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性,分权,有机组织,过程
组织观论文文献综述
彭新武[1](2019)在《当代组织观的变革及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等级制组织模式所导致的人的异化、效率自反、民主悖论等弊端,当代组织观呈现出向人性化、分权化、有机化和过程化转变的态势。人和组织应是一种相互构建、共同进化的关系;任何简单划一的集权或分权都不能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而需要在集权和分权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当今组织虽然存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但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广泛多样的组织形式依然会继续存在。从过程哲学的视角看,不应将组织仅仅视为一种"结构",而更应视为一个"过程"来思考和运作。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问题在于:恰当处理利益纠葛,正确引导组织学习,克服组织文化的惯性,等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皮特·胡迪斯,张光明[2](2018)在《马克思的政治组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此文,旨在介绍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有影响的观点,并不等于完全同意这些观点。文章作者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组织问题上的贡献,是他的整个理论中最少被人研究的部分之一。早在马克思的早期着作中,他的组织观就已端倪可察了。马克思终生都在发展自己的组织理论。尽管马克思在组织问题上有许多贡献,但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遵循的却是源自拉萨尔的另外一种组织观念。今天,当我们研究替代资本主义的可行形式应该是怎样的时候,组织的作用问题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8年04期)
罗红玲[3](2018)在《复杂动态系统视域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组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动态适应系统。作为其子系统之一的语言课堂教学也具有复杂的特征:语言课堂教学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性、开放性、非线性、自组织性以及初始敏感性等特征。从复杂动态系统视角来考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师生角色、教学手段以及课堂内外的界定与认知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张小峰[4](2018)在《量子时代的组织观——组织的八个“生命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量子观念中,企业这样的有机系统不是割裂的静态组织系统,而是以发展为目的,能自发进行熵变的自我进化系统,是永不停歇的组织结构。用量子世界的一些基本观念,来解释组织系统的特征时,就显得尤其贴切。(本文来源于《首席人才官商业与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关培凤[5](2015)在《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国际组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鉴于国际联盟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有限作为,中国民众就改造和加强国联,以充分发挥其维和效用进行了热烈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主要反法西斯盟国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主张的明朗化,中国民众关于战后国际和平机构方案的讨论再掀高潮,除部分仍坚持改造和加强国联的主张外,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组织的呼声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中国民众国际组织观的演进发展为中国政府提出正式的国际组织方案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5年06期)
胡志强[6](2015)在《信息化军事体系的边缘组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信息时代军事体系组织变革的需求,对比了两大类军事组织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边缘性军事组织的优势,探讨了边缘性军事组织的使命任务空间模型、组织结构和功能模型、组织自适应协作模型与组织权变知识模型,以及组织状态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边缘性军事组织的指挥控制方法集和运行机理,总结了其在复杂体系对抗环境下的运行模式,最后指出边缘组织广泛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装备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小宏,周菁[7](2015)在《工会组织观照下的职工文化建设——国有企业职工文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在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职工文化是人的因素的核心部分,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重视企业职工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这是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双赢的基础,也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和谐企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工会要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中确定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在推动职工文化实现社会化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冯惠惠[8](2014)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组织观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加快,人们的社会生活愈加复杂,于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其重要作用也愈发彰显出来。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对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学术界对社会组织的研究热度也在不断增温。所以如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党对于社会组织的根本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即党的社会组织观的深刻发展而产生的效应。党的社会组织观是党的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讨论其概念和内涵、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整体上认识其内容构成与特点,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于深刻理解和科学贯彻党的社会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建国以来党的社会组织观演进,首先需要运用概念分析方法讨论党的社会组织观的概念与内涵。从学理上看,社会组织观是指认识主体对于社会组织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功能、特点、组织目标以及与认识主体之关系等方面的根本认识和态度。社会组织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和变化。因此,社会认识主体的社会组织观也必然随之发展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认识主体的社会组织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由此而言,党的社会组织观就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组织的本质、功能、特点、组织目标、价值追求及其在社会建设上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种根本认识和态度主要体现在党对于社会组织的方针和政策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于是,党的社会组织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发展。其次,基于对党的社会组织观的学理分析,进而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依照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将党的社会组织观做出了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革命思维视域中的社会组织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思维视域中的社会组织观的历史划分。党的革命思维视域中的社会组织观的基本点是:社会组织是革命的对象,需要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对于反动性质的社会组织采取取缔的政策,对于在社会建设上能够有所作用的社会组织加以改造,使之或成为政府主导下的或能够服从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的,又或者成为革命统一战线范畴的社会团体。党的建设思维视域中社会组织观又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组织可用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组织支持观、构建和谐社会时期的社会组织重要观。建设思维视域中的社会组织观的基本点是: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有益的积极力量,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依法建设与发展,使它们在社会建设上积极的发挥正能量。总的来讲,建国以来党对于社会组织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到可用、再到支持和重视,并依法支持和鼓励其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的演进过程。第叁,根据党的社会组织观的历史演进情况,运用预测科学的方法,分析党对社会组织的现行政策,可以发现党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有走向合作观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王林[9](2013)在《建构主义观、自组织观与研究性体育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起于哲学和教育学领域的自组织观和建构主义观,具有科学与人文教育观的共性,其"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教育思想内涵与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高度吻合.高校研究性体育教学应与自组织观和建构主义观有机融合,以主体间性指导师生关系和研究性的教学过程;依据体育课程内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意义建构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研究性教法;依据"回归生活世界"和"自治、自组织"的学习策略,推广自组织学法,进而构建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8期)
石国亮,张乾友[10](2012)在《通过任务型组织开展风险治理——兼评张康之教授的“任务型组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一场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各种各样突发性的危机事件频繁地向人类袭来,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出现,对工业社会的治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在迅速增长的不确定性面前,作为工业社会治理主体的常规组织开始暴露出了不适应性,传统的治理方式面对危机事件凸现出治理的无效性,从而突出了任务型组织的巨大实践价值。任务型组织在风险治理上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因而应当成为风险治理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组织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翻译此文,旨在介绍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有影响的观点,并不等于完全同意这些观点。文章作者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组织问题上的贡献,是他的整个理论中最少被人研究的部分之一。早在马克思的早期着作中,他的组织观就已端倪可察了。马克思终生都在发展自己的组织理论。尽管马克思在组织问题上有许多贡献,但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遵循的却是源自拉萨尔的另外一种组织观念。今天,当我们研究替代资本主义的可行形式应该是怎样的时候,组织的作用问题获得了全新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观论文参考文献
[1].彭新武.当代组织观的变革及其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2].皮特·胡迪斯,张光明.马克思的政治组织观[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
[3].罗红玲.复杂动态系统视域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组织观[J].海外华文教育.2018
[4].张小峰.量子时代的组织观——组织的八个“生命体特征”[J].首席人才官商业与管理评论.2018
[5].关培凤.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国际组织观[J].历史教学问题.2015
[6].胡志强.信息化军事体系的边缘组织观[J].装备学院学报.2015
[7].张小宏,周菁.工会组织观照下的职工文化建设——国有企业职工文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
[8].冯惠惠.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组织观演进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9].王林.建构主义观、自组织观与研究性体育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石国亮,张乾友.通过任务型组织开展风险治理——兼评张康之教授的“任务型组织观”[J].社会科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