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香(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74-01
【摘要】惊厥或称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症状。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引起惊厥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包括颅内感染及颅外感染,颅内感染常见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颅外感染包括各种感染造成的高热惊厥和中毒性脑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如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癫痫及尿毒症等。并总结150例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惊厥急救护理
惊厥发作的典型表现是病儿突然意识模糊或丧失,两眼上翻或斜视,双手握拳,全身强直,持续0.5秒左右,继而四肢发生阵挛性抽搐、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皮肤苍白后发绀,发作持续数分钟后停止,也有反复发作或呈持续状态。发作时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病理神经反射等出现。发作停止后不久,病儿意识恢复。若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急救配合,快速准确的遵医嘱给予止惊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病区收治的惊厥患儿共150例,以2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多见。其中高热惊厥90例,病毒性脑膜炎20例,癫痫12例,抽搐原因待查28例。90例高热惊厥的患儿病情治愈,1例病毒性脑膜炎者放弃治疗,28例抽搐原因待查者病情治愈或好转。
2惊厥的紧急处理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产生严重的脑缺氧、缺血性的病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应熟悉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
2.1针剌
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等穴位,立即通知医生。
2.2遵医嘱使用药物止惊[2]
地西泮:0.1~0.3mg/kg/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婴儿一次量不超过5mg,较大小儿一次最多不超过10mg。
苯巴比妥那:5~10mg/kg/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低钙惊厥: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次,以2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或静滴。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组织的损伤: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脉注射,6~12小时重复使用。
3经常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3.1面色观察
高热惊厥患儿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儿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症状时,则往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若突然发生面色灰白、发青,则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脑疝的发生。
3.2神志的观察
高热惊厥患儿在惊厥发作停止后,神志都是清醒的,如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则为脑部器质性病变。
3.3瞳孔的观察
大部份患儿惊厥最先的临床表现为眼睛上翻,眼球固定凝视或斜视。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了解有无颅内高压的表现。
3.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高热是引起惊厥的一种病因,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惊厥发作前就把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防止惊厥。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
3.5四肢的观察
注意检查患儿肢体运动、肌张力情况。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处理:如表现为手脚惊跳则可以适当补钙,如是强直性痉挛则应使用镇静止惊的药物。冬天由于小孩穿着很厚的衣服,有时患儿肢体在颤动但是却没有发现,而导致情况比原先的严重。
3.6皮肤的观察
注意身体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皮肤是否有破损。
4护理措施
4.1一般护理
患儿惊厥发作时,护士本身要保持镇定,不能自慌手脚,找不到事情的方向。动作要迅速、麻利,但又要做到忙中不乱,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发生惊厥时,立即将患儿平卧,把头偏向一侧,使头部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松解患儿衣领钮扣,清除口、鼻、咽喉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出现反复抽搐时,护士应立即用牙垫或开口器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但牙关紧闭时,应用压舌板从口角一则进入,不能强行撬开,以免对患儿造成伤害。床旁未备开口器等器械,护士应学会随机应变,可就地取材,如用棉签。患儿四肢抽搐时,要保护好抽动的肢体,不能强行、用力按压,防止肢体骨折或脱臼。派专人守护,随时拦起床档,防止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