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足趾移植加胸脐皮瓣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文献综述)
文根[1](2020)在《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以皮下静脉网作为供血系统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瓣,具有供区选择范围大,供区损伤小,切取容易等优势。然而也存在静脉淤血、动脉血供不足、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等并发症。为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率,本课题探讨动脉灌注量及灌入位置对其影响,从而指导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取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画出皮瓣区域而不进行血管离断处理。实验组36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B/C)。首先,建立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动物模型:腹部正中设计一个10cm×10cm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心端边缘恰好低于双侧第一乳头连线的水平,远心端位于双侧腹股沟连线区域;皮瓣尾端掀起,皮瓣平面包括表皮,真皮,肉膜组织,于皮瓣远端分离右侧胸腹静脉后切断;分离右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扭转后用8-0无损伤缝线与右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其次,A、B两组分别以直径1mm、1.5mm血管吻合器限制股动脉直径,以控制动脉血流灌注量,C组不使用血管吻合器。三组均仅保留皮瓣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最后,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二部分: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12只新西兰兔,每只兔子在腹部依前法设计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再沿腹正中线将皮瓣均分为左、右两块皮瓣,每个皮瓣大小为10cm×5cm。分离双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股动脉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使用8-0无损伤缝线将股动脉近端与同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所有皮瓣均保留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将24块皮瓣均分为两组:边缘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边缘)12块(左右各6)和内部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内部4cm)12块(左右各6)。每只动物两块皮瓣分别纳入边缘蒂组和内部蒂组。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三部分: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根据前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在动脉化静脉皮瓣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应用于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在不影响受区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粗大的动脉血管进行吻合;其二,静脉皮瓣中灌入动脉血的静脉向皮瓣内部适当游离。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血流相对值、皮瓣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血管吻合器直径控制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相比血流量更小,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乳酸含量高,两组之间亦有差别。第二部分:皮瓣灌注部位内部蒂与边缘蒂相比,血流量更大,葡萄糖含量更高,水含量及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1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都完成了重要组织结构的覆盖,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无挛缩。结论:通过新西兰兔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增加血管灌注量和内部灌入均能有效提高静脉皮瓣血流量及改善代谢状态,有利于皮瓣的早期成活;将此实验发现应用于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吕文涛[2](2020)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指创面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49例患者共53指,通过切取前臂静脉皮瓣进行桥接修复。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18~5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压砸伤22例,切割伤14例,机器绞伤6例,电锯伤5例,车祸伤2例。右手22例24指,左手27例29指。受伤指别:拇指2指,示指22指,中指20指,环指6指,小指3指。49例53指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cm×0.8cm~6.0cm×2.5cm;血管缺损长度1.0~6.5cm,平均2.6cm;53个手指中,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46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7指。53指中用于桥接断指18指,其中有4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14指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18指均桥接了皮下静脉。采用皮瓣倒置修复受区26指,顺置修复受区27指。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我们将需要静脉皮瓣桥接修复的创面分为三型:Ⅰ型,创面伴有一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无明显障碍者;Ⅱ型,创面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不足者;Ⅲ型,手指离断伴有创面及指动脉缺损者。根据创面的分型,设计三种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分别予以修复。针对Ⅰ型创面采用单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单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Ⅱ型创面采用双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Ⅲ型创面采用双干或多干输入兼输出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的动静脉。结果:本组49例53指,术后4指皮瓣发生动脉危象,2指皮瓣经保守治疗缓解,2指皮瓣经手术探查为桥接指固有动脉近端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重新吻合后缓解;术后11指皮瓣于术后3天内出现张力性水疱,予刺破抽水、换药等对症治疗,7指皮瓣缓解,其中4指皮瓣术后水疱反复出现、肿胀严重,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1例为血肿压迫所致,予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缓解,1例为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桥接静脉后缓解,其中2指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指体、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本组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个月。5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沉着,4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缺失,其余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皮瓣质地均柔软,无明显萎缩,外形不臃肿。前臂皮瓣供区仅留有线状瘢痕,无明显增生、挛缩,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采用关节总活动度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优:33指,良:12指,可:8指,优良率为85%。采用自制的静脉皮瓣功能评价表对本组皮瓣进行评定,优:12指,良:34指,可:7指,优良率87%。结论:将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分成三型,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做到精准的修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桥接了指固有动脉的缺损,覆盖了创面,又重建了远端指体的血供,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魏庆宇[3](2020)在《组合再造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治疗Ⅱ-Ⅲ度拇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关节肌腱组合、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游离移植第二足趾三种常用拇指再造方式在拇指Ⅱ-Ⅲ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手外科接受拇指再造手术的拇指Ⅱ-Ⅲ度缺损患者。按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将54名患者分为三组,A组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关节肌腱组合再造拇指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Ⅱ度5例,Ⅲ度13例,年龄19-56岁,B组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拇指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Ⅱ度6例,Ⅲ度12例,年龄20-57岁,C组为单纯移植足二趾再造拇指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Ⅱ度5例,Ⅲ度13例,年龄24-61岁。所有患者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治疗均为无差异,手术操作均为同一组医师合作完成。术后随访3个月-40个月。观察统计三组患者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再造拇指功能评分;外观评分;感染、血肿、皮瓣坏死或部分坏死的发生率;足部供区AOFAS踇趾-跖趾-趾间关节疼痛功能评分。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住院天数的比较,A组17.33天±3.63 B组18.00天±5.05 C组10.1天±3.37。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20.358,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626>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手术耗时的比较,A组10.86h±0.87 B组9.28h±0.62 C组3.49h±0.59。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542.38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患者再造指的功能评分的比较,A组12.83±0.86 B组10.27±0.83C组12.28±0.96。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41.75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65>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5、三组患者再造拇指的外形评分的比较,A组33.50±1.76 B组33.83±1.92 C组17.22±3.75。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233.751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706>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三组患者中,A组患者中1例发生感染,1例出现术后皮瓣动脉危象,1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B组患者2例出现动脉危象,1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C组患者无感染、血肿、皮瓣部分坏死发生。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做两两比较,A组与B组比较(P=1>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P=0.229>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229>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患者足部供区AOFAS踇趾-跖趾-趾间关节疼痛功能评分的比较,A组71.17±4.62 B组85.83±3.70 C组70.89±5.30。3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资料,方差齐性相等,F=62.543 P<0.001,可以认为三组间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三组患者中A组与B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比较(P=0.86>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肌腱系统或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修复拇指Ⅱ、Ⅲ度缺损能恢复良好的外观,且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肌腱系统组合再造的功能恢复比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更好。2、单纯游离第二足趾再造修复拇指Ⅱ、Ⅲ度缺损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少,适合对外形要求较低或不愿承担较大手术风险的患者。3、踇甲瓣联合髂骨植骨组合再造拇指对足部供区伤害小。
巨积辉[4](2019)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多因为脱套的皮肤缺损或毁损,很难通过吻合血管的方法进行原位再植术,根据手术的复杂、难易程度,其治疗大致分为残端修整、再植、皮瓣修复、再造四个时期。要完全恢复伤指的外形和功能又要尽量减少供区的损伤的确非常困难,目前患者对于修复后的外形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用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仍是修复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法,如果不考虑对供区损伤导致的不足,其方案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修复水平,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但是由于切取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造成足趾个数的缺失,加重了供区的损伤,逐步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难题。为了减少供区的损伤问题,我们将脱套伤的拇指或手指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修复,提出分区修复的概念,即将拇手指的创面分为背侧和掌侧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修复。针对拇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除了达到覆盖创面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脱套指的指腹及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针对手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第二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覆盖创面和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趾腓侧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指腹、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我们于2012年开始临床上应用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开展了多种足部瓦合皮瓣修复的术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在保留甲瓣和第二趾甲皮瓣可以恢复伤指完美外形的基础上,避免了供区足趾个数缺失的问题,获得了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脱套伤伤情的判断及手术方案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要确定缺损的面积、几何形状以及术中的组织瓣的设计,单靠术者的经验或者简单的一些测量工具,不能做到精确的术前设计,有时在手术中间已经切开供区皮肤时发现血管变异,被迫改变手术方案,造成了新的损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临床迫切的需要能够显示术前伤情、供区血管结构、术中可视化的设计等三维图像系统,改变传统的临床医生培训模式,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术前设计、手术过程的虚拟仿真,并在实际皮瓣切取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脱套伤情,建立三维的伤情数字化显示,做到精准化的手术设计、达到减轻供区损伤的目的。本研究结合了临床影像学技术、计算机医学技术、解剖学、皮瓣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建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分区重建,精确测量需要的组织量及几何形状;利用3D-DSA动脉造影技术明确足部供区组织瓣的血供类型、是否存在变异等,为精确的手术设计切取提供依据;并在临床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重建:探讨利用CT扫描图像数据采集,Arigin 3D Pro,Materialise Magics软件制作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重建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采用分区修复的理念将脱套指的皮肤重建为掌侧、背侧两部分,为精准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可视化的前提。选取一侧新鲜上肢标本,行CT扫描结合软件完成未损伤的手部数字化重建。制作拇指掌指关节平面,示指远指间关节平面,中指近指间关节平面,环指掌指关节平面皮肤脱套伤模型。CT扫描脱套伤模型,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采用医学影像软件Arigin 3D Pro,对脱套手指及脱套皮肤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及脱套皮肤的数字化重建,将其切割为掌侧、背侧两个部分,测量所需要的皮肤面积及形状。将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与软件制作模型的数据导入GraphPad Prims 7进行统计学分析,比照重建数据的准确性。并对三维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手术的皮瓣设计。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1-4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获得了清晰、立体的皮肤脱套伤结构及可视化的三维图像模型,脱套伤平面定位准确,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能够有效地显示肌腱及指骨的解剖结构。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分割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尤其是对脱套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为脱套皮肤的分区设计确定提供可视化的前提。获得脱套皮肤的实际数据及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提示软件制作模型的各项数据与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探讨应用3D-DSA造影技术、重建软件对足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足部瓦合皮瓣组合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可行性;应用重建的瓦合皮瓣血管数字化模型,结合第一部分已经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情模型,术前模拟仿真手术设计、切取,为精准切取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可视化的三维图像。选取3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采用3D-DSA造影,数据导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构建足部血管三维图像。结合前期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根据构建的血管信息分别设计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趾腓侧皮瓣、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足背动脉皮瓣三类方法,数字化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虚拟仿真操作,并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成功获取到足部动脉、静脉血管相关数据及3D图像,获得了清晰的立体的足部血管结构及可视化的、可以360°旋转的图像,准确的构建出本研究所需要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固有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走行、口径、形态分布等,尤其是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血管的变异情况,为临床上应用瓦合皮瓣提供了精准的术前设计依据。基于DSA造影与设备自带的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重建的瓦合皮瓣,可以根据足部血管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由组合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模型,并可以术前模拟切取,对临床精确手术设计及切取提供便利。第三部分研究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临床应用:对于8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患者,术前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脱套伤数字化设计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缺损皮肤掌侧、背侧分割,测量所需要的掌背侧皮肤覆盖面积,下肢3D-DSA造影,所得数据传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三维重建足部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设计趾背侧甲皮瓣与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瓦合来修复拇指,设计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并在数字化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通过CT扫描重建了拇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应用三维软件对缺损皮肤掌侧、背侧进行分割、测量。8例均行下肢3D-DSA造影,并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重建了足部动脉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分别设计了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修复拇指、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的方法,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手术模拟,术中设计切取瓦合皮瓣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8例均得到精准的瓦合皮瓣修复,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供区植皮均完全成活,1例供区行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者,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随访4~17个月,修复后的拇手指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S2~S3+,外形逼真,按照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评定,均属优。足部供区植皮满意,1例轻度色素沉着,其余无色素沉着,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及破溃现象,不影响患者行走。通过以上研究,成功构建了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能够清晰、动态、立体的显示脱套伤的结构特点。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切割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简单、快捷、直观的进行分区皮瓣设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设计,为临床上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了直观的、立体的、数字化的前提,尤其是对修复脱套伤所需要的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外形的构建,使手术设计更加直观、充分。基于3D-DSA造影技术与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相结合可准确、有效地构建足部血管的数字化设计,整个的构建过程能准确的显示出足部的血管分型、口径、形态学分布及变异情况。可以满足临床上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设计需要,可以使术者在术前即能轻松获取所需皮瓣的面积与形状、足部血管的信息,有助于术前规划,使手术设计更加精准化。临床上采用CT扫描重建伤情数字化设计,供区足部3D-DSA造影三维可视化重建足部血管,设计了多种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术式,可以在术前明确足部血管信息、模拟手术操作以及精准的显微外科修复,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的损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巨积辉[5](2015)在《全手皮肤脱套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作全手皮肤脱套伤的尸体模型,分析41例全手皮肤脱套伤临床病例,寻找和总结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伤情特点,提出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临床分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6具福尔马林浸泡及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上、下肢标本各12侧,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及模拟操作,并制作成全手皮肤脱套伤模型。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全手皮肤脱套伤病例41例,分析和总结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伤情特点,提出临床分型,并根据不同的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应用带足部皮瓣的趾甲瓣或第二趾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21例。应用吻合血管的回植术治疗全手皮肤脱套伤19例。应用腹部皮瓣或瓦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14例。结果:临床解剖学资料显示,足背动脉在足背部的主要分支有跗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及第1跖背动脉等;可以形成以足背动脉为主干,分别以各个皮肤穿支,并携带足背皮瓣的姆甲皮瓣、第二趾甲皮瓣、第二趾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根据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伤情特点,将全手皮肤脱套伤根据其伤情特点分成5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应用以足背动脉为主干的皮瓣携带趾甲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21例,其中19例获随访636个月,修复后的全手保留2-3个手指,可以恢复手的抓捏、持物等基本功能,对足的行走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应用吻合血管的回植术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19例,5例完全成活者,手的屈伸、抓捏、拇指对掌等功能恢复满意,2例完全坏死者,手功能完全丧失,其余病例均恢复部分手功能。临床上应用腹部皮瓣或瓦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14例,14例均保留了5个手指,手部可以恢复基本抓持功能。结论:全手皮肤脱套伤虽然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而要想做到既要恢复美观的外形,又要重建良好的功能,而且对供区损伤又小,从目前的各种治疗方法来看,仍没有一个最佳的方案,但是对拇指进行单独的修复能够获得相对比较满意的疗效,也是目前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对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要遵循以下几点:(1)脱套皮肤完整能进行再植的要先予以再植,再植后的功能外形最好;(2)脱套皮肤毁损或缺损而无法进行再植的则予以再造加皮瓣修复;(3)拇指要进行单独修复,并重视虎口的重建以利于功能的恢复;(4)修复后的手掌侧皮肤质地要薄,而且要有感觉;(5)再造的手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般再造中(环)指或中环指同时再造就能满足患者要求;(6)要重视供区的损伤问题,供区要隐蔽,而且对供区的损伤尽量减到最小;(7)利用显微外科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供区损伤问题。(8)要根据不同的伤情、年龄、性别、个体要求、技术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江峰[6](2011)在《废弃示指联合胸脐皮瓣重建拇指功能》文中认为目的:报告应用废弃示指异位再植再造拇指,并联合带蒂胸脐皮瓣重建手部功能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7例拇指毁损伴有示指近节毁损性离断伤合并虎口皮肤缺损者,将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联合胸脐带蒂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1期重建拇指功能,术后按断指再植常规进行系统化功能康复训练。临床随访并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例异位再植指体及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结论:利用废弃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联合胸脐皮瓣1期重建拇指功能,效果满意,是特定情况下拇指再造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唐林峰[7](2011)在《173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三种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将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73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患者分成再植组(79指)、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组(79指)和腹部皮瓣修复组(15指)三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并对三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修复指功能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再植组79指中成活72指,成活率91%;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组79指中成活76指,成活率96%;腹部皮瓣修复组1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随访8个月。再植组修复指功能优64指、良6指、可2指,优良率97.2%;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组优62指、良10指、可4指,优良率94.7%,腹部皮瓣修复组优7指、良6指、可2指,优良率86.7%。Person’sχ2检验结果显示:术后修复指功能优良率,再植组与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腹部皮瓣修复组;再植组虽高于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首选再植,如远端无再植条件首选第二趾甲皮瓣修复,如上述2种术式都无条件实施可选用腹部皮瓣修复。
陈越林[8](2010)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共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71例。分别应用腹部皮瓣12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16例、拇指桡背侧皮瓣15例、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13例、游离趾腹皮瓣15例修复缺损。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应用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2~51岁,平均32.4岁。伤因:电锯伤4例,电刨伤4例,挤压伤3例,切割伤2例。6例为指腹缺损;5例为指端缺损。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桡侧,以桡侧指动脉为蒂,在指间关节近侧转位。皮瓣面积最大4.1×2.8cm,最小2.2×1.5cm,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天开始功能锻炼。71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指的色泽、外形、质地、出汗情况及综合感觉,拇指指腹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71例患者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综合感觉进行比较。结果71例皮瓣全部成活。食指背侧皮瓣平均手术时间38min,出血20ml;拇指桡背侧皮瓣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中出血25ml;拇桡侧大鱼际肌皮瓣平均手术时间42min,出血29ml;腹部皮瓣平均手术时间39min,出血80ml;游离趾腹皮瓣平均手术时间300min,出血165ml。游离趾腹皮瓣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其他4种方法比较有显着差异。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食指背侧皮瓣综合质地的优良率62.5%;拇指桡背侧皮瓣的优良率80%;拇桡侧大鱼际肌皮瓣的优良率84.6%;腹部皮瓣的优良率25%;游离趾腹皮瓣的优良率86.7%。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的皮肤色泽、外形、质地、出汗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腹部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桡背侧皮瓣、趾腹游离皮瓣优良率相似。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李鹏,曾志超,欧治平,刘海棠[9](2010)在《第二足趾联合第一足趾腓侧皮瓣移植加甲床扩大修饰性再造拇指25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应用第二足趾联合第一足趾腓侧皮瓣移植加甲床扩大修饰性再造拇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伤性拇指缺损进行清创后采用第二足趾联合第一足趾腓侧条形岛状皮瓣镶嵌移植加甲床扩大一期再造拇指25例。结果再造拇指术后25例全部成活,经1年以上的随访,再造拇指血运良好,指甲与正常拇指近似,接近正常拇指外形,所有病例恢复触、痛、温觉。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设计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联合第一足趾腓侧皮瓣移植加甲床扩大行急诊修饰性再造拇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姜辉[10](2007)在《三黄愈疡液湿敷创面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早期治疗毁损性手外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毁损性手外伤的早期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45只SD大白鼠组织缺损感染创面造模,后随机分为中药组、洗必泰组、空白对照3组,每组15只,后于不同时间段观察创面大小、并取创面组织做细菌含量测定及病理切片。将100例手部一元或多元组织毁损缺失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湿敷组及洗必泰湿敷组,观察湿敷后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组织坏死和渗出指标。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中药组、对照组的细菌含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创面大小上,中药组随着时间推移明显缩小,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肉眼观察创面情况,中药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很快变浅,病理结果显示中药组有大量巨噬细胞,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仅以明显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通过对早期湿敷毁损性手外伤创面的临床对比研究,对照组(洗必泰),显示中药三黄愈疡汤可起到消肿止痛,减少渗出,抑制细菌繁殖,延缓继发组织坏死作用。亚急症组合组织移植40例顺利成活。结论:采用中药三黄愈疡液早期湿敷开放污染创面,亚急症组合组织移植为毁损性手外伤早期的理想治疗方法。
二、第二足趾移植加胸脐皮瓣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足趾移植加胸脐皮瓣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及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
一、手术方法 |
二、典型病例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一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
(二) 方法 |
1. 手术方法 |
2. 术后处理 |
3. 疗效评定标准 |
三、结果 |
(一) 皮瓣成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
(二) 功能评定结果 |
四、典型病例 |
(一) 典型病例1 |
(二) 典型病例2 |
(三) 典型病例3 |
五、讨论 |
(一)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成活机制 |
(二)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及分型 |
(三) 静脉皮瓣的分型 |
(四)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分型 |
(五)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原则 |
(六) 关于术后并发症方面 |
(七) 关于术后功能评价问题 |
(八) 前臂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优点和缺点 |
(九) 注意事项 |
六、总结 |
七、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修复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组合再造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治疗Ⅱ-Ⅲ度拇指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拇指缺损的治疗进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伤情的数字化重建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四、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
五、今后进一步研究思路 |
结论 |
综述一:手部皮肤脱套伤分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3D可视化设计在穿支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着作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缩略词表 |
附录 |
发表论文一 |
发表论文二 |
发表论文三 |
发表论文四 |
发表论文五 |
发表论文六 |
致谢 |
(5)全手皮肤脱套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临床解剖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三、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伤情特点及分型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临床应用研究 |
(一)应用足部组织移植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二)吻合血管的回植术治疗全手皮肤脱套伤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三)腹部皮瓣或瓦合皮瓣修复手部严重皮肤脱套伤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综述: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八、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九、致谢 |
(6)废弃示指联合胸脐皮瓣重建拇指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2手术方法 |
讨论 |
(7)173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综述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三黄愈疡液湿敷创面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早期治疗毁损性手外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仪器设备、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饲养方法 |
2.3 实验造模操作 |
2.4 实验方法与取材 |
3 观察指标 |
3.1 肉眼观察 |
3.2 创面组织细菌定量测定 |
3.3 病理学观察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5.1 一般情况观察 |
5.2 细菌计数 |
5.3 组织学观察结果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处理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湿敷后24小时、72小时症状比较 |
3.2 两组湿敷后渗出比较 |
3.3 两组湿敷后细菌阳性率变化比较 |
3.4 两组继发坏死数 |
4 小结 |
典性毁损性手外伤的修复方法 |
1 全手皮肤脱套伤 |
1.1 供区的选择 |
1.2 修复方法的选择 |
1.3 血管神经吻合方法的选择 |
1.4 手术时机 |
2 组合组织移植再造手 |
2.1 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方式的选择 |
2.2 供区皮瓣的选择 |
2.3 2~5指中再造足趾的选择和位置 |
2.4 血管吻合 |
2.5 手术时机 |
3 手部桡侧缺损及一期重建大鱼际肌功能 |
3.1 修复方法 |
3.2 趾短伸肌及展肌的应用解剖 |
3.3 该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
3.4 肌肉移植要点 |
3.5 参与移植组织的选择 |
3.6 血管神经的吻合要点 |
讨论 |
1 中医中药对创伤后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
1.1 中药三黄愈疡液中各中药的作用 |
1.2 中医学对创伤修复过程的认识 |
1.3 中药湿敷的作用 |
1.4 本课题中药液湿敷剂的组方释义 |
2 创伤后组织缺损的现代医学研究和治疗方法 |
2.1 早期毁损组织创面的病理变化 |
2.2 清洁、污染、感染创面的分类 |
2.3 外用药物 |
2.4 各种现代医学疗法的应用 |
3 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毁损性手外伤 |
3.1 亚急诊组织移植的理论 |
3.2 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毁损性手外伤供区皮瓣的选择 |
3.3 受区可供吻合血管解决的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第二足趾移植加胸脐皮瓣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D]. 文根. 苏州大学, 2020(06)
- [2]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吕文涛. 苏州大学, 2020(02)
- [3]组合再造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治疗Ⅱ-Ⅲ度拇指缺损的临床研究[D]. 魏庆宇.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4]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D]. 巨积辉. 苏州大学, 2019(04)
- [5]全手皮肤脱套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 巨积辉. 苏州大学, 2015(06)
- [6]废弃示指联合胸脐皮瓣重建拇指功能[J]. 江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11(12)
- [7]173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D]. 唐林峰. 苏州大学, 2011(06)
- [8]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 陈越林. 山东大学, 2010(09)
- [9]第二足趾联合第一足趾腓侧皮瓣移植加甲床扩大修饰性再造拇指25例[J]. 李鹏,曾志超,欧治平,刘海棠.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0(01)
- [10]三黄愈疡液湿敷创面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早期治疗毁损性手外伤的研究[D]. 姜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4)