,时间序列上的高程变化变得平缓,高程变化与已有的降雪数据相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2010年11月至2017年11月南极内陆冰盖高程变化趋势为(-1.1±0.2) cm·a~(-1)。西南极的Kamb冰流高程变化率为(38.7±1.1) cm·a~(-1), Moeller冰流高程变化率为(-10.3±1.2) cm·a~(-1),部分Thwaites冰川区域高程变化率为(-13.4±1.8) cm·a~(-1),东南极的Wilkes Land出现高下降区,最高达-20 cm·a~(-1)。Dronning Maud Land虽然出现变化异常的点,但整体并没有显着的高程变化。南极内陆冰盖质量变化为(-10.6±6.2) Gt·a~(-1),整体上南极内陆冰盖质量变化平缓,部分区域变化较大, Kamb冰流达到(17.9±0.5) Gt·a~(-1), Moeller冰流达到(-3.4±0.4) Gt·a~(-1),部分Thwaites冰川区达到(-3.7±0.5) Gt·a~(-1)。(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9年01期)
熊雨静,许可,蒋茂飞[5](2018)在《海洋二号雷达高度计南极冰盖高程数据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冰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将海洋二号(HY-2A)卫星测得的数据用于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研究,可获得更细时间粒度的南极冰盖变化情况,同时可拓展HY-2A数据的应用范围。本文结合OCOG算法、Beta 5算法、ice2算法分别对HY-2A高度计回波波形进行重跟踪,并对重跟踪之后的数据进行升降轨交叉点定标,进而评估出算法在交叉点差值标准差这一维度下改进OCOG算法表现出更好的性能,最后利用改进OCOG算法处理后数据观察到南极冷暖季的冰面高程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21期)
蒋茂飞[6](2018)在《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高误差校正和海陆回波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的微波遥感器,它通过向海面发射电磁波和接收地面返回的回波,测量卫星至海面的高度、有效波高和后向散射系数,通过后向散射系数可以反演海面风速。利用雷达高度计测得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用于海洋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海面地形、海底地形、海洋潮汐、风浪和海洋动力学的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雷达高度计测得的数据不仅可以用于海洋研究,还可以用于内陆水域水位变化、陆地动力学、海冰厚度变化、冰川质量平衡和异常气候影响等方面研究。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求,卫星雷达高度计的测量结果需要达到很高的精度,这对雷达高度计工作体制、系统设计及数据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雷达高度计的测高误差校正和回波信号处理技术是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雷达高度计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二号A星(HY-2A)雷达高度计是我国第一个星载雷达高度计,自2011年在轨运行以来,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定标、建模及应用是卫星工程的目标。本文围绕HY-2A雷达高度计的测高误差、海陆回波特性分析及处理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对HY-2A雷达高度计数据进行了再处理,对处理的海面高度和有效波高数据进行了评估,并开展了初步的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以四阶Stokes波理论为基础,论证了海浪波周期和海况偏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ECMWF再分析数据集ERA-interim的平均波周期引入高度计海况偏差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点数据和叁维非参数模型的海况偏差估计方法。和传统的基于风速和有效波高的二维海况偏差估计相比,该方法能提高1.15 cm的海面高度产品精度。(2)在海况偏差的估计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局部线性回归估计器,改进后的算法降低了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由O(n2)降低到O(n)。(3)采用星下点交叉方法对HY-2A雷达高度计两个频段的时标偏差进行估计和校正,将校正后的结果应用于HY-2A雷达高度计双频电离层校正中,有效地提高了HY-2A雷达高度计双频电离层校正的精度。(4)完成雷达高度计从原始波形处理、误差校正以及数据产品质量评估的全链条数据处理工作,得到了较高精度的海面高度和有效波高产品,海面高度产品精度优于5.5 cm,有效波高产品精度优于0.2 m。(5)利用HY-2A数据获得了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南极和格陵兰岛冰盖高程图以及青海湖水位变化,拓宽了HY-2A雷达高度计的应用范围,为HY-2A雷达高度计数据的后续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8-06-01)
熊雨静[7](2018)在《海洋二号雷达高度计数据在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雷达高度计能够获得全球的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除此以外还能对海冰和内陆进行测量。利用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量数据对冰盖进行研究,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面回波和海冰回波的信号统计规律不同,对海冰回波和海面回波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本文论述了雷达高度计测高原理和回波形成过程,分析了雷达高度计的冰回波波形的特点,对可应用于冰测量的OCOG算法,多参数拟合算法,ice1算法,ice2算法进行了研究和仿真。研究发现,传统的采用功率2次方加权方式的OCOG算法,在对冰回波信号进行重跟踪时成功率较低。本文提出了采用功率1次方加权的OCOG算法,提高了冰信号重跟踪的性能。本文论述了基于测高卫星的交叉点处理和数据格网化处理方法,并对我国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数据进行了处理。采用HY-2A升轨和降轨之间的交叉点数据进行自交叉处理,在数据网格化处理中选用局部曲面拟合方式。分别采用OCOG算法、多参数拟合算法、ice1算法、ice2算法和改进的OCOG算法,获得了基于HY-2A雷达高度计数据的南极冰面DEM图。同时利用交叉点数据对上述不同算法的结果进行了评估,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的OCOG算法处理结果的标准差更小。利用改进的OCOG算法处理了一年的南极高程数据,得到冰盖高程月变化情况和季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8-06-01)
贾永君,林明森,张有广[8](2018)在《海洋二号卫星A星雷达高度计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二号卫星A星(HY-2A)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A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海洋探测能力。2011年8月16日,HY-2A卫星成功发射。2012年1月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各项测试均达到设计指标[1],并在3月交付使用。雷达高度计是HY-2A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本文来源于《卫星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王瑞[9](2018)在《叁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干涉测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高度计通过向卫星天底点发射窄脉冲信号,可以实现对海面高度厘米精度的测量,传统高度计只能沿着卫星地面轨迹对星下点区域进行测量,其脉冲有限足迹只有6~7km,轨迹交叉的地方存在大量的空白(200~300km),空间分辨率很低。新型叁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就是针对传统高度计只能对星下点测高、空间分辨率受其足迹限制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它将干涉测量应用在合成孔径高度计上,能够全天候、宽刈幅、高精度地对海面进行叁维成像。本文分别介绍了传统高度计天底点测高、孔径合成和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以这些基本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叁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的系统组成和各个子系统、子模块的作用。在合成孔径干涉成像的基础上,介绍了叁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干涉测量数据处理具体流程:两幅图像精确配准、使用干涉相位频谱偏移法去除平地相位,圆周期均值滤波和加权圆周期均值滤波,使用枝切法进行相位解缠,最后完成相位值到高度值的转换。分析了近天底点叁维成像高度计干涉测量模块的误差分配方案。影响斜距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路径延迟,大气路径延迟包括干、湿中性层路径延迟和电离层延迟,考虑了小入射角情况下大气路径延迟的影响。同时仿真分析了斜距长度、基线长度、基线倾角、相位测量和轨道高度对应误差对测高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满足叁维成像高度计海洋工作模式下的技术指标要求。最后使用叁维成像高度计数据进行干涉成像试验,成功生成了目标区域的干涉相位图和相对数字高程图,进一步使用Sentinel-1卫星干涉宽幅模式下的单视复数产品数据对同一区域进行干涉成像处理,分析对比两种高程图的差异,验证了叁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的干涉数据处理流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双宝,翟振和,许可,王志森,史灵卫[10](2017)在《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的关键技术特点是沿轨向的多普勒锐化和延迟距离校正技术。两者的结合使得其相对于传雷达高度计具有沿轨向高分辨率和显着提高测高精度的优势。数据处理技术是其成功获得这两个优势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分析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高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数据处理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波束锐化,延迟校正以及二次距离校正,多视处理,回波模型以及重跟踪所用的梯度函数等。同时,利用仿真实验数据和机载试验数据对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高能力进行了验证,初步验证了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雷达高度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体制的星载高度计能实现高分辨率、宽幅、高精度海面高程测量。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以SAR图像近远端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差异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星载InSAR高度计对海入射角小,如采用传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将面临系统近端测高性能优于远端等问题。为使远端测高性能满足应用精度指标要求,系统需提高雷达发射功率或增大雷达天线尺寸,这对卫星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了面向测高应用的星载InSAR高度计波束中心指向设计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雷达波束中心指向实现全场景测高性能最优化,可有效降低传统设计方法中SAR载荷对发射功率等卫星指标的要求,对未来我国发展InSAR体制海面高度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相对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高度计论文参考文献
[1].周峰,田海波,杨浩.应用于小型无人机的高精度雷达高度计设计[J].电子器件.2019
[2].于广洋,路瑞峰,赵迪,刘艳阳,陈筠力.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波束指向优化设计新方法[J].上海航天.2019
[3].孙馨怡,张云华,董晓,翟文帅.天宫二号干涉成像雷达高度计的基线倾角反演[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
[4].韩少帅,柯长青,夏文韬.基于CryoSat-2雷达高度计数据的南极内陆冰盖高程变化与物质平衡[J].冰川冻土.2019
[5].熊雨静,许可,蒋茂飞.海洋二号雷达高度计南极冰盖高程数据处理[J].电子设计工程.2018
[6].蒋茂飞.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高误差校正和海陆回波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8
[7].熊雨静.海洋二号雷达高度计数据在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8
[8].贾永君,林明森,张有广.海洋二号卫星A星雷达高度计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卫星应用.2018
[9].王瑞.叁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干涉测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杨双宝,翟振和,许可,王志森,史灵卫.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