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低高度探讨

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低高度探讨

一、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小高度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理想[1](2021)在《季冻区分散性土特性与破坏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季冻区分散性土分布广泛,我国东北松嫩平原,美国西北部、密西西比河沿岸和加拿大中南部地区均分布着分散性土。分散性土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粘性土。由于土颗粒中离子之间同晶型替换,土中的钙、镁离子被钠离子所替换使得土颗粒表面薄膜水厚度增大,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大于范德华力,使得具有在低含盐量水中散开的性质。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振兴东北经济,我国在松嫩平原分散性土分布区域上修建了大量道路、水利工程,分散性土造成了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房屋基础出现大量的工程事故问题。季冻区冻融循环、地下水和降雨浸泡等因素对分散性土工程破坏影响表现的更为明显。分散性土的破坏具有隐蔽性、突然性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大量的分散性土破坏会造成重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研究季冻区分散性土的破坏成因和机理对提升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分散性土研究,但是对分散性土破坏形式和特性尚缺乏总体认知,研究重点为非季冻区分散性土冲蚀和管涌问题上,对更能影响分散性土破坏事故的冻融循环、地下水和降雨浸泡等因素引起的工程破坏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季冻区分散性土破坏除了具有非季冻区分散性土所有的破坏形式外,还具有独有的破坏形式。本文基于工程破坏现象,总结归纳了季冻区分散性土的破坏形式和特性,对季冻土区分散性土冻融循环破坏、冻融-浸泡变形破坏及滑坡失稳破坏三种破坏形式的特性及成因、诱发机制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季冻区分散性土破坏特性,阐明了成因、机理和诱发机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总结归纳了季冻区分散性土的破坏形式,指出农业灌溉是分散性土形成的重要因素,阐明了影响季冻区分散性土破坏的因素。(2)通过自主设计试验,提出了分散性土的水热特性和冻融循环变形规律,阐明了季冻区分散性土冻融循环破坏成因。(3)通过自主设计冻融-浸泡压缩变形特性试验,阐明了分散性土冻融-浸泡下的变形规律与破坏机理,提出了分散性土冻融-浸泡条件下压缩变形计算方法。(4)阐明了季冻区分散性土滑坡失稳破坏类型。通过系统试验,提出了季冻区分散性土抗剪强度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季冻区分散性土边坡滑坡失稳过程和诱发机制。

孙义强[2](2021)在《基于温度精准测控的季节冻土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土面积有一半以上被季节性冻土所覆盖,其上广泛分布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季节性冻土地区内路基在服役期间经受往复冻融作用,填料性质不断劣化,导致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在行车荷载尤其是车辆重载作用下,路基极易累积过量塑性变形而失稳,导致路面结构病害。通过试验开展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土力学特性研究是常用手段。关于冻融循环后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土的状态及试验条件,尤其是试验中土样温度测控准确与否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以季节冻土静、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研究目标,在充分考虑土样初始状态和试验条件的基础上,以室内试验为主要手段,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冻土力学特性随温度剧烈变化的敏感温度区间内静力特性,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冻融循环后土在最不利状态下的静、动力特性变化等。具体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冻土三轴试验温度精准测控新方法,实现了试样温度的空间无盲区、时间无滞后精准测控;给出了试样内部、表面和降温室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标定公式、参数以及温度设定表;通过对比试验,从冻结效率、温度稳定性和试验结果三方面检验了该系统和方法的可靠性。(2)在温度精准测控条件下,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敏感温度区间内季冻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给出了冻结时长对冻结黏土静力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敏感温度区间内冻结黏土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冻结黏土三轴抗压强度计算公式。(3)对经历冻融循环作用的季冻土开展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给出了冻土融化后强度处于低值的最不利融化持时,揭示了冻融循环后季冻土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静强度和抗剪强度参数等静力特性随负温、初始含水率和压实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季冻土最不利状态的概念和确定方法。(4)通过对最不利状态下的季冻土开展三轴试验,给出了季冻土冻融循环后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指出了冻融作用对季冻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得到了季冻土静强度随冻融循环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季冻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5)在冻融循环后最不利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动三轴试验给出了动应力幅值对季冻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季冻土动力特性随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围压对季冻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季冻土动力特性随冻融循环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方法将对季节性冻土地区其他土类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成果丰富了季节冻土力学特性研究储备,同时为探究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机理、道路工程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了参考。

贾亚星[3](2021)在《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公路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态势。沥青路面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加之施工经验的累积,极大促进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更新换代。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技术、材料产地等也不尽相同,仅依据现行规范进行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是不全面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气候环境恶劣,在全年冻融循环、大温差的持续低温作用下,各国省干线使用耐久性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本论文将基于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调研结果以及相关设计文件资料,全面分析主要路况指标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即参考以往沥青路面结构,归纳总结成套整体的路面结构作为设计参照的模板,可在设计时可直接进行选择,进而节省繁锁的结构计算过程,而又能保证路面结构设计选择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本论文首先对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路面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和整体分析,明确黑龙江省国省道现存在的问题和干线特征。依据国省道干线的交通数据对黑龙江省交通量的分布进行划分。介绍黑龙江省气候特征。另外,参考大量的设计文件,汇总出目前黑龙江省常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常用路面结构类型,并结合具体路段分析黑龙江省沥青路面主要的病害及成因。其次,依据最高温、最低温、降雨量等指标对黑龙江省气候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得出黑龙江省气候分区情况。依据沥青路面性能对比典型路段得到影响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多个影响因素同PQI、PCI、RQI进行模型关联,寻找影响沥青路面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在不同交通荷载、路基类型时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不同气候分区下的力学验算与性能评价。同时,针对黑龙江省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特性,对黑龙江省进行冻土分区,并针对不同区进行抗冻设计。最后,结合气候分区,对不同分区气象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气候分区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最佳施工期。另外,将典型结构同设计常用路面进行经济性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典型结构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黄帅[4](2021)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二灰改良盐渍土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碳酸盐渍土广泛分布于东北深季节冻土区。土体在受盐渍化作用以及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下,其工程性能严重影响了地方区域建设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盐渍土的工程性能改良研究成为了当前冻土盐渍土区工程建设的前沿热点问题。本文依托于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东北地区碳酸盐渍土冻融特性研究》(SKLFSE201919),对大庆杜尔伯特地区碳酸盐渍土开展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探究固化盐渍土受各类因素影响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宏观力学变化规律下的机理过程;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石灰掺量、粉煤灰掺量、冻融循环次数、围压及含盐量5个影响因素对固化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固化盐渍土的抗剪强度进行模型构建,分析不同隐含层节点数对模型精确度的影响,并开展模型误差分析,确定最优隐含层节点数;建立固化土的路基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固化土路基温度场与变形场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探究二灰固化土在路基工程中的适用性。

孙钰泽[5](2021)在《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建设里程逐年攀升,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到要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方向发展。公路路线走向与环境、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态势息息相关,且黑龙江省公路受严寒气候影响,在与环境交互时更易产生冻害等降低公路运营能力的因素,故绿色选线势在必行。本文研究的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能够在选线阶段引导黑龙江省公路朝着绿色发展蓝图迈进。本文对黑龙江省地域特征及公路项目特点、公路选线原则及绿色内涵、相关政策文献进行梳理,凝练出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指标并建立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寒区灾害预防5个一级指标为统领的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法赋权,建立基于Vague集的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模型,并确定公路选线绿色度的评价分级标准。最后,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内金山林场段两个备选方案、国道丹阿公路吉东段内老爷岭段两个备选方案、前嫩公路北安至五大连池景区段三个备选方案分别运用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模型进行绿色度评价,验证该模型的实际意义,为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董庆杰[6](2021)在《冻融作用下疏水材料路基隔水层隔水效应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细水会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路基土体在地下水毛细作用影响下性能降低,尤其对于季冻区公路路基,毛细作用会加剧路基土体冻胀,因此路基隔水层的设置十分重要,但目前常用的路基隔水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因此需要新型路基隔水层的研究。有机硅疏水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符合作为路基隔水层制备材料的要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试验研究,对有机硅疏水材料应用于路基隔水层时其影响因素、隔水效应、作用机理及在冻融作用下其隔水性能变化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以低液限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得出有机硅疏水材料提高土体抗渗性最好的作用方式为:双层布置、单位面积用量100g/m2、作用时间24h,土体渗透系数降幅达94.3%。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有机硅疏水材料提高土体疏水性能的因素进行评级,结果为:布置层数>作用时间>有机硅疏水材料溶液浓度。在上述变水头渗透试验基础上开展毛细水上升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硅疏水材料隔水层能够有效抑制地下水毛细上升现象,同时不会完全阻隔路基土体水分下渗。在90天观测时间内,毛细水受隔水层阻隔作用其最高上升高度为水面以上55cm处;有机硅隔水层对毛细水的90天阻隔率最低可达58.5%。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试验分析有机硅疏水材料的作用机理,发现有机硅疏水材料能够通过将土壤中的羟基转化为耐水性烷基硅氧烷来改性土壤表面,从而诱导了土壤颗粒的憎水特性。冻融循环作用对于有机硅疏水材料路基隔水层隔水性能的影响较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土体微观孔隙的变化发现导致有机硅疏水材料路基隔水层隔水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20~30μm孔隙数量和面积的增加。

蒋毫[7](2020)在《新疆东天山北麓京新高速公路(G7)风吹雪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公路发生风吹雪灾害会导致路面大量积雪而阻断交通,能见度降低而影响行车安全,从而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功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新建京新高速公路(G7)巴里坤至木垒项目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北麓,路线经过区域冬季易发生风吹雪灾害。为保证路线开通后的安全运营,减少风吹雪灾害的影响,本文对该高速公路风吹雪分布特征进行了现场调研分析,找出了风吹雪灾害易发路段。通过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路基断面形式的风场和积雪特征,进而又对比了不同设计参数挡雪板的作用效果,给出挡雪板高度、孔隙率、设置位置及长度的建议。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新疆东部天山北麓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京新高速公路(G7)巴木段风雪灾害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呈现不均匀分布。局部路段存在乱风现象,使得该公路工程会受到自然风雪灾害影响,同时由于路线范围内原有的微气候和微地形条件的改变,某些地段会出现严重的风吹雪灾害。为全面了解巴里坤至木垒公路沿线气象和风吹雪分布状况,本文对路线两端巴里坤县和木垒县气象站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全线雪情调研,掌握了该公路沿线的风雪流特征,得到巴里坤至木垒公路建设项目区域内积雪密度、雪深、风速等分布规律,探索了不同断面形式路基的风吹雪特征及风吹雪灾害的发生机理。(2)根据项目沿线风吹雪分布状况,选择路堤、互通匝道、全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等不同路基断面形式的风吹雪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与现场实际测量结果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而针对这几种易发风吹雪灾害的路基形式,总结得出与其对应的积雪规律,从而对类似区域高速公路风吹雪的有效防治提出设计方面的建议。(3)基于风吹雪雪害形成机理,本文对挡雪板这种防治措施进行了防雪效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挡雪板设计参数的优化进行了探索。分析了不同高度、不同孔隙率、不同风向角条件下的挡雪板挡风阻雪效果,给出挡雪板合理的空间布设位置及挡雪板端部的形状设置建议,从而能够较好地避免形成雪堤造成积雪上路,对公路风吹雪路段进行有效地防护。上述成果对风吹雪工程防治措施的动态设计、动态施工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建议,这对保证高速公路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郑熙[8](2020)在《道路风吹雪灾害的数值计算和实测研究》文中提出风吹雪是一种气流携带着雪粒在近地面空气中运动、将雪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自然现象。当风吹雪发生时,不仅会引发视程障碍、能见度降低的现象,而且会造成道路不均匀积雪分布。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风洞试验等方法,对道路风吹雪灾害进行研究。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路基断面和防雪设施积雪分布状态进行测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路基断面流场并与风洞试验得到的流场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防雪设施断面流场,分析防风雪作用机理,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路堤断面迎风侧越接近迎风边坡坡脚位置,风速越小;在迎风边坡上,由于边坡的抬升风速逐渐增高;在路堤表面,风速先降低后升高,且变化幅度不大;在背风侧边坡位置由于边坡的下降,风速随之大幅度下降。(2)路堤的积雪分布整体呈现“M”型,以路基中线为轴,两侧对称分布。由路肩向坡脚延伸,积雪深度逐渐增大,在两侧坡脚处积雪深度达到最大值,向两侧延伸,积雪深度逐渐减小。风吹雪形成的积雪廓线倾角范围为3°-14°,以14?作为路堤边坡坡角较为经济合适。(3)风雪流吹向防雪设施时,受到防雪栅挡雪墙的阻挡作用,风速逐渐减小。气流吹过防雪设施后,在背风侧风速减弱区时风速下降,雪粒子在减速区域堆积,降低了风雪流携带的雪粒子浓度。当风雪流在流经路基断面减速区域时,由于雪粒子浓度未达到饱和,雪粒子堆积量减少,从而减小道路风吹雪灾害。

杨继群[9](2020)在《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修建高等级公路,完善国家公路网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公路对自然又是一种扰动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被认识。公路穿越湿地将对脆弱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波动。本文概括介绍了建虎高速及挠力河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并从几方面分别阐述公路建设对湿地系统的波动影响,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湿地保护措施。公路对湿地的影响有以下方面:占用湿地面积,导致水土流失,污染水体,产生噪音,污染大气,影响动植物生存。本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质,噪音,空气三个对象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湿地系统收到的影响。由于建虎高速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视环境保护,上述三个对象在公路建设前后变化很小。但公路对湿地很多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才能显现出来,需要对湿地长久持续的监测。施工期及营运期可以通过一定保护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但却很难完全避免。本文从建虎高速公路概况、湿地段通过方式、高速公路与湿地位置的关系、通过方式、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建虎高速公路及其穿越的挠力河湿地进行了研究。通过建虎高速公路运行前后的水质、噪声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湿地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湿地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评价区域,分析了建虎高速公路对挠力河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保护措施。

依力亚尔·阿力木[10](2019)在《新疆地区公路风吹雪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地区冬季降雪量大,丰富的雪源和起伏的地形为风吹雪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导致新疆的交通运输行业每年冬天都遭受严重的雪灾影响。近年来,随着新疆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建设者为进一步防治公路雪灾,保障冬季交通运输安全,不断加强了对风吹雪的研究力度,其致灾机理、灾害类型、对道路的影响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等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随着风雪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除了风、雪等自然因素之外,公路本身也是造成风雪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于此,我们提出了“标本兼治,以本为主”的原则,持续加强对风雪致灾机理的研究,不断完善风雪灾害防治技术,以便最低程度降低风雪灾害对公路造成的影响。本文借京新高速(G7)巴里坤至木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为契机,在对风吹雪形成机理、运动形式、雪害类型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塔城地区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巴里坤县境内G7(省道303)巴里坤至木垒高速公路等两个新疆典型风雪灾害区域道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风速、盛行风向、降雪量等方面的调查,充分分析两条公路区域内风吹雪的致灾机理,并结合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防风雪防治工程及其实践效益,对巴里坤至木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中各专业风雪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项目后期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雪灾害。

二、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小高度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小高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季冻区分散性土特性与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散性土分布及破坏现象
    1.2 分散性土研究现状
        1.2.1 分散性土基本性质
        1.2.2 分散性土工程破坏治理
        1.2.3 季冻区分散性土研究不足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季冻区分散性土破坏形式与影响因素
    2.1 引言
    2.2 研究区分散性土分布、分散机理与成因
        2.2.1 研究区分散性土分布与分散机理
        2.2.2 分散性土成因
    2.3 季冻区分散性土破坏形式
        2.3.1 冲蚀破坏和管涌破坏
        2.3.2 冻融循环破坏
        2.3.3 冻融-浸泡变形破坏
        2.3.4 滑坡失稳破坏
    2.4 季冻区分散性土破坏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季冻区分散性土冻融循环特性及破坏成因
    3.1 引言
    3.2 分散性土理化性质与分散性
        3.2.1 矿物成分分析
        3.2.2 理化性质
        3.2.3 分散性鉴定
    3.3 冻融循环下分散性土水热特性分析
        3.3.1 冻结温度和融化温度
        3.3.2 冻融循环试验
        3.3.3 含水率重分布特征
        3.3.4 温度重分布特性
    3.4 季冻区分散性土冻融循环变形规律
        3.4.1 分散性土冻融循环变形规律
        3.4.2 与非分散性土冻融循环变形规律差异
    3.5 季冻区分散性土冻融循环破坏成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季冻区分散性土冻融-浸泡变形特性及破坏机理
    4.1 引言
    4.2 分散性土冻融-浸泡下土体状态变化
    4.3 分散性土冻融-浸泡变形特性
        4.3.1 冻融-浸泡试验设计
        4.3.2 分散性土冻融-浸泡下的变形特性
        4.3.3 与非分散性土冻融-浸泡变形特性差异
        4.3.4 分散性土冻融-浸泡压缩变形预测方法
    4.4 分散性土冻融-浸泡变形破坏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季冻区分散性土边坡滑坡失稳特性及诱发机制
    5.1 引言
    5.2 季冻区分散性土滑坡失稳类型与影响因素
    5.3 季冻区环境下分散性土抗剪强度特性
        5.3.1 抗剪强度试验设计
        5.3.2 冻融和浸泡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5.3.3 含水率和干密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5.4 分散性土滑坡失稳过程分析
        5.4.1 典型滑坡抗滑稳定性计算
        5.4.2 滑坡失稳过程分析
    5.5 季冻区分散性土滑坡失稳诱发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基于温度精准测控的季节冻土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冻土室内试验方法与技术
        1.2.2 冻结状态下土静力特性研究
        1.2.3 冻融循环后土静力特性变化
        1.2.4 动荷载作用下季节冻土力学响应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季冻土三轴试验温度精准测控新方法
    2.1 引言
    2.2 土样温度精准测试系统研制
        2.2.1 现有温控方法
        2.2.2 温度精准测试实现方案
        2.2.3 土样表面温度测试
    2.3 基于低功耗蓝牙的土样内部温度测试
        2.3.1 传感器尺寸优化
        2.3.2 传感器设计与封装
        2.3.3 传感器电池优化选择
        2.3.4 数据采集与存储
        2.3.5 传感器性能测试
    2.4 测温系统标定与校核
        2.4.1 传感器标定
        2.4.2 系统校核与结果验证
    2.5 温度精准控制系统及方法
        2.5.1 温度精准控制新方法
        2.5.2 新方法可靠性检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冻结期敏感温度区间内季冻土力学特性
    3.1 引言
    3.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3.2.1 土样性质及试样制备
        3.2.2 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法
    3.3 冻结时长对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3.3.1 试样变形发展
        3.3.2 静强度变化
    3.4 负温对冻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3.4.1 冻土变形随负温变化的发展
        3.4.2 不同负温下冻土静强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季冻土最不利状态
    4.1 引言
    4.2 季冻土最不利状态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最不利状态概念
    4.3 季冻土冻融后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4.3.1 融化持时的影响
        4.3.2 负温的影响
        4.3.3 含水率的影响
        4.3.4 压实度的影响
    4.4 季冻区典型黏土最不利状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最不利状态下季冻土静力特性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样制备
        5.2.2 试样冻融循环
        5.2.3 试验方法
    5.3 土样变形特性
        5.3.1 试样应力-应变关系
        5.3.2 弹性模量随冻融作用的变化
    5.4 土样静强度特性
        5.4.1 静强度取值方法
        5.4.2 静强度随冻融次数变化规律
    5.5 抗剪强度参数随冻融作用的变化
        5.5.1 黏聚力
        5.5.2 内摩擦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最不利状态下季冻土动力特性
    6.1 引言
    6.2 动三轴试验概况
        6.2.1 试验方法
        6.2.2 加载模式及方案设计
    6.3 土样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6.3.1 试样变形取值
        6.3.2 动应力-应变曲线
    6.4 季冻土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6.4.1 动应力幅值的影响
        6.4.2 振动频率的影响
        6.4.3 围压的影响
        6.4.4 土动力特性随冻融循环的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课题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公路基本特征
    2.1 干线路面状况现状
        2.1.1 整体概况
        2.1.2 具体分布
    2.2 干线公路特征
        2.2.1 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
        2.2.2 普通国道与普通省道
        2.2.3 不同技术等级公路
        2.2.4 国省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组成
        2.2.5 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类型组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与分析
    3.1 国省道交通量
    3.2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
        3.2.1 气温的分布特征
        3.2.2 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3 沥青路面等级与结构
        3.3.1 公路技术等级
        3.3.2 公路路面结构
    3.4 典型病害与成因
        3.4.1 典型病害
        3.4.2 成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气候分区的沥青路面典型路段对比分析
    4.1 气候分区
        4.1.1 分区指标选取与计算
        4.1.2 插值处理
        4.1.3 聚类分区
        4.1.4 典型路段基本特征
    4.2 典型路段服役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2.1 环境因素
        4.2.2 交通荷载
        4.2.3 路面结构
        4.2.4 使用年限
        4.2.5 材料性能
        4.2.6 路基状态
    4.3 沥青路面服役性能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3.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4.3.2 计算模型构建
        4.3.3 影响因素灰关联系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结构的力学验算与性能评价
    5.1 典型结构的拟定
    5.2 气候与环境
        5.2.1 路基参数
        5.2.2 环境参数
    5.3 交通量与荷载等级
        5.3.1 重等级交通信息
        5.3.2 中、轻等级交通信息
    5.4 材料参数
    5.5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
    5.6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
    5.7 沥青贯入强度
    5.8 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性能
    5.9 防冻设计
    5.10 气候分区推荐结构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黑龙江省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期与经济分析
    6.1 施工期
        6.1.1 Ⅰ区施工期
        6.1.2 Ⅱ区施工期
        6.1.3 Ⅲ区施工期
        6.1.4 Ⅳ区施工期
        6.1.5 Ⅴ区施工期
    6.2 典型结构经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冻融循环作用下二灰改良盐渍土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盐渍土概况与分布
        1.1.2 冻土概况与分布
        1.1.3 冻土区盐渍土的工程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冻融循环作用对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3.2 冻融循环作用对盐渍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3.3 改良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2.1 大庆杜尔伯特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野外取样与现场调查
    2.3 土样的物理性质分析
        2.3.1 天然密度与天然含水量
        2.3.2 粒度与比表面积
        2.3.3 液塑限
        2.3.4 最优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
    2.4 土样化学性质分析
        2.4.1 易溶盐含量测定
        2.4.2 黏土矿物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融循环条件下二灰改良盐渍土三轴剪切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与试验制备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样制备
        3.2.3 洗盐对试样的影响分析
        3.2.4 试验工况分析
    3.3 三轴试验结果
    3.4 石灰掺量对力学性能影响
        3.4.1 石灰掺量对峰值偏应力的影响
        3.4.2 石灰掺量对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
    3.5 粉煤灰掺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5.1 粉煤灰掺量对峰值偏应力的影响
        3.5.2 粉煤灰掺量对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
    3.6 石灰与粉煤灰土固化机理分析
    3.7 冻融循环次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7.1 冻融循环次数对峰值偏应力的影响
        3.7.2 冻融循环次数对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
    3.8 含盐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8.1 含盐量对峰值偏应力的影响
        3.8.2 含盐量对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良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4.1 引言
    4.2 改良盐渍土抗剪强度的方差分析
        4.2.1 方差分析基本原理
        4.2.2 改良土抗剪强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4.2.3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改良盐渍土抗剪强度预测
        4.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4.3.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预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季节冻土区二灰固化土路基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
    5.1 引言
    5.2 路基温度场模型构建
        5.2.1 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
        5.2.2 模型计算区域
        5.2.3 土的热物理参数
        5.2.4 定解条件
    5.3 模型验证
    5.4 路基温度场未来60a模拟结果
        5.4.1 路基温度场分布特征
        5.4.2 路基地温振幅变化规律
        5.4.3 季节冻结深度
    5.5 路基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
        5.5.1 岩土的本构模型
        5.5.2 土的力学参数
        5.5.3 荷载条件与边界条件
    5.6 热力耦合计算结果
        5.6.1 二灰固化土路基沉降分析
        5.6.2 冻融作用对路基变形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公路评价现状
        1.2.2 公路选线评价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公路选线概述
        2.1.1 公路选线的概念
        2.1.2 公路选线基本原则
        2.1.3 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2.2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
        2.2.1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的概念
        2.2.2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的影响因素
    2.3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3.1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2.3.2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选取
        2.3.3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模型建立
    3.1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的选取
        3.1.1 权重方法的比较
        3.1.2 权重方法的确定
    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1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计算
        3.2.2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3.3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综合评价方法
        3.3.1 综合评价方法对比
        3.3.2 基于Vague集的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实证分析
    4.1 黑龙江省地域特征
        4.1.1 黑龙江省总概况
        4.1.2 黑龙江省路网
    4.2 金山林场段选线绿色度评价
        4.2.1 金山林场段备选方案情况
        4.2.2 金山林场段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金山林场段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Vague法评价金山林场段选线绿色度
        4.2.5 金山林场段选线绿色度评价结果分析
    4.3 老爷岭段选线绿色度评价
        4.3.1 老爷岭段备选方案情况
        4.3.2 老爷岭段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3 老爷岭段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3.4 Vague法评价老爷岭段选线绿色度
        4.3.5 老爷岭段选线绿色度评价结果分析
    4.4 北五段选线绿色度评价
        4.4.1 北五段备选方案情况
        4.4.2 北五段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3 北五段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4.4 Vague法评价北五段选线绿色度
        4.4.5 北五段选线绿色度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
附录B 公路选线绿色度调查表
附录C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冻融作用下疏水材料路基隔水层隔水效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路基土体冻胀研究现状
        1.2.2 路基土体毛细水作用、路基隔水层研究现状
        1.2.3 有机硅疏水材料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试验方法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土体
        2.1.2 有机硅疏水材料
    2.2 试验方法及方案
        2.2.1 有机硅疏水材料溶液的配制
        2.2.2 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
        2.2.3 毛细水上升试验
        2.2.4 扫描电镜试验
        2.2.5 红外光谱试验
        2.2.6 接触角试验
        2.2.7 冻融循环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有机硅疏水材料隔水层隔水效应及机理分析
    3.1 各因素对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3.1.1 疏水材料浓度对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3.1.2 作用时间对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3.1.3 布置层数对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3.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土体渗透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2 疏水材料隔水层抑制毛细水上升隔水效应分析
        3.2.1 同一土柱不同断面土体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情况
        3.2.2 不同土柱相同断面处土体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情况
    3.3 有机硅疏水材料作用机理分析
        3.3.1 扫描电镜试验分析
        3.3.2 红外光谱试验分析
        3.3.3 接触角试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冻融作用下疏水材料路基隔水层隔水效应分析
    4.1 冻融作用下有机硅疏水材料隔水层渗透试验
        4.1.1 不同土体渗透系数受冻融作用影响变化分析
        4.1.2 土体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分析
    4.2 冻融作用前后有机硅疏水材料土体微观结构定量研究
        4.2.1 土体微观结构图像分析简介
        4.2.2 MATLAB及IPP软件处理扫描电镜图片过程
        4.2.3 冻融作用下土体微观结构演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新疆东天山北麓京新高速公路(G7)风吹雪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吹雪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1.2.2 风吹雪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风吹雪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京新高速(G7)巴木段风吹雪特征分析
    2.1 项目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水文条件
        2.1.3 气候条件
    2.2 公路风吹雪基本理论
        2.2.1 公路风吹雪形成机理
        2.2.2 公路风吹雪防治方法
    2.3 巴木段风吹雪特征
        2.3.1 路堤段
        2.3.2 互通匝道段
        2.3.3 全路堑段
        2.3.4 半填半挖路基段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Fluent的风吹雪数值模拟基本方法及理论
    3.1 风雪两相流数值模拟原理
        3.1.1 风雪两相流模型力学原理
        3.1.2 风雪两相流计算模型的选择
    3.2 风吹雪工程问题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
        3.2.1 软件建模与网格划分
        3.2.2 边界条件设置
        3.2.3 求解设置
        3.2.4 残差设定与迭代
    3.3 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检验
        3.3.1 K206+100 路堤实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3.3.2 K164+000 路堑实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路基形式的风吹雪工程问题数值模拟研究
    4.1 路堤断面形式风吹雪数值模拟研究
        4.1.1 不同边坡坡度对风雪流的影响研究
        4.1.2 不同路堤高度对风雪流的影响研究
        4.1.3 隔离带对风雪流的影响研究
    4.2 互通匝道路段风吹雪数值模拟研究
        4.2.1 互通匝道风雪流特征分析
        4.2.2 互通路段房建区风雪流特征分析
    4.3 全路堑断面形式风吹雪数值模拟研究
        4.3.1 不同边坡坡度对风雪流的影响研究
        4.3.2 不同路堑深度对风雪流的影响研究
    4.4 半填半挖路基断面形式风吹雪数值模拟研究
        4.4.1 背风半路堑风雪流特征分析
        4.4.2 迎风半路堑风雪流特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挡雪措施作用效果研究及设计参数优化
    5.1 高度对挡雪板挡风阻雪效果的影响
        5.1.1 挡雪板高度对风场的影响
        5.1.2 挡雪板高度对积雪分布的影响
    5.2 孔隙率对挡雪板挡风阻雪效果的影响
        5.2.1 挡雪板孔隙率对风场的影响
        5.2.2 挡雪板孔隙率对积雪分布的影响
        5.2.3 挡雪板的空间布设位置的研究分析
    5.3 挡雪板不同断面位置的挡风阻雪效果研究
    5.4 不同风向角条件下的挡雪板挡风阻雪效果研究
        5.4.1 不同风向角对挡雪板附近风场的影响
        5.4.2 不同风向角对挡雪板阻雪效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道路风吹雪灾害的数值计算和实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1.3.1 风洞试验研究现状
        1.3.2 数值计算研究现状
        1.3.3 现场实测研究现状
        1.3.4 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风吹雪雪粒子运动分析
    2.1 概述
    2.2 雪粒子的起动
        2.2.1 雪粒子的受力分析
        2.2.2 雪粒子起动的影响因素
    2.3 雪粒子的运动形式
        2.3.1 蠕移
        2.3.2 跃移
        2.3.3 悬移
    2.4 雪粒子的堆积
    2.5 小结
第三章 路基流场的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对比研究
    3.1 概述
    3.2 数值计算
        3.2.1 模拟方法
        3.2.2 模拟结果
    3.3 风洞试验
        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模型
        3.3.3 试验结果
        3.3.3.1 风速
        3.3.3.2 风向
    3.4 小结
第四章 风吹雪引起的道路积雪堆积形态研究
    4.1 概述
    4.2 实测概况
        4.2.1 测试区域
        4.2.2 气象信息
    4.3 雪的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4.3.1 雪密度
        4.3.2 雪的休止角
        4.3.3 雪通量
    4.4 道路风吹雪积雪分布测试
        4.4.1 零路堤
        4.4.2 低路堤
        4.4.3 中路堤
        4.4.4 高路堤
        4.4.5 路堑
        4.4.6 背风半路堑
    4.5 小结
第五章 防雪设施积雪堆积状态研究
    5.1 概述
    5.2 挡雪墙
    5.3 防雪栅
        5.3.1 单层防雪栅
        5.3.2 双层防雪栅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1.3.2 道路建设对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影响研究
        1.3.3 公路建设对湿地的影响研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虎高速概况及路基处理方式
    2.1 建三江-虎林高速公路概况
    2.2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2.1 挠力河湿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
        2.2.2 湿地环境状况
        2.2.3 保护区内湿地生物资源
        2.2.4 挠力河湿地评价中的动植物概况
    2.3 建虎高速公路与挠力河湿地的关系
    2.4 建虎高速过湿地路段工程概况分析
    2.5 通过湿地的方式
        2.5.1 路基—涵洞通过形式分析
        2.5.2 桥梁—涵洞通过形式分析
        2.5.3 不同通过方式对湿地影响的比较
    2.6 湿地区域路基及地基处理方式
        2.6.1 湿地路基设计
        2.6.2 湿地软土地基处理
        2.6.3 路基处理对湿地的影响
    2.7 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
        2.7.1 边坡防护
        2.7.2 路基路面排水
        2.7.3 取、弃土方案,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的措施
    2.8 湿地路段便道便桥设置
        2.8.1 便道施工方案
        2.8.2 便涵施工方案
        2.8.3 便桥施工方案
        2.8.4 便道便桥环保措施
    2.9 交通量
        2.9.1 现场OD调查综述
        2.9.2 完成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虎高速公路对挠力河湿地的影响分析
    3.1 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对湿地面积的占用
    3.3 湿地水土流失
        3.3.1 水土流失成因
        3.3.2 营运期水土流失分析
        3.3.3 水土流失预测
    3.4 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3.4.1 施工及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3.4.2 施工期水质数据监测
        3.4.3 施工期水质评价
        3.4.4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
    3.5 空气影响评价
        3.5.1 运营初期空气影响监测
        3.5.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3.6 声环境影响评估
        3.6.1 施工期噪声的监测
        3.6.2 营运期噪声预测
    3.7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7.1 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3.7.2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建设采取的环保措施
    4.1 减少路线对湿地的占用
    4.2 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湿地污染
        4.2.1 减少水污染
        4.2.2 减少粉尘类污染
    4.3 保护湿地动植物的措施
    4.4 减少水土流失
    4.5 其他环保措施
    4.6 环境监测新技术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疆地区公路风吹雪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风吹雪基本理论
    2.1 风吹雪的定义
    2.2 雪粒运动形式及风吹雪形成机理
    2.3 风吹雪的类型
    2.4 公路风吹雪灾害成因及危害形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地区公路风吹雪致灾机理
    3.1 概述
    3.2 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风吹雪致灾机理
        3.2.1 项目概述
        3.2.2 地形地貌
        3.2.3 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
        3.2.4 风速
        3.2.5 盛行风向
        3.2.6 降雪量
        3.2.7 沿线管养情况
    3.3 巴里坤至木垒高速公路风吹雪致灾机理
        3.3.1 项目概述
        3.3.2 地形地貌
        3.3.3 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
        3.3.4 风向、风速
        3.3.5 降雪量
        3.3.6 项目区域周边路网雪害
        3.3.7 沿线管养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地区公路风吹雪灾害防治技术
    4.1 概述
    4.2 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风吹雪灾害防治技术
        4.2.1 路线设计防治技术
        4.2.2 路基路面防治技术
        4.2.3 桥涵防治技术
        4.2.4 交安设施防治技术
        4.2.5 防雪工程
    4.3 巴里坤至木垒高速公路风吹雪灾害防治技术
        4.3.1 路线设计防治技术
        4.3.2 路基设计防治技术
        4.3.3 防风雪防治技术
        4.3.4 路侧防护防治技术
        4.3.5 场地整治防治技术
        4.3.6 沿线设施设计防治技术
        4.3.7 信息预警设计与紧急救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小高度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季冻区分散性土特性与破坏机理研究[D]. 王理想.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02)
  • [2]基于温度精准测控的季节冻土力学特性研究[D]. 孙义强.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
  • [3]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D]. 贾亚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冻融循环作用下二灰改良盐渍土力学性能研究[D]. 黄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黑龙江省公路选线绿色度评价研究[D]. 孙钰泽.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6]冻融作用下疏水材料路基隔水层隔水效应试验研究[D]. 董庆杰.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7]新疆东天山北麓京新高速公路(G7)风吹雪防治技术研究[D]. 蒋毫.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8]道路风吹雪灾害的数值计算和实测研究[D]. 郑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9]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 杨继群. 长安大学, 2020(06)
  • [10]新疆地区公路风吹雪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 依力亚尔·阿力木. 长安大学, 2019(07)

标签:;  ;  

黑龙江省路基设计最低高度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