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血管密度论文_李鹏,仲娣,龚培尧,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微血管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肿瘤,磁共振,肝癌,卵巢,超声。

肿瘤微血管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仲娣,龚培尧,陈静[1](201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M-CAM)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39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良性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组织标本经处理后使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M-CAM阳性率及M-CAM蛋白表达水平、MVD水平;分析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情况。结果研究组M-CAM阳性率及M-CAM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VD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VD与M-CAM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在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CA125水平及腹水程度方面,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M-CAM呈高表达,其既与肿瘤良恶性有关,同时也与MVD存在相关性,与血管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松耀,缪娜波,李展宇,陈创奇,王天宝[2](2019)在《肿瘤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对Ⅱ期结直肠癌预后价值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辅助化疗的取舍是Ⅱ期结直肠癌全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仍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旨于探讨肿瘤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对Ⅱ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12年7月胃肠外科中心术后病理确诊为Ⅱ期结直肠癌的病例160例,另选取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D105-MVD,比较两者MVD的差异。用Kruskal-Wallis检验CD105-MVD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将病例划分为CD105-MVD高低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之间预后的差异。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5-MVD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1)。通过ROC曲线发现,CD105-MVD预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界值为19.9。CD105-MVD低组较高组更容易出现复发转移。CD105-MVD与Ⅱ期结直肠癌T分期、检获淋巴结数目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Ⅱ期结直肠癌CD105-MVD高低组间的肿瘤相关生存时间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132),无病生存时间之间比较虽无显着性差异(P=0.074),但提示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DFS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D105-MVD≥19.9 (HR=0.492, 95%CI:0.268-0.904, P=0.022)。结论本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CD105-MVD可能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未来需要多中心更大样本研究来证实本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霞,付敏,王洋[3](2019)在《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的9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分析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得到56例甲状腺癌中55例超声表现不均匀低增强,1例表现稍高增强。22例甲状腺肿中16例表现与周围甲状腺实质同步等增强,4例表现出高增强,2例为低增强。20例甲状腺瘤中18例表现出高增强,2例表现为等增强。甲状腺癌的IMAX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MAX与MVD两者呈现正相关(P <0. 05)。结论甲状腺癌的增强模式为低增强,且呈乏供血状态,通过超声造影与免疫组化染色可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学民,于飞,穆婷婷[4](2019)在《肿瘤高频彩超以及超声造影和微血管密度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并进一步的验证肿瘤高频彩超以及超声造影和微血管密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肿瘤患者30例,其中总计41个病灶,经术理确诊后,计有19个良性肿块,22个恶性肿块。对上述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并对造影过程中的参数定量、始增、峰值、达峰、曲线下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良、恶性肿瘤的MVD比较。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最终得出肿瘤高频彩超以及超声造影和微血管密度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且其关联性为正。结论:由此可以得出,利用"超声造影"可以提供一种肿瘤诊断的快捷并无创的判断方法,是影像学的重大发展。(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容佩荣,刘凤莉,朱倩,胥冰,寇小妮[5](2019)在《癌毒清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癌毒清对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腋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建立肝癌异位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癌毒清高剂量组、癌毒清中剂量组、癌毒清低剂量组及氟尿嘧啶组,每组各10只。癌毒清各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癌毒清溶液灌胃,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给药12 d后,脱颈处死,剥取瘤组织,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癌毒清高剂量组、癌毒清中剂量组、癌毒清低剂量组及氟尿嘧啶组瘤质量降低,以癌毒清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癌毒清高剂量组、癌毒清中剂量组、癌毒清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0. 91%、35. 25%、20. 10%,氟尿嘧啶组为43. 9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癌毒清高剂量组、癌毒清中剂量组、癌毒清低剂量组及氟尿嘧啶组MVD计数降低,以癌毒清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癌毒清的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MVD,抑制肝癌微血管生成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01期)

刘照信,张强,金海蛟,黄强[6](2018)在《乳腺肿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36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均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检查,术后标本行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查,最终需经病理诊断确诊病情。结果 36例乳腺肿瘤患者中以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高(77.78%),良性乳腺肿瘤所占比例仅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检查所得E值下降,肿瘤微血管密度也呈降低趋势。结论利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诊断乳腺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检查结果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具有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85期)

张丽虹,吴明迪,姚旖旎,万雪晶,刘红[7](2018)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血管密度在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血管密度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回顾性分析经血管与表面结构分型和微血管密度评估的100例意思胃早期肿瘤性病变者资料。比较单纯经血管与表面结构分型、微血管密度评估及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肿瘤性病变46例,非肿瘤性病变54例。肿瘤性病变中不规则的黏膜微血管、不规则的表面腺管、分界线、黏膜微血管密度增加案例数均高于非肿瘤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与表面结构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5%,微血管密度评估的诊断准确率为64%,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获得的微血管密度定性评估可作为血管与表面结构分型评估办法的补充内容,显着提高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3期)

徐阿巧,赵振华,杨建峰,郑静,孔建国[8](2018)在《子宫平滑肌瘤MRI定量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VEGF及Ki-67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亚型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3例患者,根据病理亚型分为普通组(29例)、富细胞组(12例)、变性组(22例),术前均行DCE-MRI增强扫描,运用Extended Tofts双室模型拟合计算出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_(ep)、V_e、V_p)及灌注参数彩图;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标本的MVD、VEGF、Ki-67的表达;比较分析3组子宫肌瘤定量灌注参数、免疫组化分数的组间差异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子宫肌瘤的定量灌注参数指标间存在差异,富细胞组子宫肌瘤K~(trans)、K_(ep)、V_p值高于普通组及变性组(均P<0.05);子宫肌瘤K~(trans)、K_(ep)、V_e、V_p与微血管密度MVD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分别为0.770、0.524、0.276、0.472;均P<0.05),K~(trans)、K_(ep)、V_p与ki-67正相关(r分别为0.637、0.421、0.439;均P<0.05),Ki-67与MVD亦有相关性(r=0.681,P<0.001),定量灌注参数指标与VEG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定量灌注参数有助于不同病理亚型子宫肌瘤间的鉴别诊断,且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微血管情况及细胞增殖活性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索敏,张伟丽,陈淑秀[9](2018)在《彩色超声检测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彩色超声检测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选取107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良性卵巢肿瘤64例、恶性卵巢肿瘤43例;彩色超声检测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分析良性与恶性卵巢肿瘤的彩超形态学特点,根据肿瘤TNM分期对恶性卵巢肿瘤进行分组,并分析微血管密度联合血流阻力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恶性卵巢肿瘤的微血管密度高于良性卵巢肿瘤,血流阻力指数小于良性卵巢肿瘤;Ⅲ或Ⅳ期恶性卵巢肿瘤的微血管密度高于良性卵巢肿瘤,血流阻力指数小于Ⅰ或Ⅱ期恶性卵巢肿瘤。结果提示彩色超声检测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可协同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李明超,肖睿,李伟,张广平[10](2018)在《IMP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骨肉瘤患者62例,以骨软骨瘤患者术后石蜡切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MP3和MVD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MP3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骨软骨瘤(P<0.05);IMP3蛋白在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肺转移、肿瘤复发和肿瘤直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肉瘤微血管生成高于骨软骨瘤(P<0.05);CD34标记的MVD值在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肺转移、肿瘤复发和肿瘤直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3蛋白表达和MVD值在骨肉瘤组织中呈正相关(r=0.259,P<0.05)。结论:IMP3、MVD与骨肉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8年01期)

肿瘤微血管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辅助化疗的取舍是Ⅱ期结直肠癌全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仍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旨于探讨肿瘤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对Ⅱ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12年7月胃肠外科中心术后病理确诊为Ⅱ期结直肠癌的病例160例,另选取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D105-MVD,比较两者MVD的差异。用Kruskal-Wallis检验CD105-MVD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将病例划分为CD105-MVD高低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之间预后的差异。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5-MVD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1)。通过ROC曲线发现,CD105-MVD预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界值为19.9。CD105-MVD低组较高组更容易出现复发转移。CD105-MVD与Ⅱ期结直肠癌T分期、检获淋巴结数目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Ⅱ期结直肠癌CD105-MVD高低组间的肿瘤相关生存时间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132),无病生存时间之间比较虽无显着性差异(P=0.074),但提示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DFS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D105-MVD≥19.9 (HR=0.492, 95%CI:0.268-0.904, P=0.022)。结论本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CD105-MVD可能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未来需要多中心更大样本研究来证实本研究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微血管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仲娣,龚培尧,陈静.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陈松耀,缪娜波,李展宇,陈创奇,王天宝.肿瘤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对Ⅱ期结直肠癌预后价值的临床研究[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9

[3].杨霞,付敏,王洋.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9

[4].王学民,于飞,穆婷婷.肿瘤高频彩超以及超声造影和微血管密度的关联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容佩荣,刘凤莉,朱倩,胥冰,寇小妮.癌毒清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9

[6].刘照信,张强,金海蛟,黄强.乳腺肿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7].张丽虹,吴明迪,姚旖旎,万雪晶,刘红.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血管密度在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

[8].徐阿巧,赵振华,杨建峰,郑静,孔建国.子宫平滑肌瘤MRI定量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VEGF及Ki-67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

[9].索敏,张伟丽,陈淑秀.彩色超声检测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

[10].李明超,肖睿,李伟,张广平.IMP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一NS对照组Lvo"细胞荷瘤裸小鼠肿瘤微:肿瘤MVD检测一31汉防己甲素!CTX和NS各组对oLov细胞...一10眺g组白头翁醇提物治疗组Lovo细胞荷...一5180m叭g汉防己甲素治疗组LOVo细胞荷...一14NS对照组切vo细胞荷瘤裸小鼠肿瘤

标签:;  ;  ;  ;  ;  ;  ;  

肿瘤微血管密度论文_李鹏,仲娣,龚培尧,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