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和胃法论文-姚燕萍

清热和胃法论文-姚燕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热和胃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热和胃法,慢性胃炎,脾胃湿热症,疗效

清热和胃法论文文献综述

姚燕萍[1](2016)在《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6月1月收治疗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清热和胃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是奥美拉唑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相应的胃镜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症候积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和胃法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表现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6年17期)

张丹丹[2](2016)在《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用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并与西药奥美拉唑随机对照,观察其对NERD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客观评价清热和胃法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研究方法选择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8周,治疗组采用中药协定方清热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 bid治疗。分别计算治疗前后受试者临床症状积分、耐信量表积分,观察不良反应,客观评估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20例: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愈显率60%;对照组20例:治愈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愈显率20%。两组总体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显率的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治疗组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降低(P<0.1、P<0.05);对照组治疗后反酸、烧心、嗳气、口苦口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而胃脘闷胀、两胁胀满、胸闷胸痛及心烦易怒等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在反流、烧心,胃脘闷胀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嗳气、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胸闷胸痛、咽部异物感、心烦易怒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耐信量表(RDQ)积分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其临床症状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均能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其症状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均能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在反酸频率及程度、反流频率及程度、烧心程度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烧心频率、非心源性心痛频率及程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结论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清热和胃法治疗NERD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05)

凌燕[3](2015)在《养阴清热和胃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和作用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文献研究从病名、病因病机等方面回顾了中医对失眠(insomnia)的认识,总结了失眠的中医证候规律、现代中医治法和方药研究概况,分析了目前中医治疗失眠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介绍西医对失眠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治疗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2.临床研究2.1失眠患者病机及处方用药规律分析2.1.1研究目的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失眠(不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研究失眠患者的性别、年龄、辨证及方药使用特点。以期找出失眠(不寐)患者的发病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2.1.2研究内容及方法主要统计纳入的失眠患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中医方药使用特点。分析近叁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失眠患者发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中医方剂及药物使用特点,总结失眠的主要治则治法。2.1.3研究结果共纳入12901例18839诊(同一患者不同时间使用同样方药计为一诊)处方。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99岁,平均年龄43.32± 14.18岁。失眠患者以21-60岁年龄段为主,女性多发。18839张中药方共使用中药485味,使用频次在100次以内的中药有275味,使用频次在1000次以上的中药为71味,如甘草、酸枣仁、茯苓、白芍、首乌藤、柴胡、白术、合欢皮等。将最常用的71味中药按药物的主要作用可归类为清热、养阴、化痰蠲饮和胃、行气解郁、重镇安神、补气温阳、活血养血、祛风等。临床治疗失眠常用方剂为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温胆汤等。2.1.4结论失眠患者以21-60岁年龄段为主,女性为多。这部分人群因生理、生活、工作压力、饮食等原因更易于出现阴虚郁热之失眠。通过对治疗失眠的方药分析,可以看出,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治法为“养阴清热、化痰和胃、疏肝解郁清热、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化瘀、调和营卫”等。治虚证方面以养阴药使用频率最高,养血药次之;在治实证方面,最常用的为化饮和胃药、解郁行气药、清热药。临床对失眠(不寐)的辨证不外虚实两端,虚证虽分阴、血、气、阳,但最常见仍为阴血不足;实证则多热(火)、郁、痰、饮、瘀;而因这些病理因素导致的胃失和降及营卫不和是临床失眠的常见病机。2.2养阴清热和胃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2.2.1研究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和胃法(枣仁神安方)治疗阴虚郁热型失眠的临床疗效。2.2.2研究方法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第一辑)和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及《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第一辑)不寐阴虚火旺证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阴虚郁热证等,制定阴虚郁热型的证候判定标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病人43例,治疗前后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证候调查表评价药物疗效,观察药物安全性,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2.2.3结果2.2.4.1病例纳入情况本研究共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47例,其中,4例患者依从性较差,疗程未足1/2,不计入统计分析;有7例患者疗程超1/2,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绝继续服用中药,计入疗效分析;完成整个疗程患者36例,计入疗效分析。共43例研究对象计入疗效分析。2.2.4.2 PSQI各成分得分、总分比较治疗前后使用PSQI调查,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用药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及总积分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或P<0.05)。2.2.4.3中医主要症候积分比较经枣仁神安方治疗后,患者在寐差、难入寐程度、频度、易醒或早醒、多梦、神疲、困倦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说明枣仁神安方加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2.2.4.4研究对象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观察经枣仁神安方加味治疗后,中医症候总有效率达90.70%,临床效果良好。2.2.4.5研究对象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第一辑)的疗效判定标准,纳入病例43例,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38%。2.2.4结论从研究结果来看,用枣仁神安方加味治疗后的患者,PSQI各组成要素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说明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日间功能状态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等方面效果明显(P<0.01),在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方面,也有改善(P<0.05)。而治疗后中医阴虚郁热型失眠证候主要症状要素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进一步验证枣仁神安方对患者神疲体倦、多梦、入睡困难、易醒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而按照睡眠状态改善的程度及中医证候改善尼莫地平法评价疗效,枣仁神安方治疗阴虚郁热证患者总临床有效率达88.38%,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90.7%,说明该方能改善阴虚郁热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对阴虚郁热症状效果显着,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养阴清热和胃法为组方原则的枣仁神安方对阴虚郁热型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3实验研究3.1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失眠大鼠模型,观察枣仁神安方对失眠大鼠脑组织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步探讨枣仁神安方的作用机理。3.2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枣仁神安方中剂量组、枣仁神安方低剂量组和安定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参照文献,使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日分别予双蒸水灌胃;枣仁神安方低、中、高剂量组予枣仁神安方水煎液进行灌胃;安定对照组予安定片混悬液灌胃;均灌胃10天,1次/天。3.3检测指标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的表达情况,大鼠下丘脑中胆囊收缩素-8(CCK-8)表达情况。3.4结果3.4.1枣仁神安方对失眠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的影响PCPA造模后,失眠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着升高(P=0.000)。药物干预后,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枣仁神安方中剂量组和安定组Glu含量显着下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且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47,>0.05);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不明显(P=0.563,>0.05),但均优于低剂量组(P=.000)。该结果提示,PCPA所致失眠的机制可能与大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Glu含量升高有关,枣仁神安方通过降低Glu含量从而达到抗失眠作用;枣仁神安方降低失眠大鼠海马组织Glu含量的作用可能与剂量相关。3.4.2枣仁神安方对失眠大鼠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的影响PCPA造模后,失眠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显着降低(P-0.000,<0.05)。药物干预后,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安定组GABA含量显着升高,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0,<0.05),但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0,<0.05)。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GABA含量与中剂量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2,<0.05),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00,<0.05);高剂量组GABA含量与安定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833,>0.05)。该结果提示,PCPA所致失眠的机制可能与大鼠海马组织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下降有关,枣仁神安方可上调GABA含量,且其作用与剂量相关,呈现量效关系,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效果与安定相当。3.4.3枣仁神安方对失眠大鼠海马组织5-HT的影响表达的影响PCPA所致失眠大鼠海马组织中5-HT的阳性表达和积分光密度值显着降低(均为P=0.000,<0.05);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及枣仁神安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着提高海马组织中5-HT阳性表达和积分光密度值(均为P=0.000,<0.05),且能达到空白组水平(均为P>0.05),高剂量组5-HT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空白组及安定组水平(分别为P=0.000、P=.003,均<0.05)。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中5-HT积分光密度值和阳性表达率与低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9、P=0.000,均<0.05),提示疗效可能与药物浓度相关。3.4.4枣仁神安方对失眠大鼠下丘脑CCK-8表达的影响PCPA所致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CK-8的含量显着降低(P=0.000,<0.05)。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枣仁神安方中剂量组、枣仁神安方低剂量组和安定组均显着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CK-8的含量(分别为P=.000、P=0.000、P=0.001、P=0.000,均<0.05)。枣仁神安方高剂量组CCK-8含量高于枣仁神安方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枣仁神安方中剂量组CCK-8含量高于枣仁神安方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提示,枣仁神安方可能是通过上调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CK-8的含量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枣仁神安方促进CCK-8释放效果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其作用机制与安定类似。3.5结论综上所述,枣仁神安方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阻断兴奋性氨基酸Glu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GABA释放,提高脑内5-HT含量,增加下丘脑中CCK-8的表达,使其达到动态平衡有关,通过抑制觉醒和兴奋,促进睡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韩茜宇[4](2013)在《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运用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清热和胃法中药汤剂(清热和胃汤),每日1副,水煎服200m1,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餐前口服,每天一次。两组均以8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内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6-01)

韩茜宇,李铁男,刘定,杨沈秋,张禹[5](2013)在《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清热和胃法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200ml,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餐前口服,每天1次,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观察指标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表现,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信息》期刊2013年03期)

洪两[6](2006)在《益气固表、清热和胃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肺系疾病,本文在导师指导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哮喘患儿的特点,提出益气固表,清热和胃法防治小儿哮喘,并据此制备防哮合剂,进行临床研究。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病证诊断分型标准,选择哮喘缓解期患儿52例,服用防哮合剂3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停药3个月后进行随访。 结果:痊愈33例(临床痊愈率为63%);显效16例(显效率为31%);临床总有效率为94%;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01。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固表,清热和胃法防治新加坡小儿哮喘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4-01)

黎世尧[7](2006)在《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2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与和胃降逆类中药配伍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茯苓、法夏、竹茹、枳实、甘草、陈皮)加减治疗,对照组25例以西药高舒达及吗丁啉治疗。结果:中药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综合积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提示:本方具有健脾运湿,清热和胃降逆、消痞除满的功效。(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06年01期)

清热和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运用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并与西药奥美拉唑随机对照,观察其对NERD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客观评价清热和胃法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研究方法选择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8周,治疗组采用中药协定方清热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 bid治疗。分别计算治疗前后受试者临床症状积分、耐信量表积分,观察不良反应,客观评估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20例: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愈显率60%;对照组20例:治愈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愈显率20%。两组总体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显率的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治疗组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降低(P<0.1、P<0.05);对照组治疗后反酸、烧心、嗳气、口苦口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而胃脘闷胀、两胁胀满、胸闷胸痛及心烦易怒等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在反流、烧心,胃脘闷胀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嗳气、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胸闷胸痛、咽部异物感、心烦易怒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耐信量表(RDQ)积分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其临床症状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均能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其症状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均能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在反酸频率及程度、反流频率及程度、烧心程度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烧心频率、非心源性心痛频率及程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结论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清热和胃法治疗NERD安全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热和胃法论文参考文献

[1].姚燕萍.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

[2].张丹丹.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凌燕.养阴清热和胃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和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韩茜宇.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5].韩茜宇,李铁男,刘定,杨沈秋,张禹.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30例[J].中医药信息.2013

[6].洪两.益气固表、清热和胃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7].黎世尧.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25例[J].陕西中医.2006

标签:;  ;  ;  ;  

清热和胃法论文-姚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