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研
(烟台长岛县人民医院265800)
【摘要】目的:探讨乳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4例乳癌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患者的康复率高,32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乳癌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32-02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乳癌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4例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乳癌患者34例,年龄43岁~59岁。辅助检查:X线检查:常用方法是钼靶X线摄片,正确诊断率可达90%以上;B超: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脱落细胞学检查:取乳头溢液或细针穿刺肿块吸取组织细胞,作细胞学检查,80%~90%的病例可获较肯定的诊断;活组织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方法。
1.2方法与结果:治疗方法有乳癌根治术、乳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乳癌切除术、乳癌扩大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化学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结果:34例乳癌患者经过护理后有3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同一般外科患者的术前准备,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乳癌的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和哺乳。乳癌根治术范围广,应按手术要求的范围准备皮肤。如需植皮者,要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对已有癌性皮肤溃疡的患者,从术前3天开始每日换药2次,用70%乙醇溶液消毒溃疡周围的皮肤,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他处有无转移病灶。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1)卧位: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
(2)饮食:患者术后6小时无麻醉反应可给予正常饮食,注意加强营养补充,以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2.2.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2)对扩大根治术后患者注意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3)观察手术侧上肢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运动、有无肿胀等,若出现异常,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4)观察并记录皮瓣的颜色,注意有无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1]。
2.3配合治疗护理
2.3.1伤口护理:伤口用多层敷料或棉垫加压包扎,妥善固定皮瓣,使胸壁与皮瓣紧密贴合,包扎松紧度要适当。出现渗血、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
2.3.2引流管护理:手术后常放置皮瓣下引流管作持续负压吸引,应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术后第1~2天,一般每天有50~100ml血性渗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渗出基本停止,可拔除引流管,继续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
2.3.3预防患侧上肢水肿:术后患侧肘部应垫一软枕,抬高上肢,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应用弹性绷带包扎,指导或协助患者自远端向近端按摩患肢,进行适当的握拳和屈肘运动,避免长时间下垂等。局部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使患肢水肿减轻。绝对禁止在手术侧手臂量血压、注射或抽血,以免加重循环障碍。
2.3.4患肢功能锻炼:如无特殊情况应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开始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术后3天内,患侧肩部制动;术后4天,开始活动肘关节;术后7天,可作肩部活动。伤口愈合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炼,如作手指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杆运动、拉绳运动、用患侧手梳头或经头顶摸对侧耳郭等动作。
2.3.5放、化疗的观察:对于术后行化疗和放疗的患者应注意有无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
2.4心理护理术后应继续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夫妇双方坦诚相待,诱导正向观念,理解失去一侧乳房与失去生命的价值。用雄激素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多毛症、喉音变粗等男性化现象,应预先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合作[2]。
2.5健康指导
2.5.1指导患者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凡30岁以上妇女,特别是一侧曾患乳癌者,应每月自我检查乳房一次。有月经的妇女在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检查为宜,此时乳房最松弛,病变容易被检出[3]。
(1)视诊:脱去上衣面对穿衣镜,两臂下垂,可观察两侧乳房的大小和外形轮廓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注意有无乳头回缩或抬高,乳晕区有无湿疹。然后两臂高举过头,再看乳房外形有无改变。
(2)触诊:仰卧,肩胛下垫薄枕,左前臂枕于头下,尽量放松肌肉使左乳平铺在胸壁。右手各指并拢,用手指掌面轻柔平按,扪摸左侧乳房,切忌重按或抓捏。一般检查是从乳房内上象限开始,依次为内下、外下、外上象限,最后按摸乳晕区,要注意乳头有无溢液。然后左臂放下,用右手再摸左侧腋窝有无淋巴结肿大。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
2.5.2做好防癌教育尤其对乳房某些良性肿块,应密切观察,及时正确治疗。
2.5.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患肢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避免术侧上肢外伤,不宜搬动、提拉重物,避免测血压、静脉穿刺等。
2.5.4预防复发遵医嘱坚持化疗或放疗,定期作局部自我检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告知患者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3讨论
病因:乳癌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内分泌因素: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腺垂体激素分泌过多,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多的雌激素,从而刺激乳腺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月经及生育史:月经初潮早于12岁、闭经迟于55岁、未婚、未孕、初次足月产大于35岁及分娩后未哺乳的妇女,乳癌的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大量研究发现,乳癌的发生呈家族聚集倾向,其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癌前病变:某些乳房良性病变与乳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如乳房纤维腺瘤等;其他因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应用致癌药物等与乳癌的发生呈正相关;高脂饮食是乳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病理:病理类型:非浸润性癌:如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性癌:如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良好;浸润性特殊癌:如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较高,预后尚好;浸润性非特殊癌:如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等,此型分化较低,预后较差。乳癌的转移途径:直接浸润: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向胸肌及周围组织和皮肤蔓延;淋巴转移:癌细胞沿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然后侵入锁骨上、下淋巴结,癌灶位于内侧,则向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癌细胞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循环而向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骨和肝。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问题:恐惧/焦虑与担心麻醉、术中危险、外形改变、癌症治疗的预后等因素有关;自我形象紊乱与乳房切除及化疗致脱发有关;躯体活动障碍与患侧手术瘢痕牵拉有关;潜在并发症:患侧上肢水肿、皮瓣下积血、皮瓣坏死、感染等。护理目标:患者焦虑缓解,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正确接受手术所致乳房外形改变;患者恢复患侧上肢的正常活动;患者无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时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淑风;李倩;护理干预对乳癌患者术前恐惧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孙菊;浅谈护理心理学[J];中华护理杂志;1981年04期.
[3]曹喜梅;闫启芬;侯建叶;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体会[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