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浸析动力学论文_范阳阳,刘燕,牛丽萍,张廷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浸析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氧化铜,形貌,闪锌矿,共生矿,伊利石,菱镁矿。

酸浸析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范阳阳,刘燕,牛丽萍,张廷安[1](2019)在《高铟闪锌矿在氧压酸浸中铟浸出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铟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战略金属,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但无独立可供开采的矿床,常伴生于铅锌等硫化矿中.因此,本文在传统电加热条件下进行了高铟闪锌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铟浸出动力学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固态产物层的液-固相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对铟浸出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可知其浸出速率受到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69. 735 k J/mol,以及高铟闪锌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铟浸出率随粒度减小、初始酸度增大、氧分压增大、浸出温度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学鹏,刘大春,王娟[2](2018)在《低含铟浸出渣中铟的氧压酸浸实验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压酸浸的方法浸出低含铟浸出渣中的铟,研究铟的氧压酸浸过程及动力学;研究搅拌速率、浸出温度、初始硫酸浓度、氧分压、物料粒度对铟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220℃,物料粒度为75~80μm,硫酸浓度为1.53 mol/L,转速为650 r/min,氧分压为0.60 MPa时,铟、锌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5%,95.36%和95.94%;铟的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前期受化学反应控制,然后转为混合控制,后期受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化学反应控制和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09 k J/mol和11.62 k J/mol。(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代宗,方建军,尧章伟,郑润浩,张铃[3](2018)在《某难处理氧化铜矿酸浸实验及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硅孔雀石为主的高结合率、高钙镁难处理铜矿的进行了酸浸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搅拌强度和矿石粒径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浸出率随温度和硫酸浓度的增大而提升,搅拌强度对铜浸出率影响较小,铜浸出率随矿石粒径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原矿钙镁含量高,当磨矿细度过细钙镁充分解离,一旦矿石和硫酸接触,钙镁和硫酸迅速反应消耗大量的酸,导致铜的浸出率降低。采用SEM-EDS和XRD对浸出前后矿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沉积在颗粒表面形成固态产物层,阻碍浸出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该浸出过程受固态产物层扩散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43 k J/mol。(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历新宇,孟万,姜男哲[4](2018)在《焙烧活化后伊利石酸浸溶出铝钾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浸水热工艺对吉林省安图县伊利石中铝和钾的溶出规律进行研究。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及固液比因素对伊利石中铝和钾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实现了铝,钾的同步溶出;最佳试验条件下铝,钾溶出率分别为96.07%、93.89%。对溶出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此条件下该溶出过程符合缩芯模型,低温状态下离子溶出过程受流体膜控制,高温状态下离子溶出过程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滕青,冯雅丽,马英[5](2017)在《菱镁矿尾矿酸浸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菱镁矿尾矿酸浸提镁工艺,提高酸浸效率,对某菱镁矿尾矿中的镁进行了酸浸行为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因素对菱镁矿尾矿中镁浸出率的影响,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菱镁矿尾矿中镁的浸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菱镁矿尾矿的细度、硫酸的浓度和浸出温度均有利于镁浸出率的提高,液固比变化对镁浸出率的影响不大。当试样的粒度为0.074~0 mm,硫酸的浓度为1.5 mol/L,浸出液固比为3 m L/g,浸出温度为80℃,浸出时间为2 h时,镁浸出率可达84%。镁的硫酸浸出过程符合液-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缩芯模型,浸出过程受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1.02 k J/mol。(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7年11期)

赵栋,李光强,王恒辉,马江华,沈毓[6](2017)在《高磷鲕状赤铁矿酸浸脱磷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HSC6.0计算软件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高磷鲕状赤铁矿酸浸脱磷保铁的最佳工艺,并以最佳工艺为基础进行了酸浸过程中脱磷和铁损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热力学分析表明H_2SO_4为最佳酸浸用酸。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为:H+浓度为0.5mol/L的H_2SO_4溶液、酸浸时间40min、温度298K、液固比200mL∶14g、搅拌速度100r/min。在该条件下,脱磷率可达98.89%,铁损率仅为0.51%。通过SEM-EDS对酸浸前后高磷鲕状赤铁块矿试样分析表征得出:经H_2SO_4浸出后,磷灰石基本完全溶解,含铁矿相未发生明显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优化条件下,酸浸脱磷反应在298~328K内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1.24kJ/mol;铁损反应在298~328K内遵循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24kJ/mol。(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胡佛明[7](2017)在《稀土矿泥中稀土的酸浸及其浸出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全球稀土资源开发进入第叁时期以来,优质资源被大量开采,富矿越来越少。随着稀土全球市场的不断壮大,开发稀土矿泥、伴生稀土矿等难利用稀土资源成为保障我国稀土话语权和缓解全球稀土供应压力的重要举措。试验矿样为稀土矿经分级脱泥之后得到的矿泥,针对矿泥的特点,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物理选矿法和化学选矿法回收稀土矿泥中稀土的探索性试验,探讨了浸出动力学关键因素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搅拌强度对稀土浸出速率和浸出率的影响,并计算浸出动力学方程,同时,对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试验矿样REO品位为7.23%,-5μm粒级品位为7.34%,产率和分配率均约为85%。矿物型稀土以氟碳铈矿为主,含有离子型稀土,脉石矿物以土状赤铁矿-纤磷钙铝石等粘土类混合物为主,且有59%的稀土赋存其中。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浸出是从该类稀土矿泥中回收稀土的较佳工艺。浸出动力学研究以氟碳铈矿在硫酸体系下浸出稀土为切入点,根据温度对稀土矿泥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由Arrhenius方程求得E稀土矿泥=52.53kJ/mol,同时联合硫酸浓度和搅拌强度对稀土矿泥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求得在硫酸体系下浸出稀土的动力学方程为:1-(1-α)~(1/3) = 1.34038×10~(-9)T~(2.81736)C~(0.52017)W~(0.36069)t温度、硫酸浓度和搅拌强度叁个参数是提高浸出速率与浸出率的关键,其中温度对稀土浸出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对浸出过程进行了优化,进而得出了稀土矿泥浸出的最佳条件:浸出温度90℃,硫酸浓度7.5mol/L,搅拌强度400rpm,液固比5:1,辅助浸出剂硫酸铵浓度0.25mol/L,浸出时间45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了稳定性验证试验,取得稀土浸出率为91.606%,浸出渣REO品位为1.274%的较优指标,实现了该矿泥中稀土资源的高效回收。(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刘俊场,杨大锦,付维琴,牟兴兵,欧根能[8](2017)在《镍钼共生矿加压酸浸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压酸浸工艺处理镍钼共生矿。结果表明,钼、镍、铁的浸出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钼、镍的浸出率最高分别达到67.50%、99.62%,而铁的浸出率被抑制在50%以下。经氧压酸浸处理得到的钼渣基本以H_2MO_4形态存在,常规碱浸工艺能将其高效浸出且碱耗量大大降低。动力学研究表明,镍钼共生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钼、镍、铁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37、34.95、18.44kJ/mol,钼、镍、铁的浸出反应速率受内扩散控制。(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7年01期)

何光深,周娴,包崇军,赵云,杨筱筱[9](2016)在《含铜渣氧压酸浸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含铜渣氧压酸浸工艺过程中酸浸动力学、酸浸溶出规律和溶出反应的控制步骤,探讨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浸出压力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铜浸出率达96.06%。含铜渣酸浸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在600 r/min搅拌速度下,液固比5∶1,压力1.2 MPa,20%酸浓度,120℃酸浸150 min。含铜渣的氧压酸浸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氧压酸浸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经过计算扩散激活能Ea为31.15k J/mol,含铜渣与硫酸酸浸的动力学方程可描述为:1-(1-x)~(1/3)=71.39exp[-31150/(RT)]·t。(本文来源于《云南冶金》期刊2016年05期)

吴爱祥,胡凯建,王贻明,王少勇,徐恒[10](2016)在《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的酸浸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酸盐脉石对氧化铜矿酸浸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了温度、酸度、矿石粒径、液固质量比、振荡速度等因素对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酸度、高液固质量比、小粒径和高振荡速度利于矿石的浸出,但碳酸盐脉石使得酸耗增加.考虑浸出成本确定合理的浸出条件为温度303 K、酸度35 g·L~(-1)、矿石粒径0.074~0.125 mm、液固质量比3∶1以及振荡速度180 r·min~(-1),浸出180 min后铜浸出率达53.6%.对浸出前后矿石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酸盐脉石与酸反应后在矿石表面形成CaSO_4·2H_2O沉淀,覆盖在颗粒表面,限制了矿石颗粒孔裂隙的发育.基于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碳酸盐脉石反应生成的沉淀阻碍了浸出反应,固体产物层扩散为浸出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65 k J·mol~(-1).(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酸浸析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氧压酸浸的方法浸出低含铟浸出渣中的铟,研究铟的氧压酸浸过程及动力学;研究搅拌速率、浸出温度、初始硫酸浓度、氧分压、物料粒度对铟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220℃,物料粒度为75~80μm,硫酸浓度为1.53 mol/L,转速为650 r/min,氧分压为0.60 MPa时,铟、锌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5%,95.36%和95.94%;铟的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前期受化学反应控制,然后转为混合控制,后期受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化学反应控制和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09 k J/mol和11.62 k J/mo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浸析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范阳阳,刘燕,牛丽萍,张廷安.高铟闪锌矿在氧压酸浸中铟浸出动力学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学鹏,刘大春,王娟.低含铟浸出渣中铟的氧压酸浸实验及动力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代宗,方建军,尧章伟,郑润浩,张铃.某难处理氧化铜矿酸浸实验及动力学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8

[4].历新宇,孟万,姜男哲.焙烧活化后伊利石酸浸溶出铝钾动力学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8

[5].滕青,冯雅丽,马英.菱镁矿尾矿酸浸动力学研究[J].金属矿山.2017

[6].赵栋,李光强,王恒辉,马江华,沈毓.高磷鲕状赤铁矿酸浸脱磷动力学[J].钢铁研究学报.2017

[7].胡佛明.稀土矿泥中稀土的酸浸及其浸出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8].刘俊场,杨大锦,付维琴,牟兴兵,欧根能.镍钼共生矿加压酸浸动力学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7

[9].何光深,周娴,包崇军,赵云,杨筱筱.含铜渣氧压酸浸动力学研究[J].云南冶金.2016

[10].吴爱祥,胡凯建,王贻明,王少勇,徐恒.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的酸浸动力学[J].工程科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用微波制备的含不锈钢纤维的泡沫玻璃...

标签:;  ;  ;  ;  ;  ;  ;  

酸浸析动力学论文_范阳阳,刘燕,牛丽萍,张廷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