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端反激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变换器,均压均流控制策略,单端反激变换器
单端反激变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归新,王强[1](2019)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单端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开关管耐压等级的限制,导致了单个开关电源的功率等级不高。因此,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变换器进行了研究,其核心问题是输出并联分流不均所导致的模块间输出功率不平衡。在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单端反激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模块的工作状态并为其建立了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其次,对变换器输入串联均压和输出并联均流关系进行了论证,以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解耦式双均闭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单端反激变换器拓扑;最终,在理论推导的前提下,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良好地实现了变换器的输入串联均压/输出并联均流,成功地降低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验证了研究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建杨,王俊峰,王凯[2](2019)在《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同步整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二极管整流的反激DC/DC变换器整流损耗较大、效率低,而同步整流技术由于其导通损耗小、控制线路简单,可以有效提升低压大电流输出反激式变换器的效率。因此,研究一种电流型自驱动同步整流反激变换器线路,给出电流型驱动的优缺点和应用注意事项,并详细计算整流损耗和效率提升值。最后,采用一款抗辐照反激式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同步整流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反激变换器的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强,陈章勇,陈勇[3](2019)在《基于副边谐振技术的单端反激式变换器EMI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单端变换器中电压和电流变化率大、电磁干扰严重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副边谐振技术的单端反激式变换器,在应用副边谐振技术后,该变换器谐振电容电压的影响和励磁电感的设计可使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降低,谐振腔的位置设计将整流二极管和谐振二极管的端电压钳位在输出电压,合适大小的谐振周期可以使谐振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本文分析断续导通模式下副边谐振变换器的噪声耦合路径、等效模型、噪声优化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副边谐振技术后,共模噪声源减小,合理设计谐振腔可增大等效阻抗,进一步减小共模电压;相比传统反激变换器,励磁电感设计得更大,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电流纹波,减小差模噪声。搭建仿真模型和60W实物样机,实验验证了副边谐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水平。(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迪凡,杨汉生,刘丽[4](2018)在《单端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激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是辅助开关电源的理想选择。研究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的运行情况,通过Matlab仿真,得到该电路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电流波形,并对影响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的因素进行汇总,为实际开关电源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18年05期)
颜鲁薪[5](2017)在《基于单端反激变换器的串联型DC组件阴影抑制电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与单块组件的输出电压相比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需要利用DC组件电路将每块光伏组件较低的输出电压升高到一定的电压水平,同时实现每块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将DC组件电路进行串联,可以减轻每个DC组件电路的升压压力,有助于提升系统效率,有效的实现阴影抑制,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这一功能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7年10期)
陈本竹[6](2016)在《单端反激变换器变压器磁芯几个估算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所有开关电源中,单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的电路结构最为简单,使用元器件少,成本低廉,功率虽小,应用却很广泛,业内人士及业余爱好者多有选用。高频变压器磁芯的选择与估算方式方法很多,目前运用最多最时尚的是:确定磁芯的截面积与绕线窗口面积的乘积AP法。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估算AP值的公式,以实际验证的方式领略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尽快掌握其应用,然后加以比较(包括其它方式方法),找出最适合的磁芯估算方式方法或公式。(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16年11期)
符雁斌,荀倩,吴东俊,邵逸宇[7](2016)在《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开关变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TOP224Y集成芯片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进行研究,分析了TOP224Y芯片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基于反激开关变换器的原理分析与实验调试,设计了一款宽范围输入、功率为31 W的实验样机,给出了反激电源详细的设计方案,对其整流滤波电路、钳位保护电路、变压器、反馈电路的设计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及波形分析.实验证明,采用TOP224Y芯片设计的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成本低、运行可靠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洪宝[8](2015)在《单端高效正激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50多年,单端正激变换器主宰着功率超过50W的商业电源供应市场。其受欢迎的程度是基于单端正激变换器具有简单的电路拓扑、低损耗、高效率、易于多路输出和输出大电流且输出功率不受变压器容量限制等优点,因而能够广泛适应各种场合的功率变换。简单的回顾了正激变换器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前人们为解决磁通复位和磁利用率所做的工作。研究了单端单管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磁通复位方法。为了满足现今人们对单端正激式开关电源的效率和能性进一步提高的需求,提出了应用有源箝位和双管箝位电路的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实现方法。分析了双管箝位的电路拓扑,可以减小开关管耐压,自动回收变压器激磁和漏感储能,提高变换器性能;有源箝位电路拓扑,可以实现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提高磁利用率,进一步减小了变换器损耗。最终对比分析了使用RCD箝位、有源箝位和双管箝位电路叁种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实验数据,验证了应用有源箝位和双管箝位电路之后在效率和性能上比使用RCD箝位变换器有了很大提高。证明了双管箝位和有源箝位单端正激电路拓扑,对改善单端正激变换器的效率和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5-03-01)
吴岳芬[9](2014)在《基于MATLAB的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在电流连续和断续工作情况下的电路运行模式,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在占空比和输出电阻发生改变时,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有可能从连续工作模式下变为断续工作模式。为实际电路的设计提供了方便。(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陈慧师[10](2014)在《双端反激变换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双端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双端反激变换器的硬件电路,采用PWM电流型控制芯片UC3842对电路进行控制,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本设计进行仿真实验,给出了相关实验波形及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基于UC3842控制的双端反激变换器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单端反激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二极管整流的反激DC/DC变换器整流损耗较大、效率低,而同步整流技术由于其导通损耗小、控制线路简单,可以有效提升低压大电流输出反激式变换器的效率。因此,研究一种电流型自驱动同步整流反激变换器线路,给出电流型驱动的优缺点和应用注意事项,并详细计算整流损耗和效率提升值。最后,采用一款抗辐照反激式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同步整流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反激变换器的转换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端反激变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归新,王强.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单端反激变换器的研究[J].电力学报.2019
[2].李建杨,王俊峰,王凯.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同步整流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
[3].陈强,陈章勇,陈勇.基于副边谐振技术的单端反激式变换器EMI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
[4].张迪凡,杨汉生,刘丽.单端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的仿真研究[J].煤矿机电.2018
[5].颜鲁薪.基于单端反激变换器的串联型DC组件阴影抑制电路实验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
[6].陈本竹.单端反激变换器变压器磁芯几个估算法的比较[J].电源世界.2016
[7].符雁斌,荀倩,吴东俊,邵逸宇.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开关变换器设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8].王洪宝.单端高效正激变换器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
[9].吴岳芬.基于MATLAB的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仿真研究[J].电子技术.2014
[10].陈慧师.双端反激变换器设计研究[J].机电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