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个飞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个,农业,农地,集体经济,规模,权益,集体所有制。
两个飞跃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坤,毛世平,李燕妮[1](2019)在《日本农地改革的“两个飞跃”: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日本农地改革先后经历了分散和集中两个阶段,既可用邓小平"两个飞跃"论断解释,也是对这一论断科学性的有力证明。本文通过对日本农地改革"两个飞跃"各自的背景、举措和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低价购买转让的形式快速实现了"第一个飞跃";相反,旨在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相比于行政推动的"第一个飞跃","第二个飞跃"在实现过程中,改革手段太过温和,政策缺乏协调,农地流转市场失灵。纵观日本农地改革的"两个飞跃",对我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启示在于:更加注重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能一蹴而就;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应综合施策。(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5期)
姜军[2](2019)在《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邓小平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在“两个飞跃”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农业顺利实现“第一个飞跃”,正逐步向“第二个飞跃”迈进。当前,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速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为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政策背景和实践发展,对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点分析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过程。“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不断地深化,分别经历了孕育萌发、基本形成和发展成熟叁个阶段。第二部分着重阐述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丰富内涵。“第一个飞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废除人民公社是实现“第一个飞跃”的必然要求,二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第一个飞跃”的核心内容,叁是依靠政策和科学是实现“第一个飞跃”的现实路径,四是坚持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是实现“第一个飞跃”的制度基础;“第二个飞跃”的内涵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是“第二个飞跃”的目标指向,二是发展高水平的集体经济是“第二个飞跃”的核心内容,叁是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是实现“第二个飞跃”的主要途径,四是实现“第二个飞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客观要求。第叁部分深入探讨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内在逻辑。二者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叁方面:一是“第一个飞跃”是“第二个飞跃”的必要基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二是“第二个飞跃”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两方面;叁是要在“第一个飞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促成“第二个飞跃”,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6-05)
苏志宏,徐田[3](2019)在《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视阈下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未来改革方向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明确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创新需要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多元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互促融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本文来源于《理论视野》期刊2019年03期)
陈玉萍,丁士军,孙飞[4](2018)在《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理论科学揭示了中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根本上指明了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重温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重要理论,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当前,中国农业已经进入生产方式层面的适度扩大规模经营阶段,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亟需提升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转向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从小规模分散经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中国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和循序渐进原则,坚持走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鲁碧华[5](2018)在《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发展历程与深刻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概括和科学总结,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是"两个飞跃"思想的酝酿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它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其的成熟阶段。"两个飞跃"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变革农村中的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并且,它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正确发展道路。"两个飞跃"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第一个飞跃"解决的是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问题,是"第二个飞跃"的必要基础和依据;"第二个飞跃"解决的是由小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仍给我们予极大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邓小平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毛志强[6](2017)在《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在新疆的实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农村改革启动契合邓小平农业"第一个飞跃"思想。新疆农村中"五统一"、"大条田"等统一经营模式在邓小平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酝酿中开展实践。在"第二个飞跃"思想指引下,新疆农业的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民间的合作与联合更加紧密和扩大,农业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壮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及其所蕴含的方法论对于新疆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攻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邓小平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郑有贵[7](2017)在《农业“两个飞跃”应创建集体权益与成员权益统一的实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经济中统一经营与家庭经营演变所经历的叁个阶段显示,集体的发展和权益保障是农民权益保障的基础,两方面的权益不应当也不可能单方面实现,两方面的权益保障也不可偏废,应探索创建能够使两方面权益统一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应当转换思路,由单一的权益保障转向把保障权益与促进发展统一起来,可通过对集体经济组织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既要破解成员资格确认难题和构建发展统一经营激励机制,还应明确法人地位、创新政策支持、构建党领导下的"叁驾马车"乡村治理结构。(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郭莹,李凯[8](2017)在《从邓小平的“两个飞跃”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构想,指明了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叁农"问题在此过程中日益突出,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一些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各种理由攻击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叁农"问题的灵丹妙药。为此,我们再次提出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以明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要以中国的国情为出发点,分析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肯定中国农业现代化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7期)
毛志强[9](2017)在《新疆农业“两个飞跃”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于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现了邓小平农业"第一个飞跃"构想。新疆独特的农业经营模式"五统一""大条田"等对邓小平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形成做出了贡献。当前,新疆农业面临"第二个飞跃"的重任,其科学路径应该是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与实践。(本文来源于《兵团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章玉丽[10](2017)在《对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研究中几对概念关系的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邓小平提出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提出已经27年,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但是对这一思想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或非议。原因之一,是对"两个飞跃"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关系存在不同、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集体化与集体经济、适度规模经营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集约化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概念与关系进行辨析与回答。(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两个飞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邓小平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在“两个飞跃”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农业顺利实现“第一个飞跃”,正逐步向“第二个飞跃”迈进。当前,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速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为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政策背景和实践发展,对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点分析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过程。“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不断地深化,分别经历了孕育萌发、基本形成和发展成熟叁个阶段。第二部分着重阐述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丰富内涵。“第一个飞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废除人民公社是实现“第一个飞跃”的必然要求,二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第一个飞跃”的核心内容,叁是依靠政策和科学是实现“第一个飞跃”的现实路径,四是坚持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是实现“第一个飞跃”的制度基础;“第二个飞跃”的内涵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是“第二个飞跃”的目标指向,二是发展高水平的集体经济是“第二个飞跃”的核心内容,叁是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是实现“第二个飞跃”的主要途径,四是实现“第二个飞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客观要求。第叁部分深入探讨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内在逻辑。二者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叁方面:一是“第一个飞跃”是“第二个飞跃”的必要基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二是“第二个飞跃”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两方面;叁是要在“第一个飞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促成“第二个飞跃”,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个飞跃论文参考文献
[1].马红坤,毛世平,李燕妮.日本农地改革的“两个飞跃”: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9
[2].姜军.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苏志宏,徐田.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视阈下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创新[J].理论视野.2019
[4].陈玉萍,丁士军,孙飞.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理论的视角[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
[5].鲁碧华.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发展历程与深刻内涵[J].邓小平研究.2018
[6].毛志强.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在新疆的实践探析[J].邓小平研究.2017
[7].郑有贵.农业“两个飞跃”应创建集体权益与成员权益统一的实现形式[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
[8].郭莹,李凯.从邓小平的“两个飞跃”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
[9].毛志强.新疆农业“两个飞跃”刍议[J].兵团党校学报.2017
[10].章玉丽.对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研究中几对概念关系的辨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