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混增韧论文_陈文婷,李子芬,彭少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混增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二甲酸,内酯,共聚物,相容性。

共混增韧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婷,李子芬,彭少贤[1](2019)在《反应共混增韧全生物降解PLA/PBS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PLA/PBS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的PBS对PLA的增韧效果,结果发现:加入PBS后,PLA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LA与PBS的最佳配比为80/20,断裂伸长率高达428. 04%,冲击强度也由纯PLA的1. 74 k J/m2上升至3. 57 k J/m2。固定PLA/PBS的质量比为80/20,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相容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研究ADR对PLA/PBS复合材料增容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ADR的加入提高了PLA/PBS复合材料的相容性,从而使PLA/P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进一步提高。当ADR含量为0. 75%时,其断裂伸长率最大,数值为535. 18%。同时,PLA/PBS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也更好。(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9年03期)

张永霞,谢昕,王庆涛,孟竹,龚光碧[2](2018)在《聚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PP)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热塑性塑料,对其增韧改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共混改性作为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之一,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与塑料共混增韧、与橡胶或弹性体共混增韧、与无机纳米粒子共混增韧、与有机/无机纳米材料共混增韧以及与其他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烯、竹粉)共混增韧5个方面综述了近3年PP共混增韧改性的一些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巴丽,沈春晖,高山俊[3](2017)在《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共混增韧改性体系的研究现状,包括PVC/弹性体和PVC/刚性粒子共混体系,并对PVC共混增韧改性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7年11期)

张玥珺,赵西坡[4](2017)在《反应性共混增韧聚乳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高分子材料,但PLA的断裂伸长率仅为6.5%,冲击强度为2.04 k J/m2,其抗冲击性能低,韧性差,严重限制了PLA的应用。PLA含有(-OH)和(-COOH)反应基团,可用带多功能基团的聚合物与其进行扩链反应生成交联结构的PLA。本课题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柠檬酸(CA)与PLA熔融共混,通过双含有反应基团的PEG和CA与PLA的酯化反应,形成交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PEG/CA的含量为PLA的15%时,共混物力学性能突变。随着PEG/CA含量的增加,在30%时,断裂伸长率高达481%,冲击强度达到3.89k J/m2。动态力性能测试发现,在低温区间,随着PEG/CA含量的增加,当PEG/CA含量为15%时,在低温(-60℃左右)出现了明显的次级转变峰,这表明共混物在熔融共混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韧性且抗冲击强度高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鲁月,庞艳梅,李明专,鲁圣军[5](2017)在《高效热塑性弹性体接枝物共混增韧聚乳酸》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常用于生物医药材料,而其性脆、断裂伸长率小及韧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弹性体增韧改性都是会有相容性差及牺牲其生物可降解性的缺点,因此寻找绿色环保的材料对PLA进行增韧改性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选用可循环使用热塑性弹性体接枝物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g-MAH)通过熔融共混增韧PLA。研究表明,一定质量比SEBS-g-MAH与PLA共混物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大幅度提升了基体韧性。SEBS-g-MAH中存在的-COOH会与PLA分子链上的端-OH发生缩合反应,增加了两相的相容性。通过SEBS-g-MAH/PLA共混物冲击断面分析知,共混物的断面较粗糙为韧性断裂特征,且可明显弹性体颗粒均匀分散,两相界面较模糊,相容性较好。本工作为高效利用弹性体增韧改性PLA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许海清[6](2017)在《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反应挤出加工工艺,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改性乙烯-辛烯共聚物(mPOE)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等为增韧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进行增韧改性,在制备低成本、高韧性的工程高分子的同时解决了回收PET在共混改性再生过程中易降解等技术难点。(1)研究了分别以SEBS和SEBS-g-MA对R-PET/LLDPE共混物进行增容增韧改性的效果,并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从理论上分析共混物中形态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SEBS或SEBS-g-MA增容的R-PET/LLDPE共混物中分散相形成核-壳粒子形态,且R-PET/LLDPE/SEBS-g-MA共混物中由于PET-g-SEBS-g-MA接枝共聚物能起到更好的增韧效果,分散相粒子尺寸更小、其分布更均匀。Harkin’s铺展系数法能够帮助分析和解释共混物中分散相形成核-壳粒子形态的机理。DSC结果表明LLDPE分散相粒子对R-PET有异相成核的作用,而R-PET/LLDPE/SEBS和R-PET/LLDPE/SEBS-g-MA共混物中的R-PET结晶峰向高温方向偏移的程度比R-PET/LLDPE共混物的小,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更小更均匀,对R-PET的异相成核作用更明显。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EBS和SEBS-g-MA的加入,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R-PET/LLDPE共混物更高,而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基本不变。从而在显着提高PET韧性的同时,减少热塑性弹性体的用量,防止材料强度过多地下降。(2)考察了增容剂mPOE用量对R-PET/LLDPE/mPOE共混物形态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计算了共混物中增容剂的临界浓度。结果表明,随着R-PET/LLDPE/mPOE共混物中mPOE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粒径和粒间距变小;但mPOE含量超过临界浓度5wt%后,分散相粒径和粒间距趋于恒定。而理论计算得到的R-PET/LLDPE/mPOE共混物中增容剂mPOE的临界浓度为1.9 wt%。R-PET/LLDPE/mPOE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mPOE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但超过mPOE的临界值浓度后变化不大。DSC结果表明,R-PET/LLDPE/m POE共混物中随着mPOE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粒子对R-PET的熔融降温结晶的成核效果降低。(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丁正,林强,彭少贤,赵西坡[7](2016)在《完全降解聚乳酸共混增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但PLA的性能较脆,冲击强度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选择完全降解的第二组分来共混增韧PLA,继而形成对环境友好的共混物,综述了近年来淀粉、植物纤维等天然高分子和PCL、PBAT等合成高分子增韧PLA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6年02期)

郑海明[8](2016)在《结晶改性及反应性共混增韧聚乳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LA)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基高分子,来源于可再生植物资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且拥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可加工性,在开发的众多绿色高分子材料中,是最具潜力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之一。然而PLLA却存在最为突出的两个缺点:结晶速率慢和冲击韧性低。无定形态的PLLA制品,通常耐水解性和耐热性很差;受到外力时又易发生脆性断裂,这无疑限制了其在工程材料领域的应用。因此,本论文基于结晶和增韧改性,一方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成核剂N,N′-双苯基脲基己二胺(NA6),并研究了其对PLLA结晶形态及结晶速率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一种原位反应性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超韧PLLA基复合材料。通过仪器化冲击仪及相形态结构分析探索了其能量耗散机理。还研究了PCL分子量、弹性体交联度和基体结晶状态对PLLA韧性的影响,期望实现制备超韧耐热增强的PLLA基复合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NA6成核剂含量的增加,PLLA的结晶温度由93.8℃提高到118.6℃,结晶度由12.0%提高到65.5%;130℃时的等温结晶速率提高到0.56min-1,是纯PLLA的14.5倍,半结晶时间从25.8 min缩短至1.8 min。此外,NA6成核剂可显着减小PLLA的球晶尺寸。这表明NA6成核剂使PLLA结晶成核位垒降低,结晶能力增强,起到了显着的成核作用。(2)通过在PLLA基体中原位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聚氨酯弹性体(CPU)增韧PLLA,获得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PLLA基复合材料。20 wt%PCL(分子量2000g/mol)制备的PLLA/CPU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达到55.0 k J/m2,断裂伸长率增大到139.4%。然而线性结构的PLLA/LPU试样的韧性(38.2 k J/m2)远远低于交联结构的试样。因此,交联结构聚氨酯的形成对共混材料韧性的增加起到重要作用。DMA表明界面反应使两相的相容性有所改善。流变性能测试表明当PCL为20 wt%左右时,CPU分散相含量达到一个临界渝渗阀值,在PLLA基体中形成相互贯通的双连续网络结构。结合仪器化冲击仪和相形态结构分析表明相界面粘附强度增大,能有效地提高共混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材料的界面粘附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有利于相互贯通的准双连续结构的形成,诱发基体产生剪切屈服形变来耗散更多的冲击能量。(3)PCL的分子量对PLLA/CPU20共混物冲击韧性有显着的影响。PCL分子量为1000 g/mol时冲击强度最大为62.4 k J/m2,随着PCL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然而当PCL分子量太低时也不利于增韧。低分子量所形成聚氨酯的硬段含量较高,变得过于“僵硬”,不利于应力的传递和释放,导致材料脆性断裂。(4)弹性体的交联度对PLLA/CPU20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也有显着的影响。随着交联度的增加,共混试样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交联度在1~10%时,均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60 k J/m2左右)。然而当交联度超过10%时,冲击强度显着下降。结合仪器化冲击仪和SEM分析表明交联度较高时,虽然相容性较好,但是原位反应形成的聚氨酯中硬段含量较高,变得过于“僵硬”,阻止裂纹扩展和引发多重银纹的能力下降,难于发挥橡胶的增韧效能,导致材料脆性断裂。(5)提高PLLA基体的结晶状态,共混物拉伸强度明显改善,但是断裂伸长率降低。成核剂含量大于0.4 wt%时,高结晶态PLLA的韧性有所改善。结晶态的共混物耐热性明显改善,在60~12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均在100 MPa以上)。弹性体诱发基体发生剪切屈服形变的比例随着基体结晶度的提高而增大,使共混物表现出比退火前(低结晶态)更加优异的韧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郑海明,马猛,郑期强,王悦音,王旭[9](2015)在《反应性共混增韧改性聚乳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可降解的聚己内酯二元醇(PCL),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MDI)和甘油与聚乳酸(PLLA)基体通过反应性共混增韧改性PLLA。通过仪器化冲击试验仪和拉伸试验仪测试试样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SEM)观测试样的冲击断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性共混改性的PLLA冲击强度随着可反应的P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CL含量20 wt%制备的PLLA/CPU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14.8 J/m,约是PLLA(15.9J/m)的26.1倍;断裂伸长率由5%提高到490%,实现了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的转变。PLLA的冲击断面较为光滑平整,表现为脆性断裂行为。反应性共混改性的PLLA冲击断面较为粗糙,粘附作用较强的相界面脱粘造成基体剪切屈服并伴随纤维丝状物出现,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表现为典型的韧性断裂行为。(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 高分子加工》期刊2015-10-17)

金璐,何圆,刘保英,房晓敏,徐元清[10](2015)在《TPU共混增韧POM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硬度TPU及其含量对共混材料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U硬度的变化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硬度为65HA的TPU对POM的增韧效果较好,对POM的相形态和结晶性能影响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共混增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丙烯(PP)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热塑性塑料,对其增韧改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共混改性作为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之一,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与塑料共混增韧、与橡胶或弹性体共混增韧、与无机纳米粒子共混增韧、与有机/无机纳米材料共混增韧以及与其他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烯、竹粉)共混增韧5个方面综述了近3年PP共混增韧改性的一些研究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混增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婷,李子芬,彭少贤.反应共混增韧全生物降解PLA/PBS复合材料[J].塑料.2019

[2].张永霞,谢昕,王庆涛,孟竹,龚光碧.聚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8

[3].巴丽,沈春晖,高山俊.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17

[4].张玥珺,赵西坡.反应性共混增韧聚乳酸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5].鲁月,庞艳梅,李明专,鲁圣军.高效热塑性弹性体接枝物共混增韧聚乳酸[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6].许海清.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7].丁正,林强,彭少贤,赵西坡.完全降解聚乳酸共混增韧的研究进展[J].塑料.2016

[8].郑海明.结晶改性及反应性共混增韧聚乳酸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9].郑海明,马猛,郑期强,王悦音,王旭.反应性共混增韧改性聚乳酸的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高分子加工.2015

[10].金璐,何圆,刘保英,房晓敏,徐元清.TPU共混增韧POM的研究[J].化学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冯之榴曾汉民冯之榴弹性体种类及其用量对共混物弯曲强度...不同增韧剂对PBT/PC共混物维卡软化温...不同增韧剂对PBT/PC共混物弯曲强度的...

标签:;  ;  ;  ;  ;  ;  ;  

共混增韧论文_陈文婷,李子芬,彭少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