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积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籽粒,粳稻,马铃薯,胚乳,糜子,激酶。
淀粉积累论文文献综述
陆彦,郝唯卓,潘烨,张晓敏,祁琰[1](2019)在《银杏胚乳淀粉体的积累规律和发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银杏(Ginkgo biloba L.)核用品种‘七星果’、‘马铃’和‘龙眼’不同发育天数的胚乳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的积累规律和发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胚乳形态差异显着,‘七星果’呈梭形、‘马铃’呈椭圆形、‘龙眼’呈卵圆形;3种银杏胚乳早期均为嫩绿色,后期为黄色;授粉后65~125 d是胚乳体积快速增长时期。淀粉体的积累规律为:在胚乳组织内,淀粉体由糊粉层-外胚乳-内胚乳逐渐积累;在单个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由细胞壁边缘向内部逐渐充实。银杏淀粉质体起源于类叶绿体质体,淀粉粒最初在类叶绿体质体的内膜上发生。淀粉体通过出芽、缢缩以及出芽和缢缩同时进行的增殖方式产生新淀粉体,成熟淀粉体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属于单粒淀粉。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淀粉体在胚乳组织内具有由外向内的空间积累规律,淀粉质体起源于类叶绿体质体并通过出芽、缢缩、出芽和缢缩同时存在的方式增殖。(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佳瑞,康建宏,柳强娟,慕宇,孙建波[2](2019)在《黑膜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宁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关键酶活性对黑色地覆盖膜的响应机理,在2016年和2017年以宁南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黑膜覆盖(BF)、白膜覆盖(WF)和不覆膜(NF)对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F和NF相比,BF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1.37%~35.68%、8.56%~27.05%、8.33%~27.60%,淀粉积累速率提高13.80%~37.90%;BF、WF、NF条件下块茎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淀粉分支酶(SB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BF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明显高于WF和NF。与WF和NF相比,BF的AGPase活性分别增加12.81%和40.24%;UGPase活性分别增加15.34%和36.52%、SBE活性分别增加16.64%和44.17%、SSS活性分别增加13.69%和34.76%、GBSS活性分别增加15.75%和45.44%。BF产量较WF和NF分别提高14.54%和57.23%。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块茎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AGPase、UGPase、SBE、SSS、GBSS活性在多数测定时期呈正相关(P<0.01)。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能够通过影响淀粉合成关键酶,进而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朱明霞,张玉红,白婷,靳玉龙,王姗姗[3](2019)在《不同施肥水平对青稞籽粒灌浆期淀粉与蛋白积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供更合理的施肥依据,促进青稞的优质高产,以QTB13、QTB25和藏青27这3个青稞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0、90、180、270、360 kg/hm2,且质量比N︰P=1︰0.6)下,3个青稞品种(系)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灌浆进程的推进,3个青稞品种(系)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然后又升高的趋势,在花后21 d最低,其中QTB13和QTB25在F2处理(施肥水平180 kg/hm2)下最高,藏青27在F3处理(施肥水平270 kg/hm2)下最高。本结果说明增加施肥量降低了青稞籽粒的淀粉含量,增加了蛋白质含量,而过量施肥则会降低蛋白质含量。(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光华,韩浩坤,马洪驰,党科,王孟[4](2019)在《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石瑛,王金明,唐宏亮,金黎平[5](2019)在《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淀粉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成分,也是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建材、发酵、石油钻井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工业原料。马铃薯淀粉的理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工业应用性能非常优越,在食品加工和工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从块茎分生组织形成开始,到茎叶凋萎时结束;光合作用产物白天在叶片中形成并临时贮藏,夜间再分解成可溶性糖转运到块茎中重新合成淀粉。淀粉合成需要多种酶的协同催(本文来源于《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期刊2019-05-26)
梁成刚,汪燕,喻武鹃,廖凯,李天[6](2019)在《植物叶片淀粉分解与淀粉超量积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过渡型淀粉,夜间过渡型淀粉分解供植物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以往研究显示叶片中过渡型淀粉的分解受着严格的生理节律调控,但是,当淀粉分解代谢及其下游代谢基因功能出现异常时,淀粉通常会在叶片中超量积累。植物学家通过筛选叶片淀粉超量积累突变体与目标基因功能解析,初步完成了对植物叶片淀粉分解代谢网络图谱的绘制。笔者通过对植物叶片过渡型淀粉分解与超量积累现象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以探寻提高作物叶片淀粉含量的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佳楠[7](2019)在《水分对普冰151光合生理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及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粮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以及粮食供给紧密相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生产潜能,调控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以期达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目的,本试验选用旱地优质小麦品种普冰151,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普冰151光合生理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和淀粉的影响,旨在为普冰151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全生育期不灌水相比,拔节期灌水显着提高普冰151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p<0.05)。拔节期灌水显着提高普冰151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p<0.05),表明水分提高了普冰151光合特性。拔节期灌水增大灌浆过程中最大灌浆速率Vmax、籽粒灌浆平均速率V~—和快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s,表明在拔节期进行灌水有利于普冰151籽粒干重的增长和灌浆进程。2.与全生育期不灌水相比,拔节期灌水能够延迟普冰151生育期2 d、1 d,且能够使普冰151株高显着增高4.16%、4.72%(p<0.05)。拔节期灌水有利于普冰151群体结构的建成,有效增加了普冰151成穗数,显着提高成穗率(p<0.05)。与全生育期不灌水相比,拔节期灌水显着提高成熟期普冰15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p<0.05),增幅分别为10.50%、15.26%。在杨凌和叁原两个试验地,拔节期灌水处理下普冰151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分别较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增长3.3%和7.05%,8.56%和9.41%,16.16%和15.12%,使得最终产量分别提高了23.06%和30.56%,差异在处理间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3.与全生育期不灌水相比,拔节期灌水能够显着提高普冰151蛋白质含量、容重、沉降值和最大拉伸阻力(p<0.05),对水分、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影响不显着,有利于改善普冰151部分品质特性。不同水分处理下普冰151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含量变化速率均表现出“慢-快-慢”的趋势,在花后15-20 d达到峰值。普冰151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特征与含量变化特征大致相同,花后20-25 d积累速率达到峰值。随着籽粒灌浆期的推移,直、支比例呈“V”型曲线变化。成熟期,拔节期灌水处理下普冰151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都显着高于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p<0.05)。综上所述,拔节期灌水,灌水量750 m~3·hm~(-2)能够促进普冰151进行光合作用,使普冰151获得较高籽粒产量和较理想的品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冯尚宗,李重阳,王新娟,王世伟,娄华敏[8](2019)在《‘临稻16’和‘临稻10’光合速率以及蔗糖、淀粉积累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临稻16’和‘临稻10’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临稻16’相对于‘临稻10’产量高的生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临稻16’在开花前以及灌浆中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较‘临稻10’高,为‘临稻16’后期籽粒灌浆和淀粉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蔗糖合成和淀粉代谢的关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临稻16’在开花前、灌浆中期以及灌浆期剑叶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显着高于‘临稻10’,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在‘临稻16’中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临稻16’籽粒中淀粉的含量在灌浆后期显着高于‘临稻10’。灌浆后期‘临稻16’仍然保持较高的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淀粉合成速率较快,有利于‘临稻16’籽粒中淀粉的积累。而‘临稻10’淀粉合成速率明显减缓。这说明决定‘临稻16’产量和出米率的主要因素集中在灌浆中期,为‘临稻16’高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博文,谷娇娇,贾琰,沙汉景,张君颜[9](2019)在《盐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形成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盐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积累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寒地粳稻耐盐研究的生理基础。通过盆栽试验,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寒地粳稻品种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间的关系,揭示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代谢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盐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盐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寒地粳稻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降低,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下降,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同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逐渐下降,盐胁迫主要影响牡丹江30的穗粒数及结实率从而影响产量,影响龙稻5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当土壤含盐量大于0. 075%时,理论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就品种而言,与牡丹江30相比,由于盐胁迫下耐盐性品种龙稻5具有相对较高的淀粉合成酶活性,使其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较高,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确保其产量在盐胁迫下仍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是不同耐盐性品种响应盐胁迫的差异产物,其活性变化规律及高低可作为耐盐性鉴定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成臣,曾勇军,程慧煌,谭雪明,商庆银[10](2019)在《齐穗至乳熟期不同温度对水稻南粳9108籽粒激素含量、淀粉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明确灌浆结实前中期不同温度对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特征及其机理,【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控温,于水稻灌浆结实期设置高温(HT,日均温度31℃)、中温(MT,日均温度26℃)和低温(LT,日均温度21℃)叁个处理,以自然温度为对照(CK),研究灌浆结实前中期持续高低温对晚粳稻籽粒灌浆、内源激素含量、淀粉及其及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温度上升(21℃~31℃),晚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灌浆前中期籽粒总淀粉积累速率加快,但持续时间短,总含量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及其所占比例在整个灌浆期均呈降低趋势;灌浆前中期脱落酸(ABA)含量显着增加,赤霉素(GA3)含量降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先增先降"趋势;MT处理有利于提高灌浆结实期籽粒生长素(IAA)含量,HT和LT处理均降低籽粒IAA含量,LT处理下,IAA含量先降后升,而HT处理籽粒IA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与ZR变化规律相似,也呈"先增先降"趋势,但二者在灌浆结实期并不同步;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增加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降低。【结论】不同温度显着影响晚粳稻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影响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的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淀粉积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宁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关键酶活性对黑色地覆盖膜的响应机理,在2016年和2017年以宁南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黑膜覆盖(BF)、白膜覆盖(WF)和不覆膜(NF)对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F和NF相比,BF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1.37%~35.68%、8.56%~27.05%、8.33%~27.60%,淀粉积累速率提高13.80%~37.90%;BF、WF、NF条件下块茎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淀粉分支酶(SB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BF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明显高于WF和NF。与WF和NF相比,BF的AGPase活性分别增加12.81%和40.24%;UGPase活性分别增加15.34%和36.52%、SBE活性分别增加16.64%和44.17%、SSS活性分别增加13.69%和34.76%、GBSS活性分别增加15.75%和45.44%。BF产量较WF和NF分别提高14.54%和57.23%。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块茎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AGPase、UGPase、SBE、SSS、GBSS活性在多数测定时期呈正相关(P<0.01)。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能够通过影响淀粉合成关键酶,进而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1].陆彦,郝唯卓,潘烨,张晓敏,祁琰.银杏胚乳淀粉体的积累规律和发生特性[J].植物科学学报.2019
[2].吴佳瑞,康建宏,柳强娟,慕宇,孙建波.黑膜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3].朱明霞,张玉红,白婷,靳玉龙,王姗姗.不同施肥水平对青稞籽粒灌浆期淀粉与蛋白积累特性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
[4].陈光华,韩浩坤,马洪驰,党科,王孟.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石瑛,王金明,唐宏亮,金黎平.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淀粉积累[C].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2019
[6].梁成刚,汪燕,喻武鹃,廖凯,李天.植物叶片淀粉分解与淀粉超量积累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李佳楠.水分对普冰151光合生理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及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冯尚宗,李重阳,王新娟,王世伟,娄华敏.‘临稻16’和‘临稻10’光合速率以及蔗糖、淀粉积累的比较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2019
[9].胡博文,谷娇娇,贾琰,沙汉景,张君颜.盐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形成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10].成臣,曾勇军,程慧煌,谭雪明,商庆银.齐穗至乳熟期不同温度对水稻南粳9108籽粒激素含量、淀粉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